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言积累:按照环境描写、人物描写、情感心理描写分类、积累相关的词语和句子,反复揣摩、体会、为我所用。(2)材料积累:以“成长”为主题,以亲情、友情、人情(或家庭、学校、社会)分类,各写至少一篇文章作为考场作文备用材料,反复修改直至成为精品。(3)思想积累:背诵名言警句并化为己有;多做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分析和提炼练习,提高提炼生活内涵的能力;多从阅读材料中吸取营养。重视积累,胸中有文1(1)按照“家庭、学校、社会”的分类方法,从自己的生活中各选择最让你感动的一件事,先写出来,不管好坏(也可以用以前写过的作文)(2)按照后面我们探究的写作要求,反复修改,直至成精品。(3)把写好的材料用到以前写过的所有作文题中去,只改写开头、结尾和中间必须改写的部分,使之符合不同的作文题目要求。备考的练习方法21、第一招:大处着眼:第一式:定一个积极的调。第二式:写两条变化的线。第三式:成三块立体的面。2、第二招:细处着手:第一式:写好人物活动的背景。第二式:写好情节变化的节点。第三式:写好如影随形的情感。第四式:写好人物鲜明的性格。第五式:写好文章独到的感悟。3、第三招:移花接木。记叙文写作的三大“密招”3原始材料:下面是初三某同学作文中的一个片段。下面我们根据这个片段,运用我们总结的方法进行修改训练——那次期中考试,我的成绩一落千丈。母亲便很生气地训斥我。我不服气,便顶撞了母亲,母亲狠狠地打了我一巴掌。我便冲到房间哭起来。中午,母亲敲门送饭给我,我深深感受到母亲是多么爱我。操作演练基本分析:上面的材料中核心事件已经清楚,需要思考的问题是:如何给文章定调?设置什么背景?表现什么主题?构思什么情节?41.形式上:背景、事件、议论(抒情)2.内容上:情节、情感、感悟。3.结构上:全文5—7段。其中第一段:开头,交代事件发生的背景和人物活动的背景。第2-4(6)段:故事的发生、发展和高潮,穿插情感和心理描写。5(7)段:议论抒情,书写感悟,升华主题(可以委婉巧妙,也可以直接鲜明点题)。动笔前要思考(草稿纸上大纲式拟定)第一招:大处着眼成三块立体的面5细处着手:就是要写好记叙文的各个环节。①星期五的傍晚,我步行(坐着公交车)回家。修改理由:这个时间安排更符合我们一般初三学生实际情况,既清楚又合理。②一落千丈的期中考试成绩让我的心情糟糕透了。回到家,我没有敲门,轻轻地推门而入。老妈已经在厨房里忙碌着。我轻轻地叫了一声“妈”,老妈只回头看了我一眼,算是答应了,我知道,老妈已经从班主任的短信里知道了我这次考试的惨败。我赶紧溜回书房,等着老妈的数落。修改理由:这一段文字是“黎明前的黑暗”,是“大战前的平静”,也是人物活动的“背景”,它对后面的情节发展和人物性格都有“决定性”作用,是全文的“定调”。遣词造句写出“真实感”。(写好人物活动的背景)第二招:细处着手6本文的情节发展有以下的几种可能,需要我们根据对文章的人物定位和主题定位来选择:1、回到家,母亲先骂我再打我——我冲进书房里哭——母亲送饭——母子(女)和解。2、回到家,母亲先不骂“我”,餐桌上打我——我冲进书房里哭——母亲送宵夜——母子(女)和解。3、回到家里,母亲先骂我再打我——我冲进书房里哭——母子(女)不欢而散。第二招:细处着手(写好情节变化的节点)7以情节设计2为例的详略处理:回到家,母亲先不骂“我”,餐桌上打我——我冲进书房里哭——母亲送宵夜——母子(女)和解。*一般处理:详写:母亲打“我”——母亲送宵夜——和解(如果突出“母亲打我”的细节,不但会损害母亲的形象,还会让前后情节的变化形成冲突,使情节的转换不能水到渠成。)我的处理:详写:哭的细节、敲门和开门的细节。细节1:哭(一个人在房间里哭的时候,是可以发生很多事情的,找到一个巧妙的联想点,借助时间和空间的转换来舒缓“我”的情绪,从而完成对母亲由“恨”到“敬”的情感转换过程)细节2:敲门和开门(以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现人物细微的心理变化,完成情节和情感变化的自然转换)(考虑材料的详略处理和转换技巧)第二招:细处着手(写好情节变化的节点)8③爸爸不在家。