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园林史--成熟期(二)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古典园林史园林的成熟期(二)—元、明、清初主讲:金荷仙教授元、明、清初时期(AD1271-1736)是中国古典园林成熟期的第二阶段这个阶段造园活动的特点,大体上是第一阶段的延伸、继续,也有发展和变异总体发展趋势•元代,民族矛盾尖锐•明初战乱甫定,造园活动处于迟滞的低潮状态•永乐以后呈现活跃状态•明末和清初的康熙、雍正年间达到了高潮的局面稠花乱蕊春光美酒目录CONTENTS其他园林总体特征大都、北京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历史背景1、江南和北京2、文人园林、造园家、造园理论著作壹历史背景一•明清皇帝集权加强,要求有更严格的封建秩序和礼法制度•明代大兴文字狱,严格控制知识分子的思想•“享乐代替克己”——文人士大夫苦闷、压抑,企图摆脱礼教束缚,要求个性解放•新儒学由宋代理学转化为明代理学,更加强化上下等级之分和纲常伦理规范二•“士农工商”•明中期后资本主义因素成长,商人社会地位提高,一部分向士流靠拢,出现“儒商合一”,使社会风俗时尚、价值观念发生变化历史背景三•皇家园林迎来了兴盛的局面•从事叠山和大木的工匠成为造园工程的头目和骨干力量四•明初由于专制苛酷,画坛出现泥古仿古现象•明中期后,写意画风复呈光辉灿烂•造园工匠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影响了之后的私家园林创作五•《园记》这种文学体裁有所发展,具体而全面记述私家园林的文字材料更多•不同的地方风格含蕴于园林总体的艺术格调和审美意识,标志着中国古典园林成熟时期的到来貮大都、北京元大都•是朱元璋以大宁宫为中心新建的都城,是北京城的前身•略近方形,城为三重环套配置形制:外城、皇城、宫城•总体规划继承发展;额唐宋以来的皇都规划模式——三套方城、宫城居中、宫轴对称的布局,不同的是突出《周礼·考工记》规定的“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古制•琼花岛及其周围湖泊再加开拓后命名“太液池”,包入皇城内,成为大内御苑的主体•外城由纵横街道和胡同划为50坊,城中设三个市(北市、东市、西市)——三个最大的综合性商业区•由郭守敬主持引水工程规划,彻底解决了大都城的供水和漕运大都、北京元大都城平面图当时的供水河道有两条:1.西北郊玉泉山→金河→和义门→太液池(金河是皇家宫廷专用水道)2.昌平神山→瓮山泊→长河(另开辟的一条平行于金河的河流)→和义门北面→海子(积水潭)→通惠河大都、北京明、清初北京•明成祖时,在大都基础上建成,并确立北京与南京的“两京制”•宫城即大内,又称紫禁城,位于内城中央,整个宫城呈“前朝后寝”规制,最后为御花园•明初漕运年久失修,商业中心移至城南•内城的街道布置,居住区即商业网点的分布,大抵沿袭大都旧制•清军入关定都北京后基本全部沿用明代的宫殿、坛庙和苑林,仅有个别的改建、增损和易名,宫城和坛庙建筑及规划格局基本保持明代原貌,清朝皇城情况随清初宫廷规制改变而有较大变动大都、北京清北京城平面图清初鉴于明代宫廷之靡费,宦官专政为祸之烈,这时候的皇城,作为禁垣已是大部分名存实亡了。叁元、明皇家园林元朝•皇家园林建置不多,均在皇城范围内•沿袭“一池三山”传统模式•最大的岛屿即金代的琼华岛,改名万岁山明朝•皇园建设重点亦在大内御苑,与宋代不同的是规模趋于宏大,突出皇家气派,著上更多的宫廷色彩•其中少数建在紫禁城内庭,大多数建置在紫禁城以内、皇城以外以便于皇帝经常游幸元、明皇家园林大都皇城平面图园林的主体为开拓后的太液池,池中岛屿呈南北一线布列,沿袭着历来皇家园林的“一池三山”的传统模式元、明皇家园林万岁山及圆坻平面图山的地貌形象仍然保持着金代摹拟艮岳万岁山的面貌。