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复习一、单项选择1.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合理内核”的是()A、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B、费尔巴哈的唯物论思想C、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D、圣西门的“和谐社会制度”2.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B、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C、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D、坚信共产主义信仰3.现实生活中的“求神拜佛”现象就其世界观而言属于()A、朴素唯物论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C、形而上学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4.按照列宁的概括,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运动的绝对性B、运动的相对性C、客观实在性D、主观能动性5.宗教就其世界观而言是属于()A.主观唯心主义B.宗派主义C.客观唯心主义D.朴素唯物主义6.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属于()A、形而上学观点B、辩证法观点C、唯物主义观点D、唯心主义观点7.旧唯物主义作为“半截子”唯物主义,其错误在于()A、他们的自然观是唯物主义的B、他们的历史观是唯物主义的C、他们的自然观是唯心主义的D、他们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8.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联系和发展的观点B、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观点C、量变和质变的观点D、肯定和否定的观点9.新事物之所以为新事物是因为它是()A、最近出现的事物B、多数人认同的事物C、合乎发展规律的事物D、不一定有客观依据的事物10.“物极必反”体现的是()A、矛盾的同一性B、矛盾的斗争性C、矛盾的特殊性D、矛盾的个别性11.“静中有动,动中有静”表明了()A、物质与运动的统一B、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C、有限与无限的统一D、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12.人们总是按照自己的形象造神,说明人们关于神的观点是()A、感觉的复合B、主观自生的C、有客观原型D、意识能动性的产物13.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所见所思往往各不相同,这说明()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B、认识是不受客体制约的C、意识要受主体状况的影响D、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主观的14.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人类认识的基础是()A、人们的社会实践B、客观事物C、主观经验D、人的理性15.看问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是()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形而上学的观点D、不可知论的观点16.“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体现的是()A、矛盾普遍性原理B、矛盾特殊性原理C、矛盾斗争性原理D、矛盾同一性原理17.下列表达运动的正确观点是()A、“飞矢不动”B、“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C、“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D、“飞鸟之景,未尝动也”18.从哲学上讲,可持续发展观的理论基础是()A、重点论原理B、矛盾同一性原理C、矛盾斗争性原理D、普遍联系原理19.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A、观察实验方法B、逻辑推理方法C、归纳演绎方法D、矛盾分析方法20.在中国革命过程中,王明主张的“毕其功于一日”是()A、庸俗进化论的观点B、庸俗唯物论的观点C、辩证法的观点D、否认质变须由量变做准备的形而上学观点21.“军功章上有你一半,也有我一半”体现的是()A、矛盾斗争性B、矛盾同一性C、矛盾普遍性D、矛盾特殊性22.“一国两制”不会改变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这是因为它符合()A、事物是质和量统一的原理B、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方向的原理C、局部性部分质变原理D、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关系原理23.在对立统一规律中,作为矛盾问题精髓的是()A、内因和外因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C、两点论和重点论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24.“毋以善小而不为,毋以恶小而为之”这句话表明()A、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B、量变必然引起质变C、肯定中包含着否定D、否定中包含着肯定25.唯物辩证法的实质或核心是()A、质量互变规律B、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C、对立统一规律D、否定之否定规律26.辩证否定的联系环节体现的是()A、新旧事物本无区别B、不能离开旧事物理解新事物C、新旧事物势不两立D、只能仅仅从新事物上理解新事物27.实践成为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根本依据是()A、实践具有客观性B、实践具有能动性C、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D、实践具有社会性28.“生即意味着死”表明()A、肯定中有否定B、否定中有肯定C、肯定就是肯定D、否定就是否定29.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在于()A、坚持反映论B、坚持可知论C、坚持唯物论D、坚持能动反映论30.从矛盾的角度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现的是()A、矛盾的同一性B、矛盾的斗争性C、矛盾的主要方面D、矛盾的次要方面31.下列属于意识形态的是()A、哲学、道德学B、逻辑学C、心理学、语言学D、物理学、化学32.下列符合辩证否定观的是()A、新事物把旧事物赶尽杀绝B、新事物把旧事物全部保留下来C、新事物在否定旧事物中有所保留D、新事物脱离旧事物另起炉灶33.对待腐败现象一定要“防微杜渐”,这完全符合()A、事物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B、量变必然引起事物的质变C、否定中包含着肯定D、肯定中包含着否定34.历史唯物主义中的“人民”是一个()A、文化范畴B、经济范畴C、历史范畴D、应然范畴35.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核心是()A、生产力的质量B、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C、国家政权D、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36.在生产关系中,具有决定作用的是()A、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B、人在生产中的地位关系C、产品的分配关系D、人与人之间的关系37.“两极相通、物极必反”的体现的是()A、矛盾的斗争性B、矛盾的同一性C、矛盾的普遍性D、矛盾的特殊性38.国家的本质是()A、神的意志的体现B、以人为本C、阶级统治的暴力机器D、契约公众意志的体现39.“葵花向日”属于物质的()A、反应特性B、刺激感应性C、感觉、心理D、人类的意识40.同一认定的哲学基础是()A、矛盾的特殊性B、矛盾的普遍性C、矛盾的同一性D、矛盾的斗争性41.促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迅速形成的因素是()A、商品生产者的分化B、高利贷者的借贷C、资本的原始积累D、大机器生产的发展42.两只羊能够与一头牛相交换,是因为()A、它们的使用价值相同B、它们的交换价值相同C、它们的价值相同D、交换者的心理认同43.“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的理论是()A、价值二因素理论B、劳动二重性理论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理论D、价值增殖理论44.