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目标1.思考家乡文化生活与自我成长之间的关系,形成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的意识,培养家国情怀。2.了解访谈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有关访谈的基本知识、方法、程序、技巧等;提高在具体情境下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3.阅读有关调查研究、乡土风俗等方面的文章,帮助完成本单元要求的学习活动,提升理性思维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学会灵活运用常见工具书和网络,根据一定的目的,查阅所需信息资料,快速定位信息。4.学会从现象中提炼有价值的典型问题,形成专题研究的意识,根据事实说话,学会论证说理;学会分析梳理材料,提炼研究发现,了解调查报告应包括的一般要素并完成调查报告写作;培养自己理性思考、深入认识问题的能力。单元意图本单元属于“当代文化参与”学习任务群。课程标准指出:“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学习剖析、评价文化现象,积极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增强文化自信。”本单元围绕“家乡文化生活”展开设计。家乡文化既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我们个体精神生活的重要依托,它并不是抽象的存在,家乡的各色人物、各种自然和人文景观、独特的风俗习惯和历史文化,都承载着丰富的记忆与情感。本单元将文化现象的探讨聚焦在语言文字的运用上,第一个学习活动设计,“记录家乡的人和物”,让我们面向日常生活,梳理值得记下的“人和物”素材,从熟悉的场景中激活记忆、凝练认识,感受家乡的底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成第二个学习活动“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从不同的主题,如人际关系、道德风尚、文物古迹的保护、文化生活的方式等方面展开调查研究,在某一个专题方向深入了解,感受家乡的变化。第三个学习活动“参与家乡文化建设”,建议从风俗习惯、邻里关系、生活方式、文化环境等方面思考可以改进的地方,这是语文学习的课外延伸,也是当代学生应该担负的责任。三个学习活动设计各有侧重:第一个活动侧重通过调查、访谈、记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人、物、历史、习俗等;第二个活动侧重通过访谈和调查,了解家乡文化生活现象,辩证思考文化发展与个人、社会的关系;第三个活动侧重掌握大量一手材料后,提出丰富家乡文化生活的建议。在这一学习活动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其热爱家乡进而热爱祖国的感情。学习活动一记录家乡的人和物必备知能掌握牢一、什么是访谈访谈,就是研究性交谈,是以口头形式,根据被询问者的答复搜集客观的、不带偏见的事实材料的一种方式。访谈有正式的,也有非正式的;有逐一采访询问,即个别访谈,也可以开小型座谈会,进行团体访谈。在访谈过程中,尽管谈话者和听话者的角色经常在交换,但归根到底访员是听话者,受访人是谈话者。访谈以一人对一人为主,但也可以在集体中进行。二、怎样做访谈(一)准备阶段1.访谈前的准备(1)制定访谈计划。(2)编制访谈问卷或提纲。(3)选择访谈对象。(4)培训访谈员。(5)试谈与修改问卷或提纲。(6)访谈前的预约。2.注意的问题(1)要使访谈调查按照预定目的进行,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要准备恰当的问题。(2)选择访谈对象应考虑对方是否拥有研究所需要的有价值的事实材料,以及对方是否愿意提供有关材料。(3)访问前要对交谈的主题、提问的方式、措辞做各种可能的考虑。(二)访谈阶段1.进入访谈现场(1)尽快接近被访者。(2)建立融洽的访谈气氛。(3)按计划进行访谈。(4)认真做好访谈记录。2.注意的问题(1)让被访者了解访谈调查的目的,了解此次访谈的意义和价值是访谈获得成功很重要的方面。