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学第四版(伍光和)名词解释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自然地理学第四版(伍光和)名词解释2岁差:日月引力对地球产生的力矩使地球赤道面向黄道面趋近,由于地球不断自转,按照陀螺运动原理,自转轴必然绕黄道轴旋进,而黄赤交角不变。当地球自转轴旋进时,春分点西移,故地球自转不到一周即可两次经过春分点。这就是岁差。(2013)章动:月球每月两次通过地球赤道面,这就在地轴旋进的平均位置上附加了一个短周期摆动,使地球自转轴在空间扫过的轨迹成为荷叶边形的锥面,而不是一般的圆锥面。附加在圆上的这种短周期摆动叫做章动。钱德勒章动:由于地球质量分布不均匀,真正的极点位置(地球的形状轴与地面的交点)常常发生变化,因此自转轴又将围绕新极点旋转。这一现象称为极移,实际上是地球的自由章动,或按发现者的名字称为钱德勒章动。(2008)春分点:从地球上看,太阳沿黄道逆时针运动,黄道和赤道在天球上存在相距180°的两个交点,其中太阳沿黄道从天赤道以南向北通过天赤道的那一点,称为春分点纬度:地面点沿铅垂线对赤道面的夹角。经度:某一点所在经线平面与本初子午面之间的夹角。赤道:通过地心并和地轴垂直的平面与地面相交而成的圆即为赤道。黄道与黄道面:太阳位于地球的轨道面上,从地球上看来,太阳好像中年在这个平面上运动,这就是太阳的视运动。太阳视运动的路线叫做黄道。黄道所在的黄道面与与地球公转轨道面是重合的。黄赤交角:黄道面与赤道面的二面角叫做黄赤交角,为23°27′。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平面间的夹角称为太阳高度角。大地水准面:地壳:地球硬表面以下到莫霍面之间由各类岩石构成的壳层称为地壳,在大陆平均厚度35km,在大洋下平均厚度5km。(2008)地幔:莫霍面以下,深度为35——2900km的圈层称为地幔。个别缺乏地壳处,如大西洋中部,地幔也可形成地球硬表面。矿物:矿物是单位元素或若干元素在一定地质条件下形成的具有特定物理化学性质的单质或化合物,是构成岩石的基本单元。(2009、2012)3岩石:造岩矿物按一定的结构集合而成的地质体称为岩石。依据成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类。(2006)岩浆:岩浆是来自上地幔的高温熔融状物质,温度在800——1200℃,具有较强的黏性,主要成分为硅酸盐、金属硫化物、氧化物和部分挥发物。岩浆岩:是由岩浆冷凝形成的岩石。岩浆的发生、运移、聚集、变化及冷凝成岩的过程称为岩浆作用。岩浆作用主要有两种方式:(1)当其沿岩石圈破裂带上升侵入地壳时,冷凝结晶形成侵入岩;(2)喷出地面则迅速冷凝形成火山岩。沉积岩:沉积岩是由成层堆积于陆地或海洋中的碎屑、胶体和有机物质等疏松沉积物固结而成的岩石。(2011)变质岩:固态原岩因温度、压力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而导致矿物成分、化学结构和构造的变化统称变质作用,其形成的岩石即为变质岩。构造运动:构造运动主要是地球内动力引起的机械运动,其基本运动方式包括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构造运动能够使地壳发生变形与变位,形成各种地质构造,促进岩浆作用与变质作用。(2011)块体运动:岩体和土体在重力作用及地表水、地下水的影响下沿坡向下运动,称为块体运动。块体运动大致分为崩落、滑落和蠕动。地貌内外营力:内营力指地球内能所产生的作用力,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地震;外营力指太阳辐射能通过大气、水和生物作用并以风化作用、流水作用、冰川作用、风力作用、波浪作用等形式表现的力。地貌的内外营力又称地貌的内外动力。地质构造:岩层或岩体经过构造运动发生变形与变位而遗留下来的形态称为地质构造。地质构造主要分为水平构造、倾斜构造、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四大类型。(2007、2011)水平构造:水平岩层虽经垂直运动而没有发生褶皱,仍然保持水平或近似水平产状者,称为水平构造。倾斜构造:岩层经构造运动后层面与水平面形成夹角时,称为倾斜构造。褶皱构造:岩层在侧向压应力作用下发生弯曲的现象称为褶皱。(翼:褶皱岩层的两坡称为翼,使两翼呈近似对称状态的假想面为轴面)。