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二轮复习:专题六-中华文明的重塑——民国前期-(课件)(37张)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专题六中华文明的重塑——民国前期命题研究专题六中华文明的重塑——民国前期知识重组史料实证时空纵览·宏观概要时空坐标命题研究专题六中华文明的重塑——民国前期知识重组史料实证阶段特征政治中华民国的建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加强了中国的民主法治建设,政治近代化取得重大成就。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混战。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五四运动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民主革命逐步找到了正确的方向经济辛亥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了“短暂的春天”。随后列强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陷入萧条。民国前期社会生活与习俗进一步文明化思想文化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了三民主义。资产阶级激进派扛起“民主、科学”的大旗,发起新文化运动。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始传播。孙中山与时俱进,将三民主义改造成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思想基础命题研究专题六中华文明的重塑——民国前期知识重组史料实证命题研究近三年高考试题统计与命题预测年份卷别题号考查角度命题预测2019年卷Ⅰ29新文化运动(1)从考查范围看,民国前期的思想解放运动占据绝对支配地位。其次是社会生活变迁,经济史部分占比小,政治史部分几乎没有涉及。(2)从近5年的高考命题看,没有回避高频考点。预计2020年高考,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仍然会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尤其是弘扬家国情怀的爱国主义。与此同时,民族主义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仍然有重大的现实价值,2020年高考仍需关注。卷Ⅱ29五四运动与爱国主义精神卷Ⅲ29新文化运动2018年卷Ⅰ29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卷Ⅱ29新三民主义卷Ⅲ29马克思主义的传播2017年卷Ⅱ29近代社会生活变迁卷Ⅲ29近代社会生活变迁命题研究专题六中华文明的重塑——民国前期知识重组史料实证命题研究真题诊断题点一民国前期思想的嬗变1.(2019课标全国Ⅰ,29)1915—1918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平等”“民主”等词出现频次大体相当;1919—1922年,“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1/10,不及“革命”的1/20。这种变化可说明()A.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发生转变B.国民革命运动受到民众普遍拥护C.资本主义政体模式被知识界否定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答案:A命题研究专题六中华文明的重塑——民国前期知识重组史料实证命题研究解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前后期主流思想的演变。题干材料中1915—1918年属于新文化运动的前期,其主流思想为民主、科学,而1919—1922年为新文化运动的后期,其主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强调“社会科学”“暴力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因此“科学”“革命”两词的出现频率远远高于“民主”,故A项正确。国民革命运动发生于1924—1927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五四运动后,中国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大多仍主张建立资本主义政体,故C项错误;1915—1922年,中国处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发生变化,故D项错误。命题研究专题六中华文明的重塑——民国前期知识重组史料实证命题研究2.(2019课标全国Ⅱ,29)1919年11月,全国各界联合会在上海成立,发表宣言:“数月以来,国内之群众运动,风起云涌,虽受种种压迫,而前仆后继,不少顾却;大义当前,绝不退让……全国各地,知合群自救为万不可缓之图。”这说明,当时参加联合会的各界团体()A.对社会改造道路认识趋于一致B.爱国觉悟得到提高C.反思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弊端D.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答案:B命题研究专题六中华文明的重塑——民国前期知识重组史料实证命题研究解析: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的影响。根据题干材料中全国各界联合会宣言的内容,并联系时间信息“1919年11月”,可知题干中的宣言内容高度评价了五四运动后社会各界的斗争,认识到“合群自救”的重要性,这说明人民群众的爱国觉悟得到提高,故B项正确;五四运动后,社会上还存在“问题与主义”之争,故A项错误;材料主旨是肯定五四运动后的各界爱国斗争,并未直接反思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弊端或肯定马克思主义,故C、D两项均不符合题意。命题研究专题六中华文明的重塑——民国前期知识重组史料实证命题研究3.(2019课标全国Ⅲ,29)1916年1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撰文称:“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而吾国自古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陈独秀意在()A.主张国家至上B.批判封建伦理C.反对西方民主D.传播马克思主义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陈独秀的思想观点。根据材料可知陈独秀认为封建社会的儒家伦理道德压制中国人的人格发展,进而不利于国家巩固,因此批判的是儒家伦理道德,故B项正确;材料信息反映了陈独秀主张个人权利,反对国家至上,故A项错误;题干中陈独秀立论的基础就是西方民主,故C项错误;马克思主义传播是在1917年十月革命后,故D项错误。命题研究专题六中华文明的重塑——民国前期知识重组史料实证命题研究4.(2018课标全国Ⅰ,29)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这场争论()A.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B.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C.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D.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答案:C命题研究专题六中华文明的重塑——民国前期知识重组史料实证命题研究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本题材料反映的是五四运动后关于社会主义的争论,前者反对俄国式的道路,主张实业救国;后者主张“劳农主义”,联系时代背景可知即俄国式的暴力革命。