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电子教案-【高效教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3“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课题“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课时安排2课时授课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课文内容,欣赏作者描绘的画面,感受文中体现的运动之美。2.找出课文的新闻要素,理解新闻特写的新闻价值。3.掌握新闻特写这一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法特点。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课文重点句子、段落的分析,学习本文妙用修辞、动静结合、正面与侧面相结合的写作手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我国跳水运动员的风采,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重难点重点1.把握新闻特写的特点,尤其是新闻特写的内容和主旨。2.欣赏描写的画面,感受体育健儿奋力拼搏为祖国争光的信念。难点感受中国运动员的拼搏精神。教学准备课文朗读音频、吕伟跳水视频、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第1课时教学步骤师生互动设计意图情景导入1982年11月24日,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第九届亚运会上,中国运动员吕伟获得了女子十米跳台跳水比赛的冠军。(播放吕伟跳水的视频)她跳水的这一过程,被记者夏浩然、樊云芳用生动的语言报道了出来。今天,我们就来欣赏这篇精彩报道。播放吕伟跳水视频,引出课题。基础梳理作者介绍老师用PPT展示夏浩然、樊云芳的简介。夏浩然,《光明日报》记者。代表作品有《南粤“猛虎”———吴育华》《论科学技术与工艺美术相结合》等。樊云芳,光明日报社湖北记者站原站长、主任记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首届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中共十三大代表。其作品文笔流畅、细腻、形象、生动。代表作品有《一个工程师出走的反思》(与丁炳昌、张祖璜合作)。简要了解夏浩然、樊云芳及作品。背景探寻本文选自1982年11月25日《光明日报》。有删改。1982年11月24日,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第九届亚运会中,中国运动员吕伟获得女子十米跳台跳水比赛冠军。本文是对吕伟跳水比赛的报道。介绍写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字词归纳1.PPT展示,检查学生的字词预习情况,帮助学生再次梳理字词。凌.空(líng)翘.首(qiáo)轻盈.(yíng)由衷.(zhōng)悄.然(qiǎo)屏.息敛声(bǐng)眼花缭.乱(liáo)震.耳欲聋(zhèn)①翘首:抬起头来。②从容不迫:非常镇静、不慌不忙的样子。引导学生认识、理解课文中的生字、生词。③眼花缭乱: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④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⑤如梦初醒:好像刚从梦中醒过来。形容刚刚从糊涂、错误的境地中觉醒过来。2.针对重难字词,进行适当讲解。例:“翘”是多音字,意为“抬起(头)”“(木、纸等)平的东西因由湿变干而不平”时读“qiáo”,如翘首、翘盼、翘望;意为“(人体的一部分、物体的一头儿)向上仰起”时读“qiào”,如翘辫子、翘尾巴。整体感知1.教师播放录音,学生认真听读并注意体会文章的情感。2.教师点名学生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气势。其他学生认真听读,并进行点评。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如下问题(PPT展示):(1)这则新闻特写报道了哪件事?着重抓住什么来叙写这件事的?(学生思考作答,教师明确)这则新闻特写报道的是跳水姑娘吕伟在新德里亚运会上赢得金牌的事。课文是抓住吕伟跳水的动作来叙写这件事的。(2)本文按照什么顺序记叙这件事?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各写了什么?(学生默读课文,同桌之间讨论,教师指定学生回答,其他学生补充,教师归纳、总结)本文按照时间顺序记叙这件事。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吕伟站在十米高台的前沿,准备跳水。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朗读方式,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并给文章划分段落层次。第二部分(第2~4段):细致刻画吕伟起跳、腾空、入水的跳水动作。第三部分(第5~8段):写了观众的反应和现场的气氛。板书设计课后作业1.熟记本文的生字、生词。2.细读课文,品析文章生动优美的语言。第2课时教学步骤师生互动设计意图温故知新上节课我们给文章划分了段落层次,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研读课文,探究文章的写作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概括上节课内容,引出本节课内容。