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条形统计图》说课稿(1)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条形统计图》西师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68页的内容。统计知识属于数学教材中新课标比较看重的领域之一,它是培养学生统计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应用数学的重要阵地。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用一格表示一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重点教学一格表示多个单位,从而深化对条形统计图的认识,体会其在生活中的价值,感受其优越性,同时也为后面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和统计与概率的相关知识作好准备。(2)学情分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但形象思维仍占主要地位。在第一学段中,已掌握部分统计知识,具有一定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能力。而通过长期地学习策略和思维的训练,不但基础扎实而且思维活跃。具备一定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经验与能力。(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经历描述和分析简单数据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条形统计图的意义。2、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和掌握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及其特点、作用,并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并解决。3、能阅读条形统计图并做出分析,进一步发展统计意识。过程与方法:根据条形统计图中提供的数据,对统计图作出分析和判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调查活动中认识统计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4)重点、难点重点:初步认识和掌握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及其特点、作用,并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并解决。难点: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培养根据统计图的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数据分析水平。(5)教法、学法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学习是提供各种机会,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交流合作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情景教学法、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操作发现法等教学方法来组织学生学习新知,经历探索,获得知识。同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教师仅传授数学知识给学生是不够的,应引导学生自主获得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进而提高其数学能力。在本节课中,我融观察、操作、探索、合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让他们在议一议、指一指、说一说、画一画等一系列活动中经历知识技能由未知到已知或由生疏到掌握的过程。说教学过程为了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对本课的教学我设计了以下几个主要环节:(一)创设情境这节课我创设的情景,由单元主题图引入新课。让学生观察单元主题图,和学生交流“环保局的工作人员正在进行空气检测,我们可以把他们测量的数据进行整理制成统计图就更直观了”从而直接导入课题。板书:统计图设计这个板书的目的:因为统计图有3种,直接告诉学生条形统计图学生难以接受。因此先板书“统计图”。(二)探究新知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环节,分为认识条形统计图、分段式整理数据再绘制条形统计图两个环节。1、认识条形统计图我和学生交流:观察某地6月份的空气质量状况统计表,为了更清楚的看出每种质量状况的天数,我们可以用统计图来描述有关数据。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统计图。(1)认识条形统计图多媒体出示:我让学生思考:根据老师提供的格子图,在小组之内交流一下条形统计图有几部分组成。学生根据提供的统计图框架可以知道统计图的组成。(横轴和纵轴)经过质疑:同学们能把统计表中的数据在统计图上表示出来吗?将“思”变成“做”。进入第二个环节,绘制条形统计图。本环节的教学设计力求诱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2)绘制条形统计图为了突出数学的准确性和严密性我和学生交流:涂格子时,一定要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图准相应的小格数,否则反映出的数据就不准。因为每格代表1天,所以统计表中每种数据是多少就涂多少格。这个环节中我没有进行演示,给学生一个自主探索的空间。让学生在题卡上画出来。实物投影学生作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画的?预设:步骤:①画横轴纵轴。(横轴是反映统计内容的,纵轴是表示数据的)在画的时候大家要注意,要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②在横轴上确定直条的宽度和间隔,直条的宽度、间隔要相同,要相等。③在纵轴上确定单位长度表示的数量,我们把纵轴上每一个小格的长度称作一个单位长度。每个单位长度表示多少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定,这里的每个单位长度都表示1天)。④画直条,标上数据。⑤写标题,单位名称。学生虽然回答的不完整,但是多多少少有思考,我再进行补充。效果应该比直接告诉学生好一些。通过质疑:让学生来比较一下统计表和统计图,你觉得统计图有什么优点呢?不难看出:比统计表更形象更具体,能清楚的看出数量的多少。师质疑:这幅统计图上这些直条的长短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呢?预设:因为它们表示数量的多少不一样。师:像同学们刚才做的用涂格子的方法表示统计表中的数据的统计图,我们就把它叫做条形统计图。板书课题:条形这时再点明这中统计图叫条形统计图,就水道渠成了。在此过程中,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创设宽松的探究氛围,让他们在小组中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教师只是充当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建构过程,掌握数学思想方法。从而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落实了课标中提出的“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这一基本理念。2、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分段整理的数据出示原始数据之后质疑:怎样才能清楚的看出全班男同学的身高分布情况呢?学生不难看出先整理再绘制条形统计图。可以提醒学生运用分段式整理。(1)整理数据师和学生交流:可以根据身高的特点,分为5厘米一个段,分5个段进行整理。分别是130-134、135-139、140-144、145-149、150-154。从最原始的记录表中分别数出每一段有多少人,在统计表中进行整理。让学生根据统计表的提示进行分段整理后汇报。学生活动后汇报。师整理:四(1)班男同学身高情况统计表身高(cm)130-134135-139140-144145-149150-154合计人数(人)1653318统计图完成之后,再绘制条形统计图就简单了。(2)绘制条形统计图在这个环节中,因为学生有了绘制条形统计图的基础,直接让学生画就可以。重点放在分析条形统计图中。(3)分析条形统计图师质疑:分析数据,从这幅条形统计图中你发现了哪些信息?观察格子图,可以从多个角度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学生汇报发现的信息。预设1:哪个身高范围的人数最多、哪个身高范围的人数最少、哪个身高范围的人数相等……。预设2:从上面的统计图和统计表中都能看出在135-139这个身高范围的人数最多。但是通过条形统计图观察更直观一些。最后我对这一部分进行小结让学生知道例2和例1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三)巩固应用利用课本第69页课堂活动进行巩固,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题根据统计图解决问题和统计图的制作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有利于巩固新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同时,完成后我会让同学们在小组内展示自己的作业,展开互评和自评。看看谁的统计图制作得最美观,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四)课堂小结由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学到了什么,既可以说一说知识上的收获,也可以谈一谈情感上的收获。这样设计的意图是既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可以提高语言概括能力。回顾本课时的学习内容,能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条形统计图。作业的布置又把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向课外,进一步完善学生的数学意识和问题意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一数学理念。同时,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拓展,活化了学生的思维。(五)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条形统计图为让学生充分地体验条形统计图的形成过程,本课我改变了以往在黑板上直接板书课题的做法,先板书“统计图”再根据统计图的特点补充“条形”。使得学生有一个思考过程。充分利用多媒体随机生成的功能,将生成的条形统计图保留在大屏幕上,这样直观具体、简洁明了,符合学生的视觉习惯和认知规律,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