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名著导读《论语》课件-(共45张)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名著导读高中语文新课标人教必修1“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1998年1月全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集会巴黎时的宣言•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年鲁国陬邑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生有异质,学无常师。尝问礼于老子,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生于周灵王二十一年(公元前551),卒于敬王四十一年(公元前479),年七十三。一、孔子其人孔子,名,字,家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政治上主张,鼓励人们,即“出来做事”。开___讲学的风气,传说有弟子___人,身通六艺者____人。孔子本人也被历代统治者尊奉为至圣先师。丘仲尼儒仁礼治入仕私人三千七十二孔子最优秀的十大弟子(四科十哲)•德行:颜回(字子渊)、闵损(字子骞)•冉耕(字伯牛)、冉雍(字仲弓)•言语:宰予(字子我)、端木赐(字子贡)•政事:冉求(字子有)、仲由(字子路、季路)•文学:卜商(字子夏)、言偃(字子游)孔子年五十摄鲁国相事,其后不用,遂周游列国,年六十八返鲁。一生的主要活动是聚众讲学,由此建立了中国古代第一个私家学派——儒家。孔子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他是一个志在报国、无人重用的闲人,又是一个周游列国、苦寻门路的忙人,更是一个到处碰壁、从不回头的强人。孔子万世师表,道贯古今百代馨香,德配天地删《诗经》《尚书》定《礼记》《乐记》赞《易经》修《春秋》以传先王之道二、孔子的历史贡献1、编修书籍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史记·孔子世家》2、兴办私学删诗书,定礼乐,创儒学,传经艺,师表万世;赞周礼,写春秋,立杏坛,育才德,桃李三千。•孔子门人及其后学均推尊孔子。•亚圣孟子认为,孔子所行的“圣人之道”,是遍及自然界和社会的至高准则。三、孔子及儒学的命运先秦诸子对孔子毁誉不一•道家以自然无为为宗旨,蔑视礼法,对于儒家的礼仪道德持否定态度。•墨家对于儒家学说非议颇多,批评孔子的“述而不作”,主张“述而且作”,批评孔子和儒家的繁琐礼仪。•法家学说思想上与儒家对立,商鞅认为,孔子学说与法家农战思想对立,致使国家“必贫而削”。韩非对孔子个人颇为尊重,但他认为孔子学说不合时宜。•民间当时看法:孔子是博学成名的大学者。意思是:如果没有孔子,中国的历史会比黑夜还长。汉平帝时封孔子为“褒成宣尼公”唐代开始加封为“文宣王”元代又加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明代以后封为“大成至圣先师”天不生仲尼,万古长于夜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通,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董仲舒•《论语》是早期语录体散文,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纂录而成。共二十篇。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四、论语其书《论语》是一部___体散文集,是孔子的___和______所辑录的______的一本书。宋儒把《论语》和《___》《___》《___》合称为“四书”。语录门人再传弟子大学中庸孟子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论语》特点•在编排上,《论语》没有严格的编纂体例,每一条就是一章,集章为篇,篇、章之间并无紧密联系,只是大致归类,并有重复章节出现。在表达上,《论语》语言精炼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格言体•问答体•对话体•议事体《论语》体式其体式归纳起来有:●格言体,直录孔子及其弟子的经典言论。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问答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所作的回答,它写出了提问者的原话,但没有写谈话的背景;●对话体,记录孔子与弟子的对话交谈内容。●议事体,少量有一点情节,夹叙夹议性的。另:每章的篇名都取第一句话的开头两个字。1.巧言令色,鲜矣仁【译】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很少有仁爱之心。”2.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译】孔子说:“聪明智慧的人喜爱水,有仁德的人喜爱山;聪明智慧的人活跃好动,有仁德的人沉静稳重;聪明智慧的人快乐,有仁德的人长寿。”记言形式: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言:这里指一个字;行:奉行;欲:想做的事;勿:不要;施:强加。译:子贡问孔子说:“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孔子说: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想做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译:子张询问政事。孔子说:“身居官位不要懈怠,施行政事要尽忠心。”问答形式:2020/11/15名著导读《论语》23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盍:为什么不;伐:夸耀;善:优点;施:宣扬;劳:功劳。颜渊、季路侍奉时。孔子说:“为什么不说说各人的愿望呢?”子路说:“愿将车马、裘衣和朋友分享,用坏了也不遗憾。”颜渊说:“但愿能做到不夸耀自己的优点、不宣扬自己的功劳。”子路说:“您的愿望呢?”孔子说:“我的志向是老年人能安享晚年,朋友之间得到信任,使年青人得到关怀。”交谈形式:•克己复礼为仁【译】克制自己的言行符合礼就是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译】不符合礼的事不看,不符合礼的话不听,不符合礼的话不说,不符合礼的事不做。•为仁由己,而由乎人哉?•【译】实践仁德全凭自己,还凭别人吗?•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译】仁难道离我们很远吗?我想要做到仁,仁就(随着心念)到了。治国理念核心是“仁”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译】仁德的人,自己想要成功,先要帮别人成功,自己想要通达,先要帮别人通达。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译】(国君)依靠德行教化统治国家,他就会像北极星一样,泰然处在自己的位置上,群星环绕在它周围。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译】用道德来引导(民众),用礼教来规范。道之以政,齐之以刑。【译】靠政令来领导(民众),用刑法来规范。“仁”不仅是个人修养,也是与人相处之道孔子强调为政者首先必须端正自己,“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教育言论:有教无类:对谁都进行教育,不分贫富、贵贱、智愚的类别。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译】在学习上永不满足,教诲别人不知疲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译】孔子说:“聪敏好学,不认为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是羞耻。”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明智的。