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书愤》导学案(教师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2013年下高二年级语文科学案使用时间年月日班级_____小组______学生姓名______教师评价______沅江三中四环八步教学模式导学案1《书愤》导学案(教师版)编制人:审核人:包科领导签字:学习目标:1、了解陆游的生平,知人论世。2、能初步鉴赏诗歌的语言、表现技巧。3、披文入情,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1、能初步鉴赏诗歌的语言、表现技巧。2、披文入情,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时数:一课时(使用说明&学法指导:1、先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清句读,结合课文注释把握诗歌大意,再研读本学案。必须牢记:不读课文,不做学案。2、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待课堂讨论解决。)预习案一、【教材助读】1、导入新课【明确】《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首诗是陆游的绝笔。他在弥留之际,念念不忘被金兵占领着的中原领土,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一,因此他写了这首诗作为遗嘱,谆谆告诫自己的儿子。从这里我们可以领略到诗人的爱国情怀是何等的执着、真挚!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进陆游,体会他那感人至深的爱国情怀。2、诗人简介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爱国诗人。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陆游是一个高产的作家,其诗作今存9000多首,内容丰富,主要表现渴望恢复祖国统一的爱国热情。诗人一生“寄意恢复”,但为朝廷里的投降派所阻,始终未能实现。他的诗既有深刻的现实生活内容,又有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抗金救国的理想和壮志难酬的苦闷,形成无法统一的矛盾,由此迸发出的火一般的激情和难以压抑的愤懑构成他诗歌的基调。风格雄浑豪放,语言通俗流畅,明白如话。二、【自主研习】诗意理解:1、学生自读诗文,把握诗歌节奏。把全诗节奏用/标出来。22013年下高二年级语文科学案使用时间年月日班级_____小组______学生姓名______教师评价______沅江三中四环八步教学模式导学案2【明确】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语速稍快,语调激昂,显其豪壮)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整句语调低沉,显其沉郁)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结句降调)2、诗意的讲解。试着翻译全文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明确】从早年豪迈到晚年的悲愤,概括了一生的心事和抱负,洋溢燥热的爱国热情和满膛的悲愤。4、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背诵诗文。三、【我的疑问】在预习中,你存在哪些疑惑呢?请写下来和同学一起寻求答案吧。探究案【展示交流】诗歌赏析:一、首联: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1、“世事艰”指什么?【明确】直接道出诗人早年经历的辛酸与坎坷;也暗指投降派把持朝政,阻挠北伐,使诗人抗金复国的历程是如此的艰难。这也是诗人“愤”的根源。2、“中原北望气如山”的正确语序是什么?这句暗示了诗人什么样的愿望?通过这句诗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明确】a“北望中原气如山”b欲图收复失地。c诗人以为驱逐侵略者,收复失地,指日可待。这让我们看到了诗人早年的形象:雄心勃勃、意气风发、豪情满怀的爱国青年。小结:【明确】追述青年时的豪情壮志。22013年下高二年级语文科学案使用时间年月日班级_____小组______学生姓名______教师评价______沅江三中四环八步教学模式导学案3二、颔联: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1、颔联写到了两次战斗,是哪两次?【明确】一次是在瓜洲渡击退金兵的进犯,一次是大散关失而复得。2、诗人写这两次战斗是要表明什么?【明确】这表明南宋人民有力量保卫自己的国家;也表明了诗人渴望北伐,恢复中原,向往着火热的战斗生活。这也是上联“气如山”一个表现。3、颔联既是叙事,也是写景。你能说出它在写景上的特点吗?你还能举出一例运用了此种手法的其它诗句吗?【明确】用了六个名词组接,勾勒出两幅气壮山河的抗金场面,将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小结:【明确】描绘当年两幅气壮山河的抗金场面。首联、颔联:回顾往事,抒写渴望北伐的英雄气概(叙事)三、颈联: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1、颈联是写过去还是眼前?【明确】眼前。2、“塞上长城”实际上是运用了一个典故,一个什么典故?诗人用这个典故有何作用?南朝时刘宋名将檀道济曾自称为“万里长城”。皇帝要杀他,他说:“(你)自毁汝(你的)万里长城。”【明确】南朝时刘宋名将檀道济曾自称为“万里长城”。皇帝要杀他,他说:“(你)自毁汝(你的)万里长城。”表达了诗人捍卫国家,扬威边地,舍我其谁的决心。