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艺术变革与现代设计主要线索:立体主义、未来主义、表现主义、勒加、德普罗、墨菲、风格派、陶斯柏、蒙德里安、里特维尔德、构成派、塔特林、阿瓦托夫、李西茨基、现代主义、功能主义、理性主义、格罗披乌斯、米斯、柯布西埃、机器美学、包豪斯、伊顿、纳吉、布兰德第一节美术革命•20世纪初,美术界产生了一场影响深远的革命性运动。•有一些共同的国际特征,如“为艺术而艺术”的信条受到了广泛的抨击,强调艺术的社会作用等。这就导致了抽象的,特别是几何的形式,象征现代性的机器美学应运而生。•先前不登大雅之堂的工业及其产品成了绘画、雕塑的主题,由此而产生的视觉语言又对工业设计产生了重大影响,使设计逐渐摆脱了古典艺术的禁锢而体现出工业产品自身的特色。•这场美术运动中的一些重要流派如立体主义、未来主义、表现主义等都对现代设计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立体主义立体主义(Cubism)产生并形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的法国,它的基本原则是用几何图形(圆柱体、圆锥体、立方体、球体等)来描绘客观世界。立体主义的创始人给立体主义下了这样一个定义:“把我们所看到的一切,只是作为一系列各种不同平面、表面的一定分割来理解,这就是立体主义。”毕加索(PaploPicasso)是立体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1909-1913年间的解析立体主义阶段就对自然主义的题材进行了抽象,到了后来的综合立体主义阶段则更加强烈地趋向于与机器美学相联系的几何化。三个乐师毕加索未来主义•未来主义(Futurism)是第一次大战之前首先出现于意大利的一个文学艺术思想流派,它对资本主义的物质文明大加赞赏,对未来充满希望。它否定传统的艺术规律,宣称要创造一种全新的未来艺术,并提出把机器和工业作为现代艺术偶像和主题。在绘画作品中,未来主义者试图表现现代生活的活力——都市中人群的运动及汽车、火车的高速飞驰等,他们还将一些普通的批量产品作为描绘的主题。勒加(FernandLeger)世纪20年代所作的一幅画《机械的要素》(图7-1)和德普罗(FortunatoDepero)20世纪30年代所作的《钢与透平》中的机械构图就分别体现了这两个方面。图7-1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相同点•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都把普通批量产品作为一种艺术品来表现。•1914年杜查普(MarcelDuchamp)买了一只廉价的铁制瓶架,署名后存列在其工作室内,声称它是一件艺术品。•美国画家墨菲(GeraldMurphy)1922年所作的一幅油画(图7-2)就是以一些日常用品为主题,描绘了一只火柴盒、一具安全刀架和一支自来水笔。画家似乎在说:这些工业产品虽然貌不惊人,它们比那些貌似非常重要的事物更有意义。图7-2讨论不同点?•1929年席勒(CharlesSheeler)的油画《上甲板》(图7-3)更是直接以机器本身作为绘画主题。图7-3•法国的钟表在一个世纪前被设计成微型的希腊神庙,现在则被装饰成一件立体主义的雕塑;一位瑞典雕塑家则作了一尊内置扬声器的机器偶像(图7-4)。美术革命成果•从设计手法上看与18世纪矫揉造作之风并无本质区别,但它们毕竟预示着某种重要的东西,即人们已开始用一种新的方法来研究工业产品。•现代艺术通过将工业的形式与其内涵相分离,从而建立了一种与工业社会相契合的新美学。人们不再把工业视为一种必须加以控制的粗鲁力量,而是作为一个理想世界的范例。因此,必须允许机器表现它自己的形式和想象力,而不必在它们身上强加一件古典的外衣。•现代艺术对于工业形式的推崇改变了传统的美学观念,为现代工业设计的健康发展铺平了道路。第二节风格派•风格派(DeStijl)是活跃于1917-1931年间以荷兰为中心的一场国际艺术运动。风格派艺术从立体主义走向了完全抽象,风格派艺术家们主要通过1917年在莱顿城创建的名为《风格》的月刊交流各自的理想,风格派由此而得名。