(2011)背斜:褶皱构造中,岩层上凸的为背斜。4向斜:褶皱构造中,岩层下凹的为向斜。直立褶皱:轴面直立,两翼岩层倾向相反而倾角近似相等者为直立褶皱。倾斜褶皱:轴面倾斜,两翼岩层倾向相反,倾角不等者为倾斜褶皱。倒转褶皱:轴面倾斜,两翼倾向相同者为倒转褶皱断裂构造:岩石所受应力强度超过自身强度而发生破裂,使得岩层连续性遭到破坏的现象称为断裂。节理、断层:岩石所受应力强度超过自身强度而发生破裂,使得岩层连续性遭到破坏的现象称为断裂。虽有破裂而破裂面两侧岩块未发生明显移动称为节理,发生明显位移称为断层(断层线、断层面、断层盘、断距)正/逆/冲/逆掩/平移/枢纽/阶状断层/地垒/地堑:根据断层盘相对位移分为:①正断层(上盘相对下降);②逆断层(上盘相对抬升,其中断面倾角40度为冲断层,25度为逆掩断层);(2013)③平移断层(沿断层走向在水平方向发生位移的是平移断层);④枢纽断层(两盘沿断裂面某一点发生旋转的是枢纽断层或者?转断层)⑤数条产状相同的平行正断层组合为阶状断层⑥正断层与逆断层相间分布时,上升盘形成地垒,下降盘形成地堑层理构造:(2013)解理:解理是指矿物受外力作用沿一定结晶方向分裂为解理面的能力,分为极完全解理、完全解理、中等解理、不完全解理和极不完全解理五级。断口:断口是矿物受打击后形成的断裂面,主要有贝壳状、参差状、锯齿状、平坦状四类。火山喷发:岩浆喷出地表,这种地球内部物质与能量快速猛烈释放的形式,称为火山喷发。地震:大地的快速震动称为地震,是构造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震源:地震时,地下岩石最先开始破裂的部位叫做震源。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位置叫做震中。5震级: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用震级表示,通常采用美国里克特提出的标准来划分,目前已知最大地震不超过8.9里氏级。烈度:地震对地面的影响和破坏程度称为地震烈度,通常分为12级。烈度的大小与震源深度、震级、距离震中的远近、地质构造和地面建筑物等综合特性有关。震源越浅,震级越高,距离震中越近,地面建筑物抗震性越差,地震烈度越大海啸:海啸就是由海底地震、火山喷发、海底滑坡或气象变化产生的剧烈破坏性海浪。(2012)泥石流:发生在山区,介于挟沙水流与滑坡之间的土(泛指固体松散物质)、水、气混合流。(2009)崩落(崩塌):陡坡上的岩体与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快速下移,称为崩落或崩塌。滑坡:由岩石、土体或碎屑堆积物构成的山坡体在重力作用下沿软弱面发生整体滑落的过程,称为滑坡。(2006)蠕动:坡面岩屑、土屑在重力作用下以极缓慢的速度移动的现象,称为蠕动。洪水:河流水位达到某一高度,致使沿岸城市、村庄、农田、建筑物受到威胁时,称为洪水。厄尔尼诺:由于亚热带环流周期性南移,东南信风偏弱,引起赤道泥流南下,热带海水淹没了较冷的秘鲁寒流,导致东太平洋南美洲沿岸海面海水异常增暖,当增温超过0.5℃并且持续6个月以上时,就称为厄尔尼诺现象。(2010)南方涛动:热带太平洋与热带印度洋之间气压变化呈反相关的振荡现象,称为南方涛动。具体为:当以复活节岛为中心的高压系统气压升高时,盘踞在印度尼西亚与北澳大利亚上空的低压系统气压相应下降。南方涛动与厄尔尼诺现象之间存在内在联系,是全球海气相互作用的强烈信号,故合称“ENSO”。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较少,但却强烈吸收地表长波辐射,致使从地表辐射的热量不易散失到太空中,地表和低层大气平均温度升高,这一效应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二氧化碳、氧化亚氮、甲烷等都强烈吸收地表长波辐射,是主要的温室气体。雾:雾是漂浮在近地面层的乳白色微小水滴或水晶。霾:空气中烟尘等微粒较多导致能见度变坏的现象,称为霾。6太阳活动:太阳活动是发生在太阳面上的一系列物理过程如黑子、光斑、耀斑、射电等活动过程的总称。太阳辐射:太阳向宇宙发射的电磁波和粒子流,其能量主要集中在短于4μm波长范围内。太阳总辐射:经大气削弱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两部分:一是直接辐射;二是经大气散射后到达地面的部分,称为散射辐射。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之和称为是太阳辐射总量,即太阳总辐射。