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市肺结核应急处置预案一、基本概论(一)防治现状1.全球概况十九世纪结核病在全球流行猖獗,1945年后多种抗结核药物的出现及使用,使全球疫情下降,但80年中期以来,结核病疫情又在许多国家死灰复燃,卷土重来。世界卫生组织于1993年史无前例地宣布宣布全球结核病处于紧急状态,1998年再次重申遏制结核病行动刻不容缓。强调指出,如不从现在采取强有力措施,今后10年全球将有3000万人死于结核病,结核病已是当前世界上成年人传染病中的主要杀手,已对国际公共卫生构成严重挑战。目前全球约有1/3的人感染结核杆菌,活动性肺结核病人约2000万,每年新发结核病人约800-1000万,每年死于结核病的人数约300万,已超过艾滋病、疟疾、腹泻、热带病死亡的总和,成为传染病中头号杀手和最大的死亡疾病。结核病疫情发展中国家较发达国家严重,80%的结核病人集中在22个高负担的发展中国家。2.中国概况我国结核病人数仅次于印度居世界第二位(印度占全球结核病人总数的22%,我国占18%)。2000年全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全国约有5.5亿人感染过结核杆菌,约占全国人口的45%,明显高出全球1/3人感染的水平;有活动性肺结核病人约450万;全国每年新发生活动性肺结核病人145万;每年因结核病死亡13万人,因此我国是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3.云南省概况(1)高患病率:我省是我国结核病疫情较重的地区,为结核病高负担省份之一,特别是近年来疫情呈回升趋势。1979年、1990年和2000年全省流行病学调查肺结核患病率分别为380/10万、538/10万和496.75/10万,涂阳患病率分别为64/10万、78/10万和171.29/10万,结核病疫情逐步抬头。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估算,全省现有活动性肺结核病人近20万,其中具有传染性的肺结核病人约8万。(2)高耐药率1990年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肺结核病人结核菌耐药率为21%,以此推算全省8万传染性肺结核病人中有16800例为耐药者,耐药病人的增加交影响我省结核病疫情的控制。(3)农村疫情高于城市,边境高于内地,经济不发达地区高于经济发达地区,近年还出现结核村、结核家庭。(4)结核病患病以青壮年为主,死亡比例较高,因结核病死亡的人数中青壮年占48%。青壮年劳动力是主要患病人群,因此结核病是我省广大农村地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主要疾病之一。(5)我省是HIV/AIDS高发地区,艾滋病与结核病的双重感染问题突出,双重感染,将加重我省结核病疫情,增加结核病控制工作的难度。(二)病原学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肺部感染性疾病。结核分枝杆菌属分枝杆菌科,分枝杆菌菌属,为有致病力的耐酸菌。其形态呈杆状,细长稍弯曲,两端钝圆,长约1~4μm,宽约0.3~0.5μm,无芽孢、荚膜及鞭毛。结核杆菌为需氧菌,生长适宜温度是37ºC,营养需求较高,生长期缓慢,一般需15h才能繁殖1代,在外环境一般不能生长。因此实验室培养和鉴定耗时较长。结核杆菌染色时呈耐酸性,对干燥、强酸、强碱的抵抗力很强,能较长期存活在外界环境中,在痰内可存活20—30小时,但煮沸、阳光直晒或紫外先消毒效果较好。(三)流行病学传染源:传染性肺结核病人,特别是痰中带菌者是结核病的重要传染源。传播途径:呼吸道传播是肺结核的主要传播途径,飞沫传播是其最常见的方式。其它部位的结核杆菌感染大多是因肺部病灶中的病原菌通过血行播散引起。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卡介苗接种对儿童具有免疫效果。流行特征:(1)高患病率:我省是我国结核病疫情较重的地区,为结核病高负担省份之一,特别是近年来疫情呈回升趋势。(2)高耐药率:1990年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肺结核病人结核菌耐药率为21%,以此推算全省8万传染性肺结核病人中有16800例为耐药者,对结核病治疗带来较大困难。(3)农村疫情高于城市,边境高于内地,经济迟缓地区高于经济发展较快地区,出现结核村、结核家庭。