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历史时政热点问题专题总结(六)生态保护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热点六生态保护【热点点击】2019年3月3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开幕。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谈及环保问题中介绍说,作为三大攻坚战之一,环保攻坚战开局良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明显改善。不过,当前的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下一步重点将聚焦打好打好蓝天保卫战、柴油货车治理、长江保护修复、渤海综合治理、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水源地保护、农业农村污染治理等七场战役。不能放宽放松、更不能走回头路,保持方向、决心不动摇。坚决避免数字环保、口号环保,确保环境质量改善没有水分。2019年2月5日上映的《流浪地球》引发人们热议。《流浪地球》作者刘慈欣说:它展现了人对地球的珍爱和不舍,在灾难面前,我们不能放弃对地球的情感。为了让地球和人类生存下去,实现这样一个共同目标,全人类团结在一起,共同奋战与抗争。影片用艺术手段表达出“和而不同”的理念,积极正面的主流价值观的引领。“我们必须抱有希望,这并不是因为希望真的存在,而是因为我们要做高贵的人。在前太阳时代,做一个高贵的人必须拥有金钱、权力或才能,而在今天只要拥有希望,希望是这个时代的黄金和宝石,不管活多长,我们都要拥有它!”【中考衔接】一、古代中国的生态保护思想生态史观认为,史学研究应从关注历史上的人转换为关注历史上的人与自然及其二者的关系。生产力是沟通人与自然关系的桥梁。生产力是人类利用、改造和保护自然的能力。生态史观认为,评估历史流变中人类的活动,应兼顾人类和自然(包括各物种乃至整个地球)、近期与远期、局部和整体的利益。维护社会系统与自然系统的动态平衡,是能思维有意识的人类不可推御的责任。一、农耕文明时代中国古代“农本”思想对生态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先秦时期,我国农业开始发展起来。生态的脆弱使古代劳动人民很早就认识到水利的重要性,都江堰和郑国渠就是较早预防水旱灾害的代表性工程;由于人口的增加,江南土地资源进一步开发,围湖造田、向山要田加剧了水土流失,都对生态平衡有所影响。古人虽然在某些方面认识到农业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总结出了二十四节气,并能够因地制宜,兴修水利,为农业发展创造条件,还给后人留下了像《齐民要术》、《农政全书》等总结性的农学著作,但其无法超越当时人类对自然界认识水平的限制,不能深刻认识毁林开荒与生态恶化之间的关系,只能通过兴修水利来减少灾害,缺乏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根本措施。道家、儒家思想中有关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古代儒家、道家的环保思想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保护良性生态循环等思想,在中国源远流长。儒家、道家等中国传统思想中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崇尚和“顺应'自然是保护自然环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1.儒家思想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论语,阳货》),这里所谓的天是指生生不已的自然之天,人、天、地、万物与自然都是一体的,保持和谐相通。历代思想家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先秦时期的“天人合一思想。西汉时期的董仲舒明确提出了“天人之际,合而为一的哲学命题,使“天人合一思想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在环境危机和生态平衡受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下,强调儒家的天人合一,可以避免人类在危险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强调天人合一,具有超越民族界限的价值和现实意义。1.1儒家的“可持续思想孔子曾说:“伐一木,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我们知道,孝是为人之本,这就意味着他把人们对生态环境的珍惜上升到道德要求的高度。从这些话语中我们不难看出,他们非常反对对山林的过度采伐和对鱼虾的滥捕滥杀,这体现了古人伟大而朴素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也反映了我国人民质朴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1.2儒家思想把环保理念上升到了政治的高度儒家思想认为如果统治者不能有效的实行环保则“不可以为天下王。战国时期赵国著名思想家荀子,便提出了“环保治国理念。《荀子》一书中第九篇《王制》,专门谈如何做国家领导人。里面说,“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天其生,不绝其长也。大概意思是,在草木开花结果的时候,不能砍伐山林,践踏和破坏草木的生长。荀子便以这种环保要求,称为“圣王之制也。2.道家思想在“道家看来,人是自然的一部分,道、天、地、人都是自然而然存在着的。而这一切又形成了道家独特的环保思想。2.1道家的“顺天”和“天人合一”思想道家思想比较系统地论述了天人关系,提出“天与“人合二为一,肯定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但并不是自然的主宰。这对中国古代保护坏境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无论是儒家提倡的“天人合一”,还是道家提出了“道法自然,虽然各有不同的主张,但都有一个的共同点,那就是均把人与自然的“和谐'作为其核心思想。“和谐观作为中华文明的基本精神,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仁厚的心胸和博大的情怀,这对保护自然环境、解决生态危机问题、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二、工业化和城市化(1)工业革命与能源革命1.工业革命,是技术发明的突破,其核心发明是瓦特的蒸汽机。因此,工业革命同时也是利用能源的革命,而且伴随着生产技术的重大变革,引起整个社会生产方式的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使近代的能源工业——煤炭工业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建立起来,煤炭成为工业文明的新能源;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了世界石油开采和炼油业的飞速发展,近代石油工业开始建立,并且逐步代替煤炭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的主要能源;二战后,原子弹、氢弹的制造成功揭开了人类使用核能的序幕。2.罗斯福新:修建水利如田纳西水利工程、整体规划粮食生产等。3.赫鲁晓夫改革:大规模垦荒,耕作粗放,导致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不顾自然条件限制,盲目扩大玉米种植面积,违背自然规律。4.工业革命带来的负面影响:导致自然环境的恶化(如气候变暖),影响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对策: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理念下发展科技;加强国际合作;确保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等。三、知识经济时代或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是一种持续发展的经济,它增长的主要动力是知识的创新和技术创新,我们应充满信心地相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时代”一定会到来。四、现代中国的环境问题建国后的50年经历了三次资源环境恶化:一是1958年“大跃进”导致的第一次资源环境恶化,二是“文化大革命”导致的第二次资源环境恶化,三是改革开放之初的第三次资源环境恶化。前两次均系国家当时领导人的决策失误所造成的,而第三次则是人口惯性增长和粗放型经济发展所造成的;建国后环境保护工程、政策与法制不健全。

1 / 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