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身工》教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大连枫叶国际学校中方语文课程教学设计课题《包身工》授课教师成升授课时间第14周授课年级10年级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报告文学的基本特点,区分新闻事实、背景材料以及作者评价。2.培养筛选信息和阅读报告文学的能力,学习本文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以及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3.对比今昔“包身工”,认识包身工制度的罪恶,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权意识。教学重、难点1.区分新闻事实、背景材料以及作者评价,认识包身工制度的罪恶,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权意识。2.学习本文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以及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教学方法教师解析法、朗读法、讨论法活动预设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山西黑砖窑案”2007年5月,在中国发生了一起惊天大案,震惊党中央和国务院,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对此事作重要批示,要求迅速破案。这就是“山西黑砖窑案”。二、作者简介及背景资料夏衍(1900—1995)原名沈端先,浙江省杭州市人,现代剧作家,曾经留学日本,左翼作家联盟发起人之一,解放后曾担任过文化部副部长,1994年被国务院授予“有杰出贡献电影艺术家”荣誉称号。代表作品有话剧剧本《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考验》等,并把小说茅盾小说《林家铺子》和鲁迅小说《祝福》改编为电影剧本。《包身工》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报告文学。报告文学是采取文学手段及时地反映真人真事的一种新闻文体,是文艺通讯,特写,速写等的总称,被誉为文学创作中的轻骑兵。基本特征有三:真实性、典型性、文学性。《包身工》这篇报告文学反映的是“一九二八年”前后到抗日战争前夕这一时期国民党统治区社会的黑暗。那时,中国农村在帝国主义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下日益贫困,东部沿海地区大批破产农民涌向城市,又为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提供了廉价劳动力;靠近上海的苏北地区,每年都有大批无法生活的农家女子,被诱骗到上海做“包身工”。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步步深入,2我国人民的抗日情绪不断高涨,上海工人运动十分活跃。为了避免罢工的威胁,日本资本家就用大量的雇佣包身工来代替普同的自由劳动者。这篇文章针对帝国主义这种残暴掠夺进行了有力的揭发和严厉的抨击,它对于动员人民起来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起了一定的作用。三、阅读课文,字词正音蠕动(rú)拎着(līn)弄堂(lòng)游说(shuì)赚(zhuàn)抹(mā)嘈(cáo)执拗(niù)簿子(bù)籼米(xiān)莴苣(wōjù)揩地板(kāi)搽粉(chá)蹒跚(pánshān)皮辊(gǔn)谄媚(chǎn)骷髅(kūlóu)噩梦(è)怔住(zhèng)锭子(dìng)四、按照时间顺序理清文章结构第一部分(1─8):记叙包身工悲惨的日常生活和包身工制度形成的社会原因第二部分(9─17):记叙包身工早餐的情景,并论及包身工制度的发展第三部分(18─25):记叙包身工上工的情景,揭露帝国主义工厂对工人阶级的残酷剥削第四部分(26─33):沉痛概述包身工的悲惨遭遇,愤怒控诉野蛮的吃人制度,并指出黎明即将到来──全文的总结五、根据课文内容解释题目“何为包身工”问题1:包身工的来历怎样,或者说包身工原来的身份是什么?明确:来历:贫困农家女(贫穷困苦,无路可走)问题2:他们是怎么直接沦为包身工的?明确:直接原因:骗订包身契(供给住食,介绍工作)问题3:包身工的实质是什么?明确:实质:赚钱机器(失去自由,劳无所得)问题4.包身工的命运怎样?明确:命运:极其悲惨(副板书):时间:20世纪30年代3地点:上海东洋纱厂来历:贫困农家女直接原因:骗订包身契实质:赚钱机器命运:极其悲惨通过对以上信息的总结:包身工是指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上海的东洋纱厂等外国工厂里为外国人做事的一些女工他们原本是一些贫穷困苦、无路可走的农村女孩,因为被诱骗而签订了包身契,失去自由,劳无所得,沦为赚钱的机器,命运极其悲惨第二课时六、研读课文,探究问题1、按照时间顺序,课文描写了包身工一天内哪几个场景?“四点过一刻”,鸽笼起身“四点半之后”,吃猪食一样的饭“五点钟”,罐头工房上班劳动2、包身工的悲惨生活都反映哪些方面?、食:“两粥一饭”质量差、数量少住:地方狭窄、空气污浊(挤、差、脏、乱)恶劣之极工作环境:三大威胁(音响、尘埃和湿气)、人为惩罚糟糕透顶称呼:“猪猡”,“懒虫”,“廉价的机器”,“罐装的劳动力”3、“芦柴棒”在文中出现了几次?