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配制1.4%NaHCO3溶液(NaHCO3溶液用SB液表示,葡萄液用GS表示)市场上卖的是5%NaHCO3溶液,而经常使用的是1.4%NaHCO3溶液,采用5%或10%GS来稀释5%SB成为1.4%SB,下面我们计算一下它们之间(5%SB、5%或10%GS及1.4%SB)的关系:首先,我们把5%SB、1.4%SB及5%或10%GS的密度看成与水的密度一样大,即为1g/ml我们设5%SB为Xml,设5%或10%GS为Yml,那么稀释成的1.4%SB则为(X+Y)ml依据溶液稀释溶质不变的原则,我们可以列出一个等式:X×5%=(X+Y)×1.4%即为X+Y/X=5%/1.4,我们可以算一下5%除以1.4%等于3.5~3.6之间,为了方便计算,我们取3.5X+Y/X=3.5,那么Y=2.5X根据以上关系,5%SB、5%或10%GS及1.4%SB的比例关系是1:2.5:3.5例1:有10ml的5%SB,加多少5%或10%GS成为1.4%SB,根据以上的关系加入25ml的5%或10%GS,即可例2:配制2:1液200ml(如在小儿腹泻中重度脱水小儿应先给予2:1液20ml/Kg,其主要的目的是扩容纠酸)2:1液的组成是2份的0.9%NaCl与1份的1.4%SB那么0.9%NaCl为200ml×2/3=133ml(为了方便配制取为130ml)1.4%SB为200ml×1/3=67ml(为了方便配制取为70ml)下面还要配制1.4%SB70ml(采用5%或10%GS来稀释5%SB成为1.4%SB)这个就用到我们上面所讲的,即1.4%SB70ml,需要5%或10%GS(70ml×2.5/3.5=50ml)、5%SB(70ml×1/3.5=20ml)成为1.4%SB70ml二、如何配制KCl的量,即保证溶液中的KCl的浓度不能超过0.3%我们来算一下100ml中液体中加入多少ml的10%KCl(注意市场上大多是10%KCL,但是也有15%KCl),能保证其浓度不超过0.3%与上面的例子一样,我们均把液体的密度看成与水的密度一样大小为1g/ml我们设加入Xml的10%KCl10%X下面我们可以列出一个不等式,即为(100+X)0.3%即X3.092783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取上面的数值的话的,那么这个100ml溶液中KCl的浓度等于0.3%而3与上面的数值非常相近基本接近于KCl的浓度为0.3%所以我们只需要记住100ml溶液中最多只能加入3ml的10%kCl三、液体的张力的计算:我们把0.9%NaCl、1.4%SB、1.87%的乳酸钠(很少用到)以及0.9%氯化铵(很少用到)的张力计为1(即为等张液),而5%或10%GS虽然是等渗液,但是在体内经过分解为CO2与H2O,所以属于无张力液体。。。。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们暂且把张力的计算公式定为等张液之和/总液量之和,等张液我们理解为等渗的含钠液。下面我们看看一个例子:如果有5%GSaml、0.9%NaClbml、1.4%SBcml.在一起混合那么其张力应如何去算,根据公式那我们应该把0.9%NaClbml、1.4%SBcml(二者为等张液)之和除以总液量之和,则为(b+c)/(a+b+c)我们再看一个难一点的:如果是5%GSaml、0.9%NaClbml、5%SBcml(注意是5%SB)如何去算呢?方法一样,根据公式,但是公式中是等张液之和,而我们上面给的是5%SB是高张液不是等张液,那怎么办,很简单,5%SBcml相当于1.4%SB3.5cml,它们之间的关系,我们已经讲过了。即是(b+3.5c)/(a+b+c)下面大家看一个具体的例子:如5%GS100ml、0.9%NaCl50ml、5%SB20ml,它们的张力为:根据公式为(50+20×3.5)/(100+50+20)在教学过程中经常有同学提出为什么下面的是(a+b+c),为什么不是(a+b+3.5c),因为公式是总液量,我们并没有真的去将5%SB变成了1.4%SB。