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省优质课一等奖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3、三顾茅庐罗贯中课件设计:二中实验学校王文瑜第一课时:1.了解社会背景,读通课文,感知大意;2.理文脉结构,体会情节的一波三折。学习目标(1分钟)走近作者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名本,字贯中,山西并州太原人,号湖海散人。他是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代表作《三国演义》,全名《三国志通俗演义》。是罗贯中的力作,这部长篇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其它主要作品有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除小说创作外,尚存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罗贯中出生于元朝末年。14岁时,因母亲病故而辍学随父亲去苏州、杭州一带做生意。那时,在元朝91年的高压统治下,天下大乱,社会动荡不安,群雄并起,多则十万人,少则几万人的起义和叛乱从未停止过,罗贯中也曾参与其中。“有志图王”的罗贯中在苏州结识施耐庵,以师徒相称,两人一同参加位于平江(即苏州)的张士诚反元起义政权,做过一段时间幕僚后离开。曾与另一位吴王朱元璋为敌,在明朝成立之后,罗贯中放弃读书人步入官场的机会,创作《残唐五代史演义传》《隋唐志传》等著作。罗贯中的创作才能是多方面的。他写过乐府隐语和戏曲,但以小说成就为主。今存署名罗贯中的主要作品《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传》和《三遂平妖传》。这些作品中《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成就最高。《三国演义》以宏大的结构描绘了三国时期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起自黄巾起义,终于西晋统一。作品谴责了统治者的残暴和丑恶,反映了动乱时代人民的痛苦和对清明政治、对仁君的向往,体现了鲜明的“拥刘反曹”倾向。作者贡献东汉末年,皇权没落,群雄并起,割据城域,逐鹿天下。起初董卓自西凉挥军入主中原,凭借剽悍的西凉军挟天子以令诸侯。后十八路诸侯联合并起,讨伐董卓,因战事不利、内部矛盾等诸多因素四散而去。后司徒王允用美女貂蝉离间董卓与其麾下大将吕布,董卓死。后来曹操精兵简政,开疆扩土,渐拥江北之地。刘备四处奔波,先后投靠曹操、陶谦、袁绍、刘表诸人,未有大的作为,但仁义贤德之名四海皆知。后来在南阳得伏龙诸葛亮为谋士,徐徐占领荆、益二州,又打下巴、蜀。如此,与曹操,孙权成三国鼎立之势。如此历时二十余年,随着老一代人的逝去,魏国被司马懿一族控制,后又相继打败吴、蜀两国,三国归晋。经典简介(2分钟)本文节选自名著《三国演义》第38回“定三分隆中决策战长江孙氏报仇”。当时有宏图大志的刘备依附于刘表,屯驻在新野,徐庶被曹操所骗,去曹营前荐诸葛“有经天纬地之才,盖天下一人也”。后刘备又遇到司马徽,司马徽对诸葛亮的评价是:“可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两人的荐语,更引起了刘备拜见诸葛亮的兴趣。一顾茅庐遇崔州平,论天下事;二顾茅庐遇诸葛均、黄承彦,留下书信。课文从三顾茅庐开始写起。背景介绍(2分钟)诸葛草庐:公元1987年重建的仿汉建筑,当年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在此作《隆中对》。躬耕田:乐山与隆中山之间的诸葛亮庙冲的一百多亩田地。当年诸葛亮躬耕陇亩于此地。拜谒(yè)侥幸(jiǎo)拱(ɡǒnɡ)半晌(shǎnɡ)纶巾(ɡuān)鹤氅(chǎnɡ)末胄(zhòu)愧赧(nǎn)谬举(miù)迄无所就(qì)箪食壶浆(dān)自主学习:读准下列字音查看课文注释,积累字词【如雷贯耳】意思是响亮得像雷声传进耳朵里。形容人的名声大,也形容声音巨大。【思贤如渴】比喻迫切地想寻求有才德的人。【箪食壶浆】百姓用箪盛饭,用壶盛汤来欢迎他们爱戴的军队。形容军队受到群众热烈拥护和欢迎的情况。【顿开茅塞】原来心里好像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形容思想忽然开窍,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整体感知:1.