太液池中的其余二岛比较小,一名“圆坻”,一名“犀山”元、明皇家园林明北京皇城的西苑及其他大内御苑平面图明代的大内御苑有六处:位于中轴线北端的御花园位于紫禁城寝区西路的慈宁宫花园位于皇城北部中轴线上的万岁山位于皇城西部的西苑位于西苑之西的兔园位于皇城东南部的东苑元、明皇家园林西苑•明代大内御苑规模最大的一处,约占皇城面积三分之一•西苑的水面约占园林总面积的二分之一•明代的西苑,建筑疏朗,树木蓊郁御花园•又名“后苑”,在紫禁城中轴线的尽端,体现了“前宫后苑”的传统格局•建筑布局“主次相辅,左右对称”•罕见的纵横规整的几何式园路元、明皇家园林御花园平面图御花园于明初建成后,虽经多次重修,个别建筑物也有易名,但一直保持着这个规划格局未变。全园的建筑按中、东、西三路布置。元、明皇家园林钦安殿中路偏北为体量最大的钦安殿,明代皇帝多信奉道教,故以御花园内的主体建筑物钦安殿作为宫内供奉道教神像的地方。元、明皇家园林堆秀山万历年间废殿改建为太湖石倚墙堆叠的假山“堆秀山”,山顶建小亭御景庭,可登临眺望禁城之景,是紫禁城内的一串重阳登高的地方。元、明皇家园林万春亭石台清初皇家园林总说•康熙中叶以后,逐渐兴起一个皇家园林的建设高潮,于乾隆时完成;乾隆、嘉庆年间,达到全盛局面•清王朝的皇家园林的宏大规模和皇家气派,比明代表现得更为明显大内御苑•紫禁城内建筑及规划格局基本保持明代原貌•皇城的情况则变化较大,导致清初大内御苑的许多变化兔园、景山、御花园、慈宁宫花园,仍保留明代旧观东苑仅有少量景观保留西苑进行了较大的增建和改建清初皇家园林瀛台全景南海的南台一带环境清幽空旷,康熙帝选中此地作为日常处理政务及其他功能的场所,因此仅此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改建、扩建,聘请张然主持叠山工程,并改南台之名“瀛台”清初皇家园林静谷北堤上新建的一组宫殿名勤政殿,勤政殿以西为互相毗邻的三组建筑群,其中西路是一座精致的小园林“静谷”,其中的叠石假山依旧出自张然之手,为北方园林叠山上的上品之作清初皇家园林行宫御苑与离宫御苑•北京西北郊可分三大区西区:以香山为主体,包括附近的山系及东麓的平地中区:以玉泉山、瓮山和西湖为中心的河湖平原东区:海淀镇以北、明代私家园林荟萃的大片多泉水的沼泽地•康熙时期在原香山寺旧址扩建香山行宫,在玉泉山南坡建另一座行宫御苑澄心园,后改名为静明园明清以来第一座离宫御苑——畅春园在承德建规模更大的第二座离宫御苑——避暑山庄清初皇家园林北京西北郊主要园林分布图广大的北京西北郊,山清水秀。腹心地带,两座小山岗双双平地突起,这就是玉泉山和翁山。附近泉水丰沛,最大的湖泊即翁山南麓的西湖。远山近水彼此烘托映衬,形成宛似江南的优美自然景区清初皇家园林•雍正时期扩建圆明园,成为长久居住的离宫御苑(清代第三座)扩建香山行宫到雍正末年北京西北郊已建成四座御苑和众多的赐园,开始形成皇家园林集中的特区•评价畅春园、避暑山庄、圆明园是清初的三座大型离宫御苑,也是中国古典园林成熟时期三座著名的皇家园林它们代表了清初宫廷造园活动的成就,集中反映了清初宫廷园林艺术的水平和特征这三座园林经过此后的乾隆、嘉庆两朝的增建、扩建而成为北方皇家园林空前全盛局面的重要组成部分清初皇家园林畅春园平面示意图•畅春园由江南籍山水画家叶洮参与规划,张然主持叠山工程•首次较全面引进江南造园艺术的一座皇家园林•苑林区的前身清华园,是一个以水面为主体的水景园,水面以岛划分为前湖和后湖两个水域•东、西两路的建筑结合于河堤岗阜的局部地貌,或成群组,或散点布置,因地制宜不拘一格•畅春园建筑疏朗,大部分园林景观以植物为主调清初皇家园林畅春园大宫门清初皇家园林避暑山庄平面示意图•几乎包括了全部天然山水的构成要素•湖泊与平原南北纵深连成一片,山岭则并列于西、北面•狮子沟北岸的远山,武烈河东岸和山庄的南面一带多奇峰异石,提供很好的借景条件•三大水源(山区的大小山泉,武烈河,热河泉)保证了山庄水源充足•山岭、树木、湖泊等天然条件造就了冬暖夏凉的优越小气候清初皇家园林避暑山庄鸟瞰清初皇家园林圆明园平面示意图•雍正三年,圆明园改建成离宫御苑•新建一个宫廷区•原赐园的北、东、西往外拓展,利用多泉沼泽地改造成水网•原赐园东面的东湖开拓为福海,沿福海周围开凿河道•沿北宫墙的一条狭长地带扩建•圆明园的整个山形水系的布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堪舆风水学说的影响。清初皇家园林小结•明代的重点在大内御苑,清初的重点在离宫御苑。