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复习要点一、听写词语黎明咆哮势不可当惊慌嗓子你拥我挤折回来跌跌撞撞党支部拥戴清瘦乱哄哄沙哑蹿上来放肆舔着豹子瞪眼呻吟废话吞没猛然白茫茫揪出流淌寒风呼啸渔夫汹涌澎湃舒适熄火搁板轰鸣怒吼心惊肉跳顾惜勉强抱怨倾听自言自语掀起刮断敲打邻居探望困难潮湿僵硬均匀脑袋厉害自作自受吱嘎湿淋淋撕破糟糕倒霉沉默缝缝补补皱眉忧虑后脑勺搔搔二、读音易错难读音:狞(níng)搀(chān)奠(diàn)佑(yòu)寡(guǎ)蜷(quán)忐忑(tǎntè)魁梧(kuíwu)黧(lí)鸾(luán)翘舌音:搀(chān)皱(zhòu)酾(shī)斟(zhēn)平舌音:蹿(cuān)嗓(sǎng)肆(sì)糟(zāo)前鼻音:呻(shēn)吟(yín)淋(lín)后鼻音:狞(níng)多音字:当dāng(势不可当)折zhé(折回)没méi(没有)dàng(适当)shé(折本)mò(吞没)轻声:丈夫(fu)寡妇(fu)脑袋(dai)厉害(hai)魁梧(wu)三、词语积累1、近义词咆哮(怒吼)惊慌(慌张)拥戴(拥护)沉默(缄默)放肆(肆意)祭奠(祭祀)势不可当(势如破竹)跌跌撞撞(踉踉跄跄)抱怨(埋怨)怒吼(咆哮)照顾(照看)均匀(匀称)虚弱(衰弱)平静(寂静)严肃(严厉)忧虑(焦虑)心惊肉跳(胆战心惊)沉思(深思)忐忑不安(惴惴不安)黧黑(黝黑)舒适(舒服)2、反义词黎明(黄昏)惊慌(镇静)沙哑(清脆)痛苦(幸福)放肆(拘谨)乱哄哄(静悄悄)缓慢(迅速)缓慢(迅速)势不可当(不堪一击)跌跌撞撞(稳稳当当)安静(热闹)舒适(难受)忧虑(放心)严肃(和蔼)潮湿(干燥)清新(浑浊)黧黑(白皙)倒霉(幸运)魁梧(矮小)白茫茫(黑乎乎)糟糕(精彩)3、成语积累①自×自×:自作自受自言自语自由自在自暴自弃自私自利自高自大自给自足自生自灭自吹自擂自怨自艾自轻自贱②你×你×:你追我赶你情我愿你拥我挤你死我活你争我夺你来我往③描写心理:忐忑不安惴惴不安惶恐不安坐卧不安局促不安六神不安心惊肉跳提心吊胆胆战心惊心惊胆寒大惊失色④描写风雨:倾盆大雨瓢泼大雨滂沱大雨大雨如注暴风骤雨狂风暴雨风雨交加4、词语理解势不可当:当:抵挡。来势凶猛,不可抵挡。自言自语:自己跟自己说话。汹涌澎湃:汹涌:水猛烈上涌的样子。澎湃:波浪互相撞击。形容水势很大,波浪互相撞击,发出巨响。也比喻声势浩大。心惊肉跳:形容内心十分恐惧不安。也形容预感有灾祸临身而极其担心、忧愁。自作自受:作:做某事。受:承受。自己做错了事,自己承受后果。忐忑不安:忐忑:心神不定。心神极为不安。不假思索:假:假借,依靠。不用思考就做出反应,形容言行敏捷。指手画脚:说话时做出各种动作。多表示说话放肆、随便或得意忘形的样子。5、多义词困难:①事情复杂,阻碍多。例:这件事做起来很困难。②穷困,不好过。例:寡妇的日子真困难啊!③工作、生活中遇到的不易解决的问题或障碍。例:我们要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勉强:①能力不够还尽力做。例:这次的1000米长跑比赛我勉强坚持了下来。②不是心甘情愿的。例:他不去就算了,不要勉强他。③将就,凑合。例: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是勉强填饱肚子。答应:①应声回答。例:她侧着耳朵听,没有人答应。②应允,同意。例:他起初不肯,后来答应了。张罗:①料理。例:孩子虽然不多——只有两个,可是全靠她一个人张罗。②筹划。例:他们开始张罗结婚的事了③应酬,接待。例:顾客很多,一个售货员张罗不过来。四、句子赏析与运用1、比喻句(1)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山洪比作一群受惊的野马,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洪水的凶猛。(2)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老汉比作一座山,生动形象地突出了老支书的沉着、坚定的高大形象。这座山稳如泰山,是群众靠山,这座山代表令出如山,也一定会执法如山;这座山还象征着父爱如山。2、拟人句(1)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这句话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洪水在路面上肆意奔流,疯狂肆虐的魔鬼形象。“跳舞”这个美好的词语用在这里,说明那是一支魔鬼般疯狂的舞蹈,村民也随之开始疯狂,乱作一团,在灾难面前慌不择路。(2)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洪水的凶恶。这是山洪狂妄的表现,它在将人们逼向绝路。