教育言论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迷惑、茫然不解;殆:精神疲乏而招致危险。孔子说:“只读书学习而不动脑筋思考,就会迷惑不解而无所得;只凭空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精神疲乏而招致危险。”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译】孔子说:“(教学生)不到他苦思冥想而仍不能领会时,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时,不去启发他。不能举一例就理解其他类似的问题,就不要再重复去教他了。”格言警句: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译】有三种情况君子在警惕自己:年轻时,血气未稳定,要警惕的是贪恋女色;到了壮年时,血气正旺盛,要警惕的是逞强好斗;到了老年时,血气已经衰退,要警惕的是贪得无厌。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译】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不知道他怎么为人处事呢?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译】孔子说:“见到贤人,就应该想到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要反省自己。”格言警句: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译】孔子说:“君子总是心胸平坦宽广,小人经常忧愁悲伤。”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译】孔子说:“三军可以丧失它的主帅,一个男子汉不可以丧失他的志向。”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译】孔子说:“到了一年最寒冷的时节,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凋谢的。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译】君子只担心自己没有能力,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译】工匠想要使他的工作做好,一定要先让工具变得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孔子也不是神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原】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译】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说:“真象腐朽的木头一样无法再雕琢,象粪墙一样不能再粉刷了,对于宰予这个人,我还责备他什么呢?”孔子的自我评价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译】发愤用功,以至忘了吃饭,心境快乐而忘了忧愁,连自己快要衰老了也不觉得。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译】我不是生来就什么都懂的人,而是我喜爱古代文化,依靠勤奋敏捷求得了学问。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译】在十户人家居住的小地方,也必定会有像我一样忠心诚信的人,只是不如我好学罢了。理想志向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译: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在身上,约上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小孩,到沂水中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歌儿回来。理想志向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译: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在身上,约上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小孩,到沂水中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歌儿回来。理想志向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译: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在身上,约上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小孩,到沂水中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歌儿回来。于丹《论语》心得•三十而立就是建立心灵的自信。•物质的东西越多人就越容易迷惑。•知天命就是内心有一种定力去对抗外界。•耳顺就是悲天悯人理解与包容。•只有建立内心的价值系统,才能把压力变成生命的张力。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年龄称谓是古代用来指代年龄的称呼,古代人的年龄大多情况为了表示含蓄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比较文雅的称谓来表示。初度:周岁。出自《离骚》“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到后来衍生为把生日为初度。始龀(chèn):七八岁。龀,儿童换牙,即脱去乳牙长出恒牙。按生理常规,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时换牙。垂髫(tiáo):三、四岁到八、九岁。在古代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出自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总角:八九岁到十三四岁。总,指的是聚束;角指的是小髻,意为把头发绑起来,也就是儿童的发髻向上分开的样子,俗称小丫角,因此称童年时代为“总角”。束发:十五岁左右。束,指的是捆,结的意思。古代男孩到童年时束发为髻,因以束发为成童的代称,通常年十五岁始称成童。及笄(jī):指女子十五岁。古代认为女子到十五岁就成年。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指的是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龄。弱冠(guàn):指男子二十岁。弱,是弱小的意思。出自《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而立:指三十岁。出自《论语·为政》“三十而立”。后来把三十岁称之为“而立”之年。不惑:指四十岁。出自《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天命:指五十岁。把五十岁也称之为知天命。花甲(耳顺):指六十岁。出自《唐诗纪事》“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古稀:指七十岁。出自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耄耋(màodié):指八九十岁。出自《对酒歌》:“人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期颐(yí):指百岁。出自《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理想志向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译: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在身上

1 / 4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