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导入新课我国古代文学研究专家陈美林说:“《儒林外史》不仅描写了一个时代的知识分子的生活命运,而且反映了以他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对社会理想的探索和追求。”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称《儒林外史》为中国古代最优秀的讽刺小说。作者简介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一字文木,号粒民,清朝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安徽全椒人。18岁考取秀才,23岁继承家产又很快荡尽。33岁家迁南京,生活贫困。36岁因对科举生厌,拒绝科考。54岁客死扬州,朋友买棺收殓,归葬南京。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文木老人”。著有《文木山房诗文集》《文木山房诗说》,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创作背景吴敬梓的个人经历,令他对考八股、开科举等利弊感受尤深。而在时代背景上,康熙、雍正、乾隆三代,中国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社会表面的繁荣掩盖不了封建社会的腐朽。统治者镇压武装起义的同时,大兴文字狱,以考八股、开科举、提倡理学等方法统治思想,牢笼士人。吴敬梓反对八股文、科举制,憎恶士子们醉心制艺、热衷功名利禄的习尚。他把这些观点反映在《儒林外史》中,以讽刺的手法,对丑恶的事物进行深刻的揭露。“儒林”一词源自《史记》“儒林列传”,指封建社会里“读书人”或“士人”这一群体。历代正史皆相沿设有“儒林传”,记述各朝有学问、有品德的大儒。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却与此不同,刻画的是“儒林”另一些为正史官书所不载的众生相。作者有意把书中故事假托发生在明代,以类“正史”,而实际上描绘的却是清代广泛的社会生活,反映作者同时代的文人在科举制度毒害下的厄运。作品简介全书五十六回,没有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而是由众多故事连缀而成,表现的是日常生活中普通士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小说以写实主义描绘对“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大多数人物,熙熙而来,攘攘而去。或唯利是图,自甘下流;或貌似君子,内心卑污;或故弄玄虚,欺世盗名;或倚仗权势,横暴不法;或假作清高,实则鄙陋;或终老科场,迂腐可笑:他们全无读“圣贤书”的儒生应有的学识与品德,而是为功名利禄所颠倒,丑态毕露。通过描绘这幅儒林“群丑图”,展现金钱权势对人的品格的毒害,表明作者否定功名富贵的基本立场,并通过书中少数淡泊名利、恪守道德、张扬个性的贤者奇人,寄托自己对理想社会的追求。1.了解《儒林外史》九语下名著导读的要求。2.说人物,讲故事,析性格。3.找细节,品讽刺艺术。学习目标《儒林外史》写了许多人物故事。其中有些故事篇幅稍长,展现了人物多个性格侧面;有些故事则廖廖数笔,比较简短,但都含意深远,韵味悠长。选择一个(或一类)你最喜欢的人和事,讲给大家听。人物故事性格精彩细节匡超人之蜕变匡超人年少是心地善良,事亲孝顺,是个淳朴可爱之人。匡超人初到杭州后,就卷入一帮无法取得功名的假名士之中,年少时那朴实敦厚的人品开始受到这些假托无意功名富贵自命清高,却意图投机取巧侥幸名利双收的理论污染,思想开始蜕变,被这些人同化。匡超人渐渐在这个污浊社会里学有所成,习得一身忘恩负义、薄情寡义、虚伪、狡诈的嘴脸。反映了在科举制度下文人士子个体良知的泯灭。正面典型——王冕、杜少卿元末诗人王冕的形象来“敷陈大义”,“隐括全文”,并作为自己理想的楷模和臧否人物的标准。王冕出身田家,天文地理经史上的大学问无不精通;而又安于贫贱,以卖画为生,不与权贵相与,作者通过他的嘴,抨击了科举制度。