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等学力心理学考试名词解释简答总结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一.名词解释:主要概念,现象,定义二.简答题;理论,功能,意义,条件,方法,步骤等一.名词解释:普通心理学1.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就叫绝对感觉阈限。2.绝对感受性:人们感觉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就叫着绝对感受性。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成反比E=1/R3.差别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就是差别阈限。韦伯定律K=⊿I/I4.差别感受性:对这一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就叫差别感受性。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在数值上也成反比。5.视觉感受野:视网膜上的一定区域或范围,当他们受到刺激时,能激活视觉系统与这个区域有联系的各层神经细胞的活动。视网膜上这个区域就是这些神经细胞的感受野6.拮抗过程说:(色觉理论的四色说)黑林认为,视网膜存在着三对视素:黑-白、红-绿、黄-蓝。它们在光刺激的作用下表现为对抗的过程,黑林称之为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7.边界突出的马赫带:指人们在明暗交界的边界上,常常在亮区看到一条更亮的光带,而在暗区看到一条更暗的线条。从刺激物的能量分布来说,亮区的明亮部分暗区的黑暗部分,在刺激强度上和该区其他部分相同,但是人们看到的明暗分布却出现了起伏。可见,马赫带不是由于刺激能量的实际分布,而是由神经网络对视觉信息进行加工的结果,即侧抑制的结果。8.视觉适应:是由刺激物持续作用而引起的感受性的变化。(1)暗适应:照明停止或由亮处转入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的过程。(2)明适应:照明开始或由暗处转入亮处时人眼感受性下降的过程。9.后像:刺激物对感受器的作用停止后,感觉现象并不立即消失,它能保留一个短暂时间,这种现象较后像。后像分正后像和负后像。10.真动知觉:是指物体按特定速度或加速度,从一处向另一处作连续位移,由此引起的知觉就是真正运动的知觉。11.似动知觉: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12.盲视:一个大脑视觉皮层受损的病人,其视野的绝大部分变成了一个大的黑点,但病人对呈现于这个黑点内的不同刺激进行区分,超过几率水平。这说明,尽管病人看不到刺激,没有意识到刺激的存在,却可以对刺激进行一定程度的信息加工,并作出一定的反应。13.注意的概念: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注意两个特点:指向性与集中性注意的特点就是它的概念,动机也是如此(1)不随意注意:指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不随意注意是一种被动的注意。(2)随意注意:指由预定目的、并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随意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形式。(3)随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有自觉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如骑车14.内隐记忆:一般没有意识过程的参与。它具有自动的和无意识的特点,其形成和提取不依赖于有意识的认知过程一般不能用语言表达。外显记忆:是有意识的记忆过程,它的形成一般由评估、比较和演绎等认知过程的参与,能随意地提取记忆的信息,能对记忆的信息进行较准确的语言描述。15.表象: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表象的特征:直观性,概括性,可操作性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想象的特点:形象性和新颖性16.概念:是指对某类事物的概括。是人脑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的思维形式,它主要通过语词表现出来。每一个概念包括外延和内涵两个部分,内涵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外延是概念的范围。概念形成(概念掌握或概念学习):是指个体掌握概念的本质属性的过程。人工概念:人为的在程序上模拟真实概念的概念,他可以简化概念的进程,控制研究的变量。