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约会历史】明、清(前期)两朝,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封建制度渐趋衰落的时期。这一时期,城市经济发展,江南部分地区的商品经济空前活跃,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获得了一定的发展。这一时期,明清时期的专制集权不断加强,在推行闭关锁国政策、镇压人民、钳制思想、遏制近代化的成长因素,阻碍社会变革等方面带来了严重的后果。面对世界发展的大势,中国没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在世界发展的道路上逐渐落伍了。痛定思痛,我们不禁感慨,改革开放的实行是多么英明的决定!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知行向导】灯塔导航,为了不在史海中迷失航向,来看看远处灯塔的信号吧:朱元璋出生草根,当过和尚、做过乞丐,最后凭借着天时地利人和建立了明王朝。为了更好地掌握本课知识,建议同学们关注以下问题:1.明朝取代了哪个朝代?这个朝代为什么会被灭亡呢?2.朱元璋是一个怎样的皇帝?他是怎样建立的明朝?3.朱元璋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自己的统治?4.什么是“靖难之役”?为什么会发生“靖难之役”?明成祖即位后又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自己的统治?尝试以下办法,可以让你在史海中更轻松地畅游:“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用自己感兴趣的方式来学习,可以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利用课余时间,请你参加以下趣味学史活动:1.查阅元朝末年的社会状况以及朱元璋建立明朝的一系列活动,了解明朝取代元朝的有关情况。小组交流一下,更好地了解朱元璋这个历史人物。2.复习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对比与明朝科举制的区别,进一步了解明朝八股取士对人们的思想控制。3.对比朱元璋和朱棣时期的特务机构,谈一下你对明朝特务机构的认识。5.欣赏电影《乞丐皇帝朱元璋》、《大脚马皇后》等影视剧,进一步加深对明朝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的了解。【问史答疑】●明太祖朱元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行政方面,在中央,明太祖借口胡惟庸案,撤销中书省和丞相,把相权分给六部,还设殿阁大学士,备皇帝顾问。在地方,明太祖为加强对地方控制,废行省,设三司,分管地方行政、司法、和军政。三司长官互不统属,直接对皇帝负责。丞相的废除意味着皇权的进一步加强,从体制上保证了君主的绝对权威。朱元璋还设立了特务机构锦衣卫,兼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由皇帝直接指挥不受法律约束。为了选拔只听命于皇帝的官吏,规定考试内容只在四书五经范围命题,应考者不许发挥独立见解,文体为“八股文”,八股取士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加强了封建君主专制。●明朝的科举制度与隋唐时期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1.内容:明朝八股取士仅限于四书五经,而隋朝主要考儒家经典、诗赋政论等,内容全面。2.观点:明朝不能发挥个人见解,隋唐应考者可以。3.文体:八股取士仅限于死板的八股文,隋唐的科举制文体不限。4、影响:明朝八股取士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不利于社会进步,是消极影响;隋唐科举考试,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调动了人们积极进取的精神,提高了官吏的素质,有利于社会的进步,是积极的影响。【温故体验】航行中你能把握正确的航向吗?慧眼识珠:根据题干描述,选出正确选项。1.“堂堂大元,奸佞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哀哉可怜!”这首《醉太平·堂堂大元》的小令向我们揭示了元朝灭亡的原因。导致元朝灭亡的因素有()①元朝政治腐败②农民起义③外族入侵④对外侵略战争的失败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③④D.①②2、下列哪一项不利于明太祖、明成祖君权的加强()A、废除丞相B、设立东厂C、分封藩王D、迁都北京3.中国有句俗语;“宰相肚里能撑船。”是说人的心胸要宽广。那么你知道我国古代丞相制度创立和废除的朝代分别是在()A.秦朝和唐朝B.西汉和唐朝C.秦朝和明朝D.西汉和明朝4.据史载:从洪武十八年(1385年),皇帝八天共批阅奏章1660份,处理国事3391件。皇帝自己也说,“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出现这种现象,最有可能是因为()5、明朝统治者为加强君主权力采取的措施有①设三省六部②设三司③设转运使管地方财政④设厂卫特务机构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D.