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农村行政管理专业《现代农业新技术》课程论文论文题目:对现代农业新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学生姓名:孙化学号:1551204458852指导教师:鲁泽冰专业:农村行政管理年级:15秋学校:黔江广播电视大学对现代农业新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摘要:针对我国现代农业新技术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本文主要围绕农业新技术需要创新,农业新技术推广,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等方面来探讨我国农业新技术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农业新技术的发展趋势,这对我国的农业技术走上健康可持续发展道路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关键词:农业技术;现状;趋势一、引言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家的基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为此,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一直是我国政府常抓不懈的一项重要工作。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农业科技新技术在改革创新中快速推进,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农业对科技新技术的依赖会越来越强,但在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新形势下,我们正面临着资源紧缺、基础设施薄弱、耕地连年减少、种粮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情况。因此,把农业科技作为推动农业技术和农业发展的战略高地,重视和加强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将是一项事关国家昌盛、民族兴旺的基础性、战略性、长期性任务。农业新技术的实质要求就是“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业结合、生产生态协调”,这是对我国农业发展经验的高度概括和总结,也是中国农业新技术路线的体现[1]。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的决定力量,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加快,对农业领域的项目支持力度不断加强,反映了我国致力于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而农业技术则是基础之基础,发展农业新技术具有长远战略意义,只有造就坚实的技术基础,才能保障农业长期稳定发展。因此,对我国现阶段农业新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做一全面的探讨很有必要。二、农业新技术发展的现状通过文献检索发现,目前我国在农业新技术发展过程中,主要农业新技术需要创新、农业新技术推广、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农业新技术教育培训等方面进行研究。本文主要围绕农业新技术推广、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农业新技术教育培训等方面来探讨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农业新技术需要创新农业国际化、现代化已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新技术创新是核心战略。农业技术应该加强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创新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切入点,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强大支撑,必须要立足着眼长远、面向产业需求的原则。尽管过去30年来中国农业成绩巨大,但传统农业的发展方式遇到了很多问题,各主要生产要素如土地、资本、劳动力等也都遇到瓶颈。当前我国人均土地面积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3,人均淡水资源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8%,劳动力紧缺日益突出,劳动力红利时代已经终结,在这种情况下,只有紧紧依靠农业技术创新来提高效益,增加现代农业的附加值。国内学者专家多集中于农业技术创新理论模式的宏观研究,以及针对区域农业技术创新能力开发的需要,合理的测评与考核各区域的农业技术创新能力,农业高新技术企业也应该除了协助国家产业规划的实施外,提升自身的研发创新能力,扩大自己的眼光,着眼于国际市场。但是,从整体来看,我国农业新技术体制尚未理顺,科研队伍不能持续稳定、科研经费未获基本保障,尚未形成良好的科学技术自主创新体系、机制和环境。(二)农业新技术推广农业新技术在我国农村经济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农业新技术成果转化是实现农业新技术成果的价值,并使新技术这一要素与其他农业生产要素实现有效配置、与生产有机结合的关键环节,是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统筹城乡发展、发展低碳业、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等方面的有力支撑作用。农业发展必须通过新技术推广和普及应用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例如河南省建立政府督导、专家分片包干、新技术入户等制度,使专家下基层,参与推广环节,实现了新技术与农民的“零距离”,让专家的新技术成果真正转化为粮食产量,有效地解决了农业新技术推广和农业新技术进村入户的问题,加快了农业新技术推广和应用的步伐。即便如此,目前,我国农业新技术推广还是普遍存在着资金不足,经费机制不合理,推广人员结构安排不合理以及推广农业新技术成果的配套措施不完善等问题,制约着推广规模的扩大。(三)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农业高新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为6个技术群体:信息技术群、新材料技术群、新能源技术群、生物技术群、海洋技术群和空间技术群。高新技术是经济发展的核心,世界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对高新技术产业规划与政策调整,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化已成为非常有竞争力的一个热点。与传统农业相比,具有超前性、综合性、渗透性、风险性等特点。