研读赏析精读课文,探究写法本文是一篇非常优秀的人物特写,运用了多种写作手法,值得我们细细品味。请同学们细读课文,说说文章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并举例说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教师巡回指导,小组选代表发言,教师点评、总结)动静结合,对比烘托的写法。如文中写吕伟跳水前的准备,先写吕伟站在十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这是“静”;再用“飘浮的白云、掠过的飞鸟、翘首的观众”这些动感的环境加以烘托,动静相宜,充分展现了吕伟的沉着冷静,坚定自信和观众的高度关注,为吕伟的起跳做了一个巧妙的铺垫。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课文的写法进行深入探究。引导学生通过对典型语句的分析,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如文章对吕伟起跳前的沉静自若及起跳、腾空、入水一系列动作的慢镜头回放采用了正面描写。而对记者的赞叹,观众的掌声、欢呼声,游泳场的气氛的描写则是侧面描写。这样结合起来写,更有力地展现了吕伟跳水动作的出色完美、技艺精湛、精彩绝伦,同时也将体育健儿奋力拼搏、为国争光的主题突显了出来。品味语言,感受魅力1.文章第二部分,作者用优美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再现了中国跳水姑娘吕伟夺魁的精彩瞬间,字里行间洋溢着动态美。请同学们认真读第2~4自然段,勾画出动词运用精妙的句子,并进行简要赏析。(学生默读课文,勾画相关语句,思考作答,教师点评、总结)【示例】①轻舒双臂,向上举起,只见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轻舒双臂”“轻轻一蹬”“向空中飞去”对吕伟起跳、飞天的动作进行了细致地刻画,有力地突出了吕伟动作的轻柔、优美、舒展,充满了动态美。)②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一个“托”字犹如定格在空中,从而更加表现出吕伟身材修长、美妙、轻盈的特点。)2.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学生默读课文,勾画相关语句,思考作答,教师点评、总结)文中运用了比喻、拟人、衬托等多种修辞手法。比喻既有明喻也有暗喻,如“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旋风般的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像轻盈的、笔直的箭”是明喻;“‘飞天’凌空”“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是暗喻,写出了跳水动作的优美绝伦。拟人,如“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则悄然不惊”,从侧面写出了吕伟跳水技艺的高超。衬托,如“八千名观众一齐翘首而望、屏息敛声”,从侧面写出了跳水表演的精彩。使用这些修辞手法,增强了作品的形象性、生动性,调动了读者丰富的想象力。【教师小结】这篇新闻特写善于捕捉瞬间,突出一点。在一秒七的时间里,记者层次分明地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飞天”画卷。文势有起有伏,动静相宜,侧面烘托,将体育健儿奋力拼搏为祖国争光的主题突显了出来,不仅是一篇非常优秀的人物特写,更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美文,值得我们细细品鉴。板书设计课后作业熟读课文,进一步体会本文的情感、写法和语言特色。《“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是一篇新闻特写,发表于1982年11月25日《光明日报》,由夏浩然,樊云芳采写。仅500多字的特写,记者别具匠心地选用了百余个动词,堪称精当运用动词的新闻经典。时隔30多年,今天再来读它,依然会让读者觉得比赛像刚结束一样。它不仅让我们了解了新闻而且具有美学价值。所以,在本文的教学过程中,我主要引导学生在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对文章的写法、语言进行深入探究,让学生分析新闻特写的写作特点,品味文章的语言之美。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堂上也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主,我只做必要的引导和点拨。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学生的表现比较积极,对本文的写法、语言特色也有了较深的理解。不过,本文的教学也有不尽人意之处,如学生对本文作者情感的理解、对运动员拼搏精神的感受只停留在较浅的层面,课后还需在这方面给学生进一步的指导和点拨。1.【电子教案】【同步课件】【备课资源】【同步试卷】详见光盘内容。2.【拓展延伸】怎样写好现场短新闻用“五官”采写是写作现场短新闻的基础。作者深入现场后,不能像个木偶,必须充分发挥“五官”的作用去观察现场。眼:要像一部摄像机。要把事件主要人物的肖像、行动、细节乃至现场的景物摄下来。耳:要像一部录音机。要把主要人物的话原汁原味录下来,其他人物有意义的话录下来。鼻:要成为“新闻鼻”。要嗅一嗅现场空气的气味是否正常,尽可能感受是什么气味。口:要成为“新闻嘴”。要张开嘴伸出舌头舔一舔,尝尝是什么味道。身:要勤莫偷懒。要注意感受现场的冷暖,对有关东西掂一掂,感受轻重;对有关路程,迈开腿去量一量,看看有多远。五官感受的东西越多,写出来的稿子就越生动,否则就是一杯淡而无味的白开水。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