17.问题解决:是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桑代克迷笼实验-尝试错误说:苟勒-顿悟说18.定势:是指个体以特殊方式从事某一活动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或倾向。19.情绪调节:是个体管理和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一定的策略和机制,使情绪在生理活动、主观体验、表情行为等方面发生一定的变化20.人格是气质与性格的合金,是心理特征的整合统一,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结构组织,在不同时空背景下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有独特性、稳定性、整体性。21.气质:是人格的一部分,是指那些与生俱来的,受到遗传与生理因素的影响的心理和行为特征。22.性格:是指由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他的行为方式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性,它是人格的主体。一般地说,人的性格特征包括四个方面:态度特征、意志特征、情绪特征及理智特征。23.特质:是持久的品质或特性。这些品质或特性使得个体在某种情境下的行为具有一致性。24动机:是由一种目标或对象所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动机是构成人类大部分行为的基础。动机的功能:激活,指向,维持和调节功能25.需要: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的状态,是被有机体感受到的一定的生活和发展的条件的必要性。26成就动机:是人们希望从事对他有重要意义的、有一定困难的、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在活动中能取得完满的优异结果和成绩,并能超过他人的动机。27权力动机:是指人们具有某种支配和影响他人以及周围环境的内驱力28.挫折:是指个体的意志行为受到无法克服的干扰或障碍,预定目标不能实现时所产生的一种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挫折情境也是产生挫折的原因:分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主观因素也可称之为内部因素,是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因素。生理因素是指个体生理上存在某些缺陷事之无法完成一定的任务。客观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自然包括无法预料的自然灾害,社会包括道德规范等挫折反应(1)情绪性反应:攻击,冷漠,退化,等(2)理智性反应:坚持目标,审时度势,克服困难(3)个性的变化:29.能力:是一种心理特性,是顺利完成活动的一种必备的心理条件30.高原现象:练习成绩的进步并非直线式上升,有时会出现暂时停顿的现象叫“高原现象”。心理学研究方法1.分层随机取样法:就是先将整体各单位按一定标准分成若干个类型(即层),然后根据类型单位数与总体单位数之间的比率,确定从各类型中抽取样本大单位的数量,最后按随机性原则从各类型中抽取样本。分层随机取样法的代表性和推论的精确性较好,但作出科学类比较为困难。2.课题论证:是对拟研究课题的价值,科学性和可行性等方面进行分析,说明,预测和评价。3.自变量:就是在研究中有意加以改变、操纵的事务、条件或特征,如某些外在刺激、环境条件、被试及其暂时特征等。4.操作定义,指用可感知、度量的事物、事件、现象和方法对变量或指标作出具体的界定。操作定义最大的特征就是可观测性。操作定义的作用:(重要)操作定义有利于:①提高研究的客观性;②研究假设的检验;③提高研究的统一规范性;④提高研究结果的可比性;⑤研究的评价、结果的检验和重复。5.参与观察即局内观察,指观察者参与到被观察者的实际环境当中,并通过与被观察者的共同活动从内部进行观察;6.非参与观察即局外观察,指观察者完全以局外人或旁观者的身份进行观察。7.项目反应理论:又称项目特征曲线理论或潜在特质理论。“潜在特质”(用θ表示)是项目反应理论一个重要概念,他是指被试某种相对稳定的、支配其对相应的测验作出反应并使反应表现出一致性的内在特征。项目反应理论就是要研究被试的这种特质与他对项目的反应之间的关系(用θ表示)8.结构访谈又称标准化访谈,指按照统一的设计要求、按照有一定结构的问卷而进行的比较正式的访谈。9.几种主要观察策略及实施(时间取样和事件取样是重点)观察策略名称定义适用条件实施步骤评价参与观察策略(考过)①观察者自身的条件,如时间是否充足,能否与被观察者和谐相处又能进行观察记录;②被观察者的条件,如被观察者或团体是不是开放的,与观察者差异程度等。