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烟囱的孩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掃煙囪的孩子(TheChimneySweeper(Innocence)WilliamBlake)當我非常小的時候母親就去世了,WhenmymotherdiedIwasveryyoung,而當父親把我賣掉時我也只能喊叫。Andmyfathersoldmewhileyetmytongue,在喊叫中不斷地哭泣哭泣哭泣,Couldscarcelycryweepweepweepweep,就這樣我幫人清掃煙囪並睡在煤灰裡。SoyourchimneysIsweep&insootIsleep.來了個名叫湯姆•達客的小男孩,他低聲哭叫ThereslittleTomDacre,whocriedwhenhishead他那柔軟如羊毛似的捲髮被剪掉了Thatcurledlikealambsbackwasshav'd,soIsaid.我說:嗨!湯姆,不要在乎頭髮嘛!你的頭髮沒了,HushTomnevermindit,forwhenyourhead'sbare,就知道煤灰不再會弄髒你的白(金)髮Youknowthatthesootcannotspoilyourwhitehair他安靜了下來,而且就在那一夜Andsohewasquiet.&thatverynight.當湯姆沉睡時,他看到這樣的一幅圖像AsTomwasasleepinghehadsuchasight千百個掃煙囪的小孩,有狄克、喬伊、涅德與傑克ThatthousandsofsweepersDick,Joe,Ned,&Jack都被深鎖在一個個漆黑的棺木盒。Wereallofthemlock'dupincoffinsofblack,突然來了一位天使,帶著一把明亮的鑰匙AndbycameanAngelwhohadabrightkey打開了棺木盒,讓所有的小孩全然自由Andheopen'dthecoffins&setthemallfree.置身在翠綠的草原上盡情歡笑盡情雀躍Thendownagreenplainleapinglaughingtheyrun他們在溪流中沐浴著,在陽光下閃耀著AndwashinariverandshineintheSun.他們把工具袋拋在一旁,裸露身體,全身白淨Thennaked&white,alltheirbagsleftbehind.他們在雲間跳躍,在風中嬉鬧Theyriseuponclouds,andsportinthewind.天使告訴湯姆,如果他是一個乖小孩AndtheAngeltoldTom,ifhe'dbeagoodboy,上帝會是他的父親,並且歡樂永不缺He'dhaveGodforhisfather&neverwantjoy.湯姆醒來,大夥也在黑暗中起床AndsoTomawokeandweroseinthedark背上工具袋,帶著掃把一起去工作Andgotwithourbags&ourbrushestowork.儘管清晨時刻寒意刺骨,湯姆卻快樂又溫暖Tho'themorningwascold,Tomwashappy&warm只要完成工作,他們就不再懼怕傷害Soifalldotheirduty,theyneednotfearharm.參考資料:://vm.rdb.nthu.edu.tw/mallok/Folk/content.asp?post_serial=463欣賞:這首詩是英國詩人布雷克(WilliamBlake,1757-1827)在一七八九年所寫的,詩中深刻表達人性關懷的一面。在18、19世紀的英國,常常有孩童在清晨時分,沿街喊著:「掃煙囪!掃煙囪!」主要是壁爐點火燃燒木炭之後會產生煤灰和煤渣,在狹窄的煙囪通道裡必須要有小孩進去清理,於是那些生活在困苦的孩子就要擔負起這樣的工作。這和19世紀格林童話灰姑娘的故事真是不謀而合,女主角之所以被稱為「灰姑娘」,就是因為她被折磨得像是一位掃煤灰的女孩,還好整篇故事讓她麻雀變鳳凰,這樣的結局不知道慰藉了多少中低階層的人家。當然詩人布雷克也不是省油的燈,藉由詩的敏銳感觸也讓掃煙囪的孩子找到生命的願景(vision)和希望。这首诗是透过小孩的口吻叙述另一位名叫汤姆•达客的小男孩的遭遇。在此,达客的英文名字(Dacre)是与「黑色」(Dark)相谐音,自有明确的言外之意可说;同时,这首诗更以黑色的棺木暗喻扫烟囱的小孩所置身的煤灰世界,而有批评家就认为把小孩染黑的煤灰代表着人性的残酷(humancruelty)。整首诗最哀婉动人的情节,莫过于达客牺牲原有的金黄柔软的卷发,以换取工作上的方便,因为光着头就不怕被煤灰弄脏,也容易清理。其次,天使的勉励劝慰也已让人感受到一丝无可奈何的凄然,因此当结尾时,扫烟囱的小孩显现出由着期待与憧憬所带来的快乐与安详,就真的让人有「人生到此,天道宁论」(江淹〈恨赋〉)的感慨了!做为阅读者,我们确切知道扫烟囱小孩最终的期待与憧憬在此世是永不可能实现的了。但是,布雷克写诗的原意并不在控诉,他祇想写一种情境,一种让人为之不忍的情境。然而,诗歌艺术表现手法中,借着对比矛盾情境的经营所可能造成的「反讽」效果,就在布雷克的扫烟囱小孩这种天真素朴的语调中沉沉浮现。布雷克的〈扫烟囱的小孩〉是与其它的诗作合刊,再加上他亲手绘制的二十七幅图板,而以《天真之歌》(SongsofInnocence)为题发行。随后,在公元一八二四年由英国另一位重要的散文作家兰姆(CharlesLamb,1775-1834)推荐,放入当时反抗「社会不公义」的社会运动宣导手册之中,做为向国会议员游说废除童工的资料。【这一份社会运动宣导手册是由JamesMontgomery所编辑,题为《扫烟囱者之友》(ChimneySweeper’sFriendandClimbingBoy’sAlbum),有意了解这一段社会运动的相关资料,或许可以参考。】据说扫烟囱小孩的平均年寿很短,更大多数的孩童是在畸形或肺疾的病痛中度过仅存的岁月。英国议会终于在一八四零年的八月七日通过立法废除童工制,而与「哭泣(weep)」谐音同韵的扫烟囱小孩就此正式消失在英国的大街小巷中。剥削与压榨所形成的社会不公义,可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出现,有时当我们专力注视着宏伟的建筑与数字的成长,我们或许容易忽略、或许也看不见个人身旁随处即有的不义;更有些不义是那么样的细微与细致,而让我们几乎查觉不到它们的确存在。同理,文学艺术工作者可以向我们渲染人性与文明的理性进展,也可以孤芳自赏的诉说着个人的救赎,但应该也有人可以向我们娓娓点醒不同生活中隐约可见的摧折与哭泣。于此,唐代诗人白居易(772-846)倡议「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创作理则或许仍有它的理想性与适用性。我们可能无法确切知悉当英国国会面对社会运动的抗争时,是否曾把参与抗争的团体或人群视为刁顽,但是我们或可想象国会议员当中有人在宴会后在深夜里的清明时刻,突地读到了布雷克的〈扫烟囱的小孩〉,而内心感受到微微一震,历史走向就此不一样了。此时此地,当我们的国会议员祇有忙着与行政人员玩着相互抗争与看图识人的游戏时,我们仍否可以天真的期待与憧憬其中有人读到了诗看到了生活,而且内心感受到了微微的一震?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