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PPT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望天门山天门山:在今天的安徽省的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两山隔江相对,形同门户,所以叫“天门山”。激趣导入李白(公元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一生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他的诗以磅礴雄伟的气势、炽烈奔放的情感、丰富奇丽的想象、大胆惊人的夸张、清新自然的语言,创造出了瑰丽多彩的艺术形象,达到了“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效果,被后世称为“诗仙”。李白望天门山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激趣导入断duàn楚chŭ至zhì孤gū帆fān新知讲解自读课文1、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2、比一比,看谁读得好。新知讲解天门楚江碧水青山孤帆红日一首诗就是一幅画,那画中都画了些什么呢?新知讲解天门山:在今安徽当涂西南长江两岸。东为博望山,西为梁山,两山夹江对峙,就像一座门户,合称天门山。楚江:安徽在古代属于楚地,所以诗人把流经这个地段的长洒称为楚江。你对“天门”和“楚江”有哪些了解?新知讲解夹江对峙的群山激起了江水一片回旋。碧水东流至此回:天门中断楚江开:浩荡东流的长江在冲破天门奔腾而去。中断:从中间断裂开来。开:撞开。根据注释,说一说前两句诗的意思。新知讲解全诗从“望”字着眼,前两句描写山川气势。第一句先写山,天门山似乎是由于水流的冲击而从中间隔断,江水从断口奔涌而出;第二句写水,浩浩荡荡的长江水被天门山阻挡,激起滔天的波浪。新知讲解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诗人欣赏着青山相对而出的奇观,一叶小舟正乘风破浪,从日出的方向驶来。相对出:相对着突出来。日边来:从日出的方向驶来。根据注释,说一说后两句诗的意思。新知讲解第三句写远望天门山所见的雄姿,第四句则点明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这一句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第三、四句是写行船的感受,坐在小船上迎着阳光顺流而下,感觉两岸的青山相对而来。诗人形象地用“孤帆一片”来代表一只船,这“一片孤帆”把天门山点缀得活泼起来,展现了生动优美的意境,使读者仿佛也望到了天门山的壮丽风光。新知讲解诗意小结:天门山从中间割断,引奔腾的长江水从这里通过,清清的江水奔腾东流,在这里被峭壁阻隔而回旋激荡。雄奇秀丽的天门山夹江对峙,拔地而起,在铺满红光的江面上,帆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轻捷而来。新知讲解思考问题:天门的“中断”和楚江的“开”有什么联系?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奔腾而去,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两座山。这两句所望到的景物是静止的,诗人却用“中断”“开”这些词从动的方面把它写活了。探究讨论新知讲解如何理解诗句中“出”这个字的含义?“出”表示的是动作,在这里,天门山虽然不会动,但作者想象力非常丰富,他认为天门山有情,为迎接远方的来客,它屹立江边,开门候客。探究讨论新知讲解自己再读读诗句,你能体会李白当时的心情吗?作者从“望”字着眼,前两句先描写山川气势,乘舟顺流而下,当望到孤帆从远处向天门山驶来,在阳光的映衬下,景色优美怡人,令作者无比惊喜激动。领悟诗情新知讲解你知道哪些关于李白的诗歌呢?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拓展积累新知讲解《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课堂小结本诗通过对天门山壮丽景色的描写,展现了天门山的雄伟气势,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祖国美好河山的歌颂,以及乐观豪迈的情怀。布置作业作业:熟读诗文,默写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激趣导入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多少的文人墨客吟诗作画来赞美西湖美景。激趣导入新知讲解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苏轼潋滟:(liànyàn)波光闪动的样子。方好:正好。方,刚刚,副词。空蒙:形容云雾迷茫,似有若无。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姓施,家住浣纱溪村(在今浙江)西,所以称为西施。淡妆(zhuāng)浓抹:或淡雅地妆束,或浓艳地打扮。新知讲解新知讲解朗读课文1.教师范读,指导停顿(注意节奏停顿)。2.指名试读,读出诗的节奏、韵律。3.学生按节奏自由朗读,要求:放声朗读,读准字音。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新知讲解新知讲解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读诗题,你读懂了什么?饮湖上初晴后雨天气变化——初晴后雨地点——湖上舟中干什么——饮酒聊天新知讲解西湖在不同天气下的湖光山色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新知讲解诗人与朋友在西湖饮酒游览,适逢天气由晴转雨的意思。晴天的西湖水面波光粼粼,景色真好,雨天的西湖朦朦胧胧景色更加奇特。从诗句中你读懂了什么?“潋滟”是什么意思?让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波光粼粼波光闪动浮光跃金湖水荡漾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新知讲解新知讲解想象一下,明媚的阳光照耀着整个西湖,放眼望去,晴天下的西湖,景物有什么特点?西湖的水在阳光下更加透彻,波光粼粼;西湖的山更青了;西湖的柳在阳光下仿佛披上了一层碎金;西湖的鱼儿欢快地舞蹈,一跃而起,仿佛穿了一身金缕衣;西湖的荷花和荷叶更加鲜艳了……正当诗人和友人陶醉在这明媚鲜艳的西湖山水之中,突然,天气发生了变化,发生了什么变化?谁能借助注释来说一说?新知讲解雨天,西湖云雾迷茫,景色朦胧,也是那么奇妙!山色空蒙雨亦奇新知讲解“山色空蒙”是什么样的景象?山色空蒙远山朦胧山色迷蒙迷雾浓云新知讲解晴天的西湖波光粼粼,湖水荡漾;雨天的西湖山色蒙蒙、云雾弥漫。