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国际资本流动与货币危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国际金融杨素梅No.1第九章国际资本流动与货币危机第一节国际资本流动概述第二节货币危机概述第三节货币危机理论国际金融杨素梅No.2重点与难点了解国际资本流动的动因及经济效应;分析发展中国家债务危机原因及对策;防范投机性冲击与货币危机;掌握三代货币危机理论。国际金融杨素梅No.3国际资本流动的含义:以使用权的转让为特征,以盈利或平衡国际收支为目的。1.国际资本流动与资本输出入2.国际资本流动与对外资产负债3.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收支4.国际资本流动与资金流动第一节国际资本流动概述国际金融杨素梅No.4一、国际资本流动的类型国际金融杨素梅No.51、长期资本流动:-国际直接投资:创建新企业、收购(兼并)外国企业、利润再投资-国际证券投资:国际债券、国际股票、国际贷款-国际贷款:政府贷款、国际金融机构贷款、国际银行贷款国际金融杨素梅No.62、短期资本流动贸易性资本流动、金融性资本流动、保值性资本流动、投机性资本流动国际金融杨素梅No.7二、国际资本流动的特点一战前二战后-90年代90年代以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不同时期特点国际金融杨素梅No.8资本输出国:英国资本输入国:北美洲、拉丁美洲和澳洲输出方式:私人借贷一战前国际资本流动的特点国际金融杨素梅No.9资本输出国:美国输出方式:政府借贷规模不大、地区流向、部门结构和资金流动方式等均较单一。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国际资本流动的特点国际金融杨素梅No.10量:国际资本流动规模空前膨胀,增长速度不仅超过了世界国民生产总值和工业生产的增长速度,也超过了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二战后-90年代以前国际资本流动的特点国际金融杨素梅No.11质:资本流向由发展中国家转移到发达国家;输出方式由直接投资取代间接投资(80年代后有证券化的趋势);资本结构制造业成为主体,金融、保险、邮电通信等服务业投资所占的比重迅速上升。二战后-90年代以前国际资本流动的特点国际金融杨素梅No.12发达国家资金需求上升转轨国家与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资金需求旺盛国际直接投资(FDI)迅速发展,地区分布有所变化国际资本证券化趋势加强,债券和股票作用明显国际资金流动的变化,私人资本挑战多边机构的贷款和国际援助国际游资规模日益膨胀(hotmonery)国际资本流动部门结构的变化90年代后国际资本流动的特点国际金融杨素梅No.13国际资本流动飞速增长的原因外在因素:国际范围内与实际生产相脱离的巨额金融资产的积累。各国对国际资金流动管制的放松内在因素:收益率的差异:国际资金流动的流量理论风险的差异:资产组合理论国际资金流动具有自发增加的倾向:货币乘数效应国际金融杨素梅No.14三、国际资本流动的利益和风险国际金融杨素梅No.15长期资本流动的积极影响对资本输出国对资本输入国国际金融杨素梅No.161.提高资本的边际收益;2.有利于占领世界市场;3.促进商品和劳务的输出;4.有助于克服贸易壁垒;5.有利于提高国际地位长期资本流动对资本输出国的积极作用:国际金融杨素梅No.171.缓和资金短缺的困难2.提高工业化水平3.扩大产品出口数量4.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5.缓解就业压力长期资本流动对资本输入国的积极作用:国际金融杨素梅No.18对国内经济的有利影响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对汇率的影响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对国内金融市场的影响短期资本流动的利益国际金融杨素梅No.19对国际经济和金融一体化进程的影响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影响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对资金在国际间配置的影响对世界经济产生的有利影响国际金融杨素梅No.20长期资本流动的风险1、对资本输出国的风险2、对资本输入国的风险短期资本流动的风险1、短期投机资本对一国经济的消极影响2、短期投机资本对国际经济的消极影响国际资本流动的风险国际金融杨素梅No.21债务危机银行危机货币危机次贷危机第二节金融全球化对内外均衡的冲击国际金融杨素梅No.221、国际债务衡量指标债务危机:债务国不再具备还本付息的能力。