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运用PDCA落实危急值管理“危急值”是指某种检验、检查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有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临床医生需要及时得到检验、检查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避免病人发生意外,失去最佳抢救时机。从“危急值”的定义中即可看出其重要性,但我科的危急值管理一直落实不到位,漏登、病历中无记录等情况严重,不能真正体现“危急值”的含义。针对上述问题,我科拟成立危急值管理小组,并展开活动,通过对危急值病例进行调查分析,发现问题,持续改进。一、Plan阶段:1、科室成立危急值管理小组组长:冀月英成员:蔡金灯、舒菊娟、卢晓琴1/11/313/24/15/15/316/307/308/299/2810/2811/2712/27成立危急值管理小组危急值处理情况统计原因分析整改措施检查处理成效分析危急值处理持续改进计划甘特图开始时间持续时间2.数据统计:2017-1月至2017-6月每月抽查5份危急值病历,危急值制度落实情况分析统计如下:危急值漏登例数医技科室未及时报告危急值护士未通知医生医生未及时处理未追踪及复查病历未及时记录1月5503332月5502233月5411224月4301115月3301006月210000总计242118892421988134%63%76%87%98%100%0%10%20%30%40%50%60%70%80%90%100%051015202530危急值漏登医技科室未报告病历未及时记录医生未及时处理未追踪复查护士未通知医生频次累计百分比通过数据可发现危急值制度落实不到位的主要问题为:1、危急值漏登2、医技科室未报告3、真因分析深入分析:1、管理:医院无统一危急值登记本、无统一危急值标准,临床、医技科室难以识别危急值;医院对危急值制度、报告流程培训不到位,临床、医技人员欠缺相关知识;医务科及各临床科室、医技科室主任检查过少,督导过少。2、人员:临床医护人员对危急值知识掌握不足,不重视,未意识到危急值的重要性。医技人员对报告流程不熟悉。二、Do阶段:管理缺乏责任心,不重视科室检查力度不够医护、医技沟通不到位医师护士医技科室医院、科室未进行制度流程培训职能部门督导不到位不熟悉流程医护沟通不到位危急值界限不清不重视对危急值处理流程不熟全院无危急值统一标准1.医院目前已统一下发危急值登记本,并制定统一的危急值范围2、医院已制定危急值处理流程医技科室发现检验/检查“危急值”立即复核结果,复核一致后立即电话通知临床科室,并填写医技科室“危急值”记本临床医护人员接到危急值电话,复述危急值结果一遍,确认↙↘若护士接听电话,填写临床科室“危急值”登记本,立即通知主管或值班医生若为医生接听电话,填写临床科室“危急值”登记本↘↙医生根据该患者的病情,对“危急值”进行评估和判断,并采取相应措施3、医院护士配合医生紧急处理,加强巡视和观察,做好记录医生在病程记录中详细记录报告结果、分析、处理情况及处理时间信息系统逐渐完善,医务科协调各科室沟通,各项临床检验指标均可通过电脑系统查询;医务科组织全院学习危急值处理流程,督导医技科室及临床科室重视危急值,监管危急值处理过程中各个环节,病例检查时重视危急值的处理情况;4、科室组织全体医务人员学习危急值报告制度并进行考核。5、随时抽查全科医师对危急值制度知晓情况,危急值流程的知晓程度,危急值的界限及含义。6、危急值管理小组定期查看登记本的登记情况,抽查病历中危急值处理及记录情况。三、Check阶段:2017-7月至2017-12月危急值登记情况100%100%100%80%60%40%40%25%25%0%0%0%0%20%40%60%80%100%120%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危急值漏登率漏登率结果分析:结合以上统计图表,2017年7月至2017年12月较1月至6月相比,危急值的登记数目明显增多,漏登现象明显减少,处理越来越规范、及时,危急值处理后病程记录中能及时记载,及时复查,降低了因为危急值处理不及时而带来的潜在医疗隐患,提高了医疗安全。四、Action阶段:1.目前危急值的登记、处理及记载情况比较及时,但为防止在今后的工作中再次出现漏登、处理不及时及处理后不及时记载情况,每天对危急值登记情况进行追踪、检查,若发现出现漏登、登记后未处理及处理后未及时记载情况,对相关责任人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给予一定的经济处罚。2.进一步加大对危急值的管理,拟在今后工作中,每月对危急值的登记、处理及记载情况进行检查,直至危急值管理制度持续改进,规范化、流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