②④A.废除宰相制B.大兴文字狱C.设厂卫特务机构D.设立军机处6.“洪武九年,汰平章政事、参知政事。十三年正月,诛丞相胡惟庸,遂罢中书省。其官属尽革,惟存中书舍人。”明太祖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是()A.加强对地方控制B.诛杀异己者C.强化君主专制D.监控臣民举动7.“读书人,最不齐,烂时文,烂如泥。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道,变做了欺人技。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弟。……就教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这段材料主要讽刺批判了()品味基础A.焚书坑儒B.明朝八股取士C.独尊儒术D.清代的文字狱8.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八股之害等于焚书”是说二者都()A.削弱了儒学地位B.钳制了人们的思想C.损害了国家的统一D.引发了文字狱9.2003年明太祖的陵墓——明孝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下列史实与明太祖有关的是()①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设立六部②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③设立锦衣卫特务机构④大兴文字狱⑤设立军机处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④⑤10.七年级学生王明对同学说:“明朝的官员没有隐私权,太可怕了!”他评述了明朝哪项措施造成的后果?()A.梵书坑儒B.设置厂卫特务机构C.八股取士D.大兴文字狱你是一名优秀的舵手吗?11、思维冲浪: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图一:科举考生看榜图图二(1)以上两幅图反映什么朝代的什么事情?(2)观察图片,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我国科举制度的认识。(3)透过本图,你有何感想?可以结合现在的考试制度,谈谈你的看法。(4)请你写出一些与这一制度有关的成语、诗词名句等。12.如图,中国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都注重通过加强中央集权和地方管理等措施来巩固尝试提升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抨击八股文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统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在中央,废除丞相,撤消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1)材料一图示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个朝代开创的政治体制?该朝代为巩固统治采取的思想措施是什么?(2)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源于材料二图示反映的元朝首创的哪一制度?为实行有效统治,元朝特别注重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请写出元朝突出加强管理的两处边疆地区的名称。(3)材料三记载的是哪朝的官制变化?这一变化出现在哪一皇帝统治时期?(4)从材料一到材料三,官制的演变可以看出皇权和相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品史茶座】明代的科举考试明代正式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乡试每三年一次,叫乡闱,考期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闱。凡本省科举生员与监生均可应考。乡试考中的称举人,俗称孝廉,第一名称解元。乡试中举叫乙榜,又叫乙科。放榜之时,正值桂花飘香,故又称桂榜。会试是由礼部主持的全国考试,又称礼闱。全国举人在京师会试,考期在春季二月,故称春闱。会试考中的称贡士,俗称出贡,别称明经,第一名称会元。殿试在会师后当年举行,应试者为贡士,贡士在殿试中均不落榜,只是由皇帝重新安排名次。殿试由皇帝新自主持,只考时务策一道。殿试毕,次日读卷,又次日放榜。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状元、鼎元,二名榜眼,三名探花,合称三鼎甲。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通称进士。进士榜称甲榜,或称甲科。进士榜用黄纸书写,故叫黄甲,中书省辖地辖地中书省辖地辖地也称金榜,中进士称金榜题名。乡试第一名叫解元,会试第一名叫会元,加上殿试一甲第一名的状元,合称三元。连中三元,是科举场中的佳话。明代连中三元者仅洪武年间的黄观和正统年间的商辂二人而已。