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法律与经济常识第七课.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第七课法律规范公共生活的导向第一节治安管理处罚法到小结页第二节环境保护法第三节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四节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3第七课法律规范公共生活的导向第一节治安管理处罚法一、什么是治安管理处罚法二、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和适用三、几种常见的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和处罚四、治安处罚的程序4第一节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七课法律规范公共生活的导向阅读教材154页的活动导入案例,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1)你如何看待案例中陈文武和林强的行为?(2)为什么要用法律来规范人们在公共生活中的行为?(3)在公共娱乐场所中,我们应如何做?(4)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行为是违法的?活动导入陈文武被带离比赛现场5一、什么是治理安管理处罚法◆概念:治安管理处罚法是调整公安机关实施治安管理处罚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施行:2006年3月1日起。◆内容:对社会而言,弘扬高尚的道德有利于提高公民素质,增进社会文明,推动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第七课法律规范公共生活的导向6二、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和适用(一)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第七课法律规范公共生活的导向治安警告治安罚款治安拘留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最轻的处罚比较普遍的处罚最重的处罚第一节治安管理处罚法7第七课法律规范公共生活的导向第一节治安管理处罚法(二)治安管理处罚的适用◆1.对查获的违禁品、工具和违法所得财物的处理。◆2.对未成年人违法的处罚。◆3.对精神病人、盲人、聋哑人违法的处罚。教学活动讨论:应如何分别对他们进行处理?违反治安管理的刚过18岁生日的王浩、16岁的李小川和下个月就满14岁的张斌。8三、几种常见的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和处罚(一)对扰乱公共场所秩序行为的处罚公共场所:是指具有公共性的特点,对公众开放,供不特定多数人出入、停留、使用的场所。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的行为:在公共场所内打架斗殴、损毁财物、制造混乱、阻碍干扰维持秩序人员依法履行职务,影响活动的正常进行等尚未达到情节严重程度的。处罚规定:对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的行为,处警告或者2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第七课法律规范公共生活的导向第一节治安管理处罚法9讨论:案中尹某亲友的行为是否合法,为什么?该如何处理?案例链接2007年6月14日,尹某的女婿张某驾驶摩托车在昆曲(昆明至曲靖)高速公路发生交通事故死亡,肇事者逃逸。事故发生后,尹某等死者亲友多次到昆曲交警大队询问破案情况,并要求补偿丧葬费。遭到拒绝后,7月12日12时30分,3名被告人组织亲友数十人将一口空棺木用马车推到昆曲高速公路47公里处,将棺材置于道路中央并悬挂白布标语,将昆曲高速公路堵塞1小时40分,致使通过该路段的车辆不能正常通行。第七课法律规范公共生活的导向第一节治安管理处罚法10(二)对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行为的处罚散布谣言:是指捏造并散布没有事实根据的谎言用以迷惑不明真相的群众,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行为。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是指编造火灾、水灾、地质灾害以及其他危险情况和传染病传播的情况以及有违法犯罪行为发生或明知是虚假的险情、疫情、警情,向有关部门报告的行为,该项行为在主观上是出于故意,是为了扰乱社会公共秩序而谎报险情、疫情、警情。处罚规定: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第一节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七课法律规范公共生活的导向三、几种常见的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和处罚112009年5月13日晚12点左右,四川省南部县某乡小学校工黄某在酒后看见该县电视台滚动播放的启事(5月9日乘坐川R161××大客车从成都回南部的旅客通告)和全国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相关报道后,致电县疾控中心,谎称自己与徐某(全国首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包某同机者)同乘川R161××号车时有过接触,自己有发热、咳嗽、咽痛等症状。讨论:案中徐某的行为是否合法,为什么?该如何处理?第七课法律规范公共生活的导向第一节治安管理处罚法案例链接第七课法律规范公共生活的导向第一节治安管理处罚法(三)对寻衅滋事行为的处罚寻衅滋事行为:指在公共场所无事生非、起哄闹事、肆意挑衅、横行霸道、聚众斗殴,破坏公共秩序,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处罚规定:对寻衅滋事的行为,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1000元以下罚款。三、几种常见的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和处罚13第一节加强道德修养2007年1月2日晚,宋某酒后驾驶其儿子的一辆“哈飞”小型汽车,行至达州市通川区街心花园时,与廖某驾驶的“富康”出租车发生交通事故。宋某的儿子得知情况后,随即驾驶某公司的一辆“奥迪”轿车赶到现场。宋某的儿子身着交通制服,要求廖某出示驾驶证,并对其殴打,引起围观群众激愤,致现场交通堵塞。宋某的儿子见状,不顾周围群众的安全,驾驶“奥迪”车撞伤孙勇等7人,逃离现场,致1人轻伤,4人轻微伤。讨论:上述案例中宋某的儿子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中的哪些规定?案例链接第七课法律规范公共生活的导向第一节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七课法律规范公共生活的导向第一节治安管理处罚法(四)对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行为的处罚煽动:指以激起民族之间的仇恨、歧视为目的,公然以语言、文字等方式诱惑、鼓动群众的行为。民族仇恨:指基于民族的来源、历史、风俗习惯等的不同而产生的民族间的相互敌对、仇视状态。民族歧视:指基于民族的来源、历史、风俗习惯等的不同,民族间的相互排斥、限制、损害民族平等地位的状况。处罚规定:对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的行为,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1000元以下罚款。三、几种常见的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和处罚第七课法律规范公共生活的导向第一节治安管理处罚法(五)对伪造、隐匿、毁灭证据或者提供虚假证言、谎报案情,影响行政执法机关依法办案行为的处罚影响行政执法机关依法办案的行为:一是伪造、隐匿、毁灭证据;二是提供虚假证言;三是谎报案情。