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魏青主编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我国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注道:“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在古希腊语中:“教育”一词与“教仆”一词相关,“教仆”是对专门带领贵族儿童的奴隶的称呼。2、教育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是社会继承和延续、人来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手段,它也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他同社会发展、人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3、教育之所以是人类所特有,是因为教育是凭借语言文字的物质外壳传递经验的形式,不致因个体的死亡而消失,是一种人才具有的有意识的活动,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这种人类社会所特有的实践之中。4、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含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段)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段)所需要的人的活动。5、终身教育与英才教育相反,它具有普遍性,主张教育的民主化;终身教育有两个领域,即普通教育与专业教育,这两者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终身教育的最终目的是维持、改善生活的质量,实施终身教育的3个主要提前条件是:提供适当机会、增进学习动机、提高学习能力。6、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是构成狭义教育的基本要素。7、狭义教育中的教育者,主要指具有一定资格的专职教师和相对固定的兼职教师,他们从教育目的出发,确定“教什么”、“怎么教”;受教育者是获得入学资格的相对固定的对象,即学生。8、教育影响是置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一切“中介”的总和。它包括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以及运用这种影响的活动方式和方法,往往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和教育价值,以其在促进人的发展中能够产生最优效果和最高效率为加工和选择的准则。9、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联系首先表现在作为“教”的主体的教育者作用于“学”的主体的受教育者,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的要求去改变教育对象,促使受教育者的身心发生某种变化。10、教育者作用于受教育者的结果是受教育者的身心发生预期的变化,只有发动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使受教育者向预期的方向发展。11、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教育,虽然在目的、内容、制度和组织规模等方面有所不同,但存在很多相似点,因此,我们把它们统称为古代学校教育。12、在我国奴隶社会,学校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13、培养和谐发展的人是雅典教育的显著特点;斯巴达的教育措施与雅典有所不同,学习内容主要是“赛跑、跳跃、角力、掷铁饼、投标枪”,称之为“五项竞技”。14、封建社会的教育被占有生产资料的地主阶级所垄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在我国封建社会,学校大致分为官学和私学两种;在西方的封建社会里,宗教成了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和统治人民的工具,在封建统治内部形成了僧侣封建主和世俗封建主两个阶层,因而出现了两种类型的教育:教会学校和骑士学校。15、工业革命促使现代教育的产生,使学校教育具有了新的形态。16、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和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是人类社会和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教育科学是所有有关教育的知识体系的总称,是由若干有关研究教育问题的学科构成的系统。17、教育学一方面从教育科学的其他分支中吸取营养以丰富自己的理论体系,另一方面又对教育科学的其他分支起一定的指导作用。18、教育学是教育科学这一大系统中的子系统,是教育科学系统当中的最基础的部分,在整个教育科学中处于中心地位。19、教育学不等同于教育经验汇编。教育经验汇编多为教育实践经验的汇集,它们还只是表面的、局部的、个别的具体经验,尚未揭示出教育规律。20、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即萌芽阶段、独立形态阶段、发展多样化阶段、和发展深化阶段。21、人类历史上第一部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学记》,塔比西方教育史上最早的教育专著《论演说家的教育》要早300多年,而且内容更系统、更丰富。22、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是《大教学论》,它的问世奠定了近代资产阶级教育学的基础。23、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一书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已经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他被视为“传统教育派”的代表。24、实用主义教育的创始人是杜威,其代表作是《民主主义与教育》,他被视为“现代教育派”的代表。25、英国实证主义哲学家、教育家斯宾塞在《教育论》中主张用实证方法研究教育;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是社会主义教育学的典型代表。1939年,他的《教育学》一书出版。他试图用马列主义观点和方法论述教育现象和问题,建立社会主义教育学。26、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可以帮助教师更加细致地去确定教学的目的和任务,为人们观察教育过程、分析教育活动和进行教育评价,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框架。27、1963年,美国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发表了《教育过程》一书,提出了“结构教学论”。在教学内容方面,他强调要让学生掌握每门学科的“基本结构”,即让学生掌握每门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在教学方法方面,倡导“发现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科学兴趣和创造能力。28、1975年,原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出版了他的《教学与发展》一书。在书中他全面阐述了其实验教学论体系。他强调教学应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29、学习教育学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30、通过实验调查而来的数据,也需要有科学的方法来加以处理,为此必须掌握各种教育统计的方法。第二章教育功能1、教育功能既可以只对人和人类社会发展有益的结果和作用,也可以包括对人和人类社会不利甚至有害的后果和影响。教育功能不仅具有客观性和必然性,而且还具有方向性和多方面性。2、以教育作用的对象为标准可以把教育功能分为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以教育的层次为标准可以把教育功能分为基本功能与派生功能;以教育作用的客观性能为标准可以把教育功能分为筛选功能与协调功能;以教育功能作用的性质为标准可以把教育功能分为正功能与负功能。3、教育的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的冲突实质上根源于社会与个体的客观矛盾中,实现着两种功能的有机结合则是当代教育应有的追求与目标。