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心率失常1-课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心电图诊断心律失常I激动起源异常(一)激动起源异常1、窦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窦性静止。2、异位心律失常:⑴主动性:过早搏动、心动过速、扑动、颤动。⑵被动性:逸搏、逸搏心律。(二)激动传导异常1、传导阻滞:窦房传导阻滞、房内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2、传导途径异常:预激综合征一、心律失常分类二、心肌电生理特性1、自律性产生机制:自律心肌细胞在动作电位4位相时能自动缓慢除极。2、心脏各部位自律性高低:窦房结:60~100次/min房室交界区:40~60次/min心室:20~40次/min(一)自律性:指心肌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条件下能自动有节律地产生兴奋和发放冲动的特性。0+20+40-20-40-60-80-100mV01234(二)兴奋性:心肌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兴奋的能力。1、绝对不应期绝对不应期0+20+40-20-40-60-80-100mV01234相对不应期2、相对不应期0+20+40-20-40-60-80-100mV01234易颤期超常期3、易颤期4、超常期(三)传导性1、正常传导途径:窦房结→结间束→房室交界区→房室束→束支及其分支→蒲氏纤维→心室肌2、不同部位心肌的传导速度:蒲氏纤维:4000mm/s心房肌:800~1000mm/s心室肌:400mm/s房室结:200mm/s三、窦性心律及窦性心律失常(一)正常窦性心律1、符合窦性心律条件:①每个QRS波前都有相关P波②P波在Ⅰ、Ⅱ、aVF、V4~V6直立,aVR倒置③P-R≥0.12s2、同一导联P~P间距相差0.12s。3、心率:60~100次/min。每个QRS波前都有相关P波P波:I、II、aVF、V2~V6直立,aVR倒置;P-R间期:0.14s同一导联P-P间距相差:0.08s;心率:72次/分正常窦性心电图(二)窦性心律失常1、窦性心动过速(1)符合窦性心律条件;(2)心率100次/min心率104次/分.新生儿110~150次/分2岁~80~125次/分4岁~75~115次/分6岁~65~105次/分6岁以上60~100次/分成人60~100次/分2、窦性心动过缓(1)符合窦性心律条件(2)心率60次/minII心率:43次/分3、窦性心律不齐(1)符合窦性心律条件(2)同一导联中最长与最短P-P间期相差0.12sII0.68s1.12s同一导联P-P间期相差:1.12-0.68=0.44s4、窦性静止(1)符合窦性心律条件(2)在规则的P-P间期中突然出现较长的P-P间期(1.5s)(3)长P-P间期与基本的窦性P-P间期之间无倍数关系2.6s1.1s期前收缩概述:又称过早搏动,简称早搏。是在窦房结尚未发出激动之前,低位起搏点抢先发出激动控制心房及/或心室的活动。根据异位起搏点部位的不同,可分为房性、房室交界性、室性早搏期前收缩是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也是最良性的心律失常之一,多数人在一生中有过期前收缩。绝大多数为功能性,由器质性心脏疾病引起的只占总数的1/10左右期前收缩产生的原因(一)心肌中存在着异位兴奋灶(二)神经功能性因素多数患者尽管发作的诱因不一,但期前收缩的形态却相同,甚至多年反复检查心电图其形态不变,说明起自同一部位。可见在心肌中存在严格定位的异位兴奋灶。期前收缩产生的机理普遍认可的有以下三种,在具体病例中,可能由一种机理发生作用,也可能是两种或者三种同时起作用(一)异位起搏点兴奋性↑1.窦性激动未发出/未到达之前,抢先激动使心脏除极2.异位起搏点附近存在一时性传导阻滞,是窦房结激动不能传入该点,而该点发生的异位兴奋却可向外传出期前收缩产生的机理(二)折返折返的基础是心肌不应期的不均衡性,主要是系心肌一部分不应期延长所致。(三)并行心律心肌中有一个/一个以上,经常活动的异位节律点与主节律点(窦房结)同时存在期前收缩相关的常见概念偶发早搏:5次/min或30次/h频发早搏:≥5次/min或≥30次/h二联律:1个窦性激动+1个早搏,连续3次或以上三联律:2个窦性激动+1个早搏,连续3次或以上联律间期与代偿间歇联律间期代偿间歇•联律间期:异位搏动与其前窦性搏动之间的时距。•代偿间歇:由于异位搏动提前出现替代了一个正常的窦性搏动,而在异位位搏动之后出现一个较正常心动周期为长的间歇。