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指南》为引领谈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幼儿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涵义•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实施内容提要•我国幼儿科学教育价值取向的历史性演变表明,在不同的时期,人们对幼儿科学教育价值的认识是有差异的。那么,当前在儿童科学教育的改革中,我们应该追求什么,把握什么呢?一、幼儿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1.幼儿科学教育以培养儿童的科学素养为价值定位依据:基于幼儿心理发展水平及其教育目标科学素养教育包括:•科学知识经验的教育;•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科学态度方面的教育;•理解科学与人、科学与自然、科学与社会等方面关系的教育。一、幼儿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2.幼儿科学教育应以探究、发现、体验为核心爱因斯坦曾把科学定义为一种“探求意义的经历”。从儿童自身的发展来看,探索本身比直接获得知识更为重要。在探索的过程中激发幼儿好奇心、求知欲,让他们体验探索的艰辛、发现的兴奋、成功的快乐,培养他们初步的创造力及批判思维,这对幼儿的终身发展更有意义。一、幼儿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科学领域的定位: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目标1:亲近自然,喜欢探究目标2: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目标3: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科学探究的目标目标1亲近自然,喜欢探究3-4岁1.喜欢接触大自然,对周围的很多事物和现象感兴趣。2.经常问各种问题,或好奇地摆弄物品。4-5岁1.喜欢接触新事物,经常问一些与新事物有关的问题。2.常常动手动脑探索物体和材料,并乐在其中。5-6岁1.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总是刨根问底。能经常动手动脑寻找问题的答案。2.探索中有所发现时感到兴奋和满足。目标2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3-4岁4-5岁5-6岁1.对感兴趣的事物能仔细观察,发现其明显特征2.能用多种感官或动作去探索物体,关注动作所产生的结果。1.能对事物或现象进行观察比较,发现其相同或不同2.能根据观察结果提出问题,并大胆猜测答案。3.能通过简单的调查收集信息。4.能用图画或其他符号进行记录。1.能通过观察、比较与分析,发现并描述不同种类物体的特征或某个事物前后的变化2.能用一定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测。3.在成人的帮助下能制定简单的调查计划并执行。4.能用数字、图画、图表或其他符号记录。5.探究中能与他人合作与交流。探究过程探究方法提出问题思考猜测调查验证收集信息得出结论合作交流观察、比较实验、验证调查、测量记录、表达目标3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3-4岁4-5岁5-6岁1.认识常见的动植物,能注意并发现周围的动植物是多种多样的。2.能感知和发现物体和材料的软硬、光滑和粗糙等特性。3.能感知和体验天气对自己生活和活动的影响。4.初步了解和体会动植物对人类的贡献。1.能感知和发现动植物的生长变化及其基本条件。2.能感知和发现常见材料的溶解、传热等性质或用途。3.能感知和发现简单物理现象,如物体形态或位置变化等。4.能感知和发现不同季节的特点,体验季节对动植物和人的影响。5.初步感知常用科技产品与自己生活的关系,知道科技产品有利也有弊。1.能察觉到动植物的外形特征、习性与生存环境的适应关系。2.能发现常见物体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3.能探索并发现常见的物理现象产生的条件或影响因素,如影子、沉浮等。4.感知并了解季节变化的周期性,知道变化的顺序5.初步了解人们的生活与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知道尊重和珍惜生命,保护环境。▲科学知识经验是探究的载体,主要涉及到动植物、物质与材料、天气与季节、科技、环境等。幼儿乐于探究的态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为重要。