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国学典籍》期末复习资料之孔子论语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一、《论语》的内容: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著作。共二十篇,以开头两字作篇名(如《学而》)。《论语》一书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其中“仁”“礼”二者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范畴,随着儒家地位的提高,它们也逐渐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范畴之一。《论语》一书是儒家最重要的元典,分别收入《十三经》和《四书五经》中。古人非常重视此书,宋人赵普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儒学(当然首先是孔子和《论语》一书)在塑建、构造汉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历史过程中,大概起了无可替代、首屈一指的严重作用。”南怀瑾则比喻说,儒家的孔子思想是粮店,是天天要吃的。二、从《论语》看儒家的人生智慧:1、“仁”的智慧“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概念,大体上说,“仁”的主要意思既是指一种形而上的精神境界(有点类似于老子的“道”),又是指一种形而下的伦理道德修养,即讲如何做人。做人即成仁。仁和人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孔子说仁者“爱人”。孔子的仁学思想与老子的道家思想有很大的不同。一般来说,仁与慈爱、温和、恻隐、以天下为己任等等观念相通。然而在不同的场合,孔子又赋予仁以不同的概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自我克制,言辞谨慎、按照礼仪行事,都可以算作仁或者接近仁;出于环境的需要,一个人牺牲自己的生命,也叫做‘杀身以成仁’。仁是最容易获得的品质,任何人有志于仁,就可以得到仁。下面我们来看孔子关于“仁”的几种解释,都是以回答学生提问的方式。对同一个学生请教“仁”,孔子可能有不同的回答。例如:《颜渊12.22》: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这里的爱,既是一种亲子之爱,也可指博爱。《子路13.19》: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孔子把生活起居庄重谨慎,处理事务严肃认真,与人交往忠诚守信,看做“仁”的内涵,即使是到了野蛮落后的地区也不能放弃和改变。所谓夷狄是一个文化概念。在孔子看来,“仁”代表了一种先进文化。我们再来看孔子对不同学生“问仁”的不同回答。其一,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其二,由己及人为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三,言语谨慎为仁:仁者,其言也訒。“訒”的原意是说话缓慢、迟钝。司马牛是一个“多言而躁”的学生。除了具体学生具体回答外,孔子也经常正面阐释“仁”的道理。儒家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实可以从这里找到思想渊源。另外,有三个字很重要,叫做“仁者寿”,希望大家做仁者,仁者能够长寿。2、“中庸”的智慧孔子生活的时代,充满了各种社会矛盾,但孔子不主张斗争,而是主张折中、调和。在为人处世上孔子很注意不要过分,提倡中庸之道。儒家的中庸思想,除了《论语》之外,还集中体现在《中庸》里。所以,两者要结合起来看。过犹不及、乐而不淫、和而不同、有所不为。3、“学习”的智慧学习是一种快乐: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一般人都要学习。孔子自己否认是生而知之的天才,他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实事求是的态度: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转益多师的态度:子曰:“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学而不厌的态度: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举一反三的方法:子曰: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温故知新的方法: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思并重的方法: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以致用的方法: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4、“反省”的智慧如何看待别人对自己的不了解:子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如何看待别人比自己强或差: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如何进行反省或反省什么内容: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如何进行自我警戒: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如何看待或追求富贵: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孔子这段话讲得很实在,不象下面那句诗意般的名言显得过于清高:对于广大发不了财的人来说,能真正做到“从吾所好”四个字就达到了极高的人生智慧或极高的人生境界。

1 / 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