读课文,然后请根据事件的发展,把文章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1、2):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适逢诸葛亮正午睡,刘备立于厅前等待。第二部分(3、4):诸葛亮醒后,刘备咨以天下之事,诸葛亮做出解答,刘备邀之出山辅助的过程。这便是著名的“隆中对”部分。属于铺垫渲染。例如,首段刘关张三人的不同意见;路遇诸葛均;阶下侍立等昼寝的诸葛亮醒来等。好处:在出场前对诸葛亮的烘托、渲染,增加了故事的张力和神秘感,极大地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2.小说常见的人物出场方式主要有:①“单刀直入”(开篇就让人物走出场来);②“先声夺人”(先闻其声,后见其人);③“铺垫渲染”(千呼万唤始出来)。结合课文说一说,诸葛亮的出场属于哪一种写作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读课文,按写作顺序梳理情节内容。•明确:•(1)力排非议:(A.关羽:其礼太过;B.张飞:麻绳缚来)•(2)拜见受阻:(A.遇诸葛均;B.侍立候寝;C.再立静候)•(3)隆中计策:(A.先生更衣;.B宾主叙礼;C.茅塞顿开)•(4)纳贤成功:(A.刘备聊表寸心;B.孔明安排退路)课堂作业•见《高分突破》P78:完成第1——4题学习目标:(1分钟)1.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品析人物形象特征;2.感受刘备的贤明与诸葛亮的智慧。23.《三顾茅庐》第二课时方法指导:一篇优秀的小说,其中的人物性格特点必然鲜明,让人一读就能感受到鲜活的形象。那么,小说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有哪些?(2分钟)1.肖像描写;2.语言描写;3.动作描写;4.神态描写;5.心理描写;6.细节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从正面对人物进行比较直接的描写,使人物形象鲜明。正面描写包括肖像、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描写等。提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中都可能含有肖像、神态、动作、语言、心理和细节描写。——利用其他人物的刻画或环境描写,来突出要描述的对象。走进文本——(4分钟)默读课文,圈点最能体现人物言行举止的句子(如语言、动作、肖像描写等),体会它们所表现的人物形象。情境一【上路前:力排非议】关公曰:兄长两次亲往拜谒,其礼太过矣。想诸葛亮有虚名而无实学,故避而不敢见。兄何惑于斯人之甚也!玄德曰:不然。昔齐桓公欲见东郭野人,五反而方得一面。况吾欲见大贤耶?张飞曰:哥哥差矣。量此村夫,何足为大贤!今番不须哥哥去;他如不来,我只用一条麻绳缚将来!玄德叱曰:汝岂不闻周文王谒姜子牙之事乎?文王且如此敬贤,汝何太无礼!今番汝休去,我自与云长去。飞应诺:“既两位哥哥都去,小弟如何落后!”玄德曰:汝若同往,不可失礼。飞应诺。……2.情境对话(3+2分钟)思考一:文章是如何刻画张飞形象的?这样写有何用意?用意:张飞急躁鲁莽、直爽干脆、讲义气。意在与刘备进行对比,从而反衬出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矢志不移的精神,也衬托了诸葛亮的才华横溢。明确:是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张飞的。情境二:【见面后——宾主叙礼】(4分钟)玄德下拜曰:汉室末胄,涿郡愚夫,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昨两次晋谒,不得一见,已书贱名于文几,未审得入览否?孔明曰:南阳野人,疏懒性成,屡蒙将军枉临,不胜愧赧。……昨观书意,足见将军忧民忧国之心;但恨亮年幼才疏,有误下问。玄德曰:司马德操之言,徐元直之语,岂虚谈哉?望先生不弃鄙贱,曲赐教诲。孔明曰:德操、元直,世之高士。亮乃一耕夫耳。安敢谈天下事?二公谬举矣。将军奈何舍美玉而求顽石乎?玄德曰:大丈夫抱经世奇才,岂可空老于林泉之下?愿先生以天下苍生为念,开备愚鲁而赐教。孔明笑曰:愿闻将军之志。情境三:【纳贤成功】(3分钟)玄德下拜请孔明曰:备虽名微德薄,愿先生不弃鄙贱,出山相助。备当拱听明诲。孔明曰:亮久乐耕锄,懒于应世,不能奉命。玄德泣曰:先生不出,如苍生何!……孔明见其意甚诚,乃曰:将军既不相弃,愿效犬马之劳。……玄德曰:此非聘大贤之礼,但表刘备寸心耳。……孔明嘱咐曰:吾受刘皇叔三顾之恩,不容不出。汝可躬耕于此,勿得荒芜田亩。待我功成之日,即当归隐。……刘备思考二:刘备、诸葛亮各是怎样的人?结合课文分析。