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学习和解读经济管理与人文学院方升2018年5月29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信息名称: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通知信息索引:360A12-07-2017-0022-1生成日期:2017-12-05发文机构:中共教育部党组发文字号:教党〔2017〕62号信息类别:高等教育内容概述: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一、目标原则二、基本任务三、主要内容四、实施保障出台背景当前高校思政工作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也面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比如,不同区域、不同类型高校、不同学段、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之间的不平衡问题,教师思政有待进一步加强,基层党建有待进一步完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还未完全形成等不充分问题,迫切需要从体制机制、育人理念、教育方式、队伍建设、条件保障等方面进行系统设计和规划。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长张东刚说“《实施纲要》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的顶层设计,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由全面施工到内部精装修’的施工蓝图,其总体思路是聚焦短板弱项,坚持把破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作为目标指向,着力构建一体化育人体系,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总体目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育人优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关键,强化基础、突出重点、建立规范、落实责任,一体化构建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体系,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切实提高工作亲和力和针对性,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不断开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基本原则(1)坚持育人导向,突出价值引领。(2)坚持遵循规律,勇于改革创新。(3)坚持问题导向,注重精准施策。(4)坚持协同联动,强化责任落实。基本任务1.课程育人质量提升体系2.科研育人质量提升体系3.实践育人质量提升体系4.文化育人质量提升体系5.网络育人质量提升体系6.心理育人质量提升体系7.管理育人质量提升体系8.服务育人质量提升体系9.资助育人质量提升体系10.组织育人质量提升体系基本内容1.统筹推进课程育人2.着力加强科研育人3.扎实推动实践育人4.深入推进文化育人5.创新推动网络育人6.大力促进心理育人7.切实强化管理育人8.不断深化服务育人9.全面推进资助育人10.积极优化组织育人实施保障第一,强化改革驱动第二,搭建工作平台第三,强化工作队伍第四,强化组织保障课程思政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修订专业教材,完善教学设计,加强教学管理,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切实加强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高校党委要切实保证高校正确办学方向,掌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导权,对“课程思政”进行总体部署,加强领导和指导,坚持立德树人,明确教学目标,在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融入教学全过程。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为“课程思政”提供深厚的学术支撑;强化全员育人的机制建设,为教师参与教书育人全过程创造条件、提供支持;建立运行良好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强化课堂教学质量评估。课程思政切实提升教师德育意识和价值教育能力。教师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取向的关键。只有教师对核心价值有深刻的理解,明确课堂教育中的德育责任,才能在教学过程中自然而高效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给学生。高校要加强高水平教师队伍的系统规划,特别是要强化专业教师的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把德育意识培养纳入到教师日常培训体系。同时,为教师量身设计“职业课程”,提升教师的价值教育能力,增强教师的人格影响力,促使教师担好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促使学生能够真正“亲其师,信其道”,实现教育与教学的有机统一。教育部强调指出的“三个决不”是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即决不允许各种攻击诽谤党的领导、抺黑社会主义的言论在大学课堂出现;决不允许各种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言论在大学课堂蔓延;决不允许教师在课堂上发牢骚、泄怨气,把各种不良情绪传导给学生。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高校的课堂是神圣的、严肃的,这里不应该成为我们不假思索、随意、感性甚至任性的一己情绪的宣泄口,不应该成为我们不加甄别、不负责任、有失公允的个人偏见的吐槽地,更不应该成为良莠不分、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思潮的集散区。课程思政课程设计要切实遵循教书育人规律。课程设计是实现“课程思政”目标的基本路径。要让课堂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课程的开发设计就要从大学生求知需求出发,遵循学生成长规律,立足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科优势,进行系统设计,在教学目标的制定过程中注重“术道结合”,深度拓展教学内容。在课程设计时还要注重提升课堂话语传播的有效性,在讨论式教学、网络深度讨论、情景模拟与角色体验、项链式教学方式、翻转课堂等探索中,促进大学生通过参与和思考,实现认知、情感、理性和行为认同,以行之有效的“课程思政”教育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北京师范大学实践育人北京师范大学将社会实践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坚持立德树人,引导学生在实践砥砺中不断深化“四个正确认识”,深入实施“百千万实践育人工程”,深耕厚植转向内涵式发展,突出教师教育特色,引导学生自觉履行青年服务国家的历史使命,形成了以日常志愿服务、暑期社会实践、寒假返乡调研三位一体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格局。自“百千万实践育人工程”提出以来,从2008年“总结改革三十年服务北京新奥运落实科学发展观”主题暑期社会实践的54支团队、500余名师生,到2013年“梦想中国多彩青春”主题暑期社会实践的152支团队、1,600余名师生,再到2017年“实践砥砺初心志,青春喜迎十九大”主题暑期社会实践的305支团队、3,000余名师生,参与社会实践的队伍不断壮大、人数不断增加、项目不断丰富,早已突破了“每年至少组织100支暑期社会实践队伍、组织1,000名学生到全国各地参加社会实践”的规模,逐渐转向以价值引领和学术导向深化实践育人效果的内涵式发展。北京科技大学管乐团“北科华章”音乐会在国家大剧院专场演出2016年第四届贝壳青年艺术节开幕式校园戏剧三部曲之《绽放》剧照2017“绎北科情逐中国梦”文艺主题团日文艺节目展演北京科技大学文化育人为了保证活动效果,学校坚持“六给”:给教材、给经费、给“导师”、给网站、给平台、给荣誉。不仅使艺术教育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还积极推动了基层团支部的团队建设,成为学生素质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新的亮点。网络育人质量提升体系大力推进网络教育,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拓展网络平台,丰富网络内容,建强网络队伍,净化网络空间,优化成果评价,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引导师生强化网络意识,树立网络思维,提升网络文明素养,创作网络文化产品,传播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守护好网络精神家园。互联网时代已经来了互联网的四大特征思想集散地情绪大卖场海量信息源局部放大器汇聚网络正能量唱响育人主旋律“一定要解决好“本领恐慌”问题,真正成为运用现代传媒新手段、新方法的行家里手。一定要……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习近平2013年8月19日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心理育人加强知识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组织编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教材,开发建设《大学生心理健康》等在线课程,实现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全覆盖。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4000配备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每校至少配备2名专业教师。建立学校、院系、班级、宿舍四级预警防控体系,研制高校师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意见,培育建设一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结合,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深入构建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平台保障“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着力培育师生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促进师生心理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协调发展。管理育人加强干部队伍管理,加强教师队伍管理,严把教师聘用、人才引进政治考核关,依法依规加大对各类违反师德和学术不端行为查处力度,及时纠正不良倾向和问题。加强经费使用管理,科学编制经费预算,确保教育经费投入的育人导向。把规范管理的严格要求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方式结合起来,加强教育立法,遵守大学章程,完善校规校纪,健全自律公约,加强法治教育,全面推进依法治教,促进教育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强化科学管理对道德涵育的保障功能,大力营造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资助育人①全面推进资助育人,在奖学金评选发放环节,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成绩、创新发展、社会实践及道德品质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培养学生奋斗精神和感恩意识。②在国家助学金申请发放环节,深入开展励志教育和感恩教育,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意识。③在国家助学贷款办理过程中,深入开展诚信教育和金融常识教育,培养学生法律意识、风险防范意识和契约精神。④在勤工助学活动开展环节,着力培养学生自强不息、创新创业的进取精神。⑤在基层就业、应征入伍学费补偿贷款代偿等工作环节中,培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就业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