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03池州市水文地质及浅层地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部分、安徽省池州市浅层地热资源调查评价报告第二部分、《池州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质量监管管理实施细则》第三部分、《池州市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建筑应用实施细则》第四部分、两个示范项目案例..................................第一部分安徽省池州市浅层地热资源调查评价报告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24地质队二○○九年八月..................................目录第一章绪论...........................................11.1目的任务...........................................11.2勘察区交通位置......................................11.3以往地质工作研究程度................................2第二章自然地理.......................................42.1地形地貌...........................................42.2气象条件...........................................72.3水系...............................................8第三章区域地质特征....................................83.1地层...............................................83.2构造..............................................143.3新构造运动........................................183.4岩浆岩............................................18第四章水文地质特征...................................204.1含水岩层(组)与隔水岩(组)特征..................204.2含水层间及其与地表水间的水力联系..................264.3含水岩层(组)与地表水之间的水力联系..............274.4地下水补给、径流及排泄条件........................27第五章结论与建议....................................285.1结论..............................................285.2建议..............................................30..................................第一章绪论1.1目的任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等法律和《安徽省建筑节能专项规划2009年—2011年》、《安徽省清洁能源发展规划提纲》等节能规划及落实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城市示范实施方案的通知》(财建[2009]305号)文件精神,受池州市人民政府委托,安徽省地勘局三二四地质队承担了池州市浅层地热调查评价工作,为池州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城市示范申报工作提供必要的地质、水文地质依据。1.2勘察区交通位置1.2.1行政区划及位置池州市现辖贵池区、东至县、石台县、青阳县、九华山风景区及池州经济开发区,市域面积8271.7km2,其中市区面积1313km2,人口65.44万。根据已有资料确定勘察区范围约35km2。位于池州市东部,具体位置包括主城区清溪河以东、北至长江、东至平天湖、南至站前区。设计勘查面积约50km2。实际调查面积约50.26km2(见附图1)。1.2.2交通查区属池州市总体规化继续建设南外环区域,新建高标准道路四通八达,沿江高速、合铜黄高速、铜汤高速、安景高速、铜九铁路及..................................沿江城际铁路和九华山旅游机场的开工建设,形成快速便捷的对外交通网络,加上北侧长江水上运输黄金通道,构成了池州市市水、陆、空立体交通运输网络(图1-1交通位置图)。1.3以往地质工作研究程度池州市基础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工作自上世纪五十年代相继开展,其主要成果主要有:1、1952—1953年,321地质队常印佛等填制贵池—青阳1:1万地质图1200平方公里。2、1960年安徽省地质局101物探队进行1:1万地面检查时,圈定了东湖一带磁异常并发现了包家山自电异常。图1-1池州市交通位置图..................................3、1960年安徽省地质局321地质队对包家山地表铁帽做了少量坑探工作,1961年对东湖磁异常进行验证,施工钻孔2个。4、1965年安徽省地质局317地质队进行过安庆幅1:20万区域调查。5、1966年安徽省地质局324地质队开展1:2.5万地质工作,同年省局物探队二队开展1:2.5万磁法及土壤测量工作。6、1970—1975年间及1980年,324地质队物探分队先后在城区进行1:1万及1:2.5万磁法、激电工作,并提交了“安徽贵池城郊1:1万物探普查工作简报。7、1971—1975年间,淮南煤田第二勘探队曾进行煤田普查工作,施工钻孔9个。8、1970年2月—2009年,324地质队在该区进行了大量的地质、水文、工程地质、物化探、钻探、坑探等工作。