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资料汇编一、“乡村振兴战略”的首次提出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党的十九大报告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实施乡村振兴,并提高到战略高度,这是党中央着眼于推进“四化同步”、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升亿万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和实现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为新时代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明确了重点、指明了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不能忘记农民、不能淡漠农村;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党的十九大报告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明确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这是一个重大战略思想,是党中央着眼“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导向和农业农村短腿短板的问题导向作出的战略安排,表明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要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真正摆上优先位置。贯彻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指导思想,就要进一步调整理顺工农城乡关系,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源条件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加快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加快补齐农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信息流通等方面短板,显著缩小城乡差距。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二、“乡村振兴战略”的科学内涵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内涵十分丰富,既包括经济、社会和文化振兴,又包括治理体系创新和生态文明进步,是一个全面振兴的综合概念。具体说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在我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解决好“三农”领域的问题,是决定着国家长治久安、关系到改革顺利发展的重大问题,我们党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十九大报告把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与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和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共同作为优先发展的事业,充分体现了我们党把“三农”工作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首要位置,作为一个重要的战略原则,在新时代必须坚持。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强调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加以推进。十九大报告提出:“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两相对比,虽然同样是五个方面20个字,但除“乡风文明”外有四句话不一样,这四个方面已经根据新情况进行了调整,是根据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到新阶段设定的一个新目标,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这个战略的实施将会为我国农业农村的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我国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且比以前单一的农业现代化涵盖的范围更加宽广,这是一个崭新的表述,是站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农业农村发展到新阶段的必然要求。推进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涉及农村的经济、农村的政治、农村的文化、农村的社会、农村的生态文明各个方面的建设。乡村振兴的关键和重点是产业振兴。加快振兴农村产业,要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充分挖掘和拓展农业的多维功能,促进农业产业链条延伸和农业与二三产业尤其是文化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和农村新兴服务业,为农民持续稳定增收提供更加坚实的农村产业支撑。继续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要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这将有利于推进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和可持续发展。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切实保障农民财产权益,不断壮大集体经济。要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战略的重要意义推进乡村发展,实施乡村振兴,对促进社会协调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意义重大。(一)坚持协调发展,推进社会和谐,必须加大乡村振兴。在城市化加速发展的过程中,随之而来的乡村衰落问题也逐渐显现。就目前来看,我国村落数量不断减少,与此同时,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使乡村人口数量下降趋势明显。在人口城镇化的过程中,往往以青壮年人口的迁移最为突出,导致留守农村的大多以老人和小孩为主,造成农村老龄化、兼业化、空心化严重。这一情况的存在不仅严重消减农村生产发展活力,而且使农村社会也由于高质量人口的流失而活力不足,引发城乡差距并使之呈现扩大趋势,成为我国城市化快速推进和优先发展过程中所衍生出来的重大问题之一,尤其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较为明显。如果将教育、医疗、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内容纳入福利测算的指标体系,则城乡之间的实际差距将进一步扩大。如果不能采取有效措施来逆转这种趋势,则不仅对社会和谐造成严重制约,而且对社会发展的健康度和公平性形成负面冲击。为此,必须通过发展和振兴乡村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和全面小康,并切实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进程。(二)乡村振兴战略是为了让农业更发展、农村更美丽和农民更幸福。粮食安全是农业发展的核心问题,也是事关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问题。保障粮食安全需要巩固并不断提升农业基础地位。虽然我国粮食生产自2004年以来实现连续增长,目前保持在6.16亿吨以上的高位水平,但粮食安全问题仍不可存在丝毫的放松与麻痹,需要继续加强并促使农业持续兴旺发展。这是由中国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为此,要在严格保障耕地红线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和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加强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实现劳动生产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农民队伍专业化;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培育以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等为主导的新型经营主体,实现生产经营的规模效应。