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考试知识点汇总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考试考点归纳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友情提示:加黑的字体内容为重点,其余为了解。同学们,可以采用自我背诵、他人听写、个人默写等方式记忆知识点.同时结合金榜13、36页单元复习课的知识构架图,在脑海中形成自我的历史知识体系。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发现于云南元谋县,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他们已经能够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天然火)。二、北京人的发现1.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2.北京人又称北京直立人,距今约70万—20万年。3.1929年,中国青年学者裴文中发现第一个北京猿人头盖骨,并发现用火遗迹。三、北京人的特征1.北京人的头骨,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脑容量比现代人小。上肢与现代人相似,下肢比上肢略长,能够直立行走。2.使用这种打制石器的时代,叫作旧石器时代。3.北京人使用火(天然火)并保存火种,使用打制石器。群居生活。4.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天然火)5.北京人的发现对于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北京人的研究,可以发现早期猿人向现代人类演进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6.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7.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使用打制石器,人工取火,遗址中发现骨针,有爱美意识。8.人和动物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是否会制造和使用工具。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一、半坡居民的生活1.在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一带,距今约6000年,2.半坡人的房屋主要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冬暖夏凉。3.种植作物是粟,半坡人还制造骨器、角器等生产工具,主要种植粟,饲养猪和狗等家畜。他们还用弓箭、长矛、石球等工具捕猎。4.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新时期时代。5.半坡人的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最具特色的是彩陶。最有代表性的是半坡人面鱼纹彩陶盆。6.半坡人有少量的乐器,如陶埙。还会制造骨针、骨锥和纺轮,可见半坡人已经会从事简单的纺织、制衣。二、河姆渡人的生活1.河姆渡遗址位于浙江余姚,距今约7000年左右。2.河姆渡人的房屋主要是干栏式建筑,这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对中国古典建筑产生了重要影响。可以通风防潮,防虫兽,养家畜。3.在河姆渡遗址发现了迄今年代最早的木结构水井。4.河姆渡人的主要农作物是水稻,农业工具以骨耜(sì)最为典型,家畜以猪、狗和水牛为主。5.河姆渡人会制作陶器和玉器,还有简单的乐器骨哨。6.河姆渡遗址出土了中国最早的象牙雕刻,还懂得使用天然漆。半坡和河姆渡居民生活差异的根源是:自然环境的差异三、原始农业的发展1.中国是农业大国,在中国一些早期遗址中,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人工栽培稻。黄河流域是栽培粟的最早发源地。2.距今约9000---7000年,中国原始农业兴起于中国黄河、长江和淮河等流域,由最初的“刀耕火种”,发展到用耒耜(lěisì)等工具进行耕种,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3.农作物种植和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4.使人类进入定居生活的根本原因:生产工具的改进第3课远古的传说一、炎黄联盟1、五千年前,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相传,炎帝、黄帝、蚩尤等部落是当时黄河流域较大的部落。2、黄帝和炎帝在阪泉展开大规模战争,之后结成联盟。3、炎黄部落与蚩尤部落在涿鹿激战,黄帝部落运用能辨明方向的指南车打败蚩尤,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该部落联盟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海内外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二、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1.传说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还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还制作乐器琴瑟,并具有最早的的天文和历法知识。2、黄帝,姓公孙,名轩辕。相传黄帝已能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发明了弓箭和指南车,当时,仓颉发明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黄帝的妻子嫘祖擅长纺织,并会缫丝。三、尧舜禹的禅让1.相传在黄帝之后,尧、舜、禹依次成为部落联盟首领。当时实行禅让制,即将部落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2.禹总结其父鲧[gǔn]治水的教训,采用疏导的方法,曾三过家门而不2入,终于解除水患,受到民众爱戴,被尊称为“大禹”。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社会):早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兼并战争、制度变革和思想学术的繁荣,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1.约公元前2070年,禹结束部落联盟局面,建立夏王朝,定都阳城,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2.启凭借强大的势力在禹死后继承了他的位置。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3.夏朝制定了历法,称为“夏历”。4.考古学家在洛阳平原发掘出夏朝的一座都城遗址,被命名为二里头遗址。反映了夏朝时期的文明进程。5.夏朝经历400多年,到夏王桀在位时,统治残暴,民众反抗,国力衰弱。二、商汤灭夏1.夏朝后期,商的首领汤联络周围部落,打败夏王桀,夏朝灭亡。2.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都城建在亳。3.受战乱、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商朝多次迁都,到商王盘庚时迁都到殷,此后保持了相对的稳定。商纣王是商朝最后一个王。即:盘庚迁殷(殷墟)三、武王伐纣1.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战,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四、西周的分封制!!1.目的:稳定政治形势,巩固疆土2.依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3.分封对象:宗亲和功臣以及先代贵族分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4.权利:a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再分封。b诸侯有较大的独立性(分封制的缺点)5.西周的贵族等级分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6.公元前841年,周厉王与民争利,引起“国人暴动”。7.公元前771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西周王朝被犬戎族所灭。8.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9.