前者到后者的转移,说明了宫廷园林观的变化•畅春园既显示高度的人工造园的技艺水平和浓郁的诗情画意;避暑山庄力求保持大自然的原始、粗犷风貌的原则,建筑少而疏朗,开创了一种特殊的园林规划——园林化的风景名胜区•清初的离宫御苑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在于:融糅江南民间园林的意味、皇家宫廷的气派、大自然生态环境的美资此三者为一体。肆江南私家园林江南地区的范围•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江苏南部、浙江、江西等地发展条件•经济的发达冠于全国•文化水平不断提高,文风之盛居于全国之首•河道纵横,水网密布,气候温和湿润,适于花木生长•民间建筑技艺精湛,盛产造园用的优质石材评价•逐渐成为中国古典园林后期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代表着中国风景式园林艺术的最高水平•影响其他各地的园林(甚至皇家园林)江南私家园林扬州私家园林•明代绝大部分是建在城内及附廓的宅园和游憩园,郊外的别墅园尚不多明末扬州望族郑氏兄弟的四座园林:影园、休园、嘉树园、五亩之园,被誉为当时的江南名园之四•清代私家造园更加兴旺,条件和表现有:1.建筑融南北之特色,兼具南北之长而独具一格2.特别讲究叠山技巧,当时有“扬州以名园胜,名园以叠石胜”的说法3.花木品种多,园艺技术发达,盆景独具一格在扬州众多的私家园林中,既有士流园林和市民园林,也有大量的两者混合的变体江南私家园林休园•园的西半部为全园山水最胜处•休园以山水取胜,山水断续贯穿全园,景观尚保存宋园的简远、疏朗的特点•园内建筑很少但已开始运用游廊串连景点的做法江南私家园林影园平面示意图•南湖中长岛的南端,由当时著名的造园家计成主持设计和施工,是明代扬州文人园林的代表作品•影园面积很小,但选址极佳•影园是一个以水池为中心的水景园,呈湖中有岛、岛中又有池的格局江南私家园林特征•造园活动广泛,兴造数量之多为国内其他地方所不能企及•扬州和苏州更是精华荟萃之地,有“园林城市”之称•造园技艺精湛•涌现大批优秀的造园家和匠师•出现许多刊行于世的造园理论著作江南私家园林苏州私家园林•苏州园林属文人、官僚、地主修造者居多,基本保持着正统的士流园林格调•绝大部分均为宅园而密布于城内,少数建在附近的乡镇•苏州城内河道纵横,取水方便,附近也有太湖石、黄石产地•苏州城内著名的园林始建于北宋:沧浪亭始建于元代:狮子林创建于明代后期:艺圃、拙政园、五峰园、留园、两园、芳草园、恰隐园这些园林屡经后来的改建,如今已非原来的面貌•苏州城近郊的别墅园林也不少江南私家园林狮子林江南私家园林拙政园江南私家园林苏州私家园林•无锡寄畅园至今基本保留当年格局,是江南唯一的一座保存较完好的明末清初时期之文人园林园地占地约1公顷,属于中型的别墅园林元代原为佛寺的一部分园林总体布局,水池偏东,池西聚土石为假山,两者构成山水骨架江南私家园林寄畅园江南私家园林寄畅园——假山堑道、知鱼槛•园子曾毁于兵火,如今的园林现状是后来重建的•东湖石堆叠的小型假山“九狮台”具有峰峦层叠的山形•江南园林多有利用石的形象来摹拟狮子的各种姿态•水池东岸中断建临水的方榭“知鱼槛”,其南侧粉垣、小亭及随墙游廊穿插着花木山石小景江南私家园林寄畅园——七星桥、借景•北水域的北端又利用平桥“七星桥”及其后的廊桥,再分划为两个层次,南端作为小水湾驾石板小平桥,自成一个小巧的水局•寄畅园的借景之佳在于园址选择,能充分收摄周围远近环境的美好景色,保证视野最大化•池东岸若干散置的建筑向西望去,构成远、中、近三个层次的景深,讲园内、园外的景色融为一体江南私家园林北京私家园林•特征民间的私家造园活动以官僚、贵戚、文人的园林为主流,数量上占着绝大多数园林的内容:有的保持着士流园林的传统特色,有的则更多地著以显宦、贵族的华靡色彩造园叠山多使用北太湖石和青石,具有北方沉雄意味由于气候寒冷,建筑物封闭多于空透,形象凝重植物多用北方的乡土花木•元代大都的私家园林,多半为城近郊或附廓的别墅园(代表:万柳堂)江南私家园林•又名廉园,园内种植名花万株,号

1 / 7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