代偿间歇代偿间歇不完全:联律间期+代偿间歇﹤2个正常心动周期代偿间歇完全:联律间期+代偿间歇=2个正常心动周期联律间期代偿间歇1、房性早搏(1)提前出现P’波,其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2)P’-R间期0.12s;(3)P’波后QRS波群呈室上性;(4)代偿间歇不完全P’IIV11.68s1.60s0.6s提前出现的P’波与窦性P不同P’-R间期:0.16sP’波后ORS波呈室上性代偿间歇不完全房性早搏房性早搏二联律房性早搏未下传房早伴差异性传导2、房室交界性早搏1)提前出现的QRS波群呈室上性;2)逆行P”波(II、III、aVF倒置,aVR直立)可出现在QRS波之前(P”-R0.12s),也可出现在QRS波之后(R-P”0.20s),或埋藏于QRS波之中;3)代偿间歇多数完全。P”0.92s1.84s提前出现的QRS波群呈室上型其前可见逆行P”波,P”-R间期:0.10s代偿间歇完全3、室性早搏心室内异位起搏点提前发出冲动所引起的心室搏动,称室性早搏。(1)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QRS波,其前无相关P波(2)QRS时间≥0.12s(3)T波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4)代偿间歇完全IIIII2.0s2.0s提前出现宽大畸形QRS波其前无P波QRS时间:0.14sT波与QRS主波方向相反代偿间歇完全室性早搏单源性室性早搏成对出现的室性早搏期前收缩的处理(1)钾盐:对缺钾、洋地黄中毒引起的期前收缩有较好的疗效。(2)心得安:对基本心率较快者,效果较好。(3)洋地黄类药物:对伴有心衰,又非洋地黄中毒引起者较好。(4)利多卡因:在心肌梗塞、洋地黄中毒或心脏收缩中发生的室性期前收缩,特别是频繁出现的。短阵室性心动过速(二)阵发性心动过速•在早搏的基础上如果异位起搏点兴奋性进一步增强,连续出现3次以上的早搏,即称为阵发性心动过速。•根据异位冲动起源部位不同,分为房性、房室交界性和室性心动过速,前两者有时难于区别,故统称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临床上最常见的室上速类型为预激旁路引发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及房室结双径路引发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这两类心动过速患者多不具有器质性心脏病,由于解剖学定位比较明确,可通过导管射频消融根治。1、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1)连续3个或3个以上的房性或房室交界性早搏;(2)频率160~250次/min;(3)心律绝对整齐。心室率:214次/分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发生原理:1心室自律灶的自律性增高2冲动折返及环形运动3后除极及触发活动(后除极是动作电位的复极过程中或复极完毕后出现的膜电位震荡。)2、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1)连续3个或3个以上的室性早搏;(2)频率140~200次/min;(3)心律可略有不齐;(4)房室分离(P波与QRS波群无关,且其频率慢于QRS频率)(三)扑动与颤动•较心动过速更快的一种异位心律失常。多由器质性心脏病所致。•根据发生部位及机制的不同,可分为心房扑动、心房颤动、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1、心房扑动是心房内形成环行激动所致。•P波消失,代之大小相等、形态相同、间距一致的锯齿状波(F波)•心房率250~350次/min•QRS波群呈室上性。心室率取决于房室传导比例,节律可整齐或不整齐•T波在多数导联不能明视2、心房颤动1)P波消失,代之为大小不等、形态不同和间距不一致的小颤动波(f波);2)心房率为350~600次/min;3)QRS波群多呈室上性,心室律绝对不整齐;4)T波在多数导联不能明视。心室扑动与颤动是严重的心律失常,发生机理为心室异位起搏点的自律性异常增高以及心室肌内出现局灶性激动折返所致。1室性异位激动的频率2室性异位激动的来源3室性异位激动提前的程度4心肌的状态3、心室扑动是心室肌内形成环行激动所致1)P-QRS-T波群消失,代之以大小、形态和间距相对一致的大振幅波;2)室性频率约为250次/min。4、心室颤动是心室肌纤维发生快速而不协调的微弱乱颤1)P-QRS-T波群消失,代之为大小不等、形态不同、间距均不一致的极不规则的颤动波;2)频率为200~500次/min。1.正常窦性心律诊断条件2.三种早搏的心电图特点及分析方法3.阵发性心动过速、心房纤颤的心电图特点及分析方法

1 / 4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