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pancui1008@163.com基本内容•一、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二、物质和意识•三、物质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四、认识和实践•五、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六、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体系•七、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一、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什么是哲学关联词:philosophia“爱智慧”philosophy“惊讶”(一)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世界观理论化系统化哲学哲学世界观•哲学既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即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具体科学特殊规律哲学一般规律部分世界整个世界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指导基础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哲学的基本问题恩格斯说:“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第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世界的本原的问题,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惟一标准。•第二个方面是思维能否反映存在,世界是否可以认识的问题,也可称为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唯物主义代表人物赫拉克利特(Herakleitos,约前540~前470)荀子(约前325~前238)唯物主义就是在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上,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精神是由物质派生的哲学观点。唯心主义就是在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上,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则是由精神派生的哲学观点。唯心主义代表人物黑格尔(GeorgWilhelmFriedrichHegel,(1770~1831)王守仁(1472~1528)可知论是在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上,认为思维和存在之间具有同一性,人们能够认识世界的哲学观点。伊曼纽尔·康德(ImmanuelKant,1724~1804)不可知论的代表人物大卫·休谟(DavidHume,1711~1776)不可知论是在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上,认为思维和存在之间没有同一性,人们不能认识世界的哲学观点。1、唯物主义发展的基本阶段(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特点:直观性、猜测性(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缺陷: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唯心史观)(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指的是19世纪以来的唯物主义,主要指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卡尔·马克思(KarlHeinrichMarx,1818~1883)弗雷德里希·恩格斯(FriedrichEngels,1820.11~1895.8)约瑟夫·狄慈根(JosephDietzgen,1828-1888)2、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1)客观唯心主义(非人的精神)(2)主观唯心主义(人的精神)主观唯心主义是把人的主观精神作为世界的本原,认为世界是人的主观意志的产物或表现。王守仁(1472~1529)叔本华(ArthurSchopenhauer,1788~1860)主观唯心主义代表人物:客观唯心主义是把人之外的客观精神作为世界的本原,认为世界是这种客观精神的产物或表现。朱熹(1130~1200)黑格尔(GeorgWilhelmFriedrichHegel,1770~1831)客观唯心主义代表人物: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形而上学辩证法世界观的基本问题世界的存在状态问题:世界“怎么样”世界的本原题:世界“是什么”哲学史的二个对子马哲的产生及其基本特征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和其他的哲学形态相比较,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我们所提供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科学的性质,因为它是建立在当代的科学知识基础之上的。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因为它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总结了人类关于自然的知识、社会的知识和思维的知识。正确地解决了哲学和科学的关系。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因为它为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最有力的理论武器,代表了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条件1、社会实践和阶级条件关联词:工业革命无产阶级2、自然科学基础关联词: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3、理论来源关联词:黑格尔的辩证法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4)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以实践为基础的创新性与科学性的统一1、实践性(最显著特点)2、阶级性3、科学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关键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一、知识点1、识记(1)哲学(2)马克思主义哲学(3)唯物主义(4)唯心主义(5)客观唯心主义(6)主观唯心主义2、理解(1)哲学基本问题(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3)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4)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物质与意识列宁对物质观的科学规定列宁根据新的科学成就,给物质下了一个经典性的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的客观实在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物质观•1、旧哲学的物质观: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及其意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意义:①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②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③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④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运动观•1、什么是运动•运动是标志变化的哲学范畴•2、运动与物质的关系•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根本方式•3、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①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②运动和静止相互依存•③运动和静止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时空观•1、什么是时空?