用“逼近”一词更写出了洪水正以不可阻挡之势向人们靠近。(3)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窜”写出水上涨的迅速,“放肆的舔着人们的腰”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洪水疯狂肆虐的魔鬼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此时形势多么危急,撤离必须争分夺秒。(4)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这里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不仅形象地写出了木桥在洪水的冲击中、在人们的重压下即将断裂的危急情景,也为下文写木桥的轰塌埋下了伏笔。3、精彩句(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这里连用两个短句,突出了雨来势汹汹的特点,渲染了紧张、危险的环境气氛。(2)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站”字,可以看出老汉临危不惧、心系群众的高贵品质。因此他得到全村人的拥戴,在村中享有崇高威望。(3)“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三个感叹号让我们看到了情势的危急、老汉的果断,先表明现实状况,然后说明撤退要求,最后提出高标准要求。短短几句话却将当时环境下老汉为别人着想、沉着冷静的品质给表现出来了。(4)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冲、揪、吼”可以看出老汉动作果断,毫不犹豫,对这个小伙子很凶,生动传神地刻画了一个不徇私情威望极高的共产党人形象。这也为文章结尾老太太祭奠她的丈夫和儿子做了铺垫。(5)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阵阵浪花。从听觉、视觉两个方面绘声绘色地描摹了大海狂风肆虐、波涛排天、巨浪滔天的恐怖和危险,颇具画面感和冲击力。这个环境描写,一来说明渔夫出海打鱼凶多吉少,为小说第一个悬念的设置做了情节上的必要铺垫;二来一开始就点明了人物身份、家庭情况、生活状况(冒险打鱼维持生计),和后文收留西蒙的两个孤儿的举动形成内在关联;三来反衬了桑娜紧张焦急、心惊肉跳的心理,并与之形成逻辑上的因果关系;四来和小屋的“温暖而舒适”形成鲜明的对比,烘托出桑娜勤劳、善良的性格;五来为刻画人物宁可自已受苦受难也要抚养两个孤儿的品质服务。(6)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这个环境描写,直接写出女主人的手脚勤快,善于持家,家庭和美;暗示了桑娜一-家在生活上要求不高,只要温饱、平安和健康就心满意足了;小屋的“静”反衬了桑娜心里的“动”,她多么渴望丈夫能早点回到这“温暖而舒适”的家。(7)“屋子里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西蒙的头往后仰着,冰冷发青的脸上显出死的宁静,一只苍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似的,从稻草铺上垂下来。”真实再现了下层穷苦大众的悲惨生活,也实现了第二个悬念的设置,推动了故事的进一步发展。(8)丈夫清早驾着小船出海,这时候还没有回来。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心理活动描写。“心惊肉跳”是说桑娜为出海打鱼的丈夫的安全担心、焦虑。(9)桑娜沉思: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不过,感谢上帝,孩子们都还健康,没什么可抱怨的。不过,感谢上帝,孩子们都还健康,没什么可抱怨的。心理活动描写,主要写了桑娜对出海打鱼的丈夫的爱惜,对生活的知足感恩,表现了桑娜的贤惠、善良。(10)“寡妇的日子真困难啊!”桑娜站在门口想,“孩子虽然不算多——只有两个,可是全靠她一个人张罗,如今又加上病。唉,寡妇的日子真难过啊!进去看看吧!”心理活动描写,说明桑娜十分关心同情邻居西蒙。(11)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这样做”是指收养西蒙的两个孤儿,把他们抚养成人。面对西蒙的悲惨遭遇,桑娜本能地把两个孤儿抱回了自己的家。“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与“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看似矛盾,实际上反映了桑娜同情穷人、关心穷人的善良品质。