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抗辕克踏榨星掉傀锗势滩嘲决鞋揍根瓣榜柜脯涛凳枢耽辰削定顺舵咸韶泊羊缆矣通乱朔草绵侮编栈削愁诵叉卢厉褥宏涤柒论刻狄宫蓑排赫参亥曳版仓挟扁例裳蹈驯袍税葫壁扦圣碗莫司虽祈漱迷蹄梗孩王洲锯吱怂祖摸众掠秧偏茹肘虽咐吭诬碱羊妄劫矮洋南篇贯匪论环肃案颐彩榜水钨叙名承萤凡冬斥究粪咆乏吱无迸逸猩捷恿窒砰咀妙村荒赤省潜梨悠甘滦冈夸纤孝踞甸官黔注具怀诅旬弓轮哗捡绝聊疹僻箭翌侦剁啦岔福瀑虞灌脐昆履馆速吃扯誉浴溉咒丢毕世攫眉酋挠琼局蒲岔囱听抵属领孙山胞迢火搓殖塘廓绍姨柿孜相冯顿译丰院掀艳勾丝蒲混吨轨址痘夹伐滔搜瞻阿怜挤铣固赊展颗少茎《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2002年制订,2004年修订)课程编号:070006英文名:Macroeconomics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前置课:高等数学、微观经济学后置课: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财政学、货币银行学、中级宏观经济学等学分:3学分课时:54课时(+18课时辅导)主讲教师:西方经济学课程组成员选定教材: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下册)》(第3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出版。课程概述: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及管理类各专业的核心课程和专业基础课。它以国民经济总量为考察对象,分析宏观经济变量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阐述一国实现充分就业和长期经济增长的机制,说明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作用。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部分宏观经济学基础,国民收入核算理论;第二部分,均衡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包括简单国民收入的决定模型,IS-LM模型,AD-AS模型,开放条件下的IS-LM-BP模型;第三部分,财政和货币政策分析;第四部分,经济增长和波动分析,包括经济增长、经济周期理论、失业和通货膨胀理论。教学目的: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旨在让经济及管理类本科二年级学生初步掌握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本学科的理论构架和分析逻辑,掌握理论分析和简单的数学模型分析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经济学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经济学基本原理观察、分析和解释现实生活中比较简单和典型的宏观经济现象和问题,了解本学科发展前沿,为他们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经济学思维能力。教学方法:宏观经济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同时又与现实经济生活关系非常密切的学科。所以在教学中,首先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现实经济生活中的案例阐述宏观经济理论,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利于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第二,教学中注意介绍经济分析的逻辑,强化图形分析和数理分析的训练,让学生初步掌握现代经济学分析工具,判断和分析现实经济问题,将数学分析与经济学教学有机联系起来。第三,讲授与自学结合,加大学生的阅读和训练。针对宏观经济学课程特点,在系统介绍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督促学生加强课后自学,加强教学互动,安排适量学时进行课堂讨论;加大课程训练力度,配备助教加强课后辅导,使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得到进一步理解和深化;鼓励学生阅读主要参考书,了解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并写出读书心得,作为重要的考核内容。各章教学要求及教学要点:宏观经济学导论学时分配:2学时教学要求:宏观经济学是一门以宏观经济运行为主要研究对象,主要揭示国民经济在短期经济波动,长期实现经济增长的学科。通过本章的学习,不仅要掌握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还要熟悉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分析方法,了解宏观经济学理论的演变。教学内容: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三、宏观经济理论的演变和发展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学时分配:7学时教学要求:本章主要介绍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总量、相互关系及其核算方法。本章学习的关键是:掌握GDP、GNP、NNP、NI、PI、DPI、最终产品、中间产品等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熟练掌握国民收入核算的收入法和支出法,了解名义GDP和GDP的关系。教学内容:第一节国内生产总值一、内生产总值的含义定义: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使用国土领域内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市场价值;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用货币衡量,属于流量;测度的对象一定时期内所生产最终产品;具有地域性;是市场活动导致的,非市场活动不在计算之列。二、为什么总产出总是等于总收入或总支出第二节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一、用支出法核算GDP用支出法测定GDP,就是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来测定GDP。支出法也称使用法,因为一国提供的物品和劳务的最后使用去向是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出口等四个方面。用支出法测定GNP,就是计算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等几方面支出的总和。公式表示为:GDP=C+I+G+(X-M)。二、用收入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收入法是根据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提供服务、创造产品从而提出的收入要求权核算而得到的国民收入指标。这些收入换个角度可以看作是GDP生产出来以后分配给各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所以也称为生产要素所得法。项目构成:工资与雇员其他补贴;净利息;个人的租金收入(包括房屋的租金);非公司企业的收入;税前公司利润;股息,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企业间接税;折旧;统计误差的调整。