(7分钟)自认“身为汉胄,有责任“匡扶汉室”“伸大义于天下”,诚恳拜见孔明,求安邦定国之策。时刻牢记“天下苍生”,求诸葛亮出谋划策和出山辅佐,均是心忧天下的表现。(1)诚恳儒雅、求贤若渴,礼贤下士①行动上:离草庐半里下马步行;得知孔明午睡,则拱立阶下;见到孔明即行“下拜”之礼,听完孔明对策即“顿首拜谢”……充分表现了他竭诚求贤的精神。②语言上:刘备对张飞、关羽说的话,请教诸葛亮时谦恭的言语,都十分诚恳。(2)胸怀天下,忧国忧民。(1)有雄才大略、深谋远虑诸葛亮例如:解答刘备之问时,他对天下大势的分析,“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的论断,并从军事、政治、外交各方面给刘备规划了战略方针和政治蓝图,充分表现了非同一般的远见卓识。(2)心系苍生,孤高淡泊。如:他为刘备提出对策后仍不愿出山,当刘备再次以“苍生”为请,且“泪沾袍袖,衣襟尽湿”他才答应出山,可见心系苍生;他享受躬耕生活,不得已答应出山,他又嘱咐弟弟躬耕,且说“功成之日,即当归隐”,都表现了他对功名利禄的轻视;(3)谦虚谨慎,不事张扬。孔明尽管孤高,却不恃才放旷,他故意怠慢刘备,只是为了考研其诚意,足见其谨慎;待与刘备见面后,从言谈到举止,都很谦虚;他有旷世奇才,却躬耕而居,可见其为人低调,不事张扬。思考三:作者通过刘备的视线写诸葛亮的相貌,有何用意?“玄德见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用意:①突出诸葛亮气宇轩昂、神异不凡,确实有将相之才;②更加坚定了刘备对诸葛亮的信任,为下文他一再邀请做铺垫。精读感悟——(6分钟)细读文本:“孔明曰:自董卓造逆以来,天下豪杰并起……然后可图中原也。”回答问题:1.诸葛亮分析天下大势,为刘备制定了兴复汉室的政治方案,就是著名的“隆中对”,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刘备听完诸葛亮对天下大势的分析后,说:“先生之言,顿开茅塞,使备如拨云雾而睹青天”?这句话有什么作用?1.诸葛亮分析天下大势,为刘备制定了兴复汉室的战略方案,就是著名的“隆中对”,在文中起什么作用?作用:充分表现诸葛亮对当时政治形势的深刻了解,以及对未来形势发展的正确预见。他通过准确分析判断提出争取荆、益二地,利用魏、吴矛盾,造成鼎足之势,然后再图中原,进而实现统一天下的方针。“隆中对”充分展现了诸葛亮的盖世才能和惊人智慧,为穷途末路的刘备点燃了希望之灯。也说明诸葛亮确实值得刘备三顾茅庐,突出了文章中心。2.刘备听完诸葛亮对天下大势的分析后,说“先生之言,顿开茅塞,使备如拨云雾而睹青天”,这句话有什么作用?明确:从侧面烘托诸葛亮神机妙算、足智多谋,为刘备找到了实现宏愿的途径,兴复汉室有了可能性和可行性。妙笔探究:(3分钟)小说善用诗句作结,请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这样写的好处。豫州当日叹孤穷,何幸南阳有卧龙!欲识他年分鼎处,先生笑指画图中。身未升腾思退步,功成应忆去时言。只因先主丁宁后,星落秋风五丈原。作者用诗句对所叙之事、所刻画之人进行点评,巧妙地为后面的故事埋下了伏笔,暗示了人物命运及故事发展趋势。拓展提高:(5分钟)•孔子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刘备“三顾茅庐”,以他的诚心和谦恭感动了诸葛亮,从此,诸葛亮辅佐刘备南征北战,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二十一年以后,刘备已经离开人世,诸葛亮在回忆起这段往事时,感慨万千地写下了这样的话——“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这是诸葛亮自陈心曲的一段话,此时此刻,你想对一片真情的刘备说些什么呢?请用一两句话或一个短语,来抒发你想对刘备说的话。(写作)我想说:1.珍惜人才是打胜仗的关键;一片诚意是尊敬别人的关键。刘备,我们敬佩你、学习你对待朋友,对待人才,都是一片诚意!2.玄德,你是一个独具慧眼的人。世上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你乃伯乐也!如果不是你的求贤若渴、不是你的耐心和诚意,也许诸葛亮的才干会被埋没,也许我们中国的历史也不会如此灿烂。3.刘备,你的三顾茅庐,真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是你的诚心唤醒了沉睡着的诸葛亮!是你的诚心让诸葛亮拥有了无穷的力量!还是你的诚心让诸葛亮驰骋沙场,报效国家!更是你的诚心,换来了诸葛亮对你的忠心耿耿!作业:请以“我眼中的诸葛亮”为题,结合自己的阅读

1 / 3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