杜少卿(1)淡薄功名,傲视权贵;(2)轻视礼教,对妇女尊重,反对歧视和摧残;(3)讲求传统的美德:讲求孝道,乐于助人,仗义疏财、扶危济困,尚义任侠(4)敢于向封建权威和封建礼俗挑战(5)尊重个性,反对名教而回归自然,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他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武官萧云仙汤镇台萧云仙戍边卫城,作为堪比张骞、班超,他在青枫边城这一番文治武功却得了个“任意浮开”的罪名,还说应请核减银七千五百二十五两有零,在于该员名下着追。最终把父亲的产业归公。汤镇台彻底平息了镇远县的苗人叛乱,反被诬陷“率意轻进,靡费钱粮”,“好事贪功”被降三级调用。儒林外史中描写的这两个武官,都打了胜仗,萧云仙还造福一方,却是得个降职或解甲归田的结局。思考: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儒林假名士——严氏兄弟严监生——中国吝啬鬼的典型生性懦弱胆小,有义也薄情,背着“吝啬”的黑锅。严贡生——乡绅地主,具有剥削阶级的一切特性。生性奸诈、卑鄙无耻、强取豪夺、阴险狠毒的家伙。一是贪占小利,横行乡里。二是欠钱赖账,挥霍浪费。三是寡情薄义,毫无人性。四是锱铢必较,信誉全无。五是心黑手狠,抢夺家财。吴敬梓塑造的严贡生,可是一个成功的,来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反面艺术典型。腐儒的典型——周进、范进《儒林外史》中的周进、范进这两个人物,他们是作者在第二、三回中分别着力塑造的两个年纪老大而没有考中科举的可怜虫,这是两个腐儒的典型。二人在中举之前都是很穷困的,受尽别人的白眼和嘲讽。从这两个人物身上,我们可以看出科举制度对文人的毒害之深。它深深的腐蚀着文士的心灵,使一些文人因迷恋举业而完全被动地失去了自我。作者以其悲愤和辛酸的笔触,写出了他们在人格意识方面的扭曲与堕落。贪官污吏的典型——汤奉、王惠这些官吏就凭借科举得意,升官发财,作威作福;而贪婪、狠毒、蛮横则成了他们的共同特征。这就进一步暴露了科举制度的罪恶,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整个封建官吏政治的腐败不堪。沈琼枝——一股清泉、一个传奇沈琼枝是《儒林外史》中唯一一个有名有姓的女性。在男权当道的儒林之中,作者却不惜笔墨来写这样一个女子,其重要性和用意也就不言而喻了。她也是作者理想观念的载体。有关沈琼枝的情节可概括为出嫁之前——进入宋家——逃出宋家——利涉卖文——求助杜家——押解江都她才貌双全、自尊自立、智勇兼备、刚柔并济,是一位反抗封建婚姻、蔑视封建礼教、法律、对抗世俗、敢作敢当、自食其力的女性。王玉辉——可憎更可悲王玉辉是徽州的一个老秀才,腐儒到极致。生平有个志向,就是要编写三部书,一部是礼书,一部是字书,一部是乡约书,因此受到了徽州府学训导余大先生的赞赏。王玉辉不是坏人,但他深受封建礼教的毒害,直接促成了女儿的死。读了一辈子书,考了一辈子科举都没得到的名,他要用女儿的死,换来自己头上那顶“名士”的帽子!《儒林外史》主旨深邃,在小说艺术上有很高的境界。这部小说“秉持公心,指摘时弊”,将讽刺的锋芒寄寓在含而不露、耐人寻味的叙述中,通过冷静传神的刻画,廖廖数语,便将人物形象和世俗风貌描摹得形神兼备,入木三分。儒冠不保千金产,稗说长传一部书。(吴敬梓纪念堂对联)可悲今为考试故儒林众生我评说下周作业:分组研究众骗子:欺世盗名牛浦郎、小骗子张铁臂、大骗子万青山(万中书)八股迷:马纯上(马二先生)、鲁编修侠客:凤四老爷地痞:潘三爷至贤:庄绍光(庄征君)、虞博士、迟衡山中品人物:蘧公孙、娄三公子、娄四公子草根伪名士:杨执中、权勿用市井四奇人(高雅知识分子):季遐年、王太、盖宽、荆元众骗子:一、欺世盗名牛浦郎、小骗子张铁臂、大骗子万青山(万中书)牛浦郎:牛浦郎乃《儒林外史》中的一个人物。此人原为乡间的一位少年,识些字,也读些书,尤其爱读诗。一个偶然的机会,牛浦郎得到了当时已经逝世的一位诗人牛布衣的诗集,就动了歪心思。想着牛布衣姓牛,自己也姓牛,干脆自己冒充牛布衣得了。从此,这少年就从牛浦郎变成了牛布衣,摇身一变成了著名诗人。牛浦郎这种行为当然十分无耻,但他自己却洋洋自得,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当今时代,如牛浦郎之辈比比皆是。张铁臂:吴敬梓笔下,把张大侠写得最为有声有色的是那出闹剧人头会。房上瓦一片声的响,一个人从屋檐上掉下来,满身血污,手里提了一个革囊。