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心行动”-危机边缘青少年辅导计划关键词:青少年犯罪、危机边缘、冒险治疗、社会预防、社区和谐、网络电脑沉迷、社会生活适应一、需求、受益群体近几年来,青少年犯罪呈逐年上升趋势,并且犯罪年龄呈低龄化的趋势,近10年来,全国青少年初犯的平均年龄已降低到14至15岁,其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犯罪率攀升明显,成为当前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政府每年为此投入大量成本。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社会竞争、课业负担带来的压力,以及家庭缺乏适当的教育手段,使得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正成为“危机边缘”一族。他们缺乏与自然的接触,经常得不到鼓励,缺乏自信,不懂得团队协作、不懂得如何面对挑战,缺乏抗挫折的能力。辍学厌学、高分低能、自卑自闭、性格孤僻、自杀暴力、网络成瘾、过早性行为、青少年犯罪,我们的孩子有太多太多的困惑。“危机边缘青少年”在此是指那些因个人身心状况、家庭、学校、社会、文化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在传统教育体系中难以获致成功经验的青少年。他们很多面临教育或学业失败的危机,易于发生包括中途辍学、药物滥用、暴力攻击、危险性行为、或自我伤害等偏差或违规犯过的行为问题。有的或已成为失学、失业、失管的社会闲散人员,极可能成为犯罪或社会风险的渊薮,极易给自身、家庭和社会造成更大的危机。家庭、学校和社会是青少年生活中最重要的三个环节,也是青少年偏差行为发生的三大根源。许多研究显示,对家庭和学校依附力或归属感较薄弱的孩子,会转向社会同侪团体寻求依附和认同,而这个同侪团体的规范和指令,也会取代家庭或学校所传递的社会价值和规范,成为他们所奉行的行为准则。这些青少年,在学校中多出现学业成绩不良、疏离、低自我肯定、充满无助感等,其后期发生偏差行为的概率较大,或已发生行为偏差。我们还往往发现这些青少年大多来自结构和功能都不健全的家庭,也是如少管所等管制机构长期列册追踪的对象。虽然社区、学校、政府教育单位等都已经很努力地在进行辅导帮扶工作,但是成效仍然有限,分析其中原因,除学校课程严重和生活脱节而无法符应学生实际学习需要外,还有诸如学制缺乏弹性、应试教育导向、区别对待、考试决定、课程内容狭隘、缺乏支持服务、疏于早期预防、隔绝父母及社区的参与等等。对这些危机边缘学生而言,他们因受环境的影响,通常缺乏积极正向的自我概念,更由于不了解学习的意义与价值,很难从学校、家庭中获得成就感,往往成绩差、行为表现不良,而影响其自尊心与自信心。因此需要透过自我探索活动来提升学生的自我肯定感。人际关系则是危机边缘青少年寻求自我认定过程中最重要的关键,尤其当青少年从家中、学校中所获得的大多是挫败的经验时,他们更倾向同侪团体认同,以寻求情绪上的支持和实质上的肯定。因此,人际沟通与社会技能训练,也是非常的重要。此外,许多危机边缘青少年由于在主流社会中缺乏成就表现的机会,普遍对课业学习活动缺乏兴趣,且对未来感到茫然不知所终,不知将来能做什么、要做什么。因此帮助他们了解学习的意义和价值,进而协助其建立未来具体可达成的生涯目标,做出有效的生涯决定和规划,将能帮助其重建自我效能和自我信心,迎接未来新世纪的挑战。综合而言,通过促进其自我肯定、人际和谐与有计划的生涯发展,将能协助有效危机边缘青少年培养正向、积极的价值观及行为方式,从容融入社会。以预防成长于诸多危机因素中的青少年,免于产生更严重的危机行为问题。二、课程的创新与有效1、以生活和兴趣为导向,稳步渐进的改善相较于通常仍以知识传授教导为主的教育课程,因其缺乏生活导向的内容,无法和个人实际生活经验紧密连结,容易引致学习者一方面感到学习的无趣和无用,二方面还容易被贴上不爱学习、阻碍其它人学习的坏标签,进一步影响学习动力。