让我们沉醉在这变幻的美景中,一起来赞美一下这奇妙的景象“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新知讲解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如果把西湖比作西施,不论她是淡雅的装束,还是浓艳的打扮,都是一样光彩照人。探究讨论新知讲解如何理解后两句中诗人要表达的感情呢?诗人赞美美丽的西湖,看似说西子,实际上比喻的是西湖,晴天的西湖——水光潋滟晴方好,恰似西子的“浓抹”;雨天的西湖——山色空蒙雨亦奇,恰似西子的“淡妆”。一天之中,诗人看到了西湖浓抹的美,领略到西湖淡妆的奇妙,想到这里,诗人不禁赞叹“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探究讨论新知讲解这首诗是诗人第一次到杭州时所作的,当他第一次见到这人间天堂的奇景的时候,诗人内心激动、兴奋,“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同时诗人把西湖比西子,比喻奇妙而贴切,写出了西湖的神韵美,抒发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美。新知讲解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拓展积累课堂小结大自然真是一位神奇的魔术师,让美丽的西湖在不同的天气中尽显风姿,在诗人心中留下了永恒的画卷,也让我们跟随这位最爱西湖的诗人度过了一段难忘的西湖之行,现在一起来齐颂这首诗。布置作业作业:1、背诵这首诗。2、选一首苏轼的诗歌读一读。望洞庭激趣导入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淼,碧波万顷,水天相接,气象万千,号称天下第一水。自古以来,它以湖光山色引人,使得许多文人墨客为之倾倒,留下了无数名篇佳句。激趣导入洞庭湖古称“云梦泽”,为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号称“八百里洞庭湖”。洞庭湖的意思就是神仙洞府,其最大的特点便是湖外有湖,湖中有山,渔帆点点,芦叶青青,水天一色,鸥鹭翔飞。春秋四时之景不同,一日之中变化万千。著名诗人范仲淹来到洞庭,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经典之作。新知讲解新知讲解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汉族,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晚年自号庐山人。唐代大儒、哲学家、文学家、诗人,有“诗豪”之称。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刘禹锡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新知讲解新知讲解朗读课文1.指名试读,要求:读准字音,注意节奏,读通诗句。2.学生按节奏自由朗读,要求:放声朗读,读准字音。新知讲解找一找诗句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洞庭湖光秋月潭面无风山水白银盘新知讲解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齐,显得十分和谐。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拭过的铜镜。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相和:相互和谐、协调。湖光:湖水的光。未:没有。镜未磨:指没有磨拭过的铜镜。新知讲解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这句诗的意思是远远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颜色,就像一颗青螺缀放在白银盘中。遥望:远望。山水翠:山就是指君山。新知讲解如何理解“湖光秋月两相和”的“和”字?湖光与秋月两者融合在一起,月光如水,水映月光,水月澄洁一色,一片宁静的氛围,一派和谐之美!一个“和”字让人有多少遐想啊!“和”字就是这首诗的“眼睛”,叫诗眼。探究讨论新知讲解潭面无风镜未磨月夜朦胧湖面迷蒙景色缥缈把“潭面”比作“铜镜”“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这里藏着一个精确的比喻,你读出来了吗?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新知讲解把“潭面”比作“铜镜”,湖面就像古时没有经过磨拭的铜镜一样,没有鲜亮的光泽,有些模糊,有些迷蒙,平而不滑,明而不亮,朦朦胧胧。“镜未磨”用来形容月夜湖光,形象地写出月光下湖面的缥缈、朦胧之美,真是恰到好处。新知讲解比作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这句诗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新知讲解在皓月银辉之下,洞庭山愈显青翠,洞庭水愈显清澈,山水浑然一体,望去如同一只雕镂剔透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探究讨论赏析“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新知讲解朗朗清月,洒下如水的月光,湖面无风,水平如镜,“镜未磨”写出了浩阔湖面,涟漪轻起,波光粼粼,呈现出迷蒙之美。静静的月,静静的湖,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沉静、和谐、秀美的景色。诗人放眼远望,只见青翠的君山倒映水中。水白山青,相依相伴,恰如一颗青螺缀放在白银盘中,如一种工艺珍品,使人爱不忍释。想象诗中景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新知讲解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优美的洞庭月夜图,语言凝练,构想新奇,意境静美。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准确的比喻,生动地描绘出了洞庭湖美妙的秋月风光,表达了对洞庭湖的赞美之情。新知讲解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宋·张孝祥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唐·李白明湖映天光,彻底见秋色。——唐·李白拓展积累课堂小结自古人称“洞庭天下水”。许许多多有名的诗人,像李白、杜甫、孟浩然都慕名而去,写下了不少经典名篇传诵至今,我们一起来欣赏。》布置作业作业:1.背诵本诗。2.想象《望洞庭》所描绘的景色,用几句话写出来。课堂小结望洞庭刘禹锡潭面无风镜未磨,湖光秋月两相和。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1 / 6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