作用是什么?《包身工》中对“芦柴棒”记叙的三个片断内容早起烧火做稀饭重病惨遭毒打被搜身时间上班前劳动中下班离厂时作用反映了包身工一天的生活过程,概括了包身工的苦难和不幸,抒发对包身工的同情,对帝国主义的愤慨。4七、在写作上有何特点问题1:包身工是一个群体,他们承受的黑暗、残酷带给我们深深的震撼,作者运用了什么写法使我们对这一群体有了更全面、深刻的认识?(本文写作上突出的特点,就是点面结合。)生:本文既有对包身工悲惨遭遇的概括介绍,对包身工群体形象的简略描写,如作者在记叙中集中写了包身工的起身、早餐、上工、收工等四个场面,这面上的记叙与描写概括了包身工一天的生活和劳动状况,又有对“芦柴棒”“小福子”典型人物的生动描写,作者以“芦柴棒”为例,通过“发烧”“生病”被“抄身”等细节描写,写出了包身工奴隶般地“被榨完残留在皮骨里的最后一滴血汗为止”的悲惨命运。“小福子”遭到“拿摩温”和“东洋婆”毒打惩罚的描写,也反映了包身工的不幸遭遇。文章的这种写法启示我们:(1)所选的材料必须具有典型性,能深刻反映事物的本质,如“芦柴棒”的事例。(2)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进行剪裁,点面结合,互为补充。本文写包身工的一天活动情况就是包身工全部生活的缩影。)生:比如写一个课堂,有群像的描绘,也有精彩人物的描写,就叫点面结合。群像是面,精彩人物是点。教师讲解:点面结合(点面结合是以个别表现一般艺术规律在文学描写中的具体表现,是个别和一般的辩证统一。什么是点面结合呢?所谓“点”,指的是最能显示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特征的详细描写;所谓“面”,指的是对人事景物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点面结合就是“点”的详细描写和“面”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的有机结合。“点”,可以突出重点,体现深度;“面”,可以顾及全局,体现广度。点面结合,可以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地反映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最充分地表现思想,抒发感情。)问题2:课文描述了包身工的悲惨生活的同时穿插记叙了哪些内容?课文在每一段叙事之后,往往引入一些背景材料,揭示包身工制度的起源、发展等情况。中间都有一些转折性的词句,使得衔接自然流畅。比如写四点一刻被骂做“猪猡”的包身工起身的情景之后,就以“但是,她们正式的名称却是‘包身工’”一句作为过渡,写这些乡下姑娘是如何被带工老板骗到城里来的。这些穿插,展示了包身工悲惨命运的复杂背景,使得文章既展现生活现象,又揭示社会本质。透过一幅幅悲惨的画面,我们能够发现,包身工制度的出现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温床上滋生出来的一颗毒瘤。由此,深化了文章的主题,也增强了文章的批判力度。穿插记叙此及其趋势等。八、照应导语,分析今昔异同明确:相同点:从获利者来说:都是为了追逐金钱不择手段带工老板,东洋资本家、人贩子和黑窑主在追逐金钱的过程中,丧失良知,迷失本性,金钱毁灭了他们的人性5从被压迫的人来说:沦为失去自由,劳无所得的赚钱机器,遭遇了痛苦的经历,命运悲惨不同点:历史背景不同;成为“包身工”的原因不同;政府的处理方式不同;获利者的下场不同;被压迫的人最终命运不同九、总结全文,明确主题本文以铁的事实、精确的数据、精辟的分析和评论,把劳动强度最重、地位最低、待遇最差、痛苦最深的奴隶一样做工的女孩子们的遭遇公诸于世,愤怒控诉了帝国主义和买办势力的残酷剥削和掠夺中国工人的罪行,并坚信中国工人必将奋起斗争,砸烂枷锁,迎来黎明。在当今社会,我们要关注弱势群体,解决好人性、人权、人命的重大问题,避免悲剧的发生。十、总结本文特色1、在选材上,注重点面结合。所谓“面”,就是一般的、概括性的材料;所谓“点”,就是一些典型的人物、典型的事例和典型的细节。这两方面的材料是骨架和血肉的关系。“面”上的描述搭起了一个包身工悲惨生活的基本框架,“点”的刻画,则是填充其中的具体材料。2、在结构上,采用时间顺序。课文以时间为线索,围绕包身工一天的生活和做工来组织材料,中间穿插一些背景材料和作者的议论。作者把散乱的不完整的材料,像剪接电影一样,高度集中地组织在包身工从清晨到黄昏放工一天的时间里。3、在表达上,多种方式结合。记叙、议论、描写、说明、抒情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尤其是对新闻背景的叙述和作者的议论抒情有机融合在一起。4、在表现上,多种手法结合。运用对比、比喻、反语、夸张、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使得语言恰切而生动,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爱憎之情。十一、板书:从清晨到晚上从现象到本质从历史到现实第一段⒈清晨四点一刻│包身工被迫起身│⒉追述包身工的的情状│来历,揭示包6身工制度的形成第二段⒊四点半,包身│工吃粥的凄惨景象│⒋大量雇佣包身工的原因,揭示包身工制度发展第三段⒌五点钟,包身工被赶进厂的情况(至六点钟)│⒍揭示包身工制度的膨大第四段⒎深刻揭露包身工悲惨命运的结局布置作业课外阅读当代的报告文学作品。教学反思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