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孙少辉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洛阳市第四十九中学孙少辉教材分析本章内容的安排非常符合新课标“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主要介绍透镜的基础知识和凸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是初中物理光学知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凸透镜是照相机、投影仪等光学仪器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透镜对光的作用和凸透镜成像是本章的核心内容,本章所有内容都是围绕这个核心展开的。《生活中的透镜》是在学生掌握了透镜的基础知识以后展开的,通过凸透镜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研究,能激发起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求知欲,利于下节课开展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活动,因此在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光学仪器,这些仪器相关知识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透镜及其成像的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际应用,感受“物理是有用的”,学生的探究热情会更高;在此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教育也会更加顺畅、自然。学生在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后,可以回过头来再次研究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的成像原理,以加深认识。本节课后的“动手动脑学物理”多是实践性活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动手动脑,以培养学生的动手习惯和通过实验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情分析初中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动手实验,善于表现自我。此时学生接触物理知识一个月,已经能够初步感受到物理的有趣、有用,对于学习物理的方法——实验法也比较熟悉,但是学生有计划的实验和有目的的观察能力还没有形成,通过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对比、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训练。所以本节课的教学中需要给学生提供照相机等丰富的感性材料,让学生经历观察、分析的过程,通过引导使学生学会有目的观察,并将观察到的现象描述出来。设计思想1、初步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比较、归纳总结的能力和探究意识、创新意识;2、为了更好地突破以上难点,落实新课标的精神,努力实现三个转变: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物理结论的灌输向重探究过程的体验转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知道照相机、投影仪等光学仪器的2.基本结构和原理。教材处理重点:大气压强的存在与大气压强的测量。难点:托里拆利实验。过程与方法1.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和用相机拍摄照片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2.通过观看投影片,了解投影仪的成像原理。3.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教师演示器材照相机、数码相机、模拟照相机、投影仪(投影片)、放大镜。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凸透镜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研究,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2.通过模拟相机、水滴放大镜的制作和使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激发对科学知识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知识。3.使学生基本掌握照相机的使用,在用相机摄影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学生分组器材制作模拟照相机的材料(两个直径相近、长约15cm的圆纸筒,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半透明塑料薄膜、胶带纸)、玻璃片、胶头滴管、盛水烧杯。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分析、归纳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掌握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及应用;2、制作模拟照相机,水滴放大镜,增强学生对透镜成像的感性认识。教学难点:1、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及应用;2、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教学方法《新课程标准》指出: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法。亲身经历以探究学习为主的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主要途径。本着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原则,本节课我打算采用以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和实验为主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索能力以及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学法上采取学生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实验探索法、观察法。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充分创造机会让学生自主地活动和独立地获取知识,让学生在与他人的合作学习、探究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想法,分享他人的智慧,体验到合作学习的乐趣。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和归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作用时间(分钟)一、复习引入3透镜可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什么是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什么作用?生活中人们经常使用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等光学仪器,你知道这些仪器有什么用途吗?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一组漂亮的照片,播放电影《十面埋伏》和《英雄》的片段。同学们喜欢摄影和看电影吗?大家知道照相机和电影放映机的工作原理吗?本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这方面的知识。板书课题:生活中的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照相机能够拍照片;投影仪可以把投影片投影到银屏上;放大镜可以把较小的字体放大。