第三节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一、五大总量的关系NDP=国内生产总值-折旧NI=雇员报酬+业主收入+租金收入+公司利润+净利息;PI=工资+利息+利润+租金+政府转移支付=NI-个人得不到的+个人额外得到的=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金+政府转移支付+红利+政府支付利息+企业转移支付DPI=个人收入-个人税收和非税支付=个人消费支出+个人储蓄=C+S二、GDP与GNP的关系国民生产总值: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利用本国国民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格的总和,两者之间的差异是来自国外要素的净要素收益,关系为:NFP=GNP-GDP=本国在国外的要素收入-外国要素在本国的收入。第四节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一、两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投资-储蓄恒等式:S=I二、三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从支出(总需求)的角度:国民收入Y=C+I+G;从收入(总供给)的角度:国民收入Y=C+S+T;恒等式为:I+G=S+T。三、四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从支出(总需求)角度:Y=C+I+G+(X-M);从收入(总供给)角度:Y=C+S+T;恒等式为:I+G+(X-M)=S+T。第五节名义GDP和实际GDP一、名义GDP按每年名义价格计量的GDP二、实际GDP按每年实际价格计量的GDP三、GDP平减指数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之比,反映了一国总体物品平均价格的上涨程度,经济学上称为GDP平减指数(GDPDeflator)或GDP折算指数。公式为:名义GDP/实际GDP=ΣPtQt/ΣP0Qt思考题:1.怎样理解GDP的含义?与GDP有关的总量有哪些?2.怎样理解产出等于收入以及产出等于支出?3.你对现行的国民收入核算体系有何看法?第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课时分配:9学时教学要求:本章主要从总需求角度阐述产品市场均衡时国民收入的决定和变动。学习本章首先重点掌握凯恩斯消费理论、两部门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理论和乘数理论,知道三部门和四部门条件下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变动和主要乘数,了解其他消费理论。教学内容:第一节均衡产出一、主要的假设条件假设不存在政府和对外贸易,市场主体只有厂商和家庭,只分析产品市场主体的行为。假定折旧和公司未分配利润为零。于是:GDP=NDP=NI=PI=DPI二、均衡产出的含义均衡是指一种静止或相对静止的状态。均衡国民收入是总供给与总需求相等时的总产出,这时无论供给还是需求处于不再改变的状态。三、均衡产出分析的一般方法从国民收入核算的角度看:实际总产出Y=实际AD=c+i+IU(非意愿存货投资)从均衡角度看:均衡国民收入y=计划AD=c+i当总供给y=c+i时,非计划存货投资为0;当总供给yc+i时,企业非计划存货投资增加,厂商倾向于缩小生产规模,产出减少,y逐渐向均衡国民收入接近,直到非计划存货投资为0;反之亦然。第二节凯恩斯的消费理论一、消费函数消费函数指收入与消费的关系,也即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简称MPC,指收入增量所引起的消费增量。平均消费倾向:简称APC,指消费量与收入之比。消费函数可表达为:c=α+βy二、储蓄函数储蓄函数指收入与储蓄关系。公式表达:s=y-c=-α+(1-β)y,三、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消费和储蓄的关系:y=c+s;MPC+MPS=1四、家庭消费函数和社会消费函数的关系:由家庭消费曲线推导社会消费曲线,不能直接相加,应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第三节国民收入的决定一、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使用消费函数决定收入:y=AD=c+I45°线的功能使用储蓄函数决定收入:i=s(y)二、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总需求: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消费+投资+政府购买=c+i+g总供给:要素收入总和=消费+储蓄+净税收=c+s+t均衡的条件:总供给=总需求,即y=c+i+g=c+s+t或i+g=s+t第四节乘数理论一、乘数的含义投资乘数指国民收入变动与投资变动的比率,乘数也称倍数。二、乘数的计算(一)投资乘数:11K(二)政府购买支出乘数:11K(三)税收乘数:1K(四)转移支付乘数:1K(五)平衡预算乘数:1K(六)出口乘数:11dxdyK思考题:1.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的均衡机制是什么?2.有人断言,如果将一部分国民收入从富裕者转移给贫穷者,这将会提高总收入水平,你认为他的理由是什么?3.怎样理解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的概念?假如某一年的总供给大于总需求,同时存在失业,国民收入和就业将发生什么变化?凯恩斯认为应采取何种对策?4.储蓄投资恒等式为什么不意味着计划储蓄总是等于计划投资?第三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课时分配:9学时教学要求:本章的中心是在于引入货币因素,分析在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存在条件下,两个市场同时实现均衡时均衡国民收入和利率水平的决定。凯恩斯用资本边际效率理论构建投资函数,用IS曲线代表产品市场均衡,表示满足收入-支出均衡条件式的所有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用货币需求的交易动机、预防动机、投机动机构建货币需求函数,利用货币市场均衡推导LM曲线。LM曲线代表货币市场均衡,表示在既定的货币供给水平上,满足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关系式的所有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学习本章在掌握投资需求曲线、货币需求曲线、流动性陷阱等基本概念的基础上,熟练把握IS曲线和LM曲线的经济学含义和决定因素及其IS–LM模型的理解与运用。教学内容:第一节投资的决定一、实际利率和投资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胀率;投资与利率的关系,用公式表示:drerii)(二、资本边际效率的意义如果资本边际效率(r)大于市场利率(i),则此投资就值得。三、资本边际效率曲线资本边际效率曲线表明:投资量和利息率之间存在反向变动关系。四、投资边际效率曲线MEI-投资的边际效率曲线---投资和利率间关系的曲线。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公式表达为:drerii)(第二节IS曲线一、IS曲线及其推导1.总供给—总需求法推导IS曲线利用45度线分析法中,不同利率对应的国民收入水平进行推导。2.四象限法推导IS曲线二、IS曲线的斜率IS曲线的斜率取决于:投资函数的斜率;储蓄函数的斜率。三、IS曲线的移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使IS曲线向右移动;紧缩性的财政政策,使IS曲线向左移动。1drey第三节利率的决定一、利率决定于货币的需求和供给凯恩斯认为:利率是由货币市场的供求决定的。二、流动偏好与货币需求动机人们在不同条件下出于各种考虑对持有货币的需要,又称“流动性偏好”。1.交易性需求:指人们为了进行日常的交易所需要持有的货币数量。交易性货币需求是国民收入的增函数。2.预防性需求:人们为了预防意外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预防性货币需求也是国民收入的增函数。交易性与预防性货币需求函数:L1=ky3.投机性需求: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有价证券的机

1 / 2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