液体张力=(盐份数+碱份数)/总份数常用混合溶液常用混合溶液溶液(ml)成分比例简易配制NS10%GS1.4%SB10%GS10%NaCl5%SB10%KCl2:1等张含钠液.2150030471:1液(1/2张)11500202:3:1液(1/2张)23150015244:3:2液(2/3张)43250020331:2液(1/3张)12500151:4液(1/5张)145009生理维持液(1/3张)1450097.5说明:○11:1含钠液,1:2、1:3、以及1:4都是1份NS加上相应的几份5%或者10%GS。○21份NS,相当于10%NaCI15ml○34:3:2、2:3:1含钠液,都是相应的几份NS、5%或者10%GS再加上1.4%SB所以它们的张力计算就是很简单的了,例如231液体,张力就是(2+1)/2+3+1=1/2.○4配置时按照比例分配就可以。几种混合液的临床意义一般来说:等渗脱水用1/2张含钠液2:3:1常用。低渗脱水用2/3张含钠液4:3:2液常用。高渗脱水用1/3张含钠液1:4液常用。2:1液:20ml/kg/次最大量《300ml/次。常用于纠正休克。4:3:2液:常用于低渗性脱水。2:3:1液:常用于等渗性脱水,及高渗性脱水。1:4液:常用于高渗性脱水。生理维持液:用于补充生理需要量及其一般性的治疗性的补液。补液步骤以及注意事项(一)口服补液疗法(ORT)适应证:轻或中度脱水,呕吐不重,无腹胀方法:轻度:50~80ml/kg中度:80~100ml/kg8~12h内将累积损失补足,少量多次;(二)静脉补液疗法适应证:中或重度脱水;经口服补液不见好转;呕吐、腹胀严重者;三定:补液总量补液种类(若临床判断脱水性质有困难时,可先按等渗性脱水处理。)补液速度原则:先快后慢、先浓后淡、见尿补钾、抽搐补钙1.补充累积损失量根据脱水程度、性质决定补液量、成分、速度,确定补液量轻度:50ml/kg中度:50~100ml/kg重度:100~120ml/kg确定补液成份等渗脱水:2/3~1/2张低渗脱水:等张~2/3张高渗脱水:1/3~1/8张确定补液速度原则:先快后慢重症:扩容:20ml/kg30’~1h内其余:8~12h内完成2.补充继续损失量约为10~40ml/kg.d。一般按1/2~1/3张补给。应在24小时内均匀滴入。于补完累积损失后,14~16h内均匀滴入3.补充生理需要量约为60~80ml/kg.d(包括口服。)。一般按1/5张补给。应在24小时内均匀滴入与继续损失量一起在14~16h内均匀滴入第一天补液:补液总量=累积损失量+继续损失量+生理维持液累积损失量继续损失量生理维持液总量(ml)轻度脱水5010~3060~8090~120中度脱水50~10010~3060~80120~150重度脱水100~12010~3060~80150~180累积损失量:是由于腹泻呕吐丢失量,据此判断脱水程度纠正低钾:补钾:补氯化钾轻度低钾血症:200~300mg/(kg·d)2~3ml/(kg·d)10%KCl严重低钾血症:300~450mg/(kg·d)3~4.5ml/kg.d10%KCl轻症患者可口服补钾重点提示补钾注意事项不可静脉和肌肉注射见尿补钾静脉补钾浓度0.3%补钾速度:时间4~6小时治疗时间:4~6天钙、镁补充出现抽搐:10%CalciumGluconate10ml+25%Glucose10mlIV抽搐无好转:25%Mg.Sulfas0.2~0.4ml/kg深部IMQ6h注意:心率HR:低于80次/分,停用!不要漏到血管外!与洋地黄间隔使用!不能皮下或肌肉注射第二天补液:主要补充生理维持液和继续损失量生理维持量:60~80ml/kg1/5张继续损失量:丢多少补多少,随时丢随时补,1/2~1/3张液体12~24小时内匀速滴入继续补钾和纠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