在争论中,社会主义的思想得到传播,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故C项正确;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是指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当时尚未确立,故A项错误;材料主旨是关于社会主义的争论,不涉及欧美的社会制度。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了争论双方在救亡图存的方式上持不同的观点,故D项错误。命题研究专题六中华文明的重塑——民国前期知识重组史料实证命题研究5.(2018课标全国Ⅲ,29)1920年,一些人撰文批评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认为“零零碎碎的救济”“无补大局”,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这表明当时()A.民主与科学观念广泛传播B.实业救国运动如火如荼C.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D.批判传统礼教成为共识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根据题干中的“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并结合时间“1920年”,可知题干中的人物主张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以彻底改造中国,故C项正确。民主与科学观念是新文化运动前期主要宣扬的内容,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实业救国是指通过发展民族工业来挽救民族危亡,与题干“根本改造”不符,故B项错误;题干中没有涉及对传统礼教的态度,故D项错误。命题研究专题六中华文明的重塑——民国前期知识重组史料实证命题研究6.(2018课标全国Ⅱ,29)1923年底,孙中山认为:“俄革命六年成功,而我则十二年尚未成功,何以故?则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前此因无可仿效。法国革命八十年成功,美国革命血战八年而始得独立,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其意在()A.走苏俄革命的道路B.放弃资产阶级代议制C.加强革命的领导核心D.改变反封建的斗争目标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变化。从所学知识以及题干材料来看,当时孙中山只是在思考民主革命的经验教训并吸取俄国革命的经验,并不能说明孙中山要走俄国革命的道路,故A项说法错误。孙中山并没有放弃资产阶级代议制以及反封建的革命目标,故B、D两项均错误;孙中山的意思是希望借鉴俄国革命成功的经验,即加强革命的领导核心,故选C项。命题研究专题六中华文明的重塑——民国前期知识重组史料实证命题研究题点二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7.(2017课标全国Ⅱ,29)1913年,《申报》登载的“艾罗补脑汁”广告称:“欲图一国之进步,当先使一国之人民精神日旺,思想日新,舍补脑之外另无精神思想也。故善国者必先得卫生,善谋卫生者必先得谋补脑。”由于广告成功,产品一上市就十分畅销。这反映出当时()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日益广泛B.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C.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D.广告成为推进文明的工具答案:B命题研究专题六中华文明的重塑——民国前期知识重组史料实证命题研究解析:本题考查近代社会巨变。从材料信息看,“艾罗补脑汁”广告宣称“一国之进步”“人民精神日旺,思想日新”“善谋卫生”,结果“产品一上市就十分畅销”,这说明追求爱国、进步、精神、卫生等成为社会时尚,故选B项。新文化运动开始于1915年,故A项错误;仅仅一个产品畅销,不能说明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可排除C项;材料信息不能说明广告成为推进文明的工具,故排除D项。命题研究专题六中华文明的重塑——民国前期知识重组史料实证知识重组三维重组民国前期的中国(1912—1927年)政治(1)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2)中国共产党成立: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3)国民革命:①开端:第一次国共合作。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在革命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国民革命在全国蓬勃开展起来②高潮: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国民党右派发动反革命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国民革命失败命题研究专题六中华文明的重塑——民国前期知识重组史料实证知识重组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的春天”(1)背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有力地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实业救国和民主共和思想的影响(2)表现:1912—1919年,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3)结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迅速萧条命题研究专题六中华文明的重塑——民国前期知识重组史料实证知识重组文化(1)民主与科学思想:新文化运动前期,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2)社会主义思想:十月革命后,激进民主主义者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3)新三民主义:1924年,国民党接受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作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4)毛泽东思想的萌芽:国民革命时期,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提出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主张,推动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开展命题研究专题六中华文明的重塑——民国前期知识重组史料实证知识重组社会生活(1)社会习俗:①服饰更加西化②饮食中西结合③婚丧仪式进一步变革④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设计的中山装,受到新派人士的欢迎(2)交通:①20世纪上半叶,中国铁路建设进展缓慢②民国时期陆续修建了一些公路③1920年北京至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拉开序幕命题研究专题六中华文明的重塑——民国前期知识重组史料实证知识重组拓展升华一、五四运动与近代国家观念变化1.近代中国最重要的启蒙是国家观念的变化。近代中国严重的内忧外患促使中国人逐渐觉醒,是中国近代国家观念形成的条件。中国近代国家观念的演进,与全民族紧迫的救亡图存同步发展。救亡图存的神圣使命,一方面

1 / 3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