处罚规定:对伪造、隐匿、毁灭证据或者提供虚假证言、谎报案情,影响行政执法机关依法办案的行为,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并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三、几种常见的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和处罚16第一节加强道德修养2009年7月16日4时许,孔某拨打“110”谎报称,岱山县长涂镇“红老大酒店”很多房间未进行住宿登记,要求派出所前来检查;两分钟后,柳某也拿起孙某手机拨打“110”,谎报称“红老大酒店”411房间有人正在吸毒,要求派出所迅速赶来。派出所接到“110”指令后,迅速出警赶赴现场,经民警对酒店相关房间的检查,未发现报警情况。警方经深入调查取证,弄清了事实的真相:孔某和柳某系本地人,16日4时许,两人因住宿问题与“红老大酒店”总台领班发生争吵而怀恨在心,便产生了谎报警情“整一整”酒店的念头。讨论:孔某、柳某的行为违反什么规定?该受到什么处罚?案例链接第七课法律规范公共生活的导向第一节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七课法律规范公共生活的导向第一节治安管理处罚法(一)一般程序四、治安处罚的程序调查决定执行规定了告知权利、表明身份、回避等程序第七课法律规范公共生活的导向第一节治安管理处罚法(二)听政程序和救济程序四、治安处罚的程序听证程序救济程序被处罚人对治安管理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听证前提:公安机关作出吊销许可证以及处2000元以上罚款的治安管理处罚决定前,应当告知违法行为人有权要求举行听证。听证时效:应当在公安机关告知其享有要求举行听证权后的3日内提出。19第七课法律规范公共生活的导向第二节环境保护法一、什么是环境保护法二、环境保护法的立法目的、基本原则和适用范围三、防治污染和公害及其制度措施一、什么是环境保护法二、环境保护法的立法目的、基本原则和适用范围三、防治污染和公害及其制度措施四、环境法律责任第七课法律规范公共生活的导向印度博帕尔农药泄漏事件遇难者尸骨切尔诺贝利事故受害者为了保护环境,使环境保护工作有法可依,我国制定一系列法律法规。请列举出你所知道的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活动导入第二节环境保护法第七课法律规范公共生活的导向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1996年1996.08.29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1994.10.09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06.29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10.2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08.29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2000.04.29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1999)1999.12.25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11.29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10.29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02.28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年2004.12.29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2004年2004.08.28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2003.06.28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2003.01.02补充资料第二节环境保护法第七课法律规范公共生活的导向环境: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既包括生活环境,也包括生态环境。环境保护:就是要遵循环境的客观规律,加强对环境的科学管理,采取行政、经济、科学技术、宣传教育和法律等多方面综合保护措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充分防止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积极治理已经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破坏,使之更适宜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环境保护法:是调整人们在利用环境、保护环境的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通过调整人与人的社会关系来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一、什么是环境保护法第二节环境保护法第七课法律规范公共生活的导向(一)环境保护法的立法目的、基本原则立法目的:是保护和改善生活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基本原则: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原则;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原则;环境责任原则;公众参与原则。二、环境保护法的立法目的、基本原则和适用范围第二节环境保护法第七课法律规范公共生活的导向(二)环境保护法的适用范围1.环境保护法的空间效力包括我国的领陆、领海、领空和延伸意义上的其他领域。2.环境保护法对人的效力一般适用于在我国境内的我国公民和法人。3.环境保护法的时间效力《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于1989年12月26日起生效。二、环境保护法的立法目的、基本原则和适用范围第二节环境保护法第七课法律规范公共生活的导向2001年6月,与天通花园小区一墙之隔的安顺花园破土动工了。建筑工地日夜施工,夜间,工地上的照明灯将居民家中照得亮如白昼,刺耳的噪声更是使附近的居民夜不能寐,痛苦不堪。居民们不堪忍受建筑噪声,愤而向环保部门投诉。经环保部门监测,该工地昼间噪声为70分贝,夜间噪声为54分贝,未超过国家规定的建筑施工噪声源的噪声排放标准。于是环保部门进行了调解,并对该建筑公司未依法进行申报和办理夜间开工手续作出处罚。但是,建筑工地的噪声污染并没有得到改善,广大居民依然处于噪声污染之中。同年10月,天通花园小区27户居民以相邻权受到侵害为由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法院判令被告停止噪声污染,赔偿损失。人民法院认定,某建筑公司排放的噪声尽管符合国家规定的建筑施工噪声源的排放标准,但超过《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中规定的区域标准限值,在事实上构成环境噪声污染,侵害了原告的相邻权。根据《民法通则》第83条的规定,判决被告采取措施,消除噪声污染,赔偿原告精神损失费用。讨论:你曾经遭遇过哪些污染?对你有什么影响?三、防治污染和公害及其制度措施案例链接第二节环境保护法第七课法律规范公共生活的导向环境污染:指由于人类的活动而排放出一些有害物质和能量,从而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引起有害于人类的活动和其他生物正常生存和发展的现象。公害:指各种污染危害和污染人类公

1 / 5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