(2)访谈是一种人际沟通的形式,是一种社会交往的过程,访谈双方只有在互动中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合作关系,才能获得客观、可靠的资料。(3)访谈者在调查采访中要以倾听为主,客观记录,不要高谈阔论,喧宾夺主。(4)交谈中所提问题要简单明了、易于回答。要善于了解对方的心理变化,灵活提出问题,引导交谈的深入。(5)要善于洞察被访者的心理变化。(6)一次访谈的时间两小时左右比较恰当,时间短了,了解情况往往不足;时间长了,会引起双方的疲劳进而影响访谈的效果。活动案例领悟好守望故乡也是建设家乡——“2015爱故乡年度人物”之拾穗者访谈录拾穗者民间文化工作群发起人李秀桦访谈对象拾穗者民间文化工作群召集人邓粮访谈时间2015年12月22日访谈地点《襄阳日报》互动访谈式评论栏目——《汉江论道》访谈提纲1.拾穗者是怎样拾穗十年,再获大奖的?2.拾穗者是怎样用自己的方式“守望故乡”的?3.我们今天该怎样爱故乡?访谈背景2015年12月19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等机构联合主办的“2015爱故乡十大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在中国农业大学举行。襄阳市的拾穗者民间文化工作群,作为唯一的团队登上了领奖台,著名“三农”专家温铁军为他们颁奖。这是拾穗者团队自2008年荣膺薪火相传——“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年度人物”以来,再度获得全国性奖项。此次“爱故乡年度人物”为何选中拾穗者?他们获得这一荣誉的背景是什么?今天,我们应该怎样“爱故乡”?本期论道,我们将邀请拾穗者的两位嘉宾和大家分享这些话题。主持人:《汉江论道》,雨林有约。本期《汉江论道》我们邀请到了拾穗者民间文化工作群的两位老师,一位是拾穗者的发起人之一,同时也是拾穗者的“前任掌门”李秀桦先生;一位是拾穗者的现任召集人邓粮先生。首先要祝贺拾穗者获得“2015爱故乡年度人物”称号,这是拾穗者第二次获得全国性的荣誉。你们的荣誉,也是襄阳的骄傲。这一次的评奖和颁奖的规格非常高,从顾问团队我们就可以看出分量,其中有被称为“三农”专家的温铁军,还有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而且这次拾穗者的颁奖人正好是温铁军。首先,我们要请两位嘉宾谈一谈此次拾穗者是怎样入选最终获奖的?征集过程是团队自荐,还是由市里的相关部门推荐?邓粮:本次能获得这个奖,是南阳的一个叫乐超的朋友推荐。“爱故乡计划”在河南有一个工作站,乐超在那里做义工,负责到各地找候选人。当时河南那边有个做文保的朋友,就是涂月超,也是此次的获奖者,他向乐超介绍了我们的事迹。后来乐超对我们提供的资料很感兴趣,又专门来襄阳对我们进行了调查,然后才有这个推荐,属于口口相传的结果。李秀桦:其实一开始我们也没在意。我们做的事,评得上要做,评不上也要做。能够入选算是意外之喜。主持人:敢问这个奖有奖金吗?邓粮:没有。但我们去参加颁奖的差旅费是主办方负担。本身这是个公益性的奖项,虽没有奖金,大家还是觉得很受鼓舞,说明我们的工作得到了社会认同,也有小小的成就感、价值感。主持人:“爱故乡年度人物”评选已经举办了两届。我觉得拾穗者之所以入选,应该是你们“回到田野,守望故乡”的理念正好契合了“寻根乡土,再造故乡”的主题与宗旨。邓粮:这次的奖侧重于乡土。但是我们的工作不局限于乡村。城市中的街巷也是故乡。李秀桦:其实我们最开始做的就是乡土和乡村,也属于“农村包围城市”。主持人:说到“回到田野,守望故乡”这一理念,是秀桦老师提出来的,您是怎样想到用这八个字作为团队理念的呢?李秀桦:人们选择要做一件事,都会有一个精神源头。我本来是“绿色汉江”组织的第一批会员,也是“自然之友”的第一批会员。“自然之友”是梁从诫先生等人创办的一个民间环境保护团体。梁从诫先生在党校的一次讲座,对我影响很大,是我从事文化保护工作的第一个精神源头。他还给我题过八个字:真心实意,身体力行。主持人:梁从诫先生是梁思成之子。李秀桦:是的,他应该是我精神上的导师,对我影响很大。第二个源头是冯骥才,他在文物保护方面所做的努力,对我有直接的影响,我们后来这一系列活动,基本上是和他的轨迹相似的。主持人:为什么从环境保护转向文化保护?李秀桦:我当时有一个想法,就是环境保护的确很重要,但文化保护也应该有人做。我们最开始在南漳看到那些老房子、山寨,那么精美的东西在消失,很痛心。不过,我们做的事可能还是属于“小众”了,不是热点。不像环保,涉及千家万户。主持人:文化也是热点,你们做的是“根儿”上的事。