真是先声夺人。不要说娄府的两位公子哥,就是我这老于世故的人,读到此也耸然色变。张铁臂慷慨陈辞,道是一生有一个仇人,一个恩人。仇人衔恨十年,今日得报,首级便在革囊里;恩人却在十里外,须得五百两银子去报恩。还说此事一了,就舍身为知己者用,一门心思为两位公子哥儿效劳了。侠义之事,无非恩仇二字。说得这样恳切,不由两位公子不信,也不由他们不掏钱。张铁臂得了钱财,还哄着两位公子广招宾客,看他回来用药化解人头--其实不过是要赢得逃跑的时间。等这一切都布置好后,他便一片瓦响,无影无踪去了。万青山:张铁臂骗过娄府两位公子之后,,后来又出入天长杜府,依靠豪门贵族骗取一点残杯冷炙,然而却被蘧公孙看破了相,因而存身不住就悄悄返回故乡去了。假中书万青云则不同,当他被捕以后身份败露,其东道主高翰林、秦中书出于自身利害不得不出银一千二百两,为其保举了一个真中书,一场焰腾腾的官事就被一瓢水泼息。但他并未从此收敛,居然老着脸皮仍旧穿了公服到这两家谢谢去。在作者笔下,小骗子为衣食骗人却不能见容,而大骗子倒能骗到一官半职;张铁臂尚有羞耻之心,而万青云却恬不知耻。这种对比的下场,既深刻地反映了有了钱就是官的黑暗吏治,也表现了作者对这两个不同人物的抨击程度有所差别。八股迷:马纯上鲁编修马纯上:1、马二先生认为“举业”二字是从古到今人人必要做的,“到本朝用文章取士,这是极好的法则”。马二先生把当官看作人生唯一的价值。而按朝廷功令做举业,则是做官的唯一正途。他价值取向完全是八股科举制度的产物。马二先生已经把八股神化了,并对其无比痴迷。迟衡山感叹:“讲学问的只讲学问,不必问功名,讲功名的只讲功名,不必问学问。若是两样都要讲,弄到后来,一样也做不成。”这正是马二先生的真实写照,因为功名学问,如鱼与熊掌一般,不可兼得。2、马二先生宅心仁厚,乐善好施。3、迂腐4、沽名钓誉。何其芳说:马二先生是活在我们生活中间的。诸多名人,同声赞誉马二先生塑造的成功,说明吴敬梓对这个人物形象准确的把握,并进行了亮度的集中和概括,使其成了明清时代读书人阶层的典型。鲁编修:鲁编修说过:“八股文章若做的好,随你做甚么东西,要诗就诗,要赋就赋,都是一鞭一条痕,一掴一掌血;若是八股文章欠讲究,任你做出甚么来,都是野狐禅,邪魔外道。”鲁编修一大俗物,只重八股功名,把女儿也教成了一俗物。侠客:凤四老爹万中书在宴席上被拿,凤四老爹多方打听,巧妙安排,精心策划,使万中书由假而真;丝客人因好风月被骗,是一桩打不得官司告不得状的窝囊事,凤四老爹设计帮其追回被骗财物;毛二胡子骗了陈正公的一千两银子之后避而不见,既无“借据”,又无“中人”,但凤四老爹一出面,顷刻间把毛家典铺的看墙、柜台“卸下半堵”,毛二胡子无计可施,只得本利一并归还。此三人虽可恶(有疵),但也是弱者、受害者,凤四老爹给予援助,丝毫无损他的侠士身份和英雄本色。地痞:潘三爷高颧骨,黄黑皮,几缕黄胡子,一双直眼。大号潘自业,这个人物一出场,他就对匡超人说“做人,要做一些有想头的事”。这里的“有想头”大约就是有出息,有实惠,或者是有用,能挣钱的事。实是鸡鸣狗盗之徒,私了人命,刻假公章,考试找枪手……拿钱替人消灾,黑白道都通,上蹿下跳的社会油子。也有着江湖义气,给匡超人实惠,替他娶妻。至贤:庄绍光(庄征君)、虞博士、迟衡山第一等人是有大德之才,他们以平常心待功名富贵,有风骨,有气节,有才华。和其余伪儒小人一起,形象也显得更加鲜明真切。《儒林外史》的诸位贤人中,杜少卿是奇士豪杰,虞育德是平凡中的真儒,庄绍光是难以出世的“隐士”,迟衡山则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正人君子。庄绍光的最大特征是悠然,这种悠然无法和俗世的喧嚣相容。所以尽管它表明自己和山林隐逸不同,但他又不得不“隐居”起来不同于虞育德的是,庄绍光对于之不同道不合的世俗小人和官僚是不欲一见的。庄尚志有才有德,不泥于功名富贵中,也是一位真名士。虞博士是书中除王冕外的第一人,是一位真儒。他博学多才,襟怀冲淡,旷达磊落,浑雅有利,待人直而不迂。在家中略有窘迫时,虞博士乐观道:“可见有个一定,不必管他。”在遇到寻短见的农人时果断相助,却也料得自己实际状况并未一味倾囊相助,不为博慷慨之名。在虞博士的身上,充满了中庸的节奏。他自然不是举业人群那样利欲熏心,但也不是像杜少卿那样对恶俗的环境愤愤不平。正是因为这样,他才能做泰伯祠主祭。虞育德进京会试中了进士,别人大多都虚报年龄以求重用,唯有他不在乎自己五十岁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