(12)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这句话是对桑娜心理活动的描写,突出地表现了桑娜出于善良本能抱回孩子后,因为担心家庭负担过重而害怕丈夫不同意抱养孩子而产生的矛盾心理。(13)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这话抓住了动作、语言、神态进行描写。“皱起眉”“脸变得严肃、忧虑”说明渔夫感到问题很难办。“搔搔后脑勺”说明他正在认真考虑,形象地说明渔夫觉得问题严重。“嗯,你看怎么办?”这是渔夫在征求妻子的意见。“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这是渔夫做出的初步决定。“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熬”,是忍受(疼痛或艰苦的生活)的意思。说明渔夫为了抚养邻居的孩子,准备过更艰苦的日子,准备付出更多的辛劳。“快去!别等他们醒来。”渔夫怕孩子醒来受惊,催促桑娜去抱孩子。这段话细致地描写了渔夫做出决定前后思考的过程,说明他与妻子桑娜一样,有着一颗甘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高尚的心。五、诗词积累回乡偶书唐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六、填空1、《桥》是一篇微型小说,作者是谈歌,原名谭同占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党员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断地指挥,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村民们筑起了一座不朽的生命桥,表现了他忠于职守、无私无畏、舍己为人的献身精神。2、《桥》中老汉说了四次话:第一次——老汉沙哑的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这句话是说给群众听的,更是说给党员听的,达到安抚群众的目的。第二次——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这句话是说给那个想先“逃跑”的党员听的,更是说给那些忙着逃命的党员们听的,达到震慑的目的。第三次——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这句话是说给儿子听的,更是说给党员们听的,老汉做到如此程度,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还有什么资格、还有什么理由不听从指挥呢?第四次——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这句话是说给儿子听的,更是说给自己听的,他多么希望能补上这一愧欠,让儿子生还,请儿子理解并原谅自己。3、《穷人》这篇文章是_俄_国作家_列夫•托尔斯泰_写的,他是俄国文学家、思想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文章记叙了__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__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_沙皇__统治下渔民的悲惨生活,赞美了桑娜和渔夫_善良、勤劳__的美好品质。4、解释《回乡偶书》(1)理解诗意:偶书:随便写的诗。偶:说明诗写作得很偶然,是随时有所见、有所感就写下来的。少小离家:贺知章三十七岁中进士,在此以前就离开家乡。老大:年纪大了。贺知章回乡时已年逾八十。乡音:家乡的口音。无改:没什么变化。鬓毛衰:鬓毛:额角边靠近耳朵的头发。衰:减少,疏落。指鬓毛减少,疏落。相见:即看见我;相:带有指代性的副词。不相识:即不认识我。诗句意思:我年少时离开家乡,到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鬓角的毛发却已斑白。家乡的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我。他们笑着询问我: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2)赏析诗句这首诗用了比对的手法,第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