妈妈的责骂并没有如期而至。“吃饭吧。”妈妈的声音并不大。妈妈帮我夹了一碗的菜。却坐着一动不动。“这次考试——”我小心翼翼地试探着。没想到却一下子点燃了妈妈的怒火。“你怎么回事啊?……”“老实说,是不是谈恋爱了?”“谈恋爱怎么啦?”——“啪”,我的脸上火辣辣的。妈妈打我了,而且是狠狠地一巴掌。我把碗一摔,嚎啕着冲进了房间。修改理由:妈妈一直隐忍不发,是因为不想“我”吃不好饭,也在寻找机会。“我”也一直在忍,心虚和侥幸心理让我试图试探妈妈的反应。而妈妈的突然爆发正是因为前面一直在隐忍。而“我”的很不理智的冲撞则是点燃妈妈怒火的导火索。有了这些反复的铺垫,情节的变化才显得合情合理。这段文字的难点在于对话描写:既写出妈妈最担心的问题,又简洁而有层次地推动情节发展。这需要对生活有细致的观察和深入的体验。第二招第二式:写好情节变化的节点9④我趴在桌子上哭,又趴在床上哭。可委屈却像洪水一般积蓄着。我想还是打开电脑去那虚拟的网络上遨游吧。于是,那久违了的电脑桌面出现了——那是我特意设置的一张全家福照片。修改理由:反复写哭是为了强调我挨打后的委屈,把情绪写到极致,为“开电脑”蓄势。因为总不能一直哭下去。再说,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的情绪是会转移和变化的。这个时候最可能的情节发展还有什么呢?1、出去找同学玩。但是刚哭过的眼睛会暴露自己的秘密。2、哭过之后睡着了。直到妈妈来送饭叫醒“我”。这也有点没心没肺的,两三岁的时候还差不多,因为越小越容易忘记事情。3、就是玩电脑。这很符合初三孩子的心态,也有一点赌气的成分在里面,最合情合理。第二招第二式:写好情节变化的节点10⑤从小至今,妈妈是第一次打我。我的目光不禁停在了照片上妈妈那张幸福的脸上:一幕幕快乐的回忆,一个个开心的故事,像电影一样在我的脑海里闪过,给我委屈的洪水掘开了一道口子。修改理由:生活中有很多“偶然”可以改变人的命运。这在作文构思中叫做“善用巧合”。俗话说得好,“无巧不成书”,那么“巧合”就是构思文章的重要手段。“巧合”必须合乎情理、合乎逻辑。一个懂事的孩子把“全家福”放在电脑桌面上,我觉得是完全可能的,也就合情合理。这一“巧合”正是该文情节变化的重要转折点:它唤醒了“我”对美好童年的回忆、对年轻的美丽妈妈的回忆、对一家子和睦幸福的回忆。正是这些“回忆”冲淡了我的“委屈”,让我的情绪由委屈到平静再到谅解。这样,“我”的形象也开始变得懂事、可爱——这一点有重要:评卷老师总是喜欢懂事、可爱的孩子,在为他们很多人就是母亲或父亲。当你把自己和评卷老师的距离拉近了的时候,老师一定舍得给你高分的。第二招第二式:写好情节变化的节点11⑥“笃——笃——笃。”是敲门声。我懒得搭理。接着又是轻轻的三下。我站起来犹豫着。当敲门声第三次响起的时候,我轻轻地打开了门。母亲端着一碗云吞放在我的书桌上,看了我一眼,默默地走出了房间。那一刻,我知道自己错了。我慢慢地品着母亲做的云吞,心里暗暗下着决心:我一定会重新站起来的!(全文约550字)修改理由:妈妈第一次打了已经读初三的孩子之后,会是什么心情呢?(打在孩子身上,痛在自己心上)。我们在文章里是不能直接描写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妈妈的动作和神态表现出来。“三次敲门送云吞”就是母亲对挨打后的孩子的试探,也是对自己打孩子的歉疚之情的表现。而“我”没有马上开门,也是我的情绪需要一个合理的缓冲时间。这一段是双方微妙心理变化的表现,双方都会对对方进行仔细观察。因此要写得很细腻而真实。下笔之前需要反复揣摩和想象,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字斟句酌,才能写出味道来。第二招第二式:写好情节变化的节点12①星期五的傍晚,我步行(坐着公交车)回家。②一落千丈的期中考试成绩让我的心情糟糕透了。回到家,我没有敲门,轻轻地推门而入。老妈已经在厨房里忙碌着。我轻轻地叫了一声“妈”,老妈只回头看了我一眼,算是答应了,我知道,老妈已经从班主任的短信里知道了我这次考试的惨败。