•该刊的编辑兼出版人、画家陶斯柏(TheoVanDoesbergDoesberg)是风格派的理论家和发言人。风格派的主要成员还有画家蒙德里安(PietMondrian,1872-1944)、建筑师奥德(JocobusJ。P。Oud,1890一1963)和建筑师兼设计师里特维尔德(GerritRietveld,1888-1964)等人。•风格派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即绝对抽象的原则,也就是说艺术应完全消除与任何自然物体的联系,而用基本几何形象的组合和构图来体现整个宇宙的法则——和谐。•蒙德里安的绘画(图7-5)典型地体现了风格派的视觉语言。•他在作品中仅用三原色色块以及非彩色的黑、白、灰色。对风格派的艺术家而言,这些基本要素是整个视觉现实的基础,他们追求的是将这些线条、块面、色彩等相互冲突的因素构成一幅均衡而合比例的画面,作为生活普遍和谐的一种象征,一种将和谐推广到整个视觉环境的手段。•风格派艺术家把几何形式与机器生产等同起来,追求那种在机器产品中的精确。图7-5风格派作品分析•风格派的作品虽然没有可理解的主题,常冠以“构图第X号”之类的名称。•但这些作品有其深层次的内涵与意义,它们体现了大多数欧洲人民渴望和谐与平衡的心态。•有人认为四四方方的田野、笔直的道路和运河这种人工的荷兰景色是风格派绘画中隐匿的主题,这种说法未免有些牵强;•但风格派艺术确实以一种几何和精确的方式表达了人类精神支配变化莫测的大自然的胜利,以及寓美于纯粹与简朴之中的思想。•风格派最有影响的实干家之一是里特维尔德,他将风格派艺术由平面推广到了三度空间,通过使用简洁的基本形式和三原色创造出了优美而功能性的建筑与家具,以一种实用的方式体现了风格派的艺术原则。•里特维尔德8岁时便师承其父制作家具,20岁开始学习建筑,深受工艺美术运动的影响。1911年他单独开设了一间家具店,1918年加入风格派。•他一生设计了大量家具(图7-6,图7一7,及图7-8),其中红/蓝椅无疑是本世纪艺术史中最富创造性和最重要的作品。图7-6红/蓝椅图7-7图7-8里特维尔德红/蓝椅分析•红/蓝椅是风格派的典型作品,在艺术史上人们难以找到一件相比拟的作品能如此完美地体现一种艺术理论。•它由机制木条和层压板构成,13根木条相互垂直,形成了基本的结构空间,各个构件间用螺钉紧固搭接而不用榫接,以免破坏构件的完整性。•椅的靠背为红色的,坐垫为蓝色的,木条漆成黑色。木条的端部漆成黄色,以表示木条只是连续延伸的构件中的一个片断而已。•红/蓝椅既是一把椅子,也是一件雕塑,尽管坐上去并不十分舒服,但根据设计者的最初目的,它还是相当功能性的。•几年以后,里特维尔德设计了一组吊灯(图7-9),批量生产的灯管被小黑块固定住,然后悬挂起来,其中两支水平,一支垂直,由此创造了一件实用而全无矫饰的灯具。这种灯具后来被包豪斯广为采用。图7-9•1923年底里特维尔德设计了荷兰乌德勒支市郊的一所住宅(图7-10),这是他第一件重要的建筑作品,其最显著的特点是各个部件在视觉上的相互独立。通过使用构件的重迭、穿插以及使用原色来强调不同构件的特点,创造了一个开放和灵巧的建筑形象。图7-10•室内陈设也体现了与室外一样的灵活性(图7-11),楼层平面中惟一固定的东西就是卫生间和厨房,因而可以自由划分,适用于不同的使用要求,外部的色彩设计也同样用在室内,以色彩来区分不同的部件,又富于装饰意味。这所住宅的设计可以说是蒙德里安绘画的立体化。里特维尔德设计图7-11第三节构成派与俄罗斯先锋艺术•在俄罗斯先锋派艺术中,对于建筑学、城市规划和工业设计影响最大的是构成派(Constructivism)。构成派艺术家力图用表现新材料本身特点的空间结构形式作为绘画及雕塑的主题。他们的作品,特别是雕塑很像工程结构物,因此被称为构成主义。构成派产生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以马来维奇(KasimirMalevich,1868-1935)为中心的一批艺术家就已转向一种完全的几何抽象,发展了一种在白色背景下进行几何构图的抽象艺术。•1920年有两位前苏联艺术家发表了《生产宣言》,奠定了构成主义的理论基础。