(2004)太阳辐射强度:单位时间内垂直投射在单位面积上的太阳辐射能成为太阳辐射强度。太阳常数:在日地平均距离(D=1.496*10^8km)上,大气顶界垂直于太阳光线的单位面积上每分钟接受的太阳辐射称为太阳常数(So)。(2003、2006)地面有效辐射:地面辐射和地面所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间的差值称为地面有效辐射。(2005)大气辐射:大气获得热能后依据本身温度向外辐射,称为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大气辐射中一部分外逸到宇宙空间,一部分向下投向地面。向下的那一部分,其辐射方向刚好和地面辐射的方向相反,称为大气逆辐射。辐射平衡(差额):在某一时段内,物体能量收支的差值称为辐射差额(辐射平衡)。大气:连续包围地球的气态物质称为大气。气候:气候是指某一地区多年间大气的一般状态及其变化的特征。(2010)天气:某一地区短时间内或瞬时的大气状态。气候系统:气候系统是一个包括大气圈、海洋、冰冻圈、陆面(岩石圈)和生物圈在内,能够决定气候形成、分布及变化的一个物理系统。天气系统:大气中引起天气变化的各种尺度的运动系统统称为天气系统。一般包括气旋、反气旋、锋面、台风、龙卷风等。气压:定义从观测高度到大气上界单位面积上铅直空气柱的质量为大气压强,简称气压,国际单位为帕斯卡(Pa),气象上使用百帕(hPa)。7水汽压:大气中水汽所产生的那部分压力,叫做水汽压(e),也用百帕(hPa)表示。饱和水汽压:温度一定时,单位体积空气中容纳的水汽量有一定的限度,达到这个限度,空气呈饱和状态,称为饱和空气。饱和空气的水汽压,称为饱和水汽压(E)。气温:气温是大气热力状况的数量度量。空气中气体分子运动的平均动能与绝对温度T成正比。因此,气温实质就是空气分子平均动能大小的表现。等温线:等温线是将温度相同的地点连接起来的曲线,其间隔按需要而定。气温的水平分布通常用等温线来表示,封闭等温线则表示存在温暖或寒冷中心。分水线(岭):两个相邻集水区之间的最高点连接形成的不规则曲线,称为分水线(岭)。雪线:多年积雪区和季节性积雪区之间的界线,称为雪线。雪线实质是降雪量与消融量的零平衡线。粒雪线:在冰川上雪线又叫做粒雪线,是夏季冰川上隔年粒雪的下限。水平温度梯度:在等温线图上,垂直于等温线方向上单位距离内温度的变化值称为水平温度梯度,方向从高值指向低值。等温线愈密,水平温度梯度愈大。水平气压梯度力:气压分布不均产生气压梯度,使得空气具有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的趋势。把存在水平气压梯度时单位质量空气所受的力,称为降水变率。地砖偏向力:由于地球转动而使在地球上运动的物体发生方向偏转的力称为地转偏向力,又称科里奥利力气温垂直递减率:气温随垂直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的变化率称为气温垂直递减率(γ),单位为℃/100m。(2003)绝对湿度:单位容积空气所含的水汽质量称为绝对湿度或水密度,通常以(g/cm^3)为单位。相对湿度:大气实际水汽压e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E之比,称为相对湿度(f),用百分数表示。(2005)f=e/E×100%露点温度:湿空气在水汽含量和气压都不改变的情况下,等压降温达到饱和的温度就是露点温度(Td),简称露点。(2007)降水量:降落在地面上的雨、雪、雹等,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积聚在水平面上的水层厚度(mm)。8降水强度:单位时间内的降水量,称为降水强度。降水变率:多年降水量的平均距平数与多年降水量的百分比,称为降水变率。大气环流:大范围内具有一定稳定性的各种气流运行的综合现象。水平尺度可涉及某个大地区甚至全球,垂直尺度有对流层、平流层或整个大气圈的环流。主要表现形式为全球行星风系、三圈环流、定常分布的平均槽脊和高空急流、季风环流等。大气环流构成全球大气运行的基本形势,是全球气候特征和大范围形势的主导因素与各种尺度天气系统活动的背景条件。(2009、2012)季风(环流):大陆和海洋之间的广大地区,以一年为周期、随着季节变化而方向相反的风系,称为季风。其实质是由于大尺度的海洋和大陆间的热力差异形

1 / 2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