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了符合现代农业发展趋势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道路,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具有了一定的农业高新技术研究和产业化能力,另一方面,我国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也面临着农业高新技术成果技术创新不足、运作思路没有调整到以市场为导向、高新技术企业经济实力不足和人才短缺等问题,企业易出现组织结构不完善,经营者对内部控制意识不重视等问题。因此,政府应重视、支持并协助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四)农业新技术教育培训农业技术研究人才是农业发展的根本,是实施科教兴农、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生力军。在如今这样的科技时代,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任务主要转移到依靠技术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因此,必须进一步强化农民新技术教育培训,用科技知识、现代新技术武装农民,培养和造就一支宏大的拥有农业科技知识和技能的实用人才队伍,使其成为推广农业科学技术、促进农业新技术创新、丰富农村文化生活、繁荣农村经济的新型农民,是加速农业发展的产品和产业,使结构调整过程成为依靠新技术推动农村产业升级的过程,使农村加快走上富裕文明道路的战略性举措。农业新技术研究人才应该主导产业发展形势,需要进一步加强教育与培训工作,农民本身对掌握实用新技术的需求也比较强烈。三、农业新技术的发展趋势我国农业技术发展至今,农业技术对传统农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忽略的贡献,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依然存在着农业新技术创新体系、成果转化机制不健全,农民生产技能有待提高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应在推进农业新技术创新体系,健全农业新技术推广机制,加快农业信息化,加强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农业技术进步与农民收入增长和构建我国生态高值农业产业体系等方面加快我国农业新技术发展的趋势。(一)整合农业新技术资源,推进农业新技术创新体系农业新技术创新要以政府为主导,农业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目标,突出区域特征等关键点。建立基础性研究、应用性研究和开发研究的整体,整合现有的农业新技术资源,建立资源整合与联合共享机制,推进农业新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是提升新技术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可避免重复究,造成人、财、物浪费,保障创新资金的投入及科研队伍稳定,强化农业新技术自主创新的目标,加快推进农业新技术创新协作、产学研相结合,发挥新技术的最大效力,加快我国农业新技术建设进程。(二)健全农业新技术推广机制,加快农业新技术成果转化农业新技术成果转化是以提高农业的优质率和产出率为目的,从科研领域的知识形态向生产领域的物质形态的转移过程。是农业新技术进步的源泉,对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是农业快速发展的必由之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共有约10万项农业科研成果问世,经过试验、开发和推广应用,这些科研成果的贡献率已由20世纪70年代的数据到现在有明显的提高,还未达到党中央提出的目标。与世界农业发达国家科技成果60%~80%的转化率相比还有差距,因此,在推进农业新技术成果转化工作方面还有上升的空间。建立健全农业新技术推广机制,加强公益性农业新技术推广的管理,建立农业新技术推广服务的信用制度,完善信用自律机制,以提高服务效率,加快农业新技术成果转化。(三)加快农业信息化,促进精准农业新技术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新技术的传播、市场供求的对接等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不断优化、提升了现代农业资源配置的水平。农业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加速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全国有7个省(直辖市)进入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这对发展现代农业新技术有着非常重要的实践价值,是城乡统筹的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系统工程。例如,可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和“电话网络村村通工程”,构建一批农业科技信息化服务平台,通过电信视频服务和网络在线服务等方式,实现农业科技工作者和农民之间的远程信息交流,强化农民信息意识,不断提高农民掌握和使用农业信息技术的能力,有效应用推进农业信息化发展。我国农业信息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尚处于试验示范阶段和孕育发展过程,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因此,可通过提高农业信息技术研发水平和加大农业信息技术培训等手段促进精准农业和智能农业发展。(四)农业新技术特派员、农业科研技术行动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部署了农业科研技术与新技术特派员到农村创业,为新技术特派员创业行动提供有效的政策支持。新技术特派员到农村科研技术行动可加快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有利于盘活新技术人才资源,是实现全面新技术新格局的明智之举,是农业科研技术行动的有效手段,是农业新技术推广模式之一。因此,应加快推进我国农业新技术特派员建设,加强新技术特派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管理。(五)农业新技术的进步与农民收入的增长长期以来,农业新技术进步与农民收入增长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国内学者关注的重要课题。美国经济学家Cpchrane认为,在一个所有农业生产者都是价格被动接受者的经济中,较早采用农业新技术的生产者可以通过降低成本提高产量而获得更多的利润;而随着新技术的扩散,农业产量普遍增加将导致总共给曲线外移,生产者的收入随之下降[2]。在国外,研究主要聚焦在农业新技术与农户收入及其分配的关系上,也有两者的结合,陆文聪和余新平[3]利用VAR模型考察了中国农业新技术的进步与农民收入的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新技术的进步与农民收入的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关系,农业新技术的进步从长期上看有利于农民的农业收入的增长,这一结果支持了现实中国依靠农业新技术进步促进农民收入的增长的政策假设。参考文献:[1]陶春,陈国裕.依靠科技创新突破城乡二元结构.科学技术.2012.[2]W.W.Cochrane.Farmprices:mythandreality.UniversityofMinnesotaPress.1958.[3]陆文聪,余新平.中国农业科技进步与农民收入增长.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