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具有一维性,不可逆性,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广延性,具有三维性••2、时空和物质的关系:时空指物质存在的基本方式•3、时空的绝对性和相对性•4、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意识观1、意识的产生•①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发展阶段:无机物的反应特征—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人类意识•②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劳动创造了人)2、意识的本质①意识是人脑的机能②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错误观点:庸俗唯物主义意识观(意识是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意识的能动作用•1、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2、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3、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4、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世界的物质统一性•1、什么是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指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是世界产生一切事物的根源•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3、形而上学的物质统一观•4、世界的物质统一原理与实事求是路线的关系一、知识点1、识记(1)朴素唯物主义(2)形而上学唯物主义(3)物质(4)运动(5)静止(6)时间(7)空间(8)实践(9)意识(1)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缺陷(2)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缺陷(3)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4)物质和运动的关系(5)物质运动和时空的关系(6)实践和人类世界的关系(7)意识的起源、本质和功能(8)实践唯物主义世界观及其方法论意义2、理解1、列宁的物质定义2、实践是人类世界的现实基础二、难点1、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2、实践唯物主义世界观及其方法论意义三、重点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1、什么是辩证法2、什么是形而上学3、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1、什么是辩证法(1)辩证法的本来意义:通过对话以揭露论敌观点中的矛盾,从而战胜对方的一种论辩术。(2)辩证法的引申意义:是指和形而上学(即旧哲学)相对立的思辩哲学的逻辑方法。(3)辩证法的现代意义:是指和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相对立的发展观,即用普遍联系和发展变化观点认识世界的发展观。辩证法的本意是通过论辩揭露对方的矛盾,以求得真理的论辩术;后来引申为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观察世界的学说。苏格拉底Plato,约公元前427年-前347年柏拉图2、什么是形而上学(1)形而上学的本来意义:研究超验对象的学问,即哲学。(2)形而上学的引申意义:是指和思辩哲学相对立的旧哲学的思维方式。(3)形而上学的现代意义:是指和辩证法相对立的发展观,即用孤立和静止的的观点认识世界的发展观。恩格斯对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描述:在形而上学者看来,事物及其在思想上的反映,即概念,是孤立的、应当逐个地和分别地加以考察的、固定的、僵硬的、一成不变的研究对象。他们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他们的说法是:“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以外,都是鬼活。”在他们看来,一个事物要么存在,要么就不存在;同样,一个事物不能同时是自己又是别的东西。正和负是绝对互相排斥的;原因和结果也同样是处于固定的相互对立中。初看起来,这种思维方式对我们来说似乎是极为可取的,因为它是合乎所谓常识的。然而,常识在它自己的日常活动范围内虽然是极可尊敬的东西,但它一跨入广阔的研究领域,就会遇到最惊人的变故。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虽然在相当广泛的、各依对象的性质而大小不同的领域中是正当的,甚至必要的,可是它每一次都迟早要达到一个界限,一超过这个界限,它就要变成片面的、狭隘的、抽象的,并且陷入不可解决的矛盾,因为它看到一个一个的事物,忘了它们互相间的联系;看到它们的存在,忘了它们的产生和消失;看到它们的静止,忘了它们的运动;因为它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知道,并且可以肯定地说某种动物存在还是不存在;但是在进行较精确的研究时,我们就发现这有时是极其复杂的事情。这一点法学家们知道得很清楚,他们绞尽脑汁去发现一条判定在子宫内杀死胎儿是否算是谋杀的合理界限,结果总是徒劳。同样,要确定死的时刻也是不可能的,因为生理学证明,死并不是突然的、一瞬间的事情,而是一个很长的过程。同样,任何一个有机体,在每一瞬间都是它本身,又不是它本身;在每一瞬间,它同化着外界供给的物质,并排泄出其他物质;在每一瞬间,它的机体中都有细胞在死亡,也有新的细胞在形成;经过或长或短的一段时间,这个机体的物质便完全更新了,由其他物质的原子代替了,所以每个有机体永远是它本身,同时又是别的东西。在进行较精确的考察时,我们也发现,某种对立的两极,例如正和负,是彼此不可分离的,正如它们是彼此对立的一样,而且不管它们如何对立,它们总是互相渗透的;同样,原因和结果这两个观念,只有在应用于个别场合时才有其本来的意义;可是只要我们把这种个别场合放在它和世界整体的总联系中来考察,这两个观念就汇合在一起,融化在普遍相互作用的观念中,在这种相互作用中,原因和结果经常交换位置;在此时或此地是结果,在彼时或彼地就成了原因,反之亦然。3、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1)辩证法是用联系的观点看待世界的存在状态;形而上学则是用孤立的观点看待世界的存在状态。(2)辩证法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世界的存在状态;形而上学则用静止不变的观点观察世界的存在状态。(3)辩证法肯定矛盾的存在,用全面的观点思考世界的存在状态;形而上学则否认矛盾的存在,用片面的观点思考世界的存在状态(根本对立)。•辩证法的两大总特征: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变量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和多样性•(一)事物的普遍联系•1、什么是联系?•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2、联系的特点:•①客观性:事物之间发生联系是事务发展必然趋势的体现,是事物发展的要求,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②普遍性。如:蝴蝶效应•③多样性和条件性•(二)事物的永恒发展•1、什么是发展?•事物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