国际债务衡量标准:债务率=当年外债余额/当年国民生产余额×100%<10%负债率=当年外债余额/当年贸易和非贸易外汇收入×100%<100%一、债务危机国际金融杨素梅No.23偿债率=当年还本息额当年贸易和非贸易外汇收入短期债务比率=一年及一年以下短期债务当年债务余额100%≤20%100%<25%国际金融杨素梅No.242、债务危机的原因(1)历史原因——旧殖民统治使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它们试图通过外债来弥补国内储蓄的不足和资金短缺以发展经济,但却因国内经济结构落后和基础设施不足而得不到相应的产出;(2)国际上的比价体系长期被发达国家所左右;(3)发展中国家因教育水平低下,专业人才不足,加之政局动荡,在国内宏观经济管理和外债管理上常有不当,由此导致外债的使用效益不尽理想;(4)石油输出国组织在七十年代两次将油价大幅提高,导致菲石油发展中国家出现巨额的国际收支逆差,这是债务危机的直接导火线。国际金融杨素梅No.253、国际银行业在债务危机形成过程中推波助澜的作用国际油价大幅上涨后,国际银行业对发展中国家贷款的盲目性(数量多、地区分部过于集中、贷款归还其分布不当)和商业标准(浮动利率贷款所占比重过高、短期贷款增长过快),助长了债务危机的爆发。国际金融杨素梅No.264、国际银行业在缓解债务危机中的积极作用(1)增加对重债国的贷款,并将其与IMF的条件、原则结合起来,使贷款同受贷国的国际收支调节政策和经济稳定政策相结合;(2)债务再安排——对已到期债务重新安排偿还期和宽限期;(3)利用新的金融工具来缓和债务危机:债务回购、债务转换、债务交换等。国际金融杨素梅No.27二、银行危机1、银行国际化和银行危机20世纪60年代起,银行国际化速度加快,经营风险增加;1973年——1974年,国际银行业出现一系列银行破产事件:1973年美国圣地亚哥国民银行破产;1974年美国富兰克林银行和联邦德国赫斯塔特银行破产;瑞士联合银行、联邦德国西德意志土地银行、英国劳埃德银行发生重大亏损;1995年:英国巴林银行破产;日本大和银行重大损失;根本原因在于银行的业务、机构国际化后内部控制制度的缺陷。国际金融杨素梅No.282、银行危机的防范和银行业的国际监管(1)巴塞尔协议:银行业的国际合作监督巴塞尔协议的出台源于前联邦德国Herstatt银行和美国富兰克林国民银行(FranklinNationalBank)的倒闭。这是两家著名的国际性银行。它们的倒闭使监管机构在惊愕之余开始全面审视拥有广泛国际业务的银行监管问题。国际金融杨素梅No.29大事记1975年9月,第一个巴塞尔协议出台;1983年5月,修改后的巴塞尔协议推出;1988年7月,《巴塞尔报告》出台;1996年月,推出《资本协议关于市场风险的补充规定》;2003年底:《新巴塞尔协议》通过;2010年:各方就《巴塞尔协议Ⅲ》的内容达成一致。国际金融杨素梅No.30Herstatt银行和富兰克林银行倒闭的第二年,即1975年9月,第一个巴塞尔协议出台。这个协议极为简单,核心内容就是针对国际性银行监管主体缺位的现实,突出强调了两点:第一,任何银行的国外机构都不能逃避监管;第二,母国和东道国应共同承担的职责。1983年5月,修改后的《巴塞尔协议》推出。这个协议基本上是前一个协议的具体化和明细化。比如明确了母国和东道国的监管责任和监督权力,分行、子行和合资银行的清偿能力、流动性、外汇活动及其头寸各由哪方负责等,由此体现“监督必须充分”的监管原则。两个巴塞尔协议因此也就没有实质性差异:总体思路都是“股权原则为主,市场原则为辅;母国综合监督为主,东道国个别监督为辅”。但是两者对清偿能力等监管内容都只提出了抽象的监管原则和职责分配,未能提出具体可行的监管标准。各国对国际银行业的监管都是各自为战、自成体系,充分监管的原则也就无从体现。国际金融杨素梅No.31(2)《巴塞尔报告》:资本充足率要求巴塞尔协议的实质性进步体现在1988年7月通过的《关于统一国际银行的资本计算和资本标准的报告》(简称《巴塞尔报告》)。该报告主要有四部分内容:①资本的分类;②风险权重的计算标准;③1992年资本与资产的标准比例和过渡期的实施安排;④各国监管当局自由决定的范围。