土地经济制度:井田制问答题:(1)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都是由于国君暴虐无道,统治残暴、腐败,失去民心。(2)从夏朝和商朝灭亡中我们能得什么启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1、原始社会后期,出现了铜器。商朝以后,青铜器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功能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等级象征如天子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卿大夫用五鼎等。2、商周时期的工匠已准确掌握了铜、锡、铅的比例。在铸造技术上,采用“泥范铸造法”。著名的商朝的“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最精美的青铜器是商朝的四羊方尊。金文字多的是西周时期的毛公鼎。3.青铜器的特点: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制作工艺高超。二、甲骨文记事1、甲骨文是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兽骨上的文字。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至今已经识别的甲骨文有1500字。2、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1、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也是甲骨文主要的造字方法。形声最为进步,现代汉字很多都是形声字。2、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1、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2、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专业化程度提高,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及漆器制作等都有所发展。3、商业活动逐渐活跃,很多城市出现了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被更多地使用。二、王室衰微1、春秋时期的社会处于动荡状态,一些诸侯国不再把土地分封给卿大夫,而是设置县、郡,委派官员管理,这样就使分封制逐步瓦解。2、诸侯国势力崛起,不在听命于天子,各自为政:周王室陷入财政困境,甚至依赖诸侯国的经济支持。三、诸候争霸1、一些强大的诸侯为取得优势,以“尊王攘夷”的名义进行征战,争夺霸主的地位。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先后称霸中原,号令诸侯。2.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3.晋国和楚国之间的一次以少胜多的战争——城濮之战(退避三舍)4.春秋争霸的影响!!积极影响:a促进民族交融;b有利于实现局部统一;推动经济文化发展3c.有利于新旧制度的更替消极影响: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与痛苦5.分封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或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进步(铁犁牛耕的使用)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一、战国七雄1.战国初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卿大夫瓜分,史称“三家分晋”。齐国由卿大夫田氏取代,史称“田氏代齐”。2.当时,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后中间)七国的势力较强,史称“战国七雄”。中国历史上一些著名战役,如桂陵之战(围魏救赵),马陵之战(减灶诱敌),长平之战(纸上谈兵)等就发生在这一时期。3.张仪的连横(事一强以致众弱)苏秦的合纵(合众势以攻一强){了解}战国中期以后,秦国逐渐成为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对东方六国构成威胁。4.战国兼并战争的特点:规模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二、商鞅变法!!(重点,理解记忆)1.背景:战国时期,经济: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根源),政治:社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2.开始: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3.内容!!政治上:①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有利于中央集权)②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上台,触及贵族利益)③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④严明法度,禁止私斗。经济上:①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②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提高生产积极性)③统一度(长度)量(体积)衡(质量)。军事上: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提高战斗力,触及贵族利益)4.作用: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5.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a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根源);b秦孝公的支持;c商鞅个人取信于民,变革创新,敢于同旧势力斗争,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精神)6、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7.商鞅——法家8比较战国的变革(理解)分封制变为封建专制;井田制变为封建土地私有制;奴隶主贵族阶级变为地主阶级;奴隶社会变为封建社会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1、公元前256年,战国的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2、都江堰由渠首和灌溉网两大系统工程构成。渠首又分为鱼嘴、宝瓶口、飞沙堰三个主体工程。鱼嘴是在江心修筑的分水堤坝,将岷江分成内江和外江。其内江用于灌溉,外江用于分洪。3、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建成之后,成都平原被称为“天府之国”第8课百家争鸣一、老子1.老子是春秋后期楚国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2.老子认为:①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②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他的学说集中在《老子》又称《道德经》一书,这部书成为道家的经典。二、孔子和儒家学说!!1.孔子是春秋后期鲁国人,它的核心思想是“仁”。仁者爱人(爱心,同情心)2.孔子在政治上推崇西周的制度,克己复礼。(非礼勿视;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主张以德治国,(为政以德,譬如北辰)他反对苛政,认为统治者只有实行德政,社会才会稳定。3.孔子不仅是大思想家,而且还是大教育家。他创办私学,打破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他在教学中,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以及“因材施教”。4.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后来由其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三、百家争鸣!!1.战国时期,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学派,史称“诸子百家”。其中影响最大的学派有墨家、儒家、道家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