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摆脱国内经济危机的需要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一、三十年代日本大举侵华的原因1.摆脱国内经济危机的需要,摆脱国内阶级矛盾激化的需要。2.蓄谋已久,既定侵华政策发展的必然(根本)3.国际法西斯势力日益嚣张的必然结果。4.疯狂扩军备战为全面侵华作好了军事准备。5.西安事变后,中国团结抗日形势日益高涨,冲击着日本的侵华政策,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决心加快实施侵略步伐。第三课时伟大的抗日战争阅读下列材料,从材料中获取有关信息,概括日本大举侵华的原因。材料1“帝国内部现正痛切体验……生产力之不足,生产设备之不足,原料之不足及蓄积资本之不足。凡此均需开始新的战争,俾有所补充;而国内不稳势力之高涨,罢工之狂澜,亦需发动内外举国之战争,以期平靖”。——摘自三十年代日本的一秘密文件材料2日本的根本国策,“在于外交和国防互相配合,一方面确保帝国在东亚大陆的地位,另一方面向南方海洋发展”。对中国政策的基本方针,“在于希求满洲国的健全发展,日满国防的巩固,消除北方苏联的威胁,同时防范英、美,具体实现日、满、华三国的紧密合作,以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摘自日本的《国策基准》材料3一九三一年日本侵占中国东北,是法西斯国家进行侵略战争的开端。一九三三年一月,希特勒在德国建立法西斯政权,十月,宣布退出裁军会议和国际联盟,加紧扩充军备。一九三五年三月,又宣布废除凡尔赛和约中限制德国军备的条款,并将常备军扩充到五十万人。十月,意大利法西斯反动对埃塞俄比亚的侵略战争,次年六月宣布将埃塞俄比亚并入意大利领土。一九三六年十月,德意轴心成立。——摘自《中国现代史》(下)材料4按照这个国策,日本帝国主义大力扩充军备。一九三七年度日本政府预算总额为三十多亿日元,其中直接军费支出占百分之四十以上。中日开战前,陆军已发展到十七个常备师团,共约三十八万人,此外还有预备役和后备役战斗兵一百六十多万人。飞机共有二千七百架。海军共有舰艇约一百九十余万吨。同时,还大规模地扩充军事工业,发展航空和海运事业,振兴贸易,统制电力等。——摘自《中国现代史》(下)二、日本侵华的几个重要步骤为反攻阶段,全民族抗战取得彻底胜利。为相持阶段,中共成抗战的中流砥柱。全民族抗战开始,为防御阶段。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东北三省沦为日本殖民,中国民族矛盾开始上升。逐步失败,直至无条件投降。调整侵华政策,建立汪伪政府。卢沟桥事变爆发,全面侵华开始,占领中国大片领土。策动华北事变,妄图占领华北五省。挑起九一八事变,建立伪满国。1944-19451938.10-19441937-1938.101935-19371931-1935全面侵华阶段局部侵华阶段中国方面重要情况日本方面情况时间三、日军侵华的罪行⑴主要是日本蓄谋已久;⑵敌强我弱;⑶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结果。长驱直入的原因进犯徐州。10月,广州、武汉被日军占领,中国失去了华北、华中和华南等大片领土。日军发动八一三事变,11月攻陷上海,12月占领南京。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全面侵华。7月底,平、津相继沦陷。日军向华东和华北两个方向发动攻击,妄图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日军向长城沿线蚕食,并根据《塘沽协定》,打开了华北门户——热河冀东。1935年,日本为分离和蚕食华北,制造了华北事变。日本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不到5个月,占领东北三省。1932年成立伪“满洲国”。1938年1937年1937年1933年1931年罪行一:军事侵略长驱直入第一、日军是如何进行殖民统治的?政治上:扶植傀儡政权,实行以华制华。对占领区人民实行疯狂迫害。经济上:从农业、工矿运输业、金融业等方面,大肆榨取中国的资产和掠夺劳动力。文教上:通过思想、文化、教育等领域,蒙蔽、麻醉和腐蚀中国人民,推行奴化教育和愚民政策。第二、殖民统治的目的。政治目的:肃清沦陷区内的抗日力量,确保对沦陷区的统治。经济目的:把沦陷区的经济变为它的附庸经济。文教目的:推行奴化教育和愚民政策,以实现其同化目的。总目的:为了巩固和扩大占领区。南京大屠杀期间,日军目黑辎重兵联队兵站汽车第十七中队村濑守保拍摄的南京下关长江边尸体堆积的场面。下关长江边尸体堆积日军在徐州会战中将被俘的中国军人刺死。(印有日本军方“不许可”发表字样)四、抗日战争的概况1.局部抗战阶段:1931~1937年⑴中国共产党的态度:坚决(九一八事变的宣言、八一宣言和召开瓦窑堡会议)⑵关外的抗日武装:东北抗日义勇军⑶关外人民的救亡运动:工人罢工、募捐;爱国工商业者抵制日货;拒收日钞,要求政府与日绝交。