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七版笔记整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七版笔记整理第一篇总论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第一节人类的管理活动一.人类活动的特点:目的性依存性知识性——管理实践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的原因p4二.管理的必要性p61.合理地配置资源——作为发展中国家,资源短缺将是一种长期的经济现象,特别是资金、能源、原材料往往成为企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桎梏。2.有效地利用科学技术——作为发展中国家,科学技术落后是阻碍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3.协调各种关系——高度专业化的社会分工是现代国家的企业建立的基础。4.将局部目标引向整体目标——实现社会发展和企业或任何社会组织的发展的预期目标,都要靠全体成员长期的共同努力。5.管理质量的提高是工作、服务、生活质量提高的前提——近几年来,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信息技术、互联网等在中国各行各业中得到了空前迅速的应用和普及。三.管理的定义p7管理者是这样的人,他们通过协调和监管他人的活动以达到组织目标。管理是为了实现组织的共同目标,在特定的时空中,对组织成员在目标活动中的行为进行协调的过程。管理定义的内涵p8(一)实现组织目标是评价管理成败的唯一标准。任何组织的目标都包含两方面要求:效率和效果。(二)特定的时空是管理的必要条件。(三)管理的核心是人的行为。(四)管理的本质是协调。协调是通过管理的各项职能来实现的,决策是协调的前提,组织是协调的手段,领导是协调的责任人,控制室协调的保证,创新是协调解决问题的途径。第二节管理的职能与性质一.管理的职能p9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这五种职能是一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一)决策通过目标和计划的制定及行动的实施表现出来。计划:制定目标并确定为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须的行动。计划与决策:决策时计划的前提,计划是为决策服务的,是实施决策的工具和保证。(二)组织通过组织结构的设计和人员的配备表现出来。计划的执行要靠他人的合作。2组织目标决定着组织结构的具体形式和特点。组织职能是管理活动的根本职能,是其他一切管理活动的保证和依托。(三)领导通过领导者和被领导的关系表现出来。指导人们的行为,通过沟通增强人们的相互理解,统一人们的认识和行动,激励每个成员自掘地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共同努力。(四)控制通过偏差的识别和纠正表现出来。控制的实质就是使实践活动符合计划,计划就是控制的标准。(五)创新在其他管理职能创新所取得的效果中表现自身的存在与价值。管理者成功的关键在于创新,它包括目标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组织机构和结构创新以及环境创新。二.管理的自然属性p12管理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客观需要。管理是社会劳动过程中的特殊职能。管理也是生产力。管理的性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这完全是一种客观存在。四.管理的社会属性p13管理是一定社会关系的反映。与管理的社会属性有关的四点变化(一)企业的终极所有权与经营权发生分离。(二)社会财富的占有呈橄榄形结构。(三)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已经或正在进入市场经济轨道。(四)用户更加挑剔,对环境保护要求更高。第三节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一.管理者的角色p16亨利·明茨伯格(十种角色)(一)人际关系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二)信息传递角色——监督者、传播者、发言人(三)决策制定角色——企业家、混乱驾驭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二.管理者的技能p18罗伯特·卡茨(三类技能)(一)技术技能——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二)人际技能——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三)概念技能——把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三.管理者面临的新时代p19新挑战:信息网络化、经济全球化、知识资源化、管理人本化。管理者为应对挑战培育的五种能力:(一)获取和吸收新知识的能力;(二)集成多种知识流派的能力;(三)跨越文化和地域局限的能力;(四)学会遗忘的能力;(五)跨越业务边界进行竞争的能力。第四节管理学的对象与方法3一.管理学的研究对象p22管理学以各种管理工作中普遍使用的原理和方法作为研究对象。二.管理学的研究方法p23(一)归纳法归纳法就是通过对客观存在的一系列典型事物(或经验)进行观察、从掌握典型事物的典型特点、典型关系、典型规律入手,进而分析研究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从中找出事物变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局限性:1.样本的局限性,如果选择的研究对象没有代表性,归纳出的结论也就难以反映出事物的本质。2.不可重复性,研究事物的状态和管理状态不可能完全一样,因此研究得出的结论只是近似的。3.无法通过实验验证研究的结论,只能用过去发生的事实来证明,但对未来未必是过去的再现。(二)试验法人为地为某一试验创造一定条件,观察其实际试验结果,再与未给予这些条件的对比试验的实际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寻找外加条件与试验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三)演绎法从简化了的事实前提推广得来的。从理论概念出发建立的模型被称为解释性模型。从统计规律出发建立的模型被称为经济计量模型。建立在经济归纳法基础上的模型被称为描述性模型。4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第一节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一.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形成的社会文化背景二.中国传统管理思想要点p30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分为宏观管理的治国学和微观管理的治生学。治国学适应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需要。治生学则是生产发展和经济运行的基础上通过官、民的实践逐步积累起来。(一)顺“道”——顺应客观规律(二)重人——重人心向背;重人才归离。(三)求和——关键在于当权者,严于律己、严禁宗派、不任私人、公正无私才能团结大多数。(四)守信——信誉是人类社会人们之间建立稳定关系的基础,是国家兴亡和事业成功的保证。(五)利器(六)求实——实事求是,办事从实际出发,是思想方法和行为的准则。(七)对策——研究对策两个要点:预测、运筹。(八)节俭(九)法治第二节西方传统管理思想一.