心教育是以激发兴趣引导的“生活教育”,更容易为青少年群体接受并投入,能帮助其从课程中习得积极、正向的行为模式和价值观,并在其乐于接受、愿意尝试改变的前提下,渐次循序强化、巩固其习得的正向结果,进而直接应用到生活、学习中。2、强调自发性挑战,以人为本培养自主及责任意识完全不同于军事化训练、管制惩戒等形式对青少年的训练,心教育从以人为本为基点,从尊重及专注入手,倡导自发性挑战。在活动过程中,允许青少年根据自身情况有权利去选择想要亲自肢体参与的活动,选择权永远都是操之在青少年本人,只要是个人觉得不适宜或不确定是否参与某项活动,那么就可不必亲自参与活动。团体尊重个人意愿,但个人也应以团体为重以另一种主动观摩参与,提供意见给予团体不同角度的价值经验。因此心教育杜绝棍棒教育、体罚教育等残害青少年的错误形式,而是帮助青少年在自尊的基础上学习承担责任的感觉。3、增加正向分母,弱化负向分子,四大要素支持快速成长体验学习是增加分母,弱化分子的过程。每个青少年都有自己固有的习惯。当我们面对学生不好的习惯时,采取的方法不是硬生生地改变学生的旧有习惯,而是帮助学生培养一个新的习惯,从而将旧习惯“封死”。如果将习惯作为一个分数的分母,不好的习惯作为分子,增加好习惯无疑于增加了该分数的分母,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分子的作用。同时,我们籍激发参与人员的自尊心、自信心、成就感,并给予其外在的支持力这四大要素组成的支持体系,并有效利用活动环境中人本性容易暴露的时机点来体察其本性及真实状态,发现其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利用焦点治疗做当下的解决,再反过来探讨问题的根源。不仅能很快的达成与案主相互的信任(一般在课程内前3-5天的时间),同时降低其偏差行为的发生率和负面信息的累积,帮助其习得正向、积极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实现快速成长。4、丰富而实用的理论及实践系统此一模式的理论基础不仅受到新认知学习理论、自我效能理论、自我基模改变理论、复原力理论、生涯发展与生涯教育等数项理论的启发,同时为辅导与谘商的内涵所导引。此一模式现在已取得成功经验的典型包括美国PA(ProjectAdventure)的彩虹湖学校(RainbowLakeSchool)项目和香港外展学校(OutwardBoundofHongkong)正在执行的“再生机会计划”项目等。三、课程大纲【活动频率】连续8天以上为一期【活动地点】封闭的青少年教育训练营地、公园、近郊或山野等户外环境【活动方式】体验式学习(冒险治疗)、焦点治疗、团体谘商、个案辅导【学员对象】14-25岁的社区青少年,每8-16人组成1期团队,未来一年内计划约30名【模式说明】A、活动目标:透过体验式学习的活动导向、冒险治疗的方式,在健康、安全、关爱的情境中,帮助青少年体验生命、人与人的互动合作、冲突解决、学习并了解在生活中个人责任与社会责任,提升学习的能力和意愿,以及所需的技能、知识及勇气,使他们得以努力去完成自我实现,增进其社会适应能力,淡化其旧有思维模式和习惯,培养新的正向积极的思维模式和好习惯。B、活动内容:我们以冒险为本治疗(Adventure-BasedTherapy)为基础,采取游戏、体验、分享和实践的形式,为青少年妥善规划以促进其自我效能为目标的课程,藉由团体情境式的学习,探索并了解个人参与团体的历程。藉由团体互动的方式弥补个人之不足,运用成员之间的互动,将个人在人际互动中所产生的问题生动如实地展现出来,再运用团体凝聚力与团体动力来处理个人的问题,以达成个人自我成长的目的,并期望能增进其成功解决问题、完成挑战的经验,并学会日常生活中所需的各类因应技能和问题解决技能,协助其降低非行表现。