目标3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幼儿科学探究的目标包括三个维度旨在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一、幼儿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目标关注点目标1亲近自然,喜欢探究目标2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目标3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科学探究首要/前提性目标重要/关键性目标载体/产物性目标•幼儿从探究学习中获得的成果尽管不可能达到科学发现水平,但探究学习强调的是让幼儿自主参与类似于科学研究的学习探索活动,从中获得亲身体验,在学习与生活中喜爱质疑,逐步形成乐于探究、努力获取知识的兴趣,激发探索创造的动机。案例:《燃烧的小蜡烛》一、幼儿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案例:《燃烧的小蜡烛》一中班男孩手里拿着一个半透明的色彩艳丽的杯子。他凝神深思半刻,就把杯子罩到点燃的蜡烛上面,神情专注地看着他的心爱的小火苗。发现小火苗就像生病了似的,越来越小了,最后竟熄灭了。男孩急了,赶紧拿走杯子,取出小蜡烛,从旁桌的蜡烛那里救活了小火苗。这回,他没有把杯子整个罩下去,而是悬在空中,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烛光,他似乎发现了什么。小火苗扑闪扑闪的,眨着眼睛朝他笑。他终于明白了火苗不灭的原因,脸上露出了笑容。过了一会儿,他把杯口朝上放着,拿起小蜡烛,放进杯子里。做成了一盏漂亮的小烛灯!他高兴地说:“哦,真漂亮啊!我好棒哦!”二、什么是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科学教育相对于健康、语言、社会、艺术教育领域而言,更加强调培养幼儿自主探究和创新的意识与能力。•“探究”既是科学领域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科学领域学习的重要目标之一,是个体未来创新能力发展的基石。二、科学探究的涵义科学家的探究性研究学习者的探究性学习科学探究•所谓探究性学习,强调科学概念、科学方法、科学态度三者的综合和对科学研究过程的理解,要求学生的学习过程应像科学家的研究过程一样,亲身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且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能力,特别是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受到科学方法、精神、价值观的教育,发展自己的个性。1.关于探究性学习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认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应该专注于以往所获得的实践性知识,即直接经验,通过将学习者置于真实的学习情境中,让他们在未知领域中探索,不断地生成新知识,而新知识的产生又为新的探究提供了基点,这样得到的知识才会有用、才会持久。2.科学探究的过程(1)通过观察提出问题(2)建立假设(猜想)(3)设计研究方案、收集事实与证据(4)检验假设、得出结论(解决问题)(5)表达交流成人科学探究活动的环节: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环节(1)产生探究兴趣:问一问(2)提出自己猜想:猜一猜(3)进行操作验证:试一试(4)记录研究过程:记一记(5)分享探究结果:说一说3.幼儿科学探究的途径•集体活动中的科学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探究•区域活动中的科学探究三者并重相互结合(一)当前幼儿园“探究性活动”反思呈现受控性和虚假性•1.幼儿的操作、实验等往往是在教师高控制下进行的探究,幼儿按照教师的指令顺利得出结论。•2.活动过程重视幼儿对教师行为的观察和模仿,忽视幼儿的主动探究。•3.探究性学习活动追求统一性,缺乏创造性。•4.教师为了完成既定目标,忽视幼儿的兴趣、欲望及认知的特点。三、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案例:有趣的静电一、活动设计方案【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了解物体摩擦后产生静电的现象。2.能简单记录自己探索的结果。3.乐于分享静电现象的过程和结果,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活动过程】•1.魔术激趣•教师以魔术方式导入,引导幼儿观察静电产生的现象,激发幼儿探索静电现象的兴趣。•师:孩子们你们瞧,这里都有些什么?(出示塑料尺子和撕碎的小纸片)•师:今天老师要来变个魔术,小纸片会跟着尺子跳起舞来哦,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教师演示:将塑料尺子拿在手上舞一圈,然后轻轻靠近纸片,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纸片是否有变化;然后边念“魔力魔力快快来,魔力魔力快快来”,边开始用绸布摩擦尺子。