西方早期管理思想的产生p38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即《国富论》)系统地阐述了劳动价值论以及劳动分工理论。分工的益处:1.劳动分工可以使工人重复完成单项操作,从而提高劳动熟练程度,提高劳动效率。2.劳动分工可以减少由于变化工作而损失的时间。3.劳动分工可以使劳动简化,使劳动者的注意力集中在一种特定的对象上,有利于创造新工具和改进设备。查尔斯·巴贝奇认为分工可以减少支付工资提出了“边际熟练”原则,即对技艺水平、劳动强度定出界限,作为报酬的依据。提出了按照生产效率不同来确定报酬的具有刺激作用的制度。罗伯特·欧文重视人的作用和尊重人的地位。二.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p40(一)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主要观点:1.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工作效率。2.达到最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管理。3.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是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在精神上和思想上来一个彻底变革。科学管理原理:1.为每项工作开发科学的操作方法,制定可续的工艺规程和劳动时间定额。2.科学地选择和培训工人,废除师傅带徒弟的落后制度。3.采用计件工资制度,实现按劳分配。54.把管理与劳动分离,管理者制定计划,劳动者执行计划,管理者与劳动者要密切合作,以保证按规定的科学程序完成所有工作。(二)对泰罗制的评价泰罗制是适应历史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也收到历史条件和倡导者个人经历的限制(三)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要经营好一个企业,不仅要改善生产现场的管理,而且应当注意改善有关企业经营的六个方面:1.技术职能:设计制造;2.经营职能:进行采购、销售和交换;3.财务职能:确定资金来源及使用计划;4.安全职能:保证员工劳动安全及设备使用安全;5.会计职能:编制财产目录,进行成本统计;6.管理职能: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五项。提出管理人员解决问题时应遵循的14条原则:劳动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方向,个人服从整体,报酬,集权,等级链,秩序,公平,稳定性,主动性,团队精神。第三节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一.“行为科学”学派p50(一)行为科学的由来——20世纪,一门研究人类行为规律的科学。资本主义管理学家试图通过行为科学的研究,掌握人们行为的规律,找出对待工人、职员的新手法和提高工效的新途径。(二)“行为科学”的早期理论——人群关系论p50“霍桑试验”主要观点:1.企业的职工是“社会人”。2.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3.企业中实际存在着一种“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企业职工在共同工作,共同生产中,必然产生相互之间的人群关系,产生共同的感情,自然形成一种行为准则或惯例,要求个人服从,这就构成了“非正式组织”。4.企业应采用新型的领导方法。(三)“行为科学”学派的主要理论p531.需要层次理论(亚布拉罕·马斯洛)人的行为都是由一定的动机引起,而动机又产生于人们本身存在的各种需要。需求层次: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感情和归属的需求→受人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2.双因素理论(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1)保健因素:使人感到不满意的工作环境或者工作关系方面,这类因素对职工行为的影响类似卫生保健对人们身体的影响。(2)激励因素:使人感到满意的工作的性质和内容方面的,这类因素预备时,可以起到明显的激励作用;当这类因素不具备时,也不会造成职工的极大不满。3.X、Y理论(道格拉斯·麦格雷戈、乔伊·洛尔施和、约翰·莫尔斯)(1)X理论:人性本恶;必须对员工进行强制、监督、智慧以及惩罚进行威胁。(2)Y理论:人性本善;在正常情况下,人们愿意承担责任。(3)超Y理论:不同的人对管理方式的要求不同。64.Z理论(威廉·大内)企业管理当局与职工的利益是一致的,两者的积极性可融为一体。二.管理科学学派(一)管理科学学派的特点p571.以经济效果的好坏作为评价标准;2.使衡量各项活动效果的标准定量化;3.依靠计算机进行各项管理;4.强调使用先进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二)数学模型与管理科学p581.描述性模型是说明一个系统怎样进行工作的模型,用它可以清楚表明问题的现状,并可指明应该怎样改变这种现状。2.规范性(指示性)模型中包含早已确定了的某些准则及事物的变化规律。(三)系统管理理论的应用P59系统管理理论把管理对象看作是一个整体,是一个有机联系的系统。企业系统的六个构成要素:软件(人、任务、财、信息);硬件(物资、设备)三.决策理论学派p60以统计学和行为科学为基础。主要观点:1.管理就是决策。2.决策分为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程序性决策即按既定的程序所进行的决策。当问题的涉及面广,又是新发生的,非结构性的,或者问题极为重要而复杂,没有理性程序可以遵循,就要进行特殊处理。对于这类问题的决策称为非程序性决策。四.经验主义学派p61以向西方大企业的经理提供管理企业的成功经验和科学方法为目标。经理的基本职能:1.树立目标,并分配任务;2.进行组织;3.鼓励和沟通;4.分析成果,进行评价;5.使职工成长和发展。五.企业再造理论p62是针对企业业务流程的基本问题进行反思,并对它进行彻底的重新设计,以及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当前衡量企业业绩的这些重要方面取得显著的进展。业务流程改造的实施过程:1.对原有流程进行全面分析,发现问题;2.设计流程改进方案;3.形成系统的企业再造方案;4.具体实施,并持续改善。第四节中国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一.中国现代管理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p64(一)中国官僚资本企业和民族资本企业的管理(二)我国革命根据地公营企业的管理(三)全面学习苏联的管理模式7(四)探索中国现代管理模式(五)十年动乱造成了管理的大倒退二.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改革p71(一)第一阶段(1978年至1986年)简政放权以扩大企业自主权,推行经济责任制和利改税为主要内容。1.扩大企业自主权,简政放权。2.推行经济责任者3.两步利改税。(二)第二阶段(1987年至1991年)推行各种经营责任制以推行各种经营责任制,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为主要内容。1.承包经营责任制。坚持企业的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基础上,按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原则,以承包经营合同形式,确定国家与企业

1 / 6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