学生通过大屏幕观看照片和影片。创设情境,引发动机;欣赏审美,陶冶情操。3分钟二、新课教学4(一)照相机1、照相机的结构和原理教师出示真实照相机,让学生仔细观察照相机镜头的形状,使他们对照相机镜头有直观的印象,指出它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教师播放课件,讲解照相机的原理: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卷上,形成一个缩小的像。胶卷上涂着一层对光敏感的物质,它在曝光后发生化学变化,物体的像就被记录在胶卷上,经过显影、定影后成为底片,再用底片洗印就可以得到相片。2、想想做做:让学生动手制作模拟照相机。教师出示做好的模拟照相机,简介其用法以后,请学生体验其“拍摄”效果。教师指导学生自学P63模拟相机的制作方法。教师结合课件中的模拟照相机制作视频强调制作要点:在直径较大的圆纸筒一端固定一个凸透镜,在直径较小的图纸筒一端固定半透明塑料薄膜,再把小纸筒有屏幕的一端套入大纸筒内。在直径较大的圆纸筒一端固定一个凸透镜,在直径较小的图纸筒一端固定半透明塑料薄膜,再把小纸筒有屏幕的一端套入大纸筒内。教师:下面请同学们与自己的学习伙伴一起动手制作模拟相机,制作过程中要注意相互配合。教师巡回指导,并提示:完成的小组把模拟照相机对着室外,并前后拉动直径较小的纸筒,直到在半透明薄膜上看到室外景物清晰的像。教师:请大家认真观察半透明薄膜上所成的像,思考以下问题:(1)照相机所成的像是缩小的还是放大的?(2)照相机所成的像是正立的还是倒立的?(3)照相机所成的像是虚像还是实像?问题1和2比较容易,对于问题3可以提示学生思考:半透明薄膜上所成的像是否是由真实的光线会聚而成?教师简要介绍数码照相机。学生仔细观察照相机镜头的形状,了解相机的基本结构。学生听讲。学生体验模拟照相机的“拍摄”效果。学生自学教材相关内容。学生观看模拟照相机制作视频。学生两人一组动手制作模拟相机,两人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学生体验自制模拟照相机的“拍摄”效果。学生观察、思考。请学生用数码相机为同学拍照。呈现过程,形成表象。提供示范,正确操作。提供事实,建立经验。3分钟15分钟5(二)投影仪教师简单介绍投影仪的构造。教师展示投影片,提醒学生注意投影片上人物的大小程度,然后把投影片放到投影仪上,放置时让投影片上的人物脚朝黑板,头向学生。移开反光镜,打开投影仪电源开关,使光线直接射到天花板上,调节镜头,在天花板上得到清晰的像。教师提示学生观察并思考:(1)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和投影片上的人物相比)?(2)像是正立的还是倒立的(以像上人物头脚朝向和投影片上人物头脚朝向比较得出)?(3)像是虚像还是实像?老师点评、讲解后,重新装好反光镜,把图案反射到墙壁上,让学生思考反光镜的作用。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介绍投影仪的工作原理。简介:幻灯机、电影放映机基本成像原理和投影仪是一样的。学生了解投影仪的结构,重点观察其镜头。学生观察投影片上人物的大小和方向。学生观察天花板上人物的像。学生通过观察,思考问题的答案。学生思考反光镜的作用。学生观看动画了解投影仪的工作原理。学生观看动画了解幻灯机的工作原理。呈现过程,形成表象。7分钟(三)放大镜让学生用凸透镜看书上的字,并思考以下问题:(1)放大镜所成的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2)放大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的还是倒立的?教师讲解:放大镜是凸透镜,能使物体成放大的像,但这个像与投影仪所成的像是不同的,它是正立的虚像,并且像与物体在同一侧。提问:能否利用其他物品来替代玻璃凸透镜制成放大镜?结合学生的回答简介水滴放大镜、水透镜、冰透镜,并让学生做成水滴放大镜看书本上的字。学生通过观察,思考问题的答案。学生通过观察,思考问题的答案。学生观看课件后动手制作水滴放大镜,并用水滴放大镜观察课本上的字。展示事例,开阔视野。5分钟6(四)实像和虚像教师利用课件演示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情况,并简要介绍实像和虚像的成因。思考:(1)小孔成像现象中,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为什么?(2)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学生观看课件,进一步了解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学生回顾、思考。演绎原理,启发思维。3分钟(五)动手动脑学物理第1、2题学生独立思考完成;第3题由学生亲自探究,第4题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由教师在课堂上演示,学生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归纳总结,复习巩固。3分钟三、本节小结教师:请同学们归纳出本节知识导图,并在小组内分享。教师选出最佳作品进行展示后,再通过大屏幕进行小结。教师利用课件出示相关题目,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后,通过小组合作寻找答案。学生在作业上完成本节知识结构图的绘制。学生独立思考后,通过小组合作寻找答案。归纳总结,复习巩固。5分钟四、课外实践1、用自制的模拟相机替同学“拍照”,并开展相关探索:(1)要使所成的像更大一些,可采取什么措施?(2)用放大镜以不同的距离看物体,是否都是放大的?(3)什么因素决定着凸透镜能成不同类型的像?2、观察凹透镜的成像情况,思考凹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并通过网络搜索相关资料验证你的结论。学生自行思考、探究。1分钟五、板书设计7生活中的透镜一、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二、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三、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四、实像和虚像:1、照相机、投影仪所成的像都是由光线会聚而成,可以用光屏承接,是实像。2、放大镜所成的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不能用光屏承接,是虚像。附:课后练习题1、下列不属于透镜在日常生活的应用的是()A、照相机B、放大镜C、投影仪D、潜望镜2、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的镜头后会聚在胶卷上,形成一个的像。3、手执一个凸透镜,在室内的白墙和窗户之间移动(离墙近些)在墙上能看见什么?这个实验与哪一个仪器的原理非常类似?4、如图:纸筒A的一端蒙了一层半透明纸,纸筒B的一端嵌了一个凸透镜,两纸筒套在一起组成了一个模型照相机,为了在A端得到清晰的像,要调整AB间的距离,这时()A、眼睛应对着B端向筒内观察,看像是否清楚;B、如果看近处的景物时像很清楚,再看远处的景物时,就该把B向外拉,增加AB间的距离;C、应把A端朝着明亮的室外,B端朝着较暗的室内;D、应把B端朝着明亮的室外,A端朝着较暗的室内;5、放映幻灯片时,如果底片上插入的是“F”字,则屏幕上得到的放大的图像是字。6、小明的叔叔在乡下种菜。今年暑假,小明到叔叔家度假。有一天,一场大雨过后,天空晴朗,叔叔让小明帮助一起赶快将塑料棚上的雨水清理干净。小明想,过一会,太阳一晒,雨水不就没有了吗?为什么叔叔这么急想要把塑料棚上的雨水弄干呢?请你帮助小明想想,叔叔这么做有什么道理吗?附:学生学习评价表81、全体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教学全过程:非常好(√)很好()一般()2、学生思维是否活跃,发言是否积极主动:非常好(√)很好()一般()3、学生是否能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非常好(√)很好()一般()4、学生间交往是否是多向的,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评论别人发言:非常好(√)很好()一般()5、学生在学习中是否有愉悦的体验,每一名学生是否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非常好(√)很好()一般()6、后进学生对本节课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非常好()很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