国际金融杨素梅No.32巴塞尔委员会决定:资本对风险资产的目标标准比率为8%(其中核心资本至少要占4%),这是巴塞尔委员会成员国国际银行自1992年底起应当遵守的共同的最低标准。这一要求又被称为资本充足率要求。国际金融杨素梅No.33(3)新巴塞尔协议:监管范围的扩大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金融国际化浪潮的涌动,金融领域的竞争尤其是跨国银行间的竞争日趋激烈,金融创新日新月异使银行业务趋于多样化和复杂化,银行经营的国内、国际环境及经营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银行规避管制的水平和能力也大为提高。这使1988年制定的《巴塞尔报告》难以解决银行实践中出现的诸多新情况、新问题。为应对这些挑战,巴塞尔委员会对报告进行了长时期、大面积的修改与补充。国际金融杨素梅No.342010年《巴塞尔协议III》:2010年9月12日,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宣布,各方代表就《巴塞尔协议III》的内容达成一致。根据这项协议,商业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将由目前的4%上调到6%,同时计提2.5%的防护缓冲资本和不高于2.5%的反周期准备资本,这样核心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可达到8.5%-11%。总资本充足率要求仍维持8%不变。此外,还将引入杠杆比率、流动杠杆比率和净稳定资金来源比率的要求,以降低银行系统的流动性风险,加强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国际金融杨素梅No.35由政府扩张性政策导致经济基础恶化:墨西哥1994-1995年经济基础比较健康,主要由心理预期作用带来国际投机资金冲击所引起的货币危机:1992年欧洲货币危机、英镑危机蔓延型货币危机:东南亚货币危机三、货币危机国际金融杨素梅No.36墨西哥货币危机(1994-1995)汇率制度的改革:由爬行钉住美元汇率制转变为移动目标区域汇率制1994年怕怕省发生暴乱美联储提高利率被迫实行浮动汇率制资金大量外逃股票价格也下跌国际金融杨素梅No.37欧洲货币危机:1992年二战后最严重的货币危机。其根本原因就是德国实力的增强打破了欧共体内部力量的均衡。马约的实施,创立欧洲货币单位:ECU,实行联合浮动汇率东西德统一德国经济繁荣,马克升值,提高利率(贴现率升为8.75%),其他国家货币面临贬值.过高的德国利息率引起了外汇市场出现抛售英镑、里拉而抢购马克的风潮,致使里拉和英镑汇率大跌-直接原因。英格兰银行损失数十个亿美元。英镑被迫自由浮动,退出欧洲货币体系。教训:国际合作与政策协调国际金融杨素梅No.38东南亚货币危机:1997年东南亚经济奇迹:出口导向型战略经济结构调整滞后,国际竞争力下降外债多、房地产泡沫、坏帐多:1996年泰国外债余额已达900亿美元,短期外债高达400亿美元,超过1997年的外汇储备水平。货币贬值预期增强国际金融杨素梅No.39对冲基金抛售泰铢,买入美元实行浮动汇率制策略:先在资金市场上借钱,然后在现货市场上大肆抛售。汇率贬值、危机蔓延到韩国、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东南亚货币危机:1997年国际金融杨素梅No.40货币危机发生过程中出现的对经济的不利影响货币危机发生后经济条件会发生变化:综合危机、资金外逃、债务增加、汇率制度改变政府被迫采取补救性措施货币危机的危害国际金融杨素梅No.41四、次贷危机1、次贷危机的定义和产生次贷危机,又称次级住房按揭贷款危机,是指2007年发生在美国然后又蔓延到全世界并引起全球金融动荡和经济滑坡的一场危机。国际金融杨素梅No.42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第一,银行的过度放贷第二,金融监管的缺失国际金融杨素梅No.432、次贷危机的影响对美国金融市场的影响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国际金融杨素梅No.443、次贷危机的解

1 / 6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