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学研现状、趋势与对策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产学研的现状、趋势与对策提纲第一部分:2020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战略目标第二部分:产学研结合的重要意义第三部分:中国产学研的现状与趋势第四部分:进一步加强产学研的路径与措施第一部分:2020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战略目标一、背景[乌拉圭]爱德华多·加莱亚诺著王玫译《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世界上的科学很少属于全世界,从客观上说,科学被幽禁在先进国家的国境线内。拉丁美洲没有任何科研,因此,它只能忍辱接受毁坏和掠夺其自然原料的强国的技术。拉丁美洲至今仍没有能力创造自己的技术来支持保护自身的发展。”1、世界经济与科技的格局较好地说明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的世界经济与科技格局中的艰难处境。在跨国公司和外国强势集团把核心技术知识产权视为生命线的今天,我国企业提高创新能力,必须走自主创新之路,把生存、发展、创新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我国改革开放30年经济增长和科技进步的巨大步伐,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世界经济竞争的格局。我国创新型企业,包括国有重点大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部分民营科技企业,已经从外国企业的学习者,转变为强劲的竞争者。2、我国经济与科技发展趋势有些企业开始问鼎跨国公司的核心技术,并向未来引领者的方向跃升。像过去那样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提升产业结构的空间在缩小,难度在加大,代价越来越高。汇报提纲第一部分:缘起·研究方向·进程第二部分:高职教育体系建设研究第三部分:高职教育与创新国家建设研究第四部分:高职院校的文化素质教育研究第五部分:下一阶段研究工作安排国家确立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2006年1月,胡锦涛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并提出了用15年时间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的目标。中国共产党的第十七大提出“加快建立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二、创新型国家建设战略汇报提纲第一部分:缘起·研究方向·进程第二部分:高职教育体系建设研究第三部分:高职教育与创新国家建设研究第四部分:高职院校的文化素质教育研究第五部分:下一阶段研究工作安排胡锦涛总书记在2008年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上明确指出:“要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汇报提纲第一部分:缘起·研究方向·进程第二部分:高职教育体系建设研究第三部分:高职教育与创新国家建设研究第四部分:高职院校的文化素质教育研究第五部分:下一阶段研究工作安排2012年5月28日,胡锦涛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会议要求:围绕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这个核心问题,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建立企业主导产业技术研发创新的体制机制。要提高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创新服务能力,强化协同创新,加强统筹协调,优化结构布局,推进科研院所分类改革,强化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建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协调发展的机制,提高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正式确立了在2020年建立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指出:到2020年,我国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2.5%以上。力争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对外技术依存率要降低到30%以下。本国发明专利年度授权量和国际科学论文被引用数均进入世界前5位。三、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战略目标全国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集聚了雄厚的人才资源。专业技术人员总量达3860万,居世界第一,直接从事研究开发119万人,居世界第二,巨大创新潜能蓄势待发;中国的市场正在吸引全球跨国公司抢滩这块热土,广阔的市场本身就是我国持续创新极为宝贵的战略优势。四、现有基础和发展趋势2011年,中国GDP(大陆地区)为471564亿元人民币,合74970.4亿美元(统计局2012年1月17日公布),美国GDP为159241.8亿美元,合1001630.9亿元人民币;据我国国情专家预测,按照汇率和购买力评价法等三种方法估算:(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胡鞍钢等,《2030中国迈向共同富裕》)2020年之前,中国GDP总量将会超过美国;到2030年之时,中国GDP总量相当于美国的2.0~2.2倍。至2030年全球全时从事研发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数有可能达到1500万人,大约比2010年的水平翻一番。中国、美国、欧盟、日本和俄罗斯五大经济体科技人员总数将达到1130万人,占全球总数的75%。中国将是世界上科技人员数最多的国家,达到450万人,占世界的比重达到30%,相当于美国和欧盟的总和。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客观需要是企业自主创新、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客观需要是科研单位不断提高科技创新和服务社会能力、促进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的需要。第二部分:产学研结合的重要意义一、三个客观需要通过产学研结合将企业外部存在的较为强大的研究开发力量与本企业的研究开发力量结合,显然是解决我国企业在技术创新阶段力量薄弱问题的有效手段。二、企业创新有效手段国家电网公司结合国情,提出了“一特四大”(特高压、大煤电、大水电、大核电、大可再生能源基地)战略,使中国成为世界特高压技术的领跑者。国家电网公司属下的华东电网公司与国内多家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战略合作,加快了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的快速提升,突破了500KV高压的一系列关键技术,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世界领先水平的重大成果。通过产学研结合,科研人员的研究方向紧跟市场需求,把他们的研究初步成果与产业需求紧密结合起来,促进科研成果的不断转化,实现科研价值。三、成果转化与发展在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中,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可以找到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动力。