阅读小贴士:科举考试,是隋唐到清代的封建王朝分科考选文武官吏及后备人员的制度。隋朝以前采用的是世袭制和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员这些制度导致出身寒门的普通人无法步入仕途,隋朝开始改为科举制,使得任何参加者都有成为官吏的机会。清代科举考试逐渐僵化,被称为八股文,后于20世纪初废除。【探究发现】1382年,朱元璋出于监控官员的需要,朱元璋将管辖皇帝禁卫军的亲军都尉府改为锦衣卫,并授以侦察、缉捕、审判、处罚罪犯等权力,这是一个正式的军事特务机构,由皇帝直接掌控。它有自己的法庭和监狱,俗称“诏狱”,诏狱里采取剥皮、抽肠、刺心等种种酷刑。朱元璋还让锦衣卫在朝廷上执行廷杖,有很多大臣惨死杖下,工部尚书薛禄就是这样被活活打死的。在地方上,在各府县的重要地方,朱元璋还设置了巡检司,负责把关盘查、缉捕盗贼、盘诘奸伪。探究问题:请结合教材有关朱元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谈谈你对这些措施产生的作用的理解。思路点拨:明朝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的时期。明太祖通过一系列措施大大提高皇权,奠定了明朝君主专制集权政治体制的基本格局。一方面巩固了明王朝的统治,创造了比较安定的政治局面,另一方面也给明朝的统治埋下了危机。【笔随心舞】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知行向导】灯塔导航,为了不在史海中迷失航向,来看看远处灯塔的信号吧:明初,对外交往活动频繁,中华民族实现了人类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为了更好地掌握本课知识,建议同学们关注以下问题:1.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船队的规模怎样?产生了什么影响?通过本主题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出来。2.什么是倭寇?他有哪些危害?带领沿海地区人民抗倭的民族英雄是谁?主要经过是怎样的?3.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的是哪国殖民者?发生在什么时候?尝试以下办法,可以让你在史海中更轻松地畅游:“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用自己感兴趣的方式来学习,拓展能力和创新能力就会不断提高,就可以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利用课余时间,请你参加以下趣味学史活动:1.搜集郑和下西洋的有关史料,了解郑和下西洋的目的、船队情况、以及对中外交往产生的影响。2.参考《郑和下西洋路线图》,了解郑和的远洋航行所经过的国家和地区。3.对比郑和的远洋航行与新航路开辟时期西方航海家的航海经历,认识郑和下西洋的盛况。4.在网上搜集澳门回归的相关内容,了解葡萄牙是怎样一步步占领澳门的。【问史答疑】●郑和下西洋的条件首先是客观条件,包括当时经济发展,造船水平的高超、航海技术的掌握、指南针的使用,天文、历史知识的积累,等等,这些都是郑和远航能够实现的科学技术条件。再就是主观因素,郑和本人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英勇无畏的气概,同时他还具有一定的政治经验和组织才能;另外,郑和出生在回族家庭,又皈依佛教,熟悉伊斯兰教与佛教教义,西洋各国大都信仰佛教或伊斯兰教,这些也是远航成功的重要条件。更重要的一点,明朝前期国力的强盛是这个航海壮举得以实现的物质前提,这也是最根本的条件,因为郑和的船队要远航,首先需要的是大量的资金和优质的远洋船只,如果没有当时农业和手工业的高度发展是办不到的。●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斗争取得胜利的原因首先,这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符合人民的利益,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人心向背”;二是戚家军经过严格的训练,纪律严明,英勇善战;三十戚家军与其他爱国军民配合作战,体现了一种同仇敌忾的民族向心力;四是戚继光卓越的军事韬略和指挥才能。【温故体验】航行中你能把握正确的航向吗?慧眼识珠:根据题干描述,选出正确选项。1.“中国海军为和谐海洋亮剑/中华勇士/铁血儿男/无畏征程/早有郑和六百年/英雄水兵/勇往直前”,在这首为中国海军护航编队壮行的《奔赴索马里》中,借六百多年前的郑和下西洋的壮举来激励将士们勇往直前。那么,历史上郑和的足迹最远到达了()A.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B.地中海沿岸和非洲西海岸C.印度洋沿岸和好望角D.大西洋沿岸2.明朝能够实现郑和“七下西洋”壮举的主要原因是()A.海外交通发达B.前期国力强盛C.指南针的应用D.造船技术高超品味基础3.一位史学家说,中国扩展自己的海上力量,是受内在动机所激发,而绝非一次探险。作为一个新建王朝,明朝需要威望……在中国人的观念中,尽管认为自己是天朝上国,但他们还是在追求一种外交上的认可。与此有关的历史事件是()A.

1 / 3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