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海滨小城教学目标: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臂”。2.学习作者按空间转移的顺序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3.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体会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学习作者观察与描写景物的方法。教具准备:投影片两张,海滨小城图;小黑板两块。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激趣蓝色的大海,蓝色的天,银白色的军舰,白色的或灰色的海鸥;各种颜色各种花纹的贝壳,青色的虾和蟹,金黄色的海螺,出海归来的船队。这一切是多么美丽、多么诱人呵!想去看看吗?临海的小城里那些桉树叶子散发出的清香,凤凰树开出的美丽花朵;小城公园里那一棵棵婀娜多姿的榕树,树下那些笑语欢颜的儿童、青年、老人;小城街道那踩上去就咯吱咯吱作响的细沙路面。这一切又是那么自然、清新、洒脱。同学们,不想去瞧瞧吗?好!老师就带你们一同去——海滨小城(板书,学习“滨”)。二、揭题审题1.什么叫海滨?2.看课题,你能知道文章中写了哪些内容吗?三、初读课文,扫除障碍,了解大意逐节读课文,思考:1.学生字,理解字词。2.各自然段讲了什么?第1自然段:美丽的海。第2自然段:早晨的海面。多音字:胳臂(bei)、臂(bì)膀。第3自然段:沙滩上的贝壳与捕鱼归来的船队。第4自然段:小城庭院里的树。第5自然段:小城公园的榕树。第6自然段:小城街道清洁。第7自然段:总结小城美丽整洁。四、指导分段1.把课文分成“海滨”和“小城”两部分。(1—3自然段,4—7自然段)2.作者按什么顺序来观察海滨小城的?(从海滨——小城,也即从远——近的顺序)五、读议第一部分:海滨。1.出示思考题,让学生边读边想。(1)从这座小城看大海是什么样儿的?(2)作者写了哪些景物?(3)大海什么时候景色最美?(4)海滩有什么特点?2.讨论自学情况。3.作者怎么写出海滨之美?(画出表示色彩的词)(1)色彩词——把海滨描绘得绚丽多彩。美!(2)分层练习——写贝壳又多又美和它的寂寞,再写渔船归来时的喧闹,两者形成鲜明对比,前者写静态,后为动态,突出海滨景色美丽、生机勃勃、惹人喜爱。4.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5.结束语:海滨是这样的美丽,在它的旁边还有更为漂亮、更为吸引人的小城。我们下节课就去游览。第二课时一、读议课文第二部分:小城。1.作者写了小城的哪些地方?从文章中找出一句能概括小城特点的句子来。(庭院、公园、街道。最后一自然段。)2.小城的庭院有什么特点?请从这段中画出一句能概括其特点的句子来。(总述句,也点出了庭院的特点。)(1)作者围绕总述句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联系上下文理解“热闹”与“笼罩”的意思。(3)有感情地朗读此段。总结学法,举一反三:找总述句(中心句);看怎样围绕其去写的;感情读文。3.用这样的方法学习“小城公园”和“小城街道”两段。二、总结全文,学习写法1.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思考:在文章中的作用?(总结全文:美丽整洁,海作背景,美丽无比!)2.“海滨小城”写得最为精彩的是作者紧紧把握其“小”字。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把这“小城”区别于“大城市”之处画下来。大城市房屋拥挤,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喧闹不息。“小”——(1)“人们走到街道的尽头,就可以看见浩瀚的大海。”可见街道不长,大城市的居民要到郊外去,一般要借助于交通工具,不靠走。(2)“沙滩上遍地是……在那里。”可见这里很少有人来。沿海大城市就不同,贝壳再多也早就被捡光了。(3)“船队一靠……来。”可见海滩上平时并不“喧闹”。而沿海的大城市,码头一个接一个,货物吞吐,船只往来,笛鸣不断,终日喧闹。(4)“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可见居民住房基本上是庭院式的,且庭院很大,平房居多。而大城市,由于建筑拥挤,只好向空中发展,很少有庭院,更没有很多树的大院子,人们为了栽一盆花,还要到处找土呢。(5)“……踩上去咯吱咯吱地响,好像踩在沙滩上一样。”可见行人稀少,街道宁静。而大城市的街道,熙熙攘攘,笛鸣铃响,根本听不到行人的脚步声。小结:作者之所以能把“海滨小城”写得如此吸引人,是因为他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结果。他随空间的变换,观察得细,把握得准。三、练笔用“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写一个片断。(提示:以“学校小花园”为题,用这一方法写一、二百字左右的片断。扣住特点,参照《海滨小城》中4、5自然段的写法。)板书设计:大海(色彩绚丽)留心观察、抓住特点海滨沙滩(动静结合)19海滨小城美丽庭院(树多、叶美、花美)整洁小城公园(榕树大、树叶密)街道(干净、用细沙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