我赶紧溜回书房,等着老妈的数落。③爸爸不在家。妈妈的责骂并没有如期而至。“吃饭吧。”妈妈的声音并不大。妈妈帮我夹了一碗的菜。却坐着一动不动。“这次考试——”我小心翼翼地试探着。没想到却一下子点燃了妈妈的怒火。“你怎么回事啊?……”“老实说,是不是谈恋爱了?”“谈恋爱怎么啦?”——“啪”,我的脸上火辣辣的。妈妈打我了,而且是狠狠地一巴掌。我把碗一摔,嚎啕着冲进了房间。④我趴在桌子上哭,又趴在床上哭。可委屈却像洪水一般积蓄着。我想还是打开电脑去那虚拟的网络上遨游吧。于是,那久违了的电脑桌面出现了——那是我特意设置的一张全家福照片。⑤从小至今,妈妈是第一次打我。我的目光不禁停在了照片上妈妈那张幸福的脸上:一幕幕快乐的回忆,一个个开心的故事,像电影一样在我的脑海里闪过,给我委屈的洪水掘开了一道口子。⑥“笃——笃——笃。”是敲门声。我懒得搭理。接着又是轻轻的三下。我站起来犹豫着。当敲门声第三次响起的时候,我轻轻地打开了门。母亲端着一碗云吞放在我的书桌上,看了我一眼,默默地走出了房间。那一刻,我知道自己错了。我慢慢地品着母亲做的云吞,心里暗暗下着决心:我一定会重新站起来的!第二招第二式:写好情节变化的节点131、上面的文字约550字,字数达到了中考作文的基本要求。情节完整,构思亦有奇巧之处。语言简练通顺,基本具备“好作文”的雏形。但是,这还只是完成了情节线的布局。要使文章变得细腻丰满,还需要一些东西才行。2、有了好的情节构思,还需要添加情感线。即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情态描写和环境描写来丰富文章的内容,表现人物性格;通过渲染、衬托、对比、铺垫、穿插、伏笔、照应等写作技巧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3、请看第三式:写好如影随形的情感线。关于上文的点评14①星期五的傍晚,深秋的太阳依然余威不减,烤得人心情郁闷,公交车像蜗牛一般爬到了公交站点。我很不情愿地上车,找个座位坐下,望着窗外被夕阳映红的天际发呆。(定调、铺垫)②一落千丈的期中考试成绩让我的心情糟糕透了。再想想老妈的数落甚至责骂(铺垫和伏笔),我简直不愿回家了。然而,家还是如期地出现在我的眼前。我没有敲门,轻轻地推门而入。老妈已经在厨房里忙碌着。我轻轻地叫了一声“妈”,老妈只回头看了我一眼,算是答应了,只是那眼神却像刀子一样刺痛我(铺垫)我知道,老妈已经从班主任的短信里知道了我这次考试的惨败。(穿插)我赶紧溜回书房,等着老妈的数落。③爸爸不在家。妈妈的责骂并没有如期而至。反倒是像一只没有落地的靴子一直悬在我的心头(忐忑的心情照应前文)“吃饭吧。”妈妈的声音并不大。也没有呛人的火药味。(意外的平静往往酝酿着更大的冲突)我看着满桌子的美味佳肴却没有以往狼吞虎咽的欲望(今昔对比,也照应了我情绪“糟糕透了”)妈妈帮我夹了一碗的菜。却坐着一动不动。(妈妈在隐忍)“这次考试——”我小心翼翼地试探着。没想到却一下子点燃了妈妈的怒火。“你怎么回事啊?……”妈妈的责骂如暴雨一般铺天盖地而来(为后文写冲突作伏笔)我忍着,忍着。眼泪早已不争气地渡过我的脸颊(为后文的冲突做铺垫)“老实说,是不是谈恋爱了?”后来,妈妈喘着气恶狠狠的逼问我,那样子是我从来未见过的(引发冲突的导火线)。“谈恋爱怎么啦?”——“啪”,我的脸上火辣辣的。妈妈打我了,而且是狠狠地一巴掌。我把碗一摔,嚎啕着冲进了房间。第二招第三式:写好如影随形的情感线15④我趴在桌子上哭,又趴在床上哭。可委屈却像洪水一般积蓄着。我想还是打开电脑去那虚拟的网络上遨游吧。于是,那久违了的电脑桌面出现了——那是我特意设置的一张全家福照片。那个傻傻的摆着V字手势的小丫头正是刚上小学的我,左边是不苟言笑的爸爸,右边是满脸幸福的妈妈,背景是灿烂的春花和绿油油的远山。我拿鼠标的手停下了。我的眼泪又“涮”地流了下来,滴落在电脑台上,溅成一朵透明的花瓣。(时间会让人慢慢安静下来,美好的回忆则是情感变化的第一个转折点,一定要写到位)⑤从小至今,妈妈是第一次打我。我的目光不禁停在了照片上妈妈那张幸福的脸上:那漾着两个浅浅酒窝的白皙的脸,那像清泉一般