在此基础上,最终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特色化、标准化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农村环境好坏对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形成直接影响。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角度看,不仅只有人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而且应该更加关注群众生活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因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是一个高度关联的有机体,农村作为绿水青山的主体,在实现经济发展的同时,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必须更加重视,需要构建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切实加大资金投入,全面开展乡村环境整治工作,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践行绿色生产方式,解决农村生产生活污染问题;不断强化绿色生态观的宣传教育,使青山绿水的理念深入人心,诱导并激发人们建设“山更青、水更绿、村更美”的生态环境美好景观。要真正让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人民的富裕生活不仅体现在物质方面,更是在精神上的满足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为此,踏上新征程,既要加大经济与物质文明建设,实现农民收入增长,更要推进文化与精6神文明建设,优化农村文化资源配置,依托优秀传统文化,发掘乡村特色,不断提升农村文化供给能力,促使农村社会的全面发展和物质文化与精神文明的全面丰收。(三)“乡村振兴”是实现“脱贫攻坚”的催化剂。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赢脱贫攻坚战,意在更好解决农村发展不充分、城乡发展不平衡等重大问题,加快补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意义深远、深得民心。“没有农村地区的脱贫,就没有乡村振兴。”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关系到全面脱贫目标的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可以极大提高中国农业农村发展的标准和要求,助力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奔小康,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长期政策支持,同时也为中国农村人口描绘出了一幅宏伟而美好的蓝图。因此,“乡村振兴”是实现“脱贫攻坚”的催化剂。美丽乡村催生美丽经济。良好生态是优势,更是财富。要通过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强化农村基础环境建设,推动美丽乡村向美好乡村转变。完善提升服务功能,坚持把农村像城市一样投入、建设、管理,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发展旅游热点,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经济,释放出巨大的民生效应和经济效益,真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工作中,坚持让农民从传统农业中解放出来,实现增收致富,无疑是7“乡村振兴”的终极目标。因此,各级政府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围绕现有特色优势产业的培育壮大,加大扶持力度,发挥产业带动作用,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切实改变贫困群众精神面貌。同时,要在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上,按照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强规划设计和统筹安排,将乡村振兴战略和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新型城镇化结合起来,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努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着眼于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实现国家长治久安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实施好这一战略,必须科学制定规划,强化制度供给,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亿万农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新生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产业兴旺,就是要紧紧围绕促进产业发展,引导和推动更多的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形成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旺盛活力。8生态宜居,就是要加强农村资源环境保护,大力改善水电路气房讯等基础设施,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保护建设,保护好绿水青山和清新清净的田园风光。乡风文明,就是要促进农村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事业发展,推进移风易俗、文明进步,弘扬农耕文明和优良传统,使农民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农村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治理有效,就是要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治理,加强基层民主和法治建设,让社会正气得到弘扬、违法行为得到惩治,使农村更加和谐、安定有序。生活富裕,就是要让农民有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经济宽裕,衣食无忧,生活便利,共同富裕。在实践中,推进乡村振兴,必须把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放在首位,拓宽农民就业创业和增收渠道;必须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体现农业农村优先的原则;必须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保留乡村特色风貌。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党的十九大对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作出了重要部署,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尽快采取措施,补齐农业现代化这个短板,弥补农村现代化这一薄弱环节,下大力气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充分分享现代化成果。1、不断深化农村改革9(1)加快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是这一轮深化农村体制改革的核心,尽快构建明晰、健康、有序的农村产权体系,对农村农业以及新时期城乡互动发展产生重要作用。一是要充实和保障集体产权的市场属性,加快落实承包经营权的抵押、担保功能,解决当前普遍存在的抵押难、担保难问题。二是要加快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交易市场,赋予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合理的市场价格,给予集体建设用地平等的市场要素地位。三是要加快构建农村产权交易平台,重点解决功能不完善、交易品种单一、交易形式冗杂等突出问题。四是要加快建立农村产权退出机制,引导撂荒耕地、空置宅基地等“沉睡”的资产资源重新复苏。(2)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总的方向是适应市场化、国际化形势,以保护和调动农民积极性为核心。主要是改革完善财政补贴政策,优化存量、扩大增量,更加注重支持结构调整、资源环境保护和科技研发等,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