构成派设计理念•在政治上,构成派试图把对传统的抛弃以及对技术的热情与共产主义的理想联系起来;•在艺术上则以抽象的雕塑结构来探索材料的效能,并将产品、建筑与文化联系起来,强调根据与工业化世界的关系来定义“艺术家”。•这样,构成主义就与绘画、雕塑等传统美术相脱离,而走向了实用的“设计”范畴。•构成派最重要的代表作是雕塑家塔特林(VladimirTatlin,1885-1953)设计的第三国际纪念塔(图7-12)。这座纪念塔1920年首次在莫斯科和列宁格勒展出,它以新颖的结构形式体现了钢材的特点和设计师的政治信念。构成派出现了几种理论•1922年一位主要的理论家阿瓦托夫(B。Arvatov)提出了一个关于工业产品的详尽观点。他声称,生产工程师的工作与艺术家的工作相似。工程师们也是“事物的发现者、材料的组织者、形式的创造者”。艺术家与工程师的技艺均来自实践经验,只是发现和发明的方式不同而已。强调个别工程师-艺术家决定性综合作用;•上述观点受到了塔拉布金(N。Tarabukin)的批评,他认为这与基于劳动分工的工业生产特点不兼容。塔拉布金是合理化的积极鼓吹者。•惟一试验三度空间作品的中心是李西茨基(ElLissitzky,1890-1941)主持下的莫斯科教育学院的金属和木制品车间。这个车间在缺乏材料和设备的情况下,发展了一套生产设计方法。车间的工作集中于设计标准型的多功能家具,其形式的简化和空间的经济利用反映了材料的匮乏和住房的紧缺(图7-13)。构成派结局•构成派实现标准设计方案中惟一值得注意的成功是由名为“工作青年艺术联盟”的一个列宁格勒工人团体所取得的;•1928年先锋派艺术被“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所取代,新古典再度复兴,构成派很快销声匿迹了。小结•前苏联先锋派艺术的实际成果不多。这一方面是由于前苏联工业的客观条件所限,无法为革新的理想提供实践的机会;另一方面是由于先锋派一直未能将其乌托邦式的理想与设计和他们的时代结合起来。•无论是构成派还是风格派都热衷于几何形体以及空间和色彩的构图效果。它们在旨趣上和做法上都无重要区别,实际上两派的一些成员也在一起活动了。•从艺术上讲,两派都是抽象的,反现实主义的,但它们在造型和构图的视觉效果方面进行的试验和研究是有价值的。对于现代建筑及工业设计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第四节走向现代主义•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工业和科学技术已发展到了一定水平,分散的各种设计改革思潮终于融会到一起,形成了意义深远的现代主义,并标志着现代工业设计的开端。现代主义起缘•现代主义首先起缘于对机器的承认,机器既是以批量生产方式产生理性的现代设计的源泉,其本身也是一种进步的象征。在产品设计上,这种思想通常是以象征效率的风格来体现的。这里,科学性取代了艺术性,所以被称为“机械化时代的美学”。现代主义的关键因素是功能主义和理性主义。功能主义•功能主义是一种持续了两百年的哲学思想,早在18世纪即已出现。在最简单的意义上,功能主义认为一件物品或建筑物的美和价值是取决于它对于其目的的适应性。功能主义最有影响的口号是“形式追随功能”,强调功能对于形式的决定作用。理性主义•理性主义则是以严格的理性思考取代感性冲动,以科学的、客观的分析为基础来进行设计,尽可能减少设计中的个人意识,从而提高产品的效率和经济性。需要注意的是,现代主义并不是功能主义,也不等于理性主义,它具有更加广泛的意义。现代主义的代表人物也反对这些名称。现代主义定义•现代主义主张创造新的形式,反对袭用传统的样式和附加的装饰,从而突破了历史主义和折衷主义的框框,为发挥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功能在造型上的潜力开辟了道路。•尽管现代主义者反对任何形式的风格,但实际上现代主义的理论还是被“翻译”成了一种现代风格。这种风格是以机器隐喻为基础的,即所谓“机器美学。”用净化了的几何形式来象征机器的效率和理性,反映工业时代的本质特点。•现代主义对于几何形态的追求,往往形成了新的形式主义。另外,现代主义强调批量生产,大众消费的概念却被忽略了,与市场的联系较少。由于过分强调简洁与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