3、这一联中的“空”字和“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明确】由于投降派把持朝政,“塞上长城”只能“空自许”,诗人的豪情壮志付诸东流。一个“空”字形象地写出诗人因宏伟志向无法实现而产生的那种沉重的失落感。一个“已”字生动刻画出诗人壮志未酬,岁月蹉跎的悲愤之情。这种“愤”多么强烈,多么令人痛心疾首,扼腕长叹。小结:【明确】感叹生平抱负未得施展,却早生华发。四、尾联: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1、我们结合《出师表》的内容来看,诗人为什么大力赞赏《出师表》?【明确】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所说的“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这正是陆游22013年下高二年级语文科学案使用时间年月日班级_____小组______学生姓名______教师评价______沅江三中四环八步教学模式导学案4的毕生心愿;诸葛亮的“亲贤臣,远小人”的告诫,正是陆游认为南宋当权者应该吸取的。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正是诗人以此自勉的精神。2、诗人在尾联运用这个典故有什么用意?【明确】暗讽统治者是“阿斗”,朝中又没有诸葛亮;诗人以诸葛亮自况,表明他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志。小结:【明确】包含了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并以此自勉。颈尾两联,回到现实,抒发报国无门的愤慨。训练案一、拓展:诗题为《书愤》,就全诗来看作者有哪些可“愤”之事?这些“愤”的根源是什么?【明确】所愤之一:“愤”于金人占我河山。所愤之二:“愤”于投降派把持朝政,朝廷“主和”,阻挠北伐。所愤之三:“愤”于壮志难酬、请缨无路。(诗人年轻时认为自己就像万里长城一样,可以抵挡千军万马。可入仕以后多次因力主抗金而被罢官,壮志难酬、请缨无路。)所愤之四:“愤”于岁月蹉跎,年华空老。(早年豪气如山,以“塞上长城”自许,如今已两鬓斑白,祖国山河依然破碎,广大人民依然受难。)所愤之五:“愤”于南宋朝廷畏敌如虎、苟且偷安、无人领军。这五“愤”的根源,其实全在于南宋朝廷“主和派”。因为他们是抗金救国的绊脚石,是绞杀爱国力量的刽子手。二、本诗主要表现手法。【明确】1对比手法:诗中的“愤”,主要通过两个对比表现出来。一是理想和现实的对比:诗人北望中原,豪气如山,自以为是“塞上长城”,然而世事多艰。理想被现实击得粉碎。二是诗人早年形象与晚年形象的对比:早年气壮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何等豪迈,如今对镜自照,衰鬓苍颜,岁月不居,年华空老!而这一切的根源就是朝廷的主和派,诗人心中之“愤”焉得不涌上笔端?2借古讽今:诗中对诸葛亮的高度颂扬,实则是对南宋朝廷苟且偷安、偏安江南的愤恨。颂古在于非今.三、《书愤》诗词鉴赏此诗作于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这时陆游退居于山阴家中,已是六十二岁的老人。从淳熙七年起,他罢官已六年,挂着一个空衔在故乡蛰居。直到作此诗时,才以朝奉大夫、22013年下高二年级语文科学案使用时间年月日班级_____小组______学生姓名______教师评价______沅江三中四环八步教学模式导学案5权知严州军州事起用。因此,诗的内容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的两重感情,诗的前四句是回顾往事。“早岁”句指隆兴元年(1163)他三十九岁在镇江府任通判和乾道八年(1172)他四十八岁在南郑任王炎幕僚事。当时他亲临抗金战争的第一线,北望中原,收复故土的豪情壮志,坚定如山。以下两句分叙两次值得纪念的经历:隆兴元年,主张抗金的张浚以右丞相都督江淮诸路军马,楼船横江,往来于建康、镇江之间,军容甚壮。诗人满怀着收复故土的胜利希望,“气如山”三字描写出他当年的激奋心情。但不久,张浚军在符离大败,狼狈南撤,次年被罢免。诗人的愿望成了泡影。追忆往事,怎不令人叹惋!另一次使诗人不胜感慨的是乾道八年事。王炎当时以枢密使出任四川宣抚使,积极擘画进兵关中恢复中原的军事部署。陆游在军中时,曾有一次在夜间骑马过渭水,后来追忆此事,写下了“念昔少年时,从戎何壮哉!独骑洮河马,涉渭夜衔枚”(《岁暮风雨》)的诗句。他曾几次亲临大散关前线,后来也有“我曾从戎清渭侧,散关嵯峨下临贼。铁衣上马蹴坚冰,有时三日不火食”(《江北庄取米到作饭香甚有感》)的诗句,追写这段战斗生活。当时北望中原,也是浩气如山的。但是这年九月,王炎被调回临安,他的宣抚使府中幕僚也随之星散,北征又一次成了泡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这十四字中包含着多么丰富的愤激和辛酸的感情啊!岁月不居,壮岁已逝,志未酬而鬓先斑,这在赤心为国的诗人是日夜为之痛心疾首的。陆游不但是诗人,他还是以战略家自负的。可惜毕生未能一层长材。“切勿轻书生,上马能击贼”(《太息》);“平生万里心,执戈王前驱”,(《夜读兵书》)是他念念不忘的心愿。自许为“塞上长城”,是他毕生的抱负。“塞上长城”,典出《南史·檀道济传》,南朝宋文帝杀大将檀道济,檀在临死前投愤怒叱:“乃坏汝万里长城!”陆游虽然没有如檀道济的被冤杀,但因主张抗金,多年被贬,“长城”只能是空自期许。这种怅惘是和一般文士的怀才不遇之感大有区别的。但老骥伏枥,陆游的壮心不死,他仍渴望效法诸葛亮的“鞠躬尽瘁”,干一番与伊、吕相伯仲的报国大业。这种志愿至老不移,甚至开禧二年(1206)他已是八十二岁的高龄时,当韩佗胄起兵抗金,“耄年肝胆尚轮囷”(《观邸报感怀》),他还跃跃欲试。《书愤》是陆游的七律名篇之一,全诗感情沉郁,气韵浑厚,显然得力于杜甫。中两联属对工稳,尤以颔联“楼船”、“铁马”两句,雄放豪迈,为人们广泛传诵。这样的诗句出自他亲身的经历,饱含着他的政治生活感受,是那些逞才摛藻的作品所无法比拟的。我的反思: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