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美术馆发展理念探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17城市建筑|学者论坛|URBANISMANDARCHITECTURE|SCHOLARS'FORUM当代美术馆发展理念探析■叶洋1王玮2金振科3■YeYangWangWeiJinZhenke作者单位:1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哈尔滨·150090)2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哈尔滨·150006)3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南京·210096)收稿日期:2011-06-02DiscussionontheDevelopmentPhilosophyofModernArtMuseum[摘要]本文分析了当代美术馆发展的影响因素,从社会关注和功能要求两个方面进行叙述和阐释,并提出了在当代信息社会的视阈下美术馆办馆理念的新的发展方向。[关键词]美术馆理念转变[Abstract]Thispaperanalyzesthefactorsaffectingthedevelopmentofmodernartmuseum,narrativeandexplainfromtwoaspects,socialconcernsandfeaturerequests,andthenpresentssomenewdevelopmentdirectionsofmodernartmuseumorganizationphilosophyinthemoderninformationsociety.[Keywords]Artmuseum,Philosophy,Conversion一、社会的关注催生新理念1.城市对美术馆“文化地标”作用的重视从城市职能而言,当代美术馆具有公共建筑和文化建筑的双重属性,标识性是其必备的形象特征。首先,经过几十年的经济腾飞,城市也在着力打造属于自己的文化品牌,随着公众流动性的增加和参观人群的多样化,美术馆逐步成为创造城市文化形象的中坚力量。同时,一座具有标志性的美术馆也能带动城市旅游观光业的发展,甚至刺激整个城市产业链的发展,为城市经济注入新的活力。总而言之,美术馆在城市的文化建设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城市邀请明星建筑师来设计美术馆,希望打造一座使人过目不忘的、具有鲜明标志性的美术馆。因此,当代美术馆不仅要满足原有的功能要求,同时也要考虑怎样既从城市环境之中跳脱出来,成为标志性建筑,又能很好地融入城市的历史背景,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体现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特征,成为城市的文化名片(图1,图2)。2.“收藏热”引发的民众对美术馆的关注所谓“盛世兴收藏”,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尤其是近几年来,我国艺术品市场空前繁荣,引发了收藏热,人们开始大规模地涉足艺术品收藏和投资领域,甚至出现“井喷”现象—收藏队伍从先前的100万人猛增到了如今的7000多万人。经济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充足的资金储备,而美术馆作为人们沟通艺术品市场的桥梁,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文化意识和形态,对艺术品的关注和渴求使民众纷纷涌入美术馆,美术馆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另一方面,现代人的生活压力都很大,长时间生活在高压之下造成的疲劳和压抑的确需要由某种更感性的精神体验来平衡。艺术,包括音乐、美术、文学无疑是起到这种平衡作用的一种途径。生活在单向发展的现实中的大众并非不需要艺术体验,而是渴望得到艺术精神的认可,只是由于历史或环境的种种原因,大众目前显然还缺乏自主地选择与欣赏艺术作品的能力与趣味。不管怎么说,现在文化市场正处在全面的升温中。大众对艺术的追求体现在一种迂回的方式上,高高在上的艺术作为某种生活品位似乎成为一种令人向往的社会阶层的标志。文化趣味依附于经济地位,高雅的文化生活成为高贵的经济生活的标签。二、功能的演进要求新理念1.策展理念的创新美术馆对艺术的展示是面向公众的,与艺术原本创作时的展示范围、展示场所、展示方式均有不同,艺术品经过收藏,便与原初情景产生了隔离。一般来说,文物在其本身的文化语境里才能展示其昀初的价值与内涵。这一点在传统艺术展品中尤为常见。在传统的、思维守旧的时代,在美术馆的展览筹备过程中并没有很多策划,只是将展品根据年代、派别或作者分门别类,然后按照一定顺序排列在一起。在这样的美术馆中,我们会发现,观众的认知过程几乎是带有半强迫的性质,一旦观众踏入美术馆,就只能灌输性地接受没有语言环境的展品,而不能得到一种真实性的体验。当代美术馆的策展理念有了很大变化,因为当代的展览首先是要通过展览说明某一问题,而不仅仅是对作品画面的展示,这与当代艺术的使命有关。当下,艺术已经成为社会中文化、政治甚至是艺术本身的发言者和品论者,因而艺术展览成为一种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对社会现象的解读,这给美术馆的办馆者带来了新思路。原来那种带有主观干预性质的认知过程真的符合现在美术馆教育所应有的民主、自由精神了。在任何策划和展览之中,只有展品是一种不可改变的真实存在,而除此之外的一切环境要素都应该作为辅助性的工具,去引导、隐喻和组织展品,保证观众能够理解展品所处的文化环境,感悟展品真实的艺术魅力。2.展品和展览方式的更新与其他的博物馆不同,作为主要展示视觉艺术(这个时代发展昀快、变化昀丰富的一类艺术样式)的美术馆,展出的内容更加复杂,更加贴近不断变动的现实生活。美术馆的展品是艺术家的心灵表述,通过展览,观众不仅获得与“艺术”面对面的接触,更可能达到人与人的心灵沟通。