①界定问题:②进入情景:③记录资料:④分析资料和呈现结果:①优点是:结果较少受先入为主的偏见影响、观察效果较好和能收集到动态资料;②不足是:研究费时费力、收集的资料琐碎、信度较低、研究者能力的要求高等。时间取样观察策略(重点)指根据事先确定的维度有选择地在某些时间段内进行观察和记录的一种方法。可用于收集三方面的资料:某行为或时间是否出现或发生;出现或发生的频率;出现或发生的持续时间适用于经常发生或出现的行为,平均来说至少15分钟就会出现一次;还适用于易被观察的一些外显行为,不适用于内因或隐敝性行为。界定问题与对象编制记录表记录与分析资料优点:省力、高效、结果精确性和客观性较好并能进行量化处理。不足:缺乏连续性,缺乏背景信息和自然性,尤其在时间区间和行为单位很少时更甚。事件取样观察策略(重点对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有选择的进行观察,但是选择的单位是行为的事件本身可以研究各种行为,只要所研究的行为事件发生,观察者就可以对其详细观察和记录。时间取样观察是研究事件或行为是否存在,事件取样研究的是事件或行为的特征。首先应确定所要观察的特定事件或行为,并尽可能进行熟悉,使得研究的事件或行为一旦发生,就能及时迅速地辨认并记录下来;其次,应确定观察的时间和地点,并且观察的时间和地点要有代表性;再次,应确定要记录的信息。最后,在收集、适用记录表和代码系统时,应遵循有关的原则和方法,并尽量使之简便易行。优点:可以同时考察行为和行为发生的情境,易于进行因果分析。不足:不易进行定量分析行为核查表策略(考过0行为核查表是研究者用来核查某种行为是否发生或出现的一种简表,使用此表有助于观察目的的具体化,提高针对性,因此广泛应用。常用的核查表:行为出现状况核查表和行为特征核查表。①根据研究目的确定观察内容;②将观察内容进一步具体化为观察的目标行为;③在核查表中按一定的逻辑关系如难易程度、顺序关系,组织排列目标行为;④根据所需要的有关信息来制定项目,如某一行为是否发生,第一次什么时间等。优点:简便易行、省时省力、针对性强、结果易于整理缺点:几乎不能提供行为的性质、特征方面的内容。发展心理学1.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心理发展规律和各年龄阶段心理特征的科学。广义的发展心理学包括:动物心理学,又叫比较心理学;民族心理学;个体发展心理学狭义的发展心理学狭义的发展心理学,即个体发展心理学,所研究的是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到衰老生命全程中各阶段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2.纵向研究:是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内,对个体的心理发展进行系统的研究,也叫追踪研究。横向研究:在同一时间内对某一年龄(年级)或几个年龄(年级)的被试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测查并加以比较。3.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智力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现有水平,即儿童当前所达到的智力发展状况;另一种水平是在现有状况的基础上,经过努力所能达到的一种新的发展状态。这两种水平状态间存在差异,这个差异地带就是“最近发展区”。4.自我中心性:前运算阶段的一个特点,是指儿童还不能将自我与外界很好地区分开来,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而不是站在他人的角度去认识和适应外部世界。如三山实验5.同化:是指主体将其所遇到的外部信息直接纳入自己现有的智力结构中的过程。6.顺应:是指主体通过调整自己的智力结构,以使其与外界信息相适应的过程7.平衡:皮亚杰认为,平衡是保持智力结构处于一种稳定状态的内在倾向性,这种倾向性是潜藏在个体发展背后的一种动力因素。8.格赛尔关于婴儿动作发展的“成熟势力说”:该理论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有二,即成熟与学习,并认为成熟更为重要。格赛尔认为,儿童心理和动作的发展是一个顺序模式展开的过程,这个模式是有机体的成熟所决定的。结合双生子爬梯子试验,格赛尔得出结论,在儿童尚不成熟时,学习的效用很小,只有当儿童内在的条件准备好后,学习才能起作用。9.依恋是指婴儿与主要抚养者之间最初的社会性联结,由于婴儿的依恋的对象通常是母亲,所以婴儿的依恋又称为母婴依恋。10.性别同一性:是指对自己性别的辨认和理解,无轮在什么情况下都知道自己是男性还是女性,儿童在3岁左右就能达到性别的同一性。11.性别恒常性:是指对一个人性别不变性的了解与认识。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①性别的时间恒常性,也称性别的稳定性,指知道一个人的性别不会随着

1 / 1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