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思修第四章PPT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四章注重道德传承加强道德实践道德及其历史发展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继承和发扬中国革命道德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强化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第四节◆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道德的含义、作用,引导大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充分把握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基本体系,正确理解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原则,自觉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努力养成良好的道德质。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明确我国道德建设的方向,知道自己作为一个公民应当恪守的道德规范,知道自己作为一个大学生应当遵守的道德规范,并在实践中努力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锤炼自己的道德品质。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理论方面的重点:如何认识道德这一社会现象,它的起源、本质、功能、历史,这是理解道德现象的基础。(2)知识方面的重点:人类道德文明特别是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内容、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内容。2、教学难点如何将道德知识转变为道德行为,也就是如何实践社会的道德规范,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教学重难点课程导入人生问题的核心也就是怎样做人的问题。而“如何做人”的关键是做一个具有怎样的道德品质的人。假如社会没有了道德?案例•广州一家公司进行公益活动,在全市的交通岗亭投放了三万把雨伞,供市民在遭遇大雨时无偿使用。条件只有一个,即市民用完之后将雨伞在方便的时候交还给市内的任何一个岗亭。一个月以后,这家公司重新清点雨伞,发现全市岗亭回收的雨伞仅有六把。•瑞士伯尔尼。市政府为了方便市民,在大街上投放了八百辆自行车。这些自行车没有上锁,任何人都可以骑,骑到目的地就地摆放。一年以后,市政府重新清点自行车,发现八百辆自行车一辆不少,有的还被翻修一新。•一个国家的繁荣,不取决于它的国库的殷实,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在于它的公民的文明素养,即在于人们所受的教育、人们的远见卓识和品格的高下。这才是真正的利害所在、真正的力量所在。——马丁·路德第一节道德及其历史发展道德的起源与本质道德的功能与作用道德的历史发展关于道德语义分析•道,原指道路,后引申为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则、规律。•德,即得,指人在实行道的过程中内心有所得。•道和德统到一起的本意是人们按“道”的规律去做事、处事,就是有“道德”。•在西方“道德”一词最早源于拉丁语,其原意是风俗习惯、性格的意思,以后逐步引申为原则规范、行为品质、善恶评价等方面的意思。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教学内容一、道德的起源与本质(一)道德的起源(二)道德的本质(二)道德的本质(三)道德的历史发展1、非科学的道德起源说★神启论:道德起源于神的意旨或上帝的启示★天赋论:道德起源于人类的天性或自然本性★情感欲望论:道德起源于人类的欲望★动物本能论:道德起源于动物的本能(一)道德的起源以上观点是非科学的:第一,离开人的社会实践、人的生活、人类的历史发展来思考道德的起源和基础。第二,把道德说成是外在强加于人的强制性的规约。第三,把道德看成是一成不变的情感要素和心理体验,把道德神秘化。16类人猿—劳动人—劳动关系人类社会生产关系利益关系道德关系2、科学的道德起源说3、生产实践是道德产生所需要的主客观统一的社会条件●客观条件●主观条件1、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2、人的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的产生有其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客观条件——人类在社会生活中,由于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形成了复杂的社会关系,在这种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存在着各种复杂的利益关系和矛盾。主观条件——人的意识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开始意识到这种利益关系和矛盾需要加以调整。19道德作为一种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历史的产物,其根源在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从人类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发生并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它体现的是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是行为主体对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关系的自觉认识和行为选择的结果。道德只能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产生,并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表现出来。(二)道德的内涵和本质1、道德的内涵P93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与法律不同2、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体系)★道德规范是普遍性的行为规范★道德规范是非强制性的行为规范★道德规范是内化的行为规范1、道德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社会意识形态。(社会经济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公还是私)经济基础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产品的分配形式(平均与否)2.道德对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以能动的方式来把握世界和引导、规范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三)道德的本质经济决定道德★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社会经济利益决定着各种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阶级社会中,各种道德体系也必然带有阶级属性。)★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上层建筑: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社会意识形态-艺术、道德、宗教、哲学,和相应的政治制度及其设施—政党、政权机关、军队、警察、监狱和法庭,构成了社会的上层建筑。社会意识形态:是指该社会中一定的阶级或社会集团基于自身根本利益,对现存的经济、政治等社会关系自觉的反应而形成的思想理论体系,包括一定的政治、法律、哲学、道德、文艺宗教等社会学说、观点。