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会学教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农村社会学主讲张红一、课程简介农村社会学是从社会学的角度对农村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是社会学专业的必修专业课。本课程从农村社会的整体出发,通过农村居民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以综合的观点研究农村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的规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相关的基本内容以及研究方法;系统了解转型时期中国农村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从而把握农村社会的发展趋势,总结出可以遵循的规律。二、教学目的本课程的主要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明确农村社会的基本结构、农村社会的运行机制以及农村社会发展变迁的规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有关农村社会发展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三、课程内容和课时安排教学环节时数讲课讨论习题小计备注课程内容第一章绪论3第二章中国农村社会历史的演变4第三章农民41第四章农民工22第五章农村家庭41第六章农村社会问题及社会控制51第七章农村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4第八章农村社会组织5第一章绪论本章教学内容主要介绍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农村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以及农村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教学的重点是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及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乡村建设运动主要代表人物的理论与实践;难点是农村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参考书目1、费孝通,《江村经济》,三联出版社2、费孝通,《乡土中国》,上海观察社3、吴怀连,《中国农村社会学的理论与实践》,武汉大学出版社第一节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内容一、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二、农村社会学的基本内容(一)关于农村社会整体及其各要素的正向研究(二)关于农村社会整体及其各要素的负向研究三、农村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一)系统分析法(二)微观研究与宏观研究相结合(三)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的统一第二节农村社会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一、农村社会学与普通社会学的关系(一)从两门学科产生的历史来看(二)从两门学科的研究范围来看(三)从两门学科的发展过程来看二、农村社会学与农业经济学的关系三、农村社会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第三节农村社会学的由来与发展一、农村社会学的产生(一)时代背景(二)理论构建(三)农村社会调查研究二、中国农村社会学简史(一)建国前职业社会学者的农村社会学的教学研究活动(二)改良主义的“乡村建设运动”小资料:主要著作有:《江村经济》(英文版,1939)《禄村农田》(1943)《生育制度》(1947)《乡土中国》(1948)《乡土重建》(1948)《从事社会学五十年》(1983)《费孝通社会学文集》(1985)小资料:《记小城镇及其他》(1986)《边区开发与社会调查》(1987)《费孝通民族研究文集》(1988)《行行重行行——乡镇发展论述》(1992)《费孝通文集》(1999)等,论文多篇。1980年3月,国际应用人类学会授予他该年度马林诺夫斯基名誉奖;1981年11月,英国皇家人类学会向他颁发了该年度赫胥黎奖章。因病于2005年4月2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三)中国共产党的农村调查研究和农民运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思考题1、农村社会学是研究什么的?2、农村社会学在中国有什么意义?3、乡村建设运动是怎样兴起和发展的?4、农村社会学主要有哪些研究方法?5、中国农村社会学是怎样建立起来的?第二章中国农村社会历史的演变本章以生产力的发展为线索,从各个历史阶段农村社会的确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阶级关系与阶级构成、文化思想等方面了解中国农村社会发展演变的历史,即古代农村社会——近代农村社会——现代农村社会。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是现代农村社会,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社会的发展状况。主要参考书目罗吉斯、伯德格,《乡村社会变迁》,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曹锦清,《黄河边上的中国:一个学者对乡村社会的观察与思考》,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第一节古代农村社会一、原始农村社会(一)原始农村社会的起源:原始农村社会,是随着原始农业的产生而产生的(二)氏族制度(三)思想意识和文化1、思维2、宗教3、道德观念4、文化二、奴隶制农村社会(一)奴隶制农村社会的产生(二)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展状况(三)阶级和阶级关系(四)科学文化三、封建制农村社会(一)封建制农村社会的确立(二)生产关系的特点和生产力发展状况(三)阶级关系(四)思想意识和科学文化第二节近代农村社会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农村社会(一)半殖民地半封建农村社会的形成(二)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三)阶级构成和政治关系(四)文化思想二、根据地(解放区)农村社区(一)根据地(解放区)农村社区的建立和发展(二)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三)政治和文化三、中国农村社会的特征(二)自然经济的解体很不充分(三)宗法血缘体系在广大农村并未解体(四)封闭状态在微观上没有多大改革四、中国传统农村社会结构高度稳定的原因探析(一)地权高度集中且经营极为分散第三节现代农村社会一、新民主主义的农村社会(一)新民主主义农村社会制度的确立(二)个体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三)政治和文化二、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农村杜会(一)农村社会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曲折(三)新时期的新变化1、生产结构和经济结构的变化2、社会结构的变化3、生活方式的变化(1)消费生活方式的变化(2)闲暇生活方式的变化(3)交往方式的变化思考题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在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和生活方式三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2、怎样认识农民、农业和农村是三位一体的整体?