C、活动形态活动形态-改变型态游戏-感觉的改变–特别针对乐趣感觉教育-思考的改变–包括产生新的自我觉察,探求新技巧新观念发展-行为的改变–增加功能性行为及正向行动,降低失功能行为及负向行动治疗-后设心理历程的改变–包括会影响或增进治疗改变之行为认知与潜意识部分D、课表(活动MODEL)活动前,通过电话或会谈检测学员状况,筛选出不适当之学员,必要时可与专家协谈。第1天:启动及团队初建1.家长或机构人员一同前来报到2.简介课程,教育会谈,家长或机构人员离开3.介绍活动内容及规则给学员4.小团体形成(6-14人)5.暖身及认识活动第2-5天:团队建立、目标设定基础课程1.团队建立2.建立有趣、信任及安全的活动情境3.建立每个个案,设定个别目标4.提供个案及大团队问题解决的机会5.团队进行信任游戏,独立进行活动及反思备注:团体及个别谘商在活动中进行第6-7天:登山活动基础课程1.急救课程2.烹任课程3.露营及定向方位课程4.单日领队分派5.团体及个别谘商治疗6.工作人员可以针对个人设计特定需要的活动7.工作人员降低指导及技术导向8.学员愈来愈多责任来主导面对冒险挑战挑战课程1.攀岩2.登顶静夜独处时间1.少量但充分之食物2.个人日志3.反思与内省备注:团体及个别谘商在活动中进行第8天:个人挑战课程1.特设任务之挑战:例如半程或全程马拉松21km或42km2.活动完成之庆祝3.家属或机构参与结业之庆祝4.活动回顾5.协助家长之亲子训练课程,帮助家长事后跟进及增强一些正面改变之行为四、团队介绍项目执行:1、二级以上心理咨询师资格,青少年心理辅导或家庭辅导工作经验,及个案辅导经验2、经探索教育技能辅导资质培训3、具备在野外工作的技术4、红十字会急救证书、CPR证照5、学历背景为社工、心理或教育领域项目督导:简浩炀、袁晶简浩炀先生,团中央“知心姐姐”工作部教育顾问、美国PA探索教育协会高级训导、台湾统一集团教育训练指导顾问、台北市青少年关怀协会中辍生辅导讲师、人间文教基金会课程顾问、心教育青少年教育发展中心课程总监、上海山魂公益特约顾问。简浩炀老师拥有20多年的青少年教育、培训及咨询行业资深经验,在青少年行为辅导、青少年领导力养成及体验式学习、认知行为疗法、焦点治疗、冒险治疗等领域均有建树。简浩炀老师致力于社会公益活动,多年来在美国、新加坡、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为数以千计的贫困家庭青少年、高关怀及危机边缘青少年群体提供帮助,曾为台湾高雄“新希望工程”青少年养成计划、台湾“九?二一”大地震灾后民众心理重建提供卓有成效的志愿服务。袁晶先生,上海市青年联合会第十届委员会特聘委员,上海市社会建设青年人才协会理事,上海青年家园服务中心常务理事,四川省科学探险协会常务理事,2010年世博会项目官。2003年10月创立上海山魂公益爱心俱乐部,2009年5月与简浩炀先生共同发起成立心教育青少年教育发展中心。袁晶先生曾任2008年北京残奥会上海站火炬手。其领军的山魂公益荣获共青团上海市委“2007-2008年度上海市优秀志愿者服务集体”称号。心教育危机边缘青少年辅导计划在2009年10月上海市社区公益创投第三期比赛中胜出。2010年3月,获友成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新公益创意模式奖”。五、案例记录2009年7月,获闵行区团委青少年事务办公室支持,为来自闵行各街道社区的青少年提供服务;2009年10月,在上海市民政局主办的2009年社区公益创投大赛中胜出;2010年1月,与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合作,在闵行区设立阳光心行动工作室。2010年3月,获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南都公益基金会联合颁发的“新公益创意模式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