就像上次我专访原省文化厅副厅长沈虹光说的,我们必须要知道从哪里来,才知道要向哪儿去。李秀桦:说到“回到田野,守望故乡”这八个字,它并不是我们工作开展后的提纯,而是团队成立之初制订的理念,有点“主题先行”吧。大意为到民间,到第一线,脚踏实地地工作,视野向下,记录民间文化基因和面临消亡的遗产,守望作为一个现代人的精神家园,带有理想主义色彩。到了后来,这八个字的内涵和外延实际上已经扩大了。用自己的方式“守望故乡”主持人:很多人都知道,拾穗者成立到现在已走过十年历程。这次“爱故乡年度人物”给拾穗者的颁奖词就有这么一段话:“团队成立以来,16位成员相互扶持,在本职工作之余,以十年之坚持,共同致力于地域文化和汉水文化整理、研究、保护和传播。”在全国来讲,能坚持十年的团队也很罕见。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拾穗者十年里如何“守望故乡”做一番梳理。先说南漳古山寨。应该说,古山寨项目对拾穗者来说,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东西。前不久你们还搞了一次活动,叫“再回首,南漳山寨十年行”。李秀桦:是的。当然也有人说南漳古山寨我们并不是发现者。我们肯定不是第一个发现山寨的,但关于山寨内在的价值,说我们是发现者也不为过。主持人:是拾穗者首次把古山寨推到了《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从那时起,南漳古山寨才引来全国的关注。拾穗者也是留住老街光影的先行者,为我们这座城市留下了大量最原始最真实的记录。我记得那时徐信老师,还有张玉涛,他们经常自己掏腰包冲印照片送给居民。2007年,拾穗者借助“中国记忆网”筹集资金,修缮、保护陈老巷的一栋老建筑,后来,该建筑作为“公民参与文化遗产保护与模式示范项目”进京参展。再就是老河口木版年画,也跟你们的介入、传播和奔走呼吁分不开。那时候陈义文老人的生活很困难,木版年画的制作难以为继。现在陈义文老爷子成了“市宝”,木版年画成了国家级非遗。邓粮:山寨,九街十八巷,木版年画,都是用我们的方式记录、整理、传播。记录可能是被动的,甚至是无力的,但很幸运的是,也从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保护。这些也跟政府对我们的支持分不开。主持人:漳纸工坊则是从被动的“守望”到主动的“介入”的一个项目。这次漳纸工坊的秦老也随你们一起进京领奖了。李秀桦:漳纸工坊是我们转变做事方式的一个项目。我们是想把它做成一个传承手工艺的基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样本。传统工艺必须是一个活态的东西,你不做,它就死了。国家也提出了“生产性保护”,文化遗产要生产,才能保护和传承下去。邓粮:最开始秀桦只是想做一个纸博物馆,也是在做的过程中得到提升。主持人:现在很多人慕名去漳河源。除了漳河源的生态环境,土法造纸也是吸引游客去的一个因素。邓粮:漳河源的纸民,即是这个项目的受助者、受益者,同时也是项目的推动者。如果没有他们的改良,这个项目可能也做不成。主持人:听说你们把手工纸进行改良以后,还得到了冯骥才的题词。李秀桦:“天然漳纸好,下笔有精神。古事今不去,拾穗乃功臣。”其实在做这个项目的时候,我们也遭遇了很多困难,那个地方确实太偏了,路也不好走。没做这个项目的时候,我大概去了两三次,做了这个项目后,我一共去了22次。邓粮:这个项目,一方面转变了我们过去做事的方式;另一方面,通过这个项目结识了很多朋友,包括武汉的文保工作者,还有襄阳本地的义工团体,本地外地的专家学者等。没有大家的支持,这个项目也做不成。主持人:还有就是拾穗者,虽然一直定位为“民间团队”,但他们对历史文化的研究并不业余,其中有好几位学者型成员。这几年,《拾穗集》《拾穗二集》先后出版,都得到了学术界的认可。今天,我们该怎样爱故乡主持人:在回顾了拾穗者的拾穗成果后,我们再回到“爱故乡”这个话题。其实,秀桦先生提出这一理念的时候,还不流行“乡愁”这个词。所以说,拾穗者是一群很早就有了“文化自觉”和“乡愁意识”的人。说到底,你们是基于对故乡的爱才走到一起。邓粮:可以这么说。对故乡、对乡土的爱,对传统文化的情结,是我们这个团队的情感纽带。主持人:“回到田野,守望故乡”,既是一个理想主义的表述,也是一种诗意的表达。那么,请二位描述一下,故乡对我们的意义是什么?比如这次的“爱故乡”活动的主题词里就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