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你阅,或者不阅我,我就在这里,不增不减;你读,或者不读我,我还在这里,不藏不匿;你阅,才彰;你读,志显。生物必修二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一节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一)1、孟德尔之所以选取豌豆作为杂交试验的材料是由于:(1)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植物;自然条件下能保持纯种。(2)豌豆花较大,易于人工操作;(3)豌豆品种间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2、孟德尔利用豌豆进行杂交实验过程:花未成熟时去雄(防自花传粉)→套袋(防雌蕊接受其他花粉)→人工传粉→套袋(防雌蕊接受其他花粉);3、遗传学中常用概念(1)性状: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相对性状: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兔的长毛和短毛)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相同性状的亲代相交后,子代出现两种或以上的不同性状,如:Dd×Dd,子代出了D__及dd的两种性状。红花相交后代有红花和白花两种性状。)显性性状:在DD×dd杂交试验中,F1表现出来的性状;决定显性性状的为显性遗传因子(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如高茎用D表示。隐性性状:在DD×dd杂交试验中,F1未显现出来的性状(隐藏起来)。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矮茎用d表示。(2)纯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如DD或dd。其特点纯合子是自交后代全为纯合子,无性状分离现象,能稳定遗传杂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不同的个体。如Dd。其特点是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现象。(3)杂交: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的相交方式(DD×ddDd×ddDD×Dd)。自交: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如:DD×DDDd×Dd)测交:F1(待测个体)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的方式(如:Dd×dd)正交和反交:二者是相对而言的,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4)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相同的位置,并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如D和d)非等位基因:染色体上不同位置控制没性状的基因。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如:豌豆的高茎和矮茎)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叫做基因型。(如:高茎的豌豆的基因型是DD或Dd)(5)完全显性:只要有一个显性基因,就能使显性遗传性状完全显现出来。即DD和Dd为相同性状(如DD和Dd均为高茎)不完全显性:F1的性状表现介于显性和隐性的亲本之间。即DD和Dd为不同的性状(如茉莉花DD为红花而Dd为粉花dd为白花)4、常见遗传学符号符号PF1F2×♀♂含义亲本子一代子二代杂交自交母本父本5、杂合子和纯合子的鉴别方法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测交法(动植物都可以用的方法,是鉴别的最好方法)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显性:隐性=1:1)2你阅,或者不阅我,我就在这里,不增不减;你读,或者不读我,我还在这里,不藏不匿;你阅,才彰;你读,志显。目的:用于鉴别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组合,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自交法(植物所采用的方法,是鉴别的最方便的方法最好之处是可以保持特测生物的纯度)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在以动物和植物为材料所进行的遗传育种实验研究中,一般采用测交方法鉴别某表现型为显性性状的个体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豌豆、水稻、小麦(自传为主)等自花传粉的植物,则最好采用自交方法6、从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1)杂合子自交,性状比为3:1,基因型比为1:2:1(2)性状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基因型相同,性状一般相同,但不一定相同。性状=基因+环境7、孟德尔第一定律(分离定律)内容: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独立的),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实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发生的时期: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方法:假说—演绎法推导过程:杂交自交验证过程:测交8、与基因有关的几个科学家遗传因子(基因)的发现:孟德尔(19世纪中期)被称为“遗传学之父”(假说—演绎法)把遗传因子命名为基因:约翰逊(1909年)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萨顿(类比--推理法)用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理论的是:摩尔根(假说—演绎法)9、一对相对性状实验中,F2代实现3:1分离比的条件1)F1形成两种基因型配子的数目相等,且他们的生活力是一样的。2)F1两种配子的结合机会是相等的。3)F2的各种遗传因子组合的个体成活率是相等的。10、应用(1)杂交育种中选种:选显性性状:要连续自交直至不发生性状分离;选隐性性状:直接选取即可(隐性性状表达后,其基因型为纯种)。个体所占比例:杂合子=1/2n纯合子=1-1/2n显纯=隐纯=1/2(1-1/2n)(2)优生:显性遗传病:控制生育。隐性遗传病:禁止近亲婚姻(增加隐性致病的几率)11、有关植物胚发育的知识点1)胚来源于受精卵,包含双亲的遗传物质2)胚乳来源于两个极核和一个精子,即包含双亲遗传物质(母亲两个配子,父亲一个配子)3)种皮与果皮都由母方部分结构发育而来,遗传物质与母亲相同。第2节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二)3你阅,或者不阅我,我就在这里,不增不减;你读,或者不读我,我还在这里,不藏不匿;你阅,才彰;你读,志显。1、孟德尔第二定侓,自由组合定侓: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自由组合。