(4)肺结核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5)患病以青壮年为主,但老年人结核病疫情也不容忽视。(四)致病机理(一)原发综合征在细菌入侵的部位,出现炎性病变称为原发灶,大多数发生于通气较好的紧靠胸膜的肺组织,细菌继续繁殖并沿肺门淋巴系统,引流进入肺门淋巴结,使之成为结核病变。原发病灶和淋巴结病变以及连接其间的淋巴管炎一起统称为原发综合征。(二)结核菌的血行播散结核菌由病灶直接进入血行或从淋巴系统逐步蔓延扩散进入血液循环,可有菌血症,继而侵入全身多个器官,称为血行播散。有的结核菌可能进入身体的血流量和供氧充足的部位如肺尖等,虽一时不形成现症结核病,但可以潜伏下来,仍保持一定的生存能力,称为“潜伏菌”(休眠菌)或“潜在病灶”,成为日后内源性结核复燃的基地。(三)结核菌病灶附近的播散越出原发灶外的细菌可以通过支气管被吸入病灶附近的支气管—肺泡或肺泡内较远部位。(四)淋巴结支气管播散原发综合征的肺门或支气管淋巴结炎常伴较严重的淋巴结周围炎,且易与支气管壁形成牢固的粘连,淋巴结病变进展,干酪物质形成、液化,被吸入肺内可发生结核性肺炎。(五)临床特征肺结核发病的症状具有多样性,初期或轻症病人可无自觉症状,往往在健康检查、普查或因其他疾病就诊时才被发现。但菌阳病人、空洞病人、重症结核病人则80%-90%有明显症状。1.与结核有关的全身症状(1)病前状态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开始出现周身不适、疲倦、无力、盗汗、体重下降等。(2)发热轻症病人多为低热,重症病人或进展恶化或合并感染时可有寒战高热。结核病人发热的特点:体温不稳定,轻微活动即引起微热,虽经半小时以上休息,也不能恢复,早晚相差1℃以上;多见长期午后的低热,次日晨以前退热,故称潮热。(3)盗汗是指夜间入睡后出汗,醒后汗止。轻者仅头、颈及腋窝出汗;重者胸背及全身皆汗,甚至衣、被汗湿。(4)疲乏无力:70%以上患者误认为过劳或睡眠不足。(5)消化系统:有食欲不振、恶心、腹胀、便秘或腹泻,体重下降。重症者由于长期厌食,慢性消耗,以致极度消瘦。2.与肺结核有关的呼吸系统症状(1)咳嗽咳嗽是肺结核及其他肺部疾病的重要早期症状。(2)咳痰单纯的结核病变很少有痰,合伴感染或病变恶化呈干酪坏死或有空洞形成时痰量增多,为黄白色粘痰或黄痰。(3)血痰或咯血咯血是肺结核常见症状,由于坏死病灶中毛细血管红细胞渗出呈血染痰,破裂则呈血痰或咯血。(4)胸痛当脏层胸膜病变或肺内病变侵犯具有丰富感觉神经末梢的壁层胸膜时则出现深部疼痛。(六)实验室检查1.细菌学检查(1)痰涂片:痰标本涂片后,镜检为抗酸杆菌阳性。(2)痰标本抗酸杆菌培养:抗酸杆菌培养可鉴定活菌,并可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为结核病诊断的“黄金标准”。(3)分子生物学诊断:可用于菌种鉴定、基因诊断和耐药性测试等。2.血清学检查:多采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结核抗原或抗体,用于辅助诊断肺结核及肺外结核。3.结核菌素皮肤试验(PPD):结核菌素试验阴性表示未受结核菌感染,或曾感染但已经痊愈,或者表示敏感性较低。结核菌素一般阳性反应表示曾感染过结核菌或已接种卡介苗出现的正常变态反应,并不意味着存在结核病。结核菌素强阳性反应表示体内受到较强感染,机体处于结核超敏状态,发病机会多。成人提示体内可能有活动性病变,应予详查;儿童则具有诊断意义,可结合临床表现、影象学资料应予诊断,或给予预防性治疗,并定期随访。4.影象学诊断:X线胸片、CT等影象学方法也是诊断肺结核的重要依据。(七)诊断:以《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中的诊断标准为依据(详见附件1)。(八)治疗严格实施以DOTS技术为核心的病人诊断、治疗和管理技术,即推广直接面视下短程化疗,强调病人管理,提高治愈率,减少耐药病例(详见附件2)。(九)防治措施1.制定统一防治规划,明确各部门职责,大力推行“政府负责、多部门合作、全社会积极参与、共同控制结核病”的DOTS策略。2.严格实施以DOTS技术为核心的病人诊断、治疗和管理技术,即推广直接面视下短程化疗,强调病人管理,提高治愈率,减少耐药病例。3.加强疫情监测和报告,建立健全结核病登记报告系统,进一步完善结核病疫情和项目实施计算机网络专报系统,为及时掌握防治工作进展提供科学依据。4.