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郊区经济调查报告郊区是城乡结合部,是城乡经济社会高度融合的区域,是城市发展的腹地和未来的开发空间。从发达国家的实践看,任何大城市,不论其发达与否都离不开郊区的健康发展。一些发达国家从20世纪初期或中期开始,先后走上城市郊区化、城乡协调发展的道路,至20世纪中后期逐步实现了郊区生活方式、生活条件的城市化,分散、多中心、多功能和居住郊区化是世界大城市发展的趋势。我国的郊区建制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为克服经济凋敝、物资匮乏的困难,保障大城市居民的鲜活农产品供应,我国学习苏联模式,在直辖市和几乎所有省会级大城市周边划定了若干县为郊区。80年代至90年代,我国的城郊经济从单一为城市提供鲜活农副产品逐步发展成为城市大工业的扩散基地、鲜活副食品的生产基地、出口创汇基地、农业现代化的示范基地。城市郊区还是我国首先富裕起来的主要地区之一,城市郊区的发展还推动了我国以大城市为依托的开放型、网络型经济的发展,为全国经济体制改革积累了重要经验。改革开放30年来,上海郊区的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民收入水平逐步提高。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浦东开发开放以来,在上海城市产业结构与产业空间布局战略性调整过程中,郊区成为制造业的主要承接地,为中心城区产业结构的提升提供了条件,同时也为疏散中心城区过于密集的居住人口提供了后援空间。进入新世纪以来,紧紧抓住国际产业转移、上海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以及新一轮城市布局调整的机遇,上海郊区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成为上海的经济增长极,是上海最有发展活力和前景的地区。上海郊区发展有四个特点:1.综合经济实力日益增强。据统计1990至2000年上海郊区增加值年均增长12%以上。去年上海郊区实现增加130亿元同比12.5%,比1990年增长6.5倍,占全市GDP比重由1990年的22.59%上升到30.5%,人均创造增加值达22500元。去年,上海郊区工业总产值3159亿元,同比增长15%,比1990年增长7.7倍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由1990年的24%上升到近50%财政收人205亿元,同比增长18.7%比1990年增长6.8倍。其中区(县)级财政收人120.29亿元,比上年增19.5%。农民人均年纯收5596元,比上年增长2.1%。2.农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农业产出率自2000年上海实现农业增加值81.65万元,平均每个劳动力创造农业增加值8500元,实现农业总产值216.6亿元,比上年增长4%。据统计1978至2000年上海农业增加值增长了60%,农业总产值翻了一番。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粮食在耕地总面积上减少20%的情况下,每年保持稳产高产,去年粮食总产仍达到174万吨,粮食常年亩产达到800公斤,提高了35%。蔬菜和副食品生产稳中有升,质量提高通过农业结构调整,农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3.多种所有制经济呈现新的格局。据统计,郊区2万家乡镇村集体企业改制面已达85%,其中,改制为股份合作制企业占30%左右,转为个体私营企业占20%,通过改制,盘活集体资产300多亿元。目前,改制工作正在向区县大集体企业、城镇集体企业、校办企业、福利企业延伸。以市级工业区为主要载体大力发展三资企业。1992年以来,在浦东发展开放的带动下,上海郊区10个区县相继开发建立了9个市级工业区,为引进外资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到目前为止,郊区共批准引进三资企业近l万家,协议吸收外资近200亿美元,已建成投产的三资企业近5000家,实现年产值700多亿元。其中,世界500强企业落户上海郊区已达40多家。4.郊区城市化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九十年代,郊区以路桥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240多亿元,建成公路总长度达8881公里,其中高级、次高级公路达4011公里,基本形成了“三环十射”的快速交通干线网络。进入九十年代以来,上海郊区通过“三个集中”(既工业向园区集中,农田向规模经营集中,农民居住向城镇居中)使郊区城市化建设呈快速发展态势。到去年年底,郊区城市化水平已达47%,比1992年提高19个百分点;郊区城镇建成区面积380平方公里,比1992年增加1.7倍。上海郊区城镇化存在的主要问题虽然近年来上海郊区城镇化取得了十分喜人的发展,但是发展速度还不快,起点还不高,总体上还落后于国内兄弟省。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农村城镇化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根据联合国及有关国际经济组织的统计,当人均国民收人达到1000一1500美元时,其城市化率达到45一70%之间。1996年,上海郊区GDP达到人均1604美元,但城镇化才超过42%,明显滞后社会经济发展要求。二是郊区城镇化起点低、规模太小,职能分工趋同。近十年来郊区城镇化发展过于分散,缺乏一批具有定规模、集聚功能强、辐射范围大的城镇。许多城镇造型、职能雷同。三是缺少城乡一体的总体规划。郊区城镇化与上海城市总体功能和布局的协调不够,与城市重大项目、工业园区、新居民的建设有机结合不够,太多太散。上海郊区城镇化重点突破的必要前提形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突出的原因是郊区城镇化没有很好地与上海城市总体发展规划相衔接。由于受城乡分割体制的束缚,第一,束缚了我们的视野,使郊区城市化游离于上海城市整体功能的拓展和空间扩张之外。第二,在考虑上海郊区城镇化时,考虑全国农村普遍性较多,考虑上海市郊的特殊性较少,容易把上海郊区的城镇化只看作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使农民过上文明生活的一面,而不易看到它同时是上海城市整体功能拓展的客观要求。因此考虑规划时往往起点低,规模小,容易把重心放在诸如集镇和村镇层次上。第三,不愿打破行政既得利益关系,如涉及乡镇工业的搬迁,对一些有强烈支配权的地方领导来说,就很不愿意。据我们调查,行政管辖范围内诸多利益关系不易打破,正是乡镇企业不易集中的原因。第四,跳不出传统的层层行政管辖的围墙。解决城镇化所遇到的难题,不是从市场、从城镇化内部的规律中寻找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