现代的展览方式相比过去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美术馆的展示方式在向更高的层级演进,策展人员不仅要考虑展览的性质、风格、内容,还要考虑二维(图片)、三维(装置)以及四维(录像、影118像)相结合的布展方式去达到艺术作品原初环境的“原真再现”,通过实物模型、虚拟技术和声光技术的运用,力图打造艺术作品原来的环境氛围。而这种展示方式,对空间也是一种极大的解放,通过空间的形状、尺度、界面的变化使展览极大地丰富了起来,内部空间的变化必将给美术馆的形式带来变化(图3,图4)。由此可见,当代的美术馆是这样一个场所:观众能够在一个作品面前全神贯注地感受思想的火花和灵光,吸收作品具有的精华,让自己的精神徜徉在与作品的对话中。在现实中压抑变形的生活体验通过艺术作品得到满足与补偿,暂时脱离现实世界的管制,沉浸在类似白日梦的幻境之中。美术馆则成为这种艺术白日梦的庇护所,在剧烈变革与高速发展的现世中成为抚慰心灵的场所或暂时逃逸的空间。现代生活需要美术馆之类的文化场所成为与它息息相关的一部分,与经济建设或是其他的方方面面同一命脉。三、美术馆办馆理念的新主张1.从“以物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的转变传统模式的美术馆关注的重点是收集、保存、调查研究和公开展示,是人围绕着展品在服务,因而,传统美术馆是一种以物为中心的模式。尽管也有公开展示,但由于立足于物,仍然体现不出以人为中心,而仅仅是高高在上的一种研究,展示往往显得像一种恩赐。新理念要求美术馆进行换位思考,站在大众立场来看问题,站在参观者的角度来审视美术馆的工作、服务是否到位。要求设计者去思考美术馆作为一种社会公共财富应该为自己的主人(民众、纳税人)提供怎样的服务。这就要求美术馆要做到“物为人而存在、物为人而运作”。考量美术馆有无成效的标准就是观众从美术馆的展览之中体验了什么,获得了什么。以人为中心,并不意味着对物的忽略,对美术馆来说,收藏依然是基础。只是当明确了以人为中心的理念后,美术馆的收藏、保管、研究以及展览等一系列活动都必须根据这一理念而做出更加人性化、个性化和多元化的调整。美术馆真正转向市民,在普及美术教育、提供造型制作等活动方面尽其所能。因而“以人为中心”这一办馆新理念势必要辐射到美术馆的方方面面,美术馆建筑的空间和形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2.教育和传播功能的拓展近代美术馆的办馆理念起源于18世纪以法国百科全书派为中心的启蒙主义思想,并逐渐为普及美术文化和以大众教育为目标的教育机构确立了自身的位置。然而20世纪60年代中期后出现的“终身教育”理念,重视社会结构中所有人的学习活动。教育功能逐渐成为美术馆存在的新价值,以往的美术馆是以教育者的身份出现,而观众往往被动地成为教育对象。新的理念要求美术馆以“传播者”的身份,把灌输性的教育变为生动的传播,以此来实现美术馆的社会价值。这样的理念既可以改变那种“呆板的说教”,又可以防止对展览的“精品化”、“精英化”追求,从而真正贴近民众。这使设计师意识到,美术馆中进行的教育活动要考虑到所有的社会群体和阶层,要尽可能地吸引不同身份、不同阶层、不同年龄段的观众,并尽可能地针对每种人群的关注点和兴趣点,使美术馆中的展品(以造型为中心的视觉艺术活动)能给观众以有效的、亲近的、有实体感的创新体验。过分推崇、拔高艺术作品,往往给普通市民带来敬而远之的疏离感受。作为社会教育机构的美术馆,倘若只把自身当作“箱子”或“仓库”,把艺术作品当作过去的遗物来收藏,将不利于实现美术馆的社会教育功能。著名博物馆学专家、前瑞典国立现当代美术馆馆长、国际现代美术馆委员会主席大卫·艾略特(DavidElliot)先生在2003年被聘为日本森美术馆馆长时说:“美术馆的工作主要有三方面:一是举办展览,出版图书;二是建立一个使不同地域、不同形式的艺术得以交流的平台;三是对当代艺术中有价值的东西进行讨论,以对当代文化作出一些有价值的贡献。”举办展览、交流平台、组织讨论这三点就体现出美术馆的传播功能,这也就是说美术馆要从传统的重视藏品的载体价值的管理转到对藏品信息的整理、传输、开发和利用上来。美术馆的传播自始至终不能离开美学,收藏和展览就是对美的追求,将美的内容通过美的形式传播给广大群众,在塑造美的过程中起到媒介作用。按照麦克卢汉(MarshallMcLuhan,1911~1980)的媒介延伸论:“每一种媒介都将改变人们感知世界的方式,从而改变人们的生存方式。”美术馆这种媒介也不例外,它带来的改变将日益彰显。3.从“管理人”向“服务于人”过渡企业界早就开始信奉“顾客就是上帝”,好的企业把每位顾客都摆到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美术馆的逐步开放和走向市民,管理者也逐渐意识到这个问题,之前的美术馆管理思想还远远没有将管理变为服务。1974年,国际博物馆协会新章程已经鲜明标示,博物馆是“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机构。服务成为博物馆、美术馆的宗旨之一,管理就是为了更好的服务,这一人性化的转变将改变美术馆的一切。为了更好的服务就必须研究观众、研究社会、思考如何拓展服务范围,加大展览输出的信息,使观众产生更多的愉悦感。美术馆的多元信息服务是综合了知识性、学术性、感觉性、感情性和艺术性的综合意识形态。这要求美术馆的设计者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来挖掘,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体现美术馆的服务性质。比如说,增加观众休闲空间、增加与美术教育相关的娱乐设施,体现出美术馆从管理机构到服务机构的改变。这种观念的转变,使美术馆从冷冰冰的“艺术殿堂”转变为平易近人、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教室”,从而为成为传播艺术理念、进行艺术教育的新平台,更好地为建设精神文明作出贡献。■1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图片来源:互联网)2意大利卡利亚里现代艺术馆(图片来源:互联网)3装置艺术展(图片来源:互联网)4影像艺术展(图片来源:互联网)

1 / 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