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装帧形式市场调查报告展示流程1:书籍设计的概念2:中国书籍发展史及装帧形式3:现代书籍排版装帧形式4:创意书籍欣赏书籍设计的概念书籍设计是指包括书籍选题、书籍形态、书籍版面,以及材料工艺等的一系列设计,是一种创造书籍整体视觉形象的设计活动。在书籍设计中,不仅要将平面的版面设计结合三维的立体形态设计、材质设计和印刷工艺,还要将与读者的互动注入到书籍设计之中。这种书籍设计概念强调书籍中各种元素的集成与合作。即书籍设计作为一个大的构造学系统,由各个子系统构成。它一般包括书籍形态、书籍视觉元素、书籍材料、装订形式以及书籍所要传达的视觉风格,等等。书籍装帧艺术发展史简析书籍装帧艺术随着书籍的出现而逐步发展。世界装帧艺术经历了一个“原始→古代→现代”的发展过程。原始时期从甲骨刻字,到造纸术与印刷术发明之前的原始装帧艺术。在国外有莎草纸书、羊皮纸书,迄今出土较早的约在公元前3000~前2500年的古埃及抄写在莎草纸上的典籍。公元前2世纪小亚细亚帕加马城开始制作的羊皮纸,在传入欧洲后,得到大量推广,成为华丽的羊皮纸书。在中国出现了简策、帛书等装帧形态。在西方,自从人类发明了纸张、印刷术以后,便进入了古代时期到现代时期,以欧洲为中心的书籍装帧形式,有哥特式宗教手抄本书籍、谷腾堡的平装本、袖珍本以及王室特装书籍,接近现代的精装本形式是在16世纪的欧洲出现的。19世纪末,工业革命之后,西方出现了以莫里斯、格罗佩斯为代表的最初现代设计端倪的书籍装帧设计。在我国古代,书籍装帧经历了卷轴装、旋风装、经折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只是到了“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我国才有了现代装帧艺术形式的书籍。中国书籍装帧形式5:包背装2:梵夹装3:旋风装4:蝴蝶装1:卷子装6:线装卷子装•卷子是纸质文献的第一种形式,这种形式主要是从竹木简转换过来的。只是把竹简换成了纸,而且帛书基本也是这样子的。只是有的帛书的折叠方式不同。•在我国从六朝到唐代,纸质书籍的装帧形式都是卷子。五代之后卷子这种装帧形式依旧存在比如说佛经。•在敦煌出的经书中大多是卷子。竹简卷子装的结构•在我国的西北出土的大量的敦煌卷子,有的长达两三丈的。•卷子是一张一张的纸粘起来的,每张纸长约四十到五十厘米,高约二十五到二十九厘米。竖格叫“边准”,宋人叫“解行”,上下有横栏,这种竖格是专人用特制的笔画出来的,一般只有上下栏,无左右栏,是简策遗意。梵夹装•这种装帧形式源于印度的佛经,也就是贝叶经。传入中国之后,中国没有贝叶,但是中国有纸,于是一开始的佛教徒都使用这种方式来装订书籍,我们看到的藏传佛教他在读的时候就是使用的这种书籍的装帧形式。•中国隋代杜宝《大业杂记》:“……新翻经本从外国来,用贝多树叶。叶形似枇杷,叶面厚大,横作行书。约经多少,缀其一边,牒牒然,今呼为梵。”元代胡三省给《资治通鉴》作注,于唐懿宗“自唱经,手持梵夹”句下,注曰“梵夹者,贝叶经也以板夹之,谓之梵夹”。梵夹装的装帧形式梵夹装旋风装•旋风装又名龙鳞装。从不同的角度来命名的。总起来看看是象风刮过的波浪,从风的角度命名为旋风装,从纹的角度来看是龙鳞装。旋风装经折装•经折装大约出现在唐代后期,经折装就是吧卷子改成折叠式,纸依旧是连接起来的长幅,但不再是卷起来了。后来很多的书法作品依旧采用了这种装饰,后来的很多大额佛经依旧采用了这种装帧的方式。•斯坦因《敦煌取书记》载:“又有一册佛经,印刷简陋,然颇足见自旧型转移以至新式书籍之迹。书非卷子本,而为折叠而成,盖此种形式之第一部也。……折叠本书籍,长幅接连不断,加以折叠,最后将其它一端悉行粘稳。于是展开之后,甚似近世书籍。”可见经折装五代已经出现。特点在单面书写,收展便利。经折装的装帧形式经折装蝴蝶装•中国古书装帧形式之一。