上海交通大学近年来承接了一大批国家重点和重大科技项目,与宝钢、中海油、上海汽车、上海电力等一大批国有大企业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在产学合作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为企业的科技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产学研结合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是被国际上高等教育实践证明了的成功经验。产学研结合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真实的科研创新和工程创新环境,为培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创新人才提供了平台。上海交大聘请30多位宝钢专家担任研究生导师,为宝钢输送100多位毕业生。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一、我国R&D经费增长较快2010年,我国R&D经费突破7000亿元,首次超过德国,仅次于美国和日本,位居第三位。R&D经费与GDP之比达到1.76%。国家统计局2012年2月2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R&D经费8610亿元,比上年增长21.9%,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83%。第三部分:产学研的现状与趋势2006-2011年R&D经费逐年增长情况,如表1和图1所示。年份全年投入R&D经费(亿元)年增长率2006年3003.122.6%2007年3710.223.5%2008年461624.4%2009年5802.123.0%2010年7062.621.7%2011年861021.9%表1:2006-2011年全国R&D经费投入情况来源:2006-2011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图1:2006-2011年全国R&D经费投入情况来源:2006-2011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企业、高校、研院所的R&D经费各占比例如表2和图2所示。表2:2006-2010年各执行部门R&D经费支出情况年份企业政府属研究机构高等学校R&D经费支出(亿元)占比重R&D经费支出(亿元)占比重R&D经费支出(亿元)占比重2006年2134.571.1%567.318.9%276.89.2%2007年2681.972.3%687.918.5%314.78.5%2008年3381.773.3%811.317.6%390.28.5%2009年3775.765.1%995.917.2%468.28.1%2010年5185.573.4%1186.416.8%597.38.5%来源:2006-2010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图2:2006-2010年各执行部门R&D经费支出情况来源:2006-2010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图3:2006-2010年高等学校R&D经费支出情况来源:2006-2010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由表2和图2可以看出,R&D经费中,来自企业的比重超过70%,高等学校的比重超过8%。。二、企业的现状与趋势1、衡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国外企业界一般把R&D经费占销售额的比重作为衡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韩国的大宇、三星、现代三家企业集团,每年技术中心及研发机构R&D经费支出占全国的近50%。日本每年R&D经费经费的70%以上来自企业科研机构。美国每年R&D经费经费的80%以上来自企业科研机构。一般认为,R&D经费达到销售额5%以上,企业才有竞争力,高新技术企业则达到8-15%。我国企业R&D经费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比重不足1%。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企业重当前轻长远、重生产轻开发,还没有将技术创新作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要素,因而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2、企业要加强研究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随着产业转型升级,产业技术进步不再主要依靠引进国外技术,随着企业规模扩大,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研究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势在必行;很多企业虽然长期以来处在有“制造”无“创造”,有“产权”无“知识”的状态。通过产学研结合,企业会更重视成果转化、技术开发和技术储备。三、高校科技创新现状与发展趋势1、高校科研选题要适应市场需求通过产学研结合,高校的科研选题除了注重追求技术上的先进性及水平的高低之外,还要更加关注市场需求及经济效益。校企合作更加紧密地结合企业实际进行技术创新,使科研成果能及时走向市场,走向产业,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2、要完善成果评价体系完善科研管理、职级评定与晋升、绩效考核与业绩评价等制度。改变科研成果评价重论文、重实验成果、重专利的功利追求状况。建立和完善产学研结合的科研成果评价体系,调动科研人员进行成果转化的积极性。3、要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目前企业对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较高,但参与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不高。通过产学研结合,高校在创新型工程师和其他创新型专门人才的培养上会有较大改观。四、其他方面的问题1、科技项目立项机制有待完善缺乏与产学研相适应的项目立项和评审机制,缺乏有效机制从政策层面鼓励研究部门和相关企业共同组成创新团队参与项目的申请和竞争。无法确保在项目执行过程中产学研的有机结合,通常“申请项目时同心协力,项目拿到就分道扬镳”。2、政府应主动分担成果转化中的风险目前存在高校和科研院所与企业沟通不畅的问题,究其原因,科研人员注重概念,忽视技术;注重核心技术,忽视配套技术。企业求高新技术心切,缺乏对技术的理解和消化实施能力,缺乏判断力,是使科技成果转化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政府应对有市场前景、技术风险大的科技成果加以支持并主动分担风险,鼓励冒险,宽容失败,勇于创新和不断进取。3、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有待加强我国在基础研究到企业产品开发的过程中,有90%的科研成果不能转化。有技术成果的人找不到转化的出路,而急需技术的企业,很难找到好的新技术成果,缺乏成果资源信息共享平台。从事技术转移的科研人员不具备综合素质要求,缺乏具有科研背景同时又具有公司法、专利法与合同法等法律法规基础知识的综合素质人员。第四部分:进一步加强产学研的路径与措施一、建设产学研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产学研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目标、方向、路径产学研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产学研组织的创新形式,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产学研结合为纽带,以自主创新为动力,积极探索重大的合作目标、方向和路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钢铁联合研究基金”有力地资助了高校的科研活动,项目集聚了全国16个省市地区的41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700余名科研人员开展了研究。为钢铁工业人才培养做出了贡献。这是典型的产学研战略联盟发挥作

1 / 8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