经过一段摩擦后,去吸事先准备好的小纸片。•师:小纸片怎么了?•师:小纸片跟着尺子动了起来,有的还粘在一起了。这是为什么呀?•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如“尺子上有胶水”、“有水等”,请幼儿亲自来验证。•师小结:“小纸片主动跳到了老师的尺子上了!”•2.感知并尝试初步探索物体的静电现象•(1)教师再次表演魔术,引导幼儿感知物体摩擦后产生的现象,初步了解静电的相吸原理。•师:现在老师再表演一遍这个魔术,小朋友要认真看,注意观察老师是怎么做的。教师引导幼儿说出“用布摩擦尺子”。•师:我请一个小朋友来摸一下,摩擦后的尺子有什么感觉。•教师引导幼儿感受到摩擦后的尺子是热的。•师:那老师是怎么摩擦的呢?是轻轻地摩擦一两下,还是用力地来回摩擦很多下呢?•师:当我们把尺子和布来回用力地摩擦,等感觉尺子热的时候,小纸片就会主动地跳到尺子上了。现在你们都知道了这个小秘密,•想不想自己也来变变魔术呢?•(2)幼儿自主操作、尝试探索物体摩擦起电的现象。•师:谁会变这个魔术了?请告诉我们你是怎么变的?•幼儿介绍自己成功或不成功的经验。•师小结:尺子经过摩擦后产生静电,当尺子轻轻靠近小纸片,小纸片就会主动跳上来了。•3.幼儿大胆验证静电现象产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师:老师今天还带来了其他几样东西(塑料泡沫粒、小积木、羽绒、毛发),小朋友们猜一猜,尺子经过摩擦之后能不能也把它们吸起来呢?•师:现在请小朋友去试试看,到底哪些可以被吸起来?把操作的结果记录下来。•师:你们刚才都发现了什么?什么东西也可以被吸起来呢?这些东西都有什么样共同的特点呢?•师小结:摩擦后的物体会发生静电现象,可以吸引轻小的物体。•活动结束。•究竟如何有效地支持幼儿的自主操作和探究,实现从原有的“教师示范→幼儿观察→模仿验证”的“伪”探究到“问题情境→大胆猜测→自主验证→经验感知”的“真”探究转变?三、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二)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1.恰当选择活动内容2.准确定位活动目标3.科学设计活动过程1.恰当选择活动内容选择活动内容的原则•科学性•启蒙性•趣味性•灵活性•广泛性•地方性•时代性科学性原则1.恰当选择活动内容科学性科学知识(正确的、真实的)获得过程(主动的、探究的)科学性原则是指所呈现和解释的概念、知识是否准确,符合客观事实,是否会影响幼儿进一步的学习;同时要求幼儿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具有科学性,符合幼儿的认知发展特点。你不知道的三个朋友案例分析:绘本故事(1)脑教授住在最顶层,心小姐住在一层的左边肚子先生住在地下室绘本故事:身体里的三个朋友•在你出生的那一天,就有三位好朋友住进了你的身体,并且他们会一生陪伴你。这三个朋友是戴眼镜的脑教授、穿裙子的心小姐和胖乎乎的肚子先生。……脑教授住在顶层,心小姐住在一层的左边,而胖乎乎的肚子先生则在地下室工作。•脑教授负责把我们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吃到的以及感觉到的记录在卡片上,如果晚上他把卡片整理错了位置,我们就会做噩梦。脑教授脑教授会把你每天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尝到的和感觉到的所有的一切,用最快的速度写在卡片上。心小姐负责照顾我们收到的各种心,她把那些被泪水湿透的心晾干,把那些悲伤破碎的心粘好,把那些郁闷扭曲的心重新抚平。帮助你把糟糕的坏心情变成好心情,然后小心地保存起来,好让你随时都可以送给别人。心小姐胖乎乎的肚子先生负责吃和喝。他会帮你把所有送进地下室的东西,重新加工处理。肚子先生•这三个好朋友会各尽其责,陪伴你一生。当你走到生命的尽头时,他们不再合作,但仍各尽各的职责——肚子先生依旧陪伴你,怀着感恩和你一起长眠;脑教授却离开你的肉体,去把你的故事告诉给更多的人;心小姐忙着播种你的爱恨情仇,让你住进很多人的心里。----作者赫姆·海恩(德国)思考:该故事呈现的“知识”是否科学?案例分析:绘本故事(2)启蒙性启蒙性•符合幼儿认知特点•幼儿经过努力可接受、可理解•有助于形成对科学的兴趣、情感和态度三、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2.准确定位活动目标三个维度•情感态度•方法技能•知识经验重在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活动目标表述的要求(1)活动目标的制定要具体化,具有可操作性•避免过于笼统•例如:“激发儿童对科学的兴趣”•修改后:“激发儿童观察小动物的兴趣”或“激发儿童喜欢探索有关冰的现象”(2)活动目标适宜于幼儿整体的最近发展区幼儿科学探究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以兴趣激发为探究开端;——以方法引导为探究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