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区工作总结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创新思路完善措施扎实推进新农村示范区建设——七星农场农业综合开发支持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七星农场2009年农业综合开发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区项目,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在农场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项目区的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目标,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项目管理和建设为主线,以建设高标准农田为重点,坚持集中投入,连片治理,规模开发,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培育、扶持壮大区域主导产业,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较好的完成开发任务和工程建设,为提高全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加快现代化农业建设,改善人居生态环境,实现项目区经济较快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现将三年建设示范区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一、把握主旨,科学安排,统筹摆布,工作目标全面完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长期以来农业综合开发在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以及推进产业化经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等方面富有成效。为了充分发挥农业综合开发优势,探索农业综合开发引导支农资金统筹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新途径和新办法,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选择20个省级单位26个示范区,作为黑龙江垦区首批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引导支农资金统筹支持新农村建设试点项目示范区。七星农场积极抢抓这一难得的机遇,精心准备,认真实施,扎实推进,力争把示范区打造成为现代农业的核心示范区,优势特色产业的核心示范区,公共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示范区,农业综合开发改革创新的试验区,生活宽裕、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生态优美的和谐新农村示范区。一年来总投资1471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851万元;企业自筹资金322万元;职工群众自筹138万元;整合其它各类资金160万元。(一)水利措施1、开挖疏竣渠道:开挖疏竣总长度60公里,土方量20万立方米,投资464000元。2、渠系建筑物:新建渠系建筑物36座,其中,圆涵30座,方涵6座,投资金额827550元。3、机电井配套:配套45眼。投资441000元。4、晒水池:新开挖增温晒水池60处,55680立方米。投资293000元5、农电线路:架设农电线路25公里,投资1152824元。6、变压器:新安装变压器60台套,投资1140000元。(二)、农业措施1、改良土壤:进行平整土地9000亩,投资1008000元。2、仓库:新建库房500平方米,投资391381元3、晒场:新建水泥晒场15000平方米,投资17625000元。4、农具场:配套,投资564920元。5、大棚基地:配套,浸种设备一套。投资376000元。6、机耕路:新建沙石机耕路10公里,投资1371525元。(三)科技措施1、科技培训:进行人员培训200人次,投资40000元。2、示范推广:示范推广面积16000亩,投资380000元。(四)林业措施(1)造林:新造林300亩,投资90000元。(五)项目设计与管理项目设计与管理总费用227000元。(六)工程管护工程管护费85000元。(七)新农村建设1、秸秆气化站:400机组一台,500立方米储气柜一个,管网3295米,机房302平方米,围墙260米,户内设备195套,投资1600000元。二、明晰思路,强化管理,全面推进,确保各项政策措施到位我场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总体思路和管理理念是:科学化决策、程序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社会化监督。主要做法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充分调动农工的积极性,突出农工开发主体地位农民是开发的主体,也是开发的直接受益者,在开发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始终把调动农工的积极性作为开发工作的重要一环来抓,为调动项目区农工科学种田积极性,先后组织项目区职工群众到农场研发中心、佳木斯科研所、绥化科研所、牡丹江科研所等地参观学习,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思想观念得到根本转变,由过去犹豫不决到踊跃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新措施。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在农场的大力宣传下项目区的农工从只顾生产到抓环境建设,积极性空前高涨,建新房、修道路、安上下水、到营区绿化,环境建设初具规模,生活环境有了质的飞跃。具不完全统计,一年来,职工群众累计投工投劳1200人次,职工群众自筹资金1600多万元。(二)以先进的理念指导规划,坚持走设施农业的路子我们坚持以先进的理念指导规划,突出农业综合开发与发展设施农业相结合,在通过农业开发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基础上,着力培育主导产业,发展现代农业,努力形成优势产业区、产业带。在项目布局上突出发展高效规模农业和设施农业;在项目规划上,从过去先搞好农业开发规划再考虑结构调整方案的做法,转变为以开发规划引导结构调整,按照结构调整的要求来安排项目建设内容,确保项目建设服从服务于农业结构调整;在项目建设内容上,从已往的“一揽子考虑”转移到为发展高效设施农业提供更好的灌排设施,达到开发一片、调整一片、见效一片。在规划编制上,坚持一个“立足”,两个“突出”,三个“注重”即立足于“中国绿色米都”之府、打基础、促增收、讲科学。两个“突出”,即突出以产业发展带动新农村建设;突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三个“注重”,即注重吸纳群众意见、注重各部门参与、注重技术专家评审,形成科学、规范、合理的实施方案,为项目的实施打下坚实基础。(三)严格工程管理质量,打造精品开发工程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我们坚持完善招投标制,择优选择施工队伍。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工程全部实行公开招标,委托有资质信誉好的中介机构进行招标,保证了招标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向管理要进度、靠管理上质量是我们抓项目工程的一条基本经验。具体做到“三个到位”、坚持“两个统一”实施“五个方面监督”。“三个到位”一是坚持工程质量到位,通过对施工法人、项目经理、技术员、进行质量要求,从思想上树立质量第一的重要性;二是配备一名专人负责,施工单位法人每周到位一天,项目经理、技术人员吃住在工地,监理全天在一线。三是工程工序到位。“两个统一”一是统一原材料标准,原材料必须由厂家出具的合格证,二是统一规定配合比。“五个方面监督”一是项目区业主监督,二是监理监督,三是村民代表监督,四是开发办监督,五是不定期的进行检查监督。一年来,紧紧围绕高效农业规模化建设,充分利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卓有成效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做出了精品、打造了亮点。其中水泥台面15000平方米、良种库房500平方米、为实现水稻育秧工业化生产、标准化操作、智能化监控、规范化管理、社会化服务,高科技浸种、催芽操作棚2栋、监控房1栋的标准化育秧基地一处;为方便农业生产,投资140万元建设循环沙石路10公里,通过沙石循环路可以看到农业综合开发项目80%工程。这几项工程已成为农场农业综合开发的精品工程和新农村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四)全力加强资金整合,全面提升整体效益近年来,随着国家各项农村优惠政策的出台,相关部门在农村的投入也不断加大。尤其要把农业综合开发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区建设好,集中资金办大事。在工作中,我们严格按照政策要求坚持以农业综合开发为平台,加大支农资金整合力度,召集林业、水利、畜牧、交通、农机、土地、新农村办等部门一起参与农业综合开发规划,并结合自身业务范围,围绕新农村建设齐唱一台戏,收到较好效果。一年整合新农村建设等资金160万元,建秸秆汽化站一处,通过资金的整合,全面提升了农业综合开发整体效益。三、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综合开发效益显著通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有效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高效农业规模化得到快速发展,设施农业出具规模,科技成果转化率明显提高,农业效益逐步增长,农民收入稳步增加。(一)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针对我场项目区农业基础设施差、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差的实际情况,在实施农业开发过程中,我场农业开发紧紧围绕农场的“高效农业”“现代农业”建设“中国绿色米都之府”的主线,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集中70%的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和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对项目区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桥、涵、闸、路、渠全面配套,项目区水利工程达到灌得上、排得出、储得住田间路达到进得去、出得来、围着转,形成闭合圈;农电线路架设到田间地头;农田林网根据项目区不同情况不仅达到网格化,而且达到绿化美化的效果。从而有效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灌溉1.6万亩,项目区灌溉保证率达96%,项目区全面积达到了旱能灌、涝能排的高产田、稳产田建设标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项目区书记刘祥军激动的说到:“通过项目开发建设,使项目区昔日“大渡河”今朝变成“米粮川”,“过去汪洋一片,如今变成稻花飘香,沃土粮田”。(二)优势主导产业特色鲜明,高效农业规模长足发展在大力改善农业基础条件的同时,我场农业开发把发展现代农业,实施高效农业规模化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着力培育优质、绿色水稻为优势主导产业,努力形成特色产业区、产业带,绿色水稻生产基地,实现项目区粮食大增产的目标。一年来农业综合开发支持新农村示范区的第九管理区的中心作业站、进行大规模的开发治理,先后投入资金建设渠道土方量20万立方米,晒水池60处,渠道建筑30座,电机井配套60眼,输变线路25公里,改良土壤9000亩(土地平整),库房500平方米,水泥晒场15000平方米,机耕路10公里,项目区内全部实现了种植品种优良化、田间道路沙石化、水利设施标准化、节水灌溉增温化、农田作业机械化的现代农业新模式,项目区“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可灌,涝可排”,增收节支效果显著。机井改电井每亩可节约费用35元,2009年示范区人均收入15000元。高于全场人均1500元。(三)、科技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普遍提高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农产品市场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农产品科技含量的竞争,在开发中,我们逐年增加农业综合开发科技项目的投入比例,并主动加强与农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联系,建立技术依托关系,还充分利用农场科技研发中心、生产技术部门的技术、广播电视台、网络等技术装备力量开展广泛的技术宣传、咨询和培训活动,提高项目区职工群众的综合素质,同时积极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并采取点面结合的方法,搞好农业综合开发科技项目的试点、示范工作,加大项目区科技推广的力度,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农产品科技含量,科技在农业生产和管理上的贡献率明显加大。我场科技推广应用U型槽灌水增温又节水增加土地利用率,推广叠水增温架提高水温,推广水稻叶龄诊断、防病促早熟技术、配方施肥等技术12项,使水稻产量增长14.85%,亩增产量84.7公斤。出米率提高三个百分点,提高价格每市斤0.1元,产品优势得到巩固。(四)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推进了产业化的进程在加快发展高效现代农业,培育壮大优势主导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标准化、集约化、科技型和外向型农业,高标准建设一批优质、绿色水稻生产园区和规模种植小区。目前,主导产业优势形成,特色产业初具规模,产业化经营得到快速发展,实现订单农业,促进了企业与农户紧密和半紧密型的产业化经营组织,现有产业化组织七星绿色水稻种植合作社一个,分社6个,带动农户1300多户,形成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已有年加工万吨米厂30多家,一个年加工30万吨米厂一个,70万亩绿色水稻基地,2000多户进入产业化经营良性循环的产业链,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农产品转化增值。(五)农业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新农村示范区雏型基本形成我场农业综合开发重视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特别是抓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区建设,建设秸秆气化站一处,实现统一供燃气,改善了项目区居民生活环境,促进人居环境的绿化、美化、净化,打造出和谐优美的环境,实现了居民点道路硬化,上、下排水畅通,集中供气、供暖,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小区、和谐小区雏型已呈现。四、总结经验查找不足着眼发展努力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