9、1987年,安徽省地质矿产局324地质队完成了《安徽贵池城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测绘(1:2.5万)报告》,其测绘范围基本涵盖了本次调查区域。10、本次浅层地热调查评价结果。..................................上述工作成果全面系统阐述了池州市基础地质及水工环地质条件,基本能够满足地源热泵技术对所需的地质、水文地质条件要求。第二章自然地理池州市位于长江中下游冲积平原与丘陵接合部位,多为剥蚀丘岗、平原及低洼湖盆,湖泊及池塘星罗棋布,丘岗植被发育。最大相对高差约180米。2.1地形地貌本区自晚第三季以来,由于遭受强烈剥蚀与侵蚀作用,山丘多低矮,构成剥蚀丘陵地貌,分布于本区南、中部,最高峰为齐山,海拔82.28米。局部为可溶岩出露区,岩溶地貌发育。向北地势渐低,北部为长江冲积平原及湖盆(本次调查主要区域),地表平坦而开阔。总体本区南高北低,地表起伏不大。2.1.1剥蚀丘陵逶迤的剥蚀丘陵、丘岗多低矮、海拔小于85米,一般25-45米。坡面较平直,坡脚15-30度.岗顶呈椭圆状,面积数十至数百平方米,多有5-30厘米厚的松散堆积物覆盖。火成岩及砂岩构成的丘岗,坡面较陡;灰岩丘陵则岗脊陡峭,坡面起伏,溶沟、溶槽、溶洞及溶蚀漏斗等发育;红层构成之丘岗则岗顶平缓,坡脚较小,坡脚不明显。2.1.2冲积及湖积平原..................................分布于长江南岸,主要由长江冲积物构成,次为河湖堆积物,厚度20-25米左右,局部35米。堆积物具“二元结构”,上部粘土及粉质粘土;下部砂层及砂砾石层。由于受丘陵影响,呈窄长带状分布,平均宽度大于1000米,表面平坦,略向长江倾斜,坡降小于1‰。2.1.3微地貌依其成因类型分述如下:(一)、流水微地貌1、阶地分布于长江及白洋河、秋浦河等河流两侧,多见内迭阶地。(1)一级阶地河流两侧极不对称。长江阶地地面平坦,宽处1600-1900米,窄处不足400米;其他河流阶地宽一般200-500米。阶面稍向河流下游倾斜,前缘有1.5-2.5米高的陡坎,后缘明显。(2)二级阶地常见于河谷一侧,宽500米左右,窄处不足50米,阶面较平坦,略向一级阶地倾斜,前缘有1.5米左右的阶地坎,后缘明显,分布零星。(3)三级阶地亦发育在河谷一侧,仅存测区中部丘陵坡麓边缘,宽一般100-250米,最宽可达550米。前缘明显,后缘常因坡积物覆盖难以区分。阶地面起伏较大,阶面向河流倾斜,坡降约1%。..................................2、漫滩(1)长江漫滩主要分布于城区北部及东北部,面积约5平方公里(人工筑坝,使漫滩实际面积缩小),洪水期时,水深1-1.5米,由粉-细砂及少量粘土构成,表面平坦,向江之下游微倾,坡降小于1/500。(2)河流漫滩(秋浦河)分布于城区西部、该河下游,面积小,宽小于100米,长多小于250米。由细-中砂及卵砾构成,坡降小于1/100。与长江漫滩无明显界限。(二)、岩溶地貌1、石芽及溶沟主要见于齐山。由于面流冲蚀及溶蚀作用,该丘陵上石芽、溶沟极为发育,芽高一般20-50厘米,芽顶削尖、呈锋刃状。溶沟呈缝隙状,隙宽一般2.5-4.5厘米,深20-100厘米。多数顺坡发育,局部见红粘土充填。2、溶蚀漏斗分布于丘陵岗脊。平面上呈椭圆状,总体上呈蝶状,洞径10-30米,壁高2-5米,坡脚大于75度,洞口附近岩石溶沟、石芽等发育。岩溶洼地面积一般500-900平方米。3、溶洞..................................洞口分布于丘陵坡麓。洞径1-10米不等,洞高2-4米,洞内钟乳石、石笋多见,部分有粘土充填。局部溶洞较深,走向各异。2.2气象条件该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气候湿润温和,夏季较长。据贵池区气象局多年统计资料,其特征如下。①气温历年平均气温16.1℃。月最高气温37.4℃(1967年8月),月最低气温-4.0℃(1963年1月)。日最高气温40.6℃(1971年8月1日),日最低气温-15.6℃(1969年2月5日)。7-8月高温季节,1-2月较为寒冷。②降水历年平均降水量1482.3毫米。年最大降水量2208.5毫米(1983年),年最小降水量888.7毫米(1978年)。月最大降水量547.1毫米(1969年7月),月最小降水量为0(1963年1月)。日最大降水量209.5毫米(1991年6月15日)。一小时最大降水量79.2毫米(1986年6月30日5时36分至6时36分)。最长连续降水日数16天,降水量524.1毫米(1969年7月3日-7月18日)。降水多集中于4-7月,占年降水量的52.89%。③蒸发量历年平均蒸发1443.8毫米(1978年)。年最大蒸发量1792.8毫米(1978年),年最小蒸发量1189.6毫米(1989年)。月最大蒸..................................发量336.0毫米(1978年7月),月最小蒸发量23.2毫米(1990年2月)。④湿度历年平均相对湿度78%。月最大相对湿度90%(1970年9月),月最小湿度56%(1973年12月)。⑤其它历年平均无霜期243天。最大积雪深度35厘米(1984年1月19日)。最多风向及频率北东风22%,最大风力22m/s,阵风10级。2.3水系地表水体极为发育。西部秋浦河常年有水,流量较大,随季节而变化,呈斜交状注入长江;南部白洋河经新河道注入秋浦河;东部白沙河注入平天湖;北缘为长江。皆常年有水。区内湖、塘众多,分布面积大,且常年有水。第三章区域地质特征3.1地层从早古生界志留系至新生界第四系均有发育,现从老至新分述如下:一、志留系..................................分布于本区碧山、包家山等处,构成丘陵。下、中、上统均有出露,厚2651米。与下伏奥陶系上统五峰山组呈假整合接触。(一)、下统高家边组(S1g)黄绿、灰绿色,细粒——粘土质结构,薄层状,主要有粘土页岩、粉砂质页岩夹粉砂岩构成,中部夹细砂岩,底部夹黑色含硅页岩,厚大于1100米。(二)、中统坟头组(S2f)1、下段:黄绿、灰绿色薄层至中厚层粘土质

1 / 7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