雕版印刷的书籍出现以后,特别是进入宋代雕印书籍盛行以后,由于书籍生产方式发生了变化,引起书籍装帧方法和形式也相应发生变化。雕版印书不同于用手写书或抄书。写书或抄书,可以不受任何限制,一纸接一纸地写下去。而后连接起来,或卷起成为卷轴装,或折叠成为经折装。雕印书籍要受版面制约,即每版只能雕印一定的行款字数,且通常都有边栏界行。这样印出的书叶,都是以版为单位的单叶。这种书叶若是仍然沿用卷轴装或经折装,就必须将书叶先行首尾粘连,且要设法去掉或掩盖每叶的左右边栏,劳师费时,极为不便。•适应雕版印书的特点,创造了蝴蝶装。具体办法,是将印好的书叶,以版心中缝线为轴心,字对字地折叠。然后集数叶为一叠,排好顺序,以版口一方为准,戳齐,逐叶用浆糊粘连。再选用一张比书叶略宽略厚略硬的纸对折,粘于版口集中的一边,以为书脊。再将上、下、左三边余幅剪齐,一部蝴蝶装的书籍就算装帧完毕。这种装帧的书籍,打开来,版口(也称为版心)居中,书叶朝左、右两边展开,有如蝴蝶展翅,故名蝴蝶装。由于版心藏于书脊,上、下、左三边都是栏外余幅,有利于保护栏内文字。蝴蝶装的装帧形式蝴蝶装包背装•包背装是中国古代图书的一种装订形式,起于南宋后期。包背装将书页背对背地正折起来,使有文字的一面向外,版口作为书口,然后将书页的两边粘在书脊上,再用纸捻穿订,最后用整张的书衣绕背包裹。由于包背装的书口向外,竖放会磨损书口,所以包背装图书一般是平放在书架上。包背装图书的装订及使用较蝴蝶装方便,但装订的手续仍较复杂,所以不久即被另一种装订形式--线装所取代。•张铿夫在《中国书装源流》中说:“盖以蝴蝶装式虽美,而缀页如线,若翻动太多终有脱落之虞。包背装则贯穿成册,牢固多矣。”因此,到了元代,包背装取代了蝴蝶装。包背装与蝴蝶装的主要区别是对折页的文字面朝外,背向相对。两页版心的折口在书口处,所有折好的书页,叠在一起,戳齐折扣,版心内侧余幅处用纸捻穿起来。用一张稍大于书页的纸贴书背,从封面包到书脊和封底,然后裁齐余边,这样一册书就装订好了。包背装的书籍除了文字页是单面印刷,且又每两页书口处是相连的以外,其它特征均与今天的书籍相似。包背装的装帧形式包背装线装•线装书的折页方法和包背装相同,主要不同处在封面和订书方法上。线装书的封面不是用一整张纸包上,而是上面一张,下面一张,不包书脊。线装书的订书方法,是将书的外口戳齐,书脊剪切齐后,在书脊处边上打眼订线。自明清时期一直到现在,线装书都是采取四眼穿线装订的方法。有的采用包角的方法,使线装书既显得庄重大方,又很坚固,不易开散。有些线装书还加上书套,将线装书装在书大部分,既保护了线装书,又啬了装帧美。•书籍装订的一种技术。它是我国传统书籍艺术演进的最后形式,出现于明代中叶,通称“线装书”。实际上在装订时,纸叶折好后须先用纸捻订书身,上下裁切整齐后再打眼装封面。线装书一般只打四孔,称为“四眼装”。较大的书,在上下两角各多打一眼,就成为六眼装了。讲究的线装,除封面用绫绢外,还用绫绢包起上下两角,以资保护。线装书装订完成后,多在封面上另贴书笺,显得雅致不凡,格调很高。线装的装帧形式线装现代书籍基本结构示意图书籍内页的排版天头地脚书眉脚注版心外边宽內边宽天头地脚书眉脚注版心內边宽切口订口外边宽书籍外观部分的设计书籍的外观设计含宣传和保护作用,它包括封面、护封(及书脊与勒口)、封套、腰带、堵头布、书签或书签带、书顶(刷金或刷色)、书口(梯标或书口画)的设计。1-书帖2-衬页3-纱布4-堵头布5-书背纸6-书签丝带7-硬纸板8-包边9-中径10-中径纸11-中缝、书槽12-飘口美国SraBerks书籍设计这组设计颜色鲜艳,封面设计简单明了并增加一些镂空设计来丰富它。书籍设计欣赏书籍设计欣赏日本设计师松本弦人在内容的安排上简单明了,有主有次,层次分明,简而不空,简单的图形却感觉有很多细节丰富它。使人看后有一种气氛、意境和格调,引人思考。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