上层建筑与社会意识形态(四)道德与法律法律道德从产生时间看后先从构成要素看权利、义务善、恶从调整范围看小大从实施保证看他律自律从统一性看统一性多层次性从稳定性看小大二、道德的功能与作用(一)道德的主要功能(二)道德的社会作用㈠道德的功能◆道德的功能,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形式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和能力。◆道德的功能集中表现,它是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及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重要精神力量。1、道德的认识功能2、道德的调节功能道德还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沟通功能等。道德的功能道德的主要功能认识功能★指道德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和能力。★道德借助道德观念、道德准则、道德理想等形式,帮助人们正确认识社会道德生活的规律和原则,认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认识自己对家庭、他人、社会的义务和责任。调节功能★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人们之间关系的功效和能力。★道德评价是道德调节的主要形式,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是道德调节所赖以发挥作用的力量。㈡道德的社会作用•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稳定。•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的精神力量。•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道德的功能和作用彰显了道德的力量。道德的力量是广泛的、深刻的,它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意志、行为和品格,也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道德的力量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是推动人类文明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32三、道德的历史发展(一)道德发展的五种历史类型原始社会的道德奴隶社会的道德封建社会的道德资本主义社会道德社会主义社会道德原始社会道德特征维护氏族公社和部落的共同利益,是原始社会道德最突出的特征。共同劳动、相互帮助、勇敢刚强、吃苦耐劳是氏族成员竭力推崇的美德。氏族部落道德的朴素性、狭隘性、外在性和权威性,是原始社会道德的另一个重要特征。血缘群婚和食人之风是原始社会的道德缺陷奴隶社会道德奴隶社会的道德成为独立的社会上层建筑成分和意识形态。奴隶社会道德的调节范围和内容日益多样化、复杂化。奴隶社会的道德★维护奴隶对奴隶主的绝对屈从和人生依附★鄙视劳动和劳动者★强调对奴隶主国家的绝对忠诚★信奉男尊女卑、男主女从封建社会的道德▲维护封建的宗法等级关系,是封建社会道德最突出的特征。▲三纲五常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基本的规范。▲道德的政治化、宗教化、规范化、理论化是封建地主阶级道德的重要特征。•“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资本主义社会道德人类历史上剥削阶级道德的最后一种道德类型。雇佣关系、剥削剩余价值和创造剩余价值的关系决定了资本主义社会道德的基本特征。资本主义社会道德特征1.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是资产阶级道德最基本的原则。2.“自由、平等、博爱”是资产阶级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道德规范。3.拜金主义、金钱万能是资产阶级道德主要的价值观念。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道德批判“资本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就象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样。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马克思小资料: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恪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重要特点:政治道德化、道德政治化中国古代道德教育的地位:(1)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人的道德品质,将道德品质的教育摆在教育的首位。(2)道德品质的培养和道德手段的运用对君主来说更为重要,应放在其政治统治的首位:中国古代道德教育的方法:1、首先,重视自我教育。讲求学思并重:“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讲求反省内求(主张内省):2、其次,重视对别人的教化,强调环境的熏陶,通过社会教育的方法化民成俗。对精英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对普通层:“三纲五常”中国古代思想的成效与局限:成效:形成中国人自强进取的人生态度和重群体利益的价值取向,生成深厚的爱国主义传统。局限:在维护封建社会和统一的同时,宣扬等级制度,压抑了人的个性,禁锢了封建社会的发展。(二)道德发展的规律性(1)人类道德发展的历史过程与人类生产方式的发展进程大体一致。(2)道德发展的总趋势是向上的、前进的,沿着曲折的道路向前发展。人类道德进步的主要表现•道德在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对于促进社会和谐与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道德调控的范围不断扩大,调控的手段或方式不断丰富、更加科学合理;•道德的发展和进步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第二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传统美德当代价值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所谓“传统”是指从历史上流传下来的社会习惯力量和行为方式,它存在于制度、思想、文化、道德各个领域,对人的行为有无形的控制作用。•所谓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一般指从先秦到辛亥革命时期,以儒、墨、道、法各家伦理道德传统为内容的伦理思想和道德实践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凝聚起来的民族精神之所在。一、中华传统美德当代价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49现代化的模式可以多种多样,但都不能脱离自身的民族性。世界各国现代化无不遵循这样一个基本的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中国具体的历史条件下,结合中华民族自身的传统与现实形成的,能够促进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的理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在论述如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如何“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时,提出了“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要求。优良道德传统代表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二、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中华民族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源远流长的优良道

1 / 14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