建立健全各级结核病管理和防治机构,积极开展各类培训,提高专业人员业务素质以适应目前防病工作的需要。5.大力开展结核病健康教育:积极宣传和普及结核病防治知识,通过各种传媒经常不断地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介绍我省结核病防治规划内容,突出政府的重视和关爱,倡导全社会参与,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配合结核病控制工作的氛围。6.逐步建立全省耐药监测系统,及时掌握耐药状况,评价控制工作,同时加强结核菌耐药性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为个体化治疗提供可靠依据。二、应急处置及组织管理(一)建立领导组织机构1.成立县、市或省级指挥部,指挥部下设办公室、综合协调组、信息组、应急处理组(包括流行病学调查组、检验组、消杀组)、医疗组、后勤保障组、宣传组。各个组的职责办公室:负责文件的收发、人员培训、会议的召开;综合协调组:车辆的调配、人员的调配、与其他部门的协调;应急处理组:负责疫情的调查,传染源的追踪,密切接触者的调查,疫区的划定,标本的检验,现场的消杀,污物的消毒处理,提出初步的诊断意见;医疗组:救治病人、最终的诊断意见;后勤保障组:物资的储备、采购和供应;信息组:资料的收集、整理,报告的上报;宣传组:提供疫情资料给新闻媒介报道、对公众进行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二)人员构成按照机构设置配置人员:1名指挥长、2-4名副指挥长,各组有组长、副组长,每个组按照工作量设置相应的人员编制(可根据实际疫情规模调整):办公室:2—4人。综合协调组:2—4人。应急处理组(含技术指导小组):20—40人。信息组:3—6人。医疗组:6—8人。后勤保障组:8—10人。宣传组:2—4人。必要时调动公安、工商、兽医、交通部门协作开展工作。3.物资供应(1)物资储备:包括治疗药品、消杀药品和物品、储备;防护用品储备。(2)物资供应:及时采购所需物资,保障疫情调查处理、病人救治工作的顺利进行。(三)预警:出现下列情况时,应立即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核实是否存在疫情暴发流行的可能。1.在小学、中学、大中专学校等危险人群中发现有传染性肺结核病人;2.同一集体中有2名以上30岁以下青年人发生传染性肺结核;3.幼儿园、托儿所的婴幼儿中出现结核性脑膜炎;4.结核菌素试验反应强阳特别多;5、结核性胸膜炎多发。(四)现场处理1.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逐一筛查肺结核可疑症状者,掌握疾病暴发的时间、地点及人群分布规律(详见附件4)。2.及早诊断和治疗传染源:根据诊断标准对疑似病例进行诊断,对确诊的病人要及时报告并转诊到当地结核病防治机构或定点医院隔离治疗,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传染性肺结核病人必须待传染性消失后才能复学或参加工作,非传染性肺结核病人可在治疗的同时进行工作或学习。3.检查接触者,保护易感人群:对全部接触者进行结核菌素试验检查,对结核菌素反应阴性者2个月后需要再检查一次。强阳性者进行胸部X线检查,胸片异常者进行查痰,然后结合症状、体征等结果进一步诊断。4.对确诊的结核病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相关要求及时上报。5.改善环境,切断传播途径:采用机械通风、室内空气消毒等措施加强空气流通,改善通风不良、拥挤等情况。6.加强健康教育宣传,普及防病常识,提高人群自我保护意识。(五)处置报告处置过程中及处置结束后根据需要撰写处置报告,内容应包括疫情发生时间、地点、涉及人口、暴发原因、发病及感染人数、调查方法、控制措施及效果,以及对暴发流行的分析与建议等。附件1肺结核病诊断要点1.疑似病例:具有疑似肺结核症状,特别是咳嗽、咯痰三周以上,一般抗炎无效者或痰标本涂片检查抗酸杆菌阴性,胸部X线摄片疑似有肺结核影像者。2.确诊病例(1)涂阳肺结核:凡符合以下三项之一者为涂阳病人。①初诊肺结核病人,直接痰涂片镜检2次抗酸杆菌阳性。②1次涂片阳性加1次培养。③虽1次涂片阳性,但经病案讨论会或主管专业医师确认,胸片显示活动性肺结核病变阴影。(2)涂阴肺结核病人①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