第三章农民本章教学内容主要介绍关于农民的社会学研究、中国农民的历史地位与其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农民的社会化及其特征、当代中国的农民问题以及解决农民问题的思路。教学的重点是农民的社会化、特征以及当代中国农民的问题;难点是解决农民问题的思路。主要参考书目孟德拉斯,《农民的终结》,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斯科特,《农民的道义经济学:东南亚的反叛与生存》,译林出版社,2001第一节关于农民的社会学研究一、农民的定义二、当代中国农民的特征(一)从人口数量上来看,当代农民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上量大的群体(二)从经济地位上来看,农民仍然承担着国民经济发展和转变的基础作用和支撑作用二、当代中国农民的特征(三)从农民的生活状况来看,农民的生产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但相对水平有下降趋势(四)从农民的文化素质来看,农民的整体素质有所提高,但在内部仍然存在一个庞大的文盲、半文盲阶层(五)从农民的就业状况来看,农民已经突破单纯的农业生产界限,几乎在社会各个生产、服务和管理部门都有农民就业第二节中国农民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一、历史上的“农本论”二、农民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一)农民是革命的依靠力量(二)农民是工业化的支撑力量(三)农民是改革的推动力量(四)农民是市场经济的先导力量(五)农民是社会稳定的保障力量第三节当代中国的农民问题一、农民收入问题(一)农民收入问题的表现:1、表现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2、表现为农民收入增长的区域差距拉大3、表现为农民与市民的收入差距拉大(二)国外农民增收的做法1、对农业的收入补贴制度。如直接补贴、间接补贴和休耕补贴。2、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措施3、发展和推广农业科技4、建立完善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二、失地农民问题(一)失地农民的现状(二)学界关于失地农民问题的研究第四节解决农民问题的基本思路一、从根本上调整国民经济的发展战略二、调整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的重点愚调整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三、继续深化改革,建立无障碍的全国统一市场四、在农村内部,要从整体资源出发,确定农业的发展战略五、促进农业的产业化,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六、重视农村社会发展思考题1、试述农民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2、对农民的社会属性与特征应如何认识?第四章农民工本章主要介绍国内外学者关于农民工的理论研究、目前农民工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等。教学的重点是农民工概念的内涵及相关政策,难点是国内外学者关于农民工的理论研究。主要参考书目托马斯、兹纳涅茨基,《身处欧美的波兰农民》,译林出版社,2000李培林,《农民工——中国进城农民工的经济社会分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一、农民工概述二、国内外学者关于农民工的理论研究在农民工流动的驱动力方面在农民工流动的社会网络方面在关于农民工社会地位的研究方面在农民工分化的研究方面在农民工群体与社会关系方面在农民工社区研究方面在农民工流动与性别的关系方面思考题1、围绕“农民工”这一研究主题,请你设计出将要研究的子课题并写出主要研究内容。2、分析制约农民工城市化的因素及可能的对策?3、“民工潮”的深远意义是什么?第五章农村家庭本章教学内容主要介绍关于家庭的社会学研究、中国传统农村家庭的特点、中国传统农村家庭的演变以及农村家族。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是农村家族。主要参考书费孝通,《生育制度》,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朱爱岚,《中国北方村落的社会性别与权力》,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第一节家庭的社会学研究一、社会学为什么要研究家庭(一)从家庭和社会的关系看,开展农村家庭研究有利于认识农村社会(二)从家庭对社会的影响看,研究农村家庭有利于促进社会整合(三)从家庭对个人的影响看,开展农村家庭研究有利于个人成长(四)从现实生活看,开展婚姻家庭研究有利于认识和解决农村婚姻家庭问题二、家庭的社会学含义(一)什么是家庭(二)家庭的本质是一种社会关系1、社会是有亿万个家庭组成的,家庭同社会息息相关。2、家庭是历史的范畴3、家庭是基本社会群体。4、家庭是普遍的社会制度第二节农村家庭的结构和功能一、家庭的结构(一)什么是家庭结构(二)农村家庭结构的类型1、核心家庭2、主干家庭3、联合家庭4、其他家庭二、家庭关系(一)夫妻关系(二)亲子关系(三)祖孙关系(四)婆媳关系三、家庭功能(一)经济生活功能1、生产功能(1)生产的极大分散性(2)生产过程的极度随机性(3)用工的不确定性(4)生产成效的难预料性或不稳定性(5)农业生产要求因地制宜地进行行动、灵活的决策2、积累和组织消费的功能(二)精神生活功能(三)教育功能(四)生育功能(五)抚养、赡养功能(六)稳定社会功能第三节中国农村传统家庭的特点及其演变一、中国传统农村家庭的特点(一)以家庭利益为主的婚姻动机(二)父权单系的家庭制度(三)夫妻之间的感情满足压到最低线(四)复式家庭结构(五)家庭管理中的家长制(六)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团结互助的人际关系二、中国农村家庭的演变(一)家庭的基础——婚姻发生了变化(二)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发生了变化(三)家庭结构的变化(四)家庭功能的变化(五)家庭轴心的转移三、中国农村的家族和家族关系(一)中国农村是一个长期的家族社会的延续1、宗族内部的等级秩序与组织结构2、族规3、祠堂、族田和族学(二)我国家族和家族主义的主要表现1、祖先崇拜2、门第观念3、以数代同堂共居的大家庭为荣4、注重男系及由此而产生的宗法制、家长制与诸子继承财产制(三)关于家族和家族主义的研究(四)中国农村家族势力的复活的原因1、多次冲击,未除根本2、自然和社会环境无大的改变3、权力真空,使家族势力有机可乘(五)家族对现代农村社会的影响有效性:(1)有利于克服小生产的局限性(2)保持传统的责任(3)对农村权力的有效制衡负面影响:(1)滋生落后的意识和行为(2)抑制了创新精神(3)纠结宗族矛盾(六)当代农村家族的前景1、家族仍将长期存在2、家族功能将趋于弱化3、家族将变为具有象征意义的文化状态思考题1、农村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与作用为什么相悖?2、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家庭关系、家庭结构及家庭功能发生了哪些变化?3、试述家族对现代农村社会的影响?第六章农村社会问题及社会控制本章教学内容主要向学生介绍社会问题的相关概念、中国农村主要社会问题的起因、表现、解决途径以及农村社会控制。教学的重点是中国农村社会主要问题的起因、表现;难点是农村社会控制。主要参考书李强,《中国扶贫之路》,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康晓光,《中国贫困与反贫困》,广西人民出版社,1995林乘东,《中国:走出贫困》,云

1 / 13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