⑷爱国学生:掀起“一二九运动”⑸国民党爱国将领:一二八事变中,蔡廷锴、蒋光鼐率领十九路军抵抗;日军进犯山海关,东北军奋起还击,爱德馨等全营殉国;日军进犯长城时,二十九军宋哲元部英勇抵抗;冯玉祥、吉鸿昌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2.全面抗战阶段:1937~1945年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背景: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合作抗日的序幕;⑵卢沟桥事变,日军开始全面侵华;⑶八一三事变,日军侵占上海、威胁南京。经过:⑴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⑵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和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⑶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意义:⑴从此抗日战争发展为全民族的抗战。⑵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国共两党合作抗日。2)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3)中国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抗战⑴洛川会议,制定全面抗战路线;⑵敌后抗日根据地开辟⑶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⑷百团大战⑸少数民族抗日武装斗争:蒙古抗日游击队、回民支队等。意义:敌后战场发展成为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⑴淞沪会战:时间、经过、意义⑵太原会战:时间、平型关大捷⑶徐州会战:时间、台儿庄大捷结果:⑴消耗了日军大量的有生力量,但未能阻制优势敌人的进攻。⑵1938年10年,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五、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1.中国战区盟军最高统帅部成立⑴太平洋战争爆发;⑵中国政府正式对日、德、意宣战。时间:1942年1月意义:世界反法西斯阵营正式形成。中国战场成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战场。2.中国共产党召开“七大”背景:敌后抗日军民发起局部反攻目的:为了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时间:1945年春,地点:延安内容:⑴制定了当时党的任务;⑵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⑶选举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委员会。意义:为抗日战争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和思想基础。3.抗日战争的胜利背景:⑴中共七大召开;⑵德国投降,欧洲战争结束;⑶中、美、英发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投降;⑷美国在广岛、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⑸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⑹美、英集结军队,准备在日本登陆;⑺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中国战场举行反攻时间: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⑵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⑶10月25日,台湾光复。4.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国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了完全胜利。提高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并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最成部分,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课后作业:材料1.1998年8月15日上午10时左右,日本靖国神社:“神社里已是人来人往。