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分数乘分数--苏教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1页/共6页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5-46页的例4、例5及相应的“试一试”,完成随后的“练一练”。课后完成练习六第1-5题。教学目标:1、通过例题的直观操作,理解分数与分数相乘的意义,初步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2、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主动进行分析、观察、交流、猜测、验证、比较、归纳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初步的演绎推理和合情推理能力。3、使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教学难点: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教学准备:课件,每小组一张图纸教学过程:一、复习1、在前几节课里,我们学习了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下面老师出几道题,看谁先解答出来。8千克的1/4是多少?6分米的2/9是多少?第2页/共6页学生举手回答。小结: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可以用乘法计算。这里的“一个数”指的是整数,那能不能是分数呢?(学生作出猜测,有的学生认为不能是分数,有的学生认为可以是分数。)2、引入:那到底能不能是分数呢?我们来学习今天的内容就明白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数乘分数。板书课题:分数乘分数。二、探究新知(一)、学习例41、创设情境:我们教室的后面有一块什么地呢?(菜地)现在杨老师准备分一小块一小块来种各种各样的菜,你们想知道杨老师是怎么分的吗?课件出示例4图提问:请同学们观察,涂色部分占这个长方形的几分之几?学生观察得出,涂色部分占这个大长方形的1/2。2、追问:画斜线部分占1/2的几分之几?画斜线部分又是这个长方形的几分之几?学生观察、分析,同桌交流。(引导学生得出:左图中画斜线部分占1/2的1/4,又占这个大长方形的1/8;右图中画斜线部分占1/2的3/4,又占这个大长方形的3/8。)第3页/共6页3、再追问:根据前面的分析,你认为1/2的1/4是这个大长方形的几分之几?你认为1/2的3/4是这个大长方形的几分之几?(学生得出1/2的1/4是这个大长方形的1/8,1/2的3/4是这个大长方形的3/8。)4、交流:根据1/2的1/4是这个大长方形的1/8,1/2的3/4是这个大长方形的3/8。那我们可以怎样列算式来计算呢?小组交流算法,说清楚计算结果是怎样得出来的。各小选派组代表汇报。5、猜测:同学们从看图得出这个结果,分析计算过程,你们觉得分数乘分数应该如何进行计算?学生独立思考,分析算法。小组交流,说说看法。指名汇报。(二)、学习例5课件出示例5题1、同学们请看图,说一说图中阴影部分占整个长方形的几分之几?谁还能说一说2/3×1/5、2/3×4/5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吗?小组交流、讨论。展示汇报。2、根据汇报,共同完成填空。(课件演示操作)3、归纳。第4页/共6页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比较例4例5乘法算式的计算结果,看看有什么发现?两个因数的分子、分母与积的分子、分母与各有什么关系呢?(得出分数和分数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34页“试一试”第1题。要求学生先约分,再计算出结果。学生独立解答,全班交流计算结果。集体订正。提醒学生注意:在计算分数乘分数时,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最后结果要化成最简分数或整数。2、完成教材第35页“试一试”第2题。提问:分数与分数相乘的方法适用于分数与整数相乘吗?为什么?学生思考、分析,寻找分数乘分数与分数乘整数的关系。小组交流,互相说一说自己的看法。全班汇报。3、完成教材第35页“练一练”。提出要求:先观察每幅图,再计算。提醒注意: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再相乘。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汇报,集体订正。第5页/共6页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4、课外延伸练习。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这节课我们探究出了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计算时用分子相乘的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计算过程中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计算。计算分数乘整数也可以用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来进行计算。)五、课后练习。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布置作业:课后完成教材第27页“练习六”第1题至第5题。第6页/共6页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