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C、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矛盾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45.劳动力使用价值的最大特点是()A、它是控制在资本家手中的B、它是控制在工人手中的C、它能够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D、它只是原有价值的转移46.价值增殖过程是延长了一定点的价值形成过程,这里的一定点是指()A、劳动力价值补偿B、劳动力使用价值补偿C、原材料的价值D、剩余价值47.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工资是()A、工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B、工人劳动的报酬C、工人向社会缴税后的劳动报酬D、资本家任意给工人的48..垄断的形成是()A.、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B.、生产输出的结果;C.、金融资本统治的结果;D.、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结果4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本质是()A.国有企业的存在;B.国私共有的垄断资本;C.私人垄断资本的主导地位;D.国家政权与垄断组织的结合50.经济全球化()A.是生产力高度发展的产物;B.与生产力高度发展无关;C.阻碍了生产力高度发展;D.是少数国家推动的结果51.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唯一途径是()A.用垄断代替自由竞争;B.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代替私人垄断资本主义;C.用国际垄断代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D.用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52.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它明确地指出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A、革命性和斗争性B、先进性和革命性C、阶级性和先进性D、先进性和科学性53.马克思主义认为,消灭三大差别的关键在于()A、消灭工业与农业的差别B、消灭城市和乡村的差别C、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D、消灭利益差别54.工人4个小时就创造出了自己的劳动力价值,但他的工作日是8小时,资本家的剩余价值率是(C)A、80%B、90%C、100%D、110%55.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经济的起点是()A.商品B.价值C.流通D.生产56.费尔巴哈说,住在茅草屋里的人与住在宫廷里的人说的就是不一样,这说明()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B.意识是不受客体制约的C.意识要受主体状况的影响D.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主观的57.在马克思主义看来,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B.阶级斗争C.社会基本矛盾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58.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公安机关属于()A.观念的上层建筑B.政治的上层建筑C.意识形态D.普通社会组织59.狭义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B.列宁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C.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D.当代西方的马克思主义60.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宗旨是()A.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B.实现中华民族的腾飞C.弘扬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D.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61.促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迅速形成的因素是()A.商品生产者的分化B.高利贷者的借贷C.资本的原始积累D.大机器生产的发展62.实践成为检验真理标准的优点在于实践()A.具有普遍性的特点B.具有特殊性的特点C.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D.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特点63.“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是()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64.科学证明,人脑是()A、思维的源泉B、思维的产物C、思维的器官D、思维的对象65.能够彻底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是()A、庸俗唯物论B、辩证唯物论C、机械唯物论D、朴素唯物论66.唯物主义发展的三个阶段是()A、朴素的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西方现代唯物主义B、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C、古希腊原子论、法国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67.正确发挥意识能动性的客观前提是()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C、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D、对保守思想的彻底克服68.承认“人类的一切认识具有相对性”是()A、相对主义的观点B、诡辩论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怀疑论观点69.从认识论的角度说鬼神观念是()A、在实践中产生的B、剥削阶级捏造的C、人脑想象出来的D、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歪曲反映70.承认“人类的一切认识具有相对性”是()A、相对主义的观点B、诡辩论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怀疑论观点71.“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是)A.前者是辩证法,后者诡辨论B.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C.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D.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72.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A.观察实验方法B.逻辑推理方法C.矛盾分析法D.归纳演绎方法7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句含的哲学道理是()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量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74.“一个志在有大成就的人,他必须如歌德所说,知道限制自己。反之,那些什么事都想做的人,其实什么事都不能做,而终归于失败。”这段话告诉我们()A、要学会分清事物矛盾的性质B.要懂得对事物进行矛盾分析C.要学会解决不同矛盾用不同的方法D.要抓住要矛盾,不要平均使用力量75.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B.社会规律和主观意识的关系问题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二、多项选择1.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是()A、马克思主义哲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学C、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D、科学社会主义2.哲学基本派别包括()A.唯物主义B.唯心主义C.辩证法D.形而上学3.社会主义的发展总要经历曲折,这是因为()A.社会主义是一个新生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