4、教育的派生功能是通过人的知识、意识、职业、道德等的社会化,而派生出来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的功能。5、教育的协调功能在发挥筛选功能的同时又依赖于自身的力量使得这种筛选成为社会需要,在客观上形成人发展差异的同时又在通过教育尽量缩小人与人之间的发展差异,在这种意义上,教育始终起着调节器的作用。6、教育对社会发展产生明显的积极效应,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但也在某一时候某一布局起着抑制甚至阻碍社会发展的作用。7、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手段;教育是科学知识和技术再生产的手段;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手段。8、教育经费的多少直接影响校舍设备、师资条件等办教育所需的一切物质来源,所以教育事业的发展规模和速度必须适应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状况。9、一定的政治经济总是建立在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之上的,所以在确定培养人的规格和内容时就必然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影响。10、现代社会教育的普及化是现代社会政治变革的重要标志,同时又是推进社会政治变革的重要力量。11、教育能动的主导作用在于它能张扬社会政治、思想、道德领域中的正面因素,抑制与抵制腐朽、落后的消极因素,从而为推进社会政治的先进化服务。12、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全国民科学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是实现社会政治民主化的重要前提与保证。13、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权。14、教育是控制人口增长和改变人口质量的手段之一。教育还可以是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化。15、人口增长率影响教育发展规律、教育结构和教育质量。16、教育在受制于社会文化的同时,又反作用与社会文化。教育具有传承文化、创新文化及融合文化等功能。17、文化类型影响教育目标;文化本体影响教育内容;文化观念影响人的教育观念;文化传统影响着教育方法和思想导向。18、教育对社会发展的负向功能,是教育活动或教育系统出现的偏移和失调状态,结果派生出来多种偏离行为,产生许多期望之外的不良功能。19、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因素有遗传、环境、教育和人的主观能动性。20、在不同的社会生活和教育条件下,同一年龄阶段的青少年身心发展水平是有差异的,这就是人的发展的可变性的特点。21、个体从出生到成人,其身心发展大致可分为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六个阶段。22、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主要表现在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功能和个体个性化功能,以及教育的负向功能。23、教育就是通过个体的社会化和个体的个性化,促使一个生物体的自然人成为一个社会人。24、个体个性化的核心是自主性、独特性和创造性的形成。25、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是人的主体性表现。主体意识是主体性的观念表现,主体能力是主体性的外在表征。第三章教育目的1、教育目的的确立不仅是一个国家人才利益的意志体现,更为重要的是它可以规范教育活动的全过程,使教育活动更加合乎教育的规律性和社会的需要性。2、教育目的既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又是教育活动的归宿。3、教育目的的功能是规范功能、选择功能激动功能和评价功能。4、教育目的存在着不同类型。从其作用的特点看,有价值性和可操作性之分;从其要求的特点看,有终极性和发展性之分;从被实际所重视的程度看,有正式决策和非正式决策之分。5、教育目的除受社会发展的制约外,还应当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要求。6、人的全面发展是针对人的片面发展问题提出来的。7、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片面发展是由私有制和社会劳动的分工状况所决定的;大机器生产要求人全面发展;共产主义社会才能使人的全面发展得以真正的实现。8、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我国家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9、教育目的的基本价值取向可将其概括为两大派: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10、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即表现为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发展,又表现为人的才能和志趣的全面发展。11、“个人本位论”曾在18世纪和19世纪上半叶广泛盛行于西方世界,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法国哲学家卢俊、瑞士教育家斐斯泰洛齐和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12、“社会本位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法国的孔德、德国的那托尔普、法国的涂尔干等。13、教育目的的确立直接受制于政治统治集团的主观意志,但从根本上看,则必需反映客观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实际需要。14、教育是发展个体人的特殊手段,并通过培养人来实现为社会需要服务的目的。15、教育目的的确立要符合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程度;要符合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变化;要符合不同类别的教育对象的不同需要。16、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17、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提出的教育目的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18、1985年5月,《中共中央关于体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强调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19、我国当前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包括智育、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20、智力是指保证人们有效地进行认识活动的那些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综合;它包括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注意力等因素,其中思维力是决定性的因素。21、体育包括学校体育和心理卫生保健。体育的内容包括田径运动、体操、球类、游戏、武术、游泳和军事体育。22、游戏是青少年喜爱的一种集体体育活动,它有助于发展青少年的机智、敏捷、判断能力和创造能力。23、运动竞赛是推动学校群众性体育活动进一步发展,检验体育运动水平的重要方式,也是交流体育运动经验促进学生锻炼,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有效形式。24、美育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使他们具有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的知识和能力;培养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25、在中国近代史上,美育曾两次列为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第一次是在1912年,当时的教育总长蔡元培一改清

1 / 1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