一个白色的大帐蓬里,第十二回战没者追悼中央国民集会”正在进行。路边有个免费茶摊,一位黑瘦的老人端着大托盘给人们递茶水。他斜披一条白带,上书‘告慰英灵’几个黑色大字。遮阳帽上别着一个纸牌,上书‘缅甸派遣独立汽车第五十九大队油保宗四郎’……凄厉的军号声传来,循声望去,老兵的游行已经开始。光芒四射的海军军旗、指挥刀、三八枪、洁白的军服。兵虽老但队列整齐,步履依然有力。……老兵队列过去,又一拨儿警察,又一拨儿衣袖上缝着太阳旗标志的现役自卫队队员。在正殿前扔硬币、合掌、鞠躬的日本平民,络绎不绝”。课后作业:材料2.1998年8月15日晚上,日本:“那晚回家看电视,得知刚上任的邮政大臣野田圣子和几位阁僚一起参拜了靖国神社。野田只有三十六岁,是战后日本最年轻的内阁成员,而且是一位女性。……从吉田茂到桥本龙太郎,许多日本政界要人不顾中国人的不满以‘个人身份’参拜靖国神社。”——以上材料均引自董炳月《靖国神社与日本人》载《读书》1999年第11期课后作业:㈠A型题:⑴上述材料反映问题的实质是什么?结合近几年的时政知识,你还能举些例子吗?⑵若近期日本又有阁僚去参拜靖国神社,假如你是国务院新闻发言人,对此事你将作如何评论?㈡B型题结合所学知识,根据以上材料你认为构建面向未来的中日关系,日本应做些什么?㈢C型题根据A型题材料,结合所学知识,选取适当角度,写一篇读后感(题目自拟,字数500—600字)。㈡反思日本侵华罪行得出的几点结论1、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犯下滔天罪行,负下累累血债,罄竹难书,令人发指,日本当局应主动承担应尽的历史责任。2、所有罪行铁证如山,不容抵赖,日本当局应该深刻反省,向受害国人民真诚道谦,停止一切伤害受害国人民民族感情的言行。3、日本当局应有正确的历史观教育其后代,铭记历史,走和平发展之路。4、军国主义分子不但给中国人民带来灾难,也使日本人民蒙受痛苦。军国主义分子应该是人类的共同敌人。5、作为中国人,更应牢记历史,不忘过去,深刻铭记落后就要挨打的经验教训,发愤较强,强我中华。6、……㈢当前日本当局在侵略问题上的言行1、行:(讨论)⑴参拜靖国神社问题;⑵修改历史教科书问题;⑶否定南京大屠杀问题等。如今,日本首相小权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靖国神社的问题靖国神社(PPT)前身是“东京招魂社”,1869年为追悼“明治维新”死于内战的将士而建,1879年改称“靖国神社”。明治天皇发布文告,把战死的军人美化为“军神”,并决定在靖国神社安置神位,定期进行祭祀和参拜。靖国神社中有一座被称为灵玺簿奉安殿的大殿,屋檐两边垂下的布幔,是日本皇室专用的菊花徽章,拜殿内供奉有历次战争中246,6328个军人的灵位,其中包括侵略中国台湾、中日甲午战争、镇压义和团、日俄战争中丧生的军人,以及当年发动侵华战争、双手沾满中国人民鲜血的东条英机等14名甲级战犯和2000多个乙级、丙级战犯的牌位。(PPT,东条英机等14名甲级战犯)日本右翼教科书部分言论:关于“九一八”事变2005年的送审本变成了:“随着国民党统一中国的逼近,中国人的反日运动激化,不断发生妨碍列车运行和迫害日本学童的事件。此外,对日本来说,北面有苏联的威胁,南面有国民党的力量不断逼近。”关于卢沟桥事变保持2001版的说说法:“1937年7月7日夜,在北京郊外的卢沟桥,发生了有人向日本军队开枪的事件。第二天一早,与中国国民党军队之间进入战斗状态。虽然当时人们希望现场解决,但是不久日本方面大规模派兵,国民党政府也立即发布了动员令,此后进入了持续8年的日中战争。”2005年送审本强调:“事件本身不过是一个小摩擦,虽然人们希望就地解决,但是与日本方面的冲突事件不断发生,解决变得困难起来。”日本教科书中的插图日本兵在中国的街头吃饭日本军医治疗中国伤员日本军官在给中国小朋友分发糖果难以想象的画面关于南京大屠杀送审本关于南京大屠杀只字未提,只是在一张名为“因巷战而遭到破坏的上海市区”的照片上面用小字注解:“那时,日本军队导致民众中也出现了很多死伤者,这就是南京事件”,将大屠杀以“事件”一词轻轻带过,文后又以稍小字体介绍:“关于事件的实际情况,资料上被发现有很多疑点,存在各种见解,现在仍在争论。”㈢当前日本当局在侵略问题上的言行2、言(仅举一例)⑴小泉参拜靖国神社时说:“日本的和平与繁荣是在战争牺牲者的基础上实现的。我参拜是为了祈求日本的和平与繁荣”。“每个国家都要尊重自己国家的历史、传统和习惯,对此我不想再说三道四。我认为(这种行动)会渐渐得到邻国的理解。”——摘自《人民日报》2004年01月02日第三版思考:①小泉说日本的和平与繁荣是在战争牺牲者的基础上实现的,你认为正确吗?为什么?②小泉认为每个国家都要尊重自己国家的历史、传统和习惯,放在参拜靖国神社这一特定历史条件下你有何感想?③作为一个当代中国青年

1 / 2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