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侓现代解释: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实质: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时期: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2、两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中的有关结论(1)两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如果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即为连锁,则不符合自由组合定侓)(2)F1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一定分离,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且同时发生。(3)当各种配子的成活率及相遇的机会是均等时,F2中有16种组合方式,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比例9:3:3:1亲本类型占10/16重组类型占6/16.能够稳定遗传的占比例为4/16.(4)孟德尔定律适合两对及三对及以上相对性状的实验。(5)自由组合定侓的验证:测交(F1代与隐性纯合子相交)结果:四种表现型不同的比例为1:1:1:1(6)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P:黄圆×绿皱P:YYRR×yyrr↓↓F1:黄圆F1:YyRr↓自交↓自交F2:黄圆绿圆黄皱绿皱F2:Y--R--yyR--Y--rryyrr9:3:3:19:3:3:1在F2代中:4种表现型:两种亲本型:黄圆9/16绿皱1/16两种重组型:黄皱3/16绿皱3/169种基因型:纯合子YYRRyyrrYYrryyRR共4种×1/16半纯半杂YYRryyRrYyRRYyrr共4种×2/16完全杂合子YyRr共1种×4/16注意:上述结论只是符合亲本为YYRR×yyrr,但亲本为YYrr×yyRR,F2中重组类型为10/16,亲本类型为6/16。3、常见组合问题(1)配子类型问题如:基因型AaBbCc的个体产生的配子种类数为2x2x2=8种(2nn表示等位基因的对数)如:一个精原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实际能产生几种精子?2种BBAa分别是:(Ab和aB)或(AB和ab)bb(2)基因型类型如:AaBbCc×AaBBCc,后代基因型数为多少?先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Aa×Aa后代3种基因型(1AA:2Aa:1aa)Bb×BB后代2种基因型(1BB:1Bb)Cc×Cc后代3种基因型(1CC:2Cc:1cc),所以其杂交后代有3x2x3=18种类型。(3)表现类型问题如:AaBbCc×AabbCc,后代表现数为多少?比例?先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Aa×Aa后代2种表现型Bb×bb后代2种表现型Cc×Cc后代2种表现型,所以其杂交后代有2x2x2=8种表现型。(4)自交后代出现的新表现型(AaBbCc自交)重组类型=2n--亲本类型2×2×2-1=7(5)自交出现AabbCc的概率?1/2×1/4×1/2=1/16(6)后代中的纯合子的概率?杂合子的概率?(AaBbCc自交)纯合子概率:1/2×1/2×1/2=1/8杂合子概率=1-纯合子概率1-1/8=7/84你阅,或者不阅我,我就在这里,不增不减;你读,或者不读我,我还在这里,不藏不匿;你阅,才彰;你读,志显。(7)后代全显性的个体中,杂合子的概率?纯合子=1/3×1/3×1/3=1/27杂合子=1-1/27=26/27(8)与亲代具有相同基因型的个体的概率?不同的个体的概率?(AaBbCc×aaBbCC)相同的概率=与母本相同的概率+与父本相同的概率(1/2×1/2×1/2)+(1/2×1/2×1/2)=1/4不同的概率=1-相同的概率1-1/4=3/4(9)一对夫妇,其后代若仅考虑一种病的几率,则得病的可能性为a,正常的可能性为b,若仅考虑另一种病的得病率为c,正常的可能性为d,则这对夫妇生出患一种病的孩子的可能性为(多选)ad+bc1-ac-bd(a-ac)+(c-ac)(b-bd)+(d-bd)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1、正确区分染色体、染色单体、同源染色体和四分体(1)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经过复制成由一个着丝点连着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所以此时染色体数目要根据着丝点判断。(2)同源染色体和四分体:1)同源染色体指形态、大小一般相同。2)一条来自母方,一条来自父方。3)且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可以两两配对的一对染色体。四分体指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联会后每对同源染色体中含有四条姐妹染色单体。(3)一对同源染色体=一个四分体=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2、减数分裂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概念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减数分裂特有的现象)交叉互换:指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缠绕,并交换部分片段的现象。(属于基因重组)减数分裂:是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3、减数分裂范围:有性生殖的生物原始生殖细胞产生成熟生殖细胞特点:复制一次,分裂两次。结果:染色体数目减半(染色体数目减半实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DNA也减半。场所:精巢(睾丸)和卵巢内注意:减数分裂不是连续分裂,没有细胞周期4、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主要特征:同源染色体配对即联合;四分体中的非姐妹单体发生交叉互换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移向两极;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特征:染色体不复制,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5、减数分裂过程:(结合课本或课件的图片)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包括DNA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称联会),形成四分体。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赤道板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形成2个子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前期:染色体